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床效果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70例顽固性咳嗽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4个月的电话随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 29%、74. 2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与IL-1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复发率为2. 86%,对照组复发率为20. 00%,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χ~2=5. 080,P 0. 05)。结论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顽固性咳嗽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47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经方加减治疗梅核气的疗效。方法:均用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加减。结果:47例中,总有效率为91.5%。结论:治疗本病合用小柴胡汤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含清咽滴丸每次5粒,每日3次;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以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每日1剂。2组均治疗14d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比较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P0.01)。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1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1%(P0.01)。结论: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主治妇人痰气相搏于咽而致的梅核气。本人自2006年~2008年,用本方加减治疗顽固性咳嗽31例,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梅核气的疗效。方法:收治70例患者,运用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并随症加减,7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结果:治愈65例,显效8例,无效5例,有效率达92.9%。结论: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梅核气"首见于<古今医鉴>,其病因病机如<仁斋直指方>云:"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回之不下,如梅核状者是也.始因恚怒太过,积热蕴隆,乃成历痰郁结,致有斯疾耳."由此可知梅核气是指咽喉部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甚至咽喉痒痛妨碍说话进食的一类疾病,且女性多于男性,西医称之为咽部神经官能症、咽部异感症、咽炎等,其治疗正如<金匮要略>所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笔者采用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方典美 《光明中医》2011,26(8):1578-1579
咳嗽在《金匮要略》中与痰饮列一专篇论述,是说痰饮与咳嗽有密切关系。"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的重要原则,也是治疗咳嗽的重要原则。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症。临床用于痰饮上犯,气逆不降的咳嗽,疗效显著。现将我临床治疗的50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治以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半夏厚朴汤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988年以来,笔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妇人经期、妊娠期、产后咳嗽162例。获效满意。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年龄19~51岁,平均33.8岁。咳嗽发生在月经期101例,月经前期35例,妊娠期 8例,产后 13例,人工流产后 5例。病程 5d内40例,6~14d47例,15d~3个月67例,3个月以上8例。病种:上呼吸道感染66例,支气管炎94例,其中6例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1例,肺炎1例。2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柴胡 12~ 18g,黄芩、半夏各10g,南沙参15g,炙甘草6g,干姜l~6g,五…  相似文献   

10.
半夏厚朴汤治疗精神失常2例谢纪源(江西省上犹县中医院上犹341200)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中医药疗法半夏厚朴汤例1.精神分裂症:吉某某,女性,农民,22岁,未婚。1995年5月9日入院。患者为某餐馆帮工,1周前因受刺激后开始精神失常。症见:神...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 ,笔者运用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久咳 48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48例中 ,男 36例 ,女 12例 ;年龄最大者 48岁 ,最小者 16岁。观察病例均为急性支气管炎经西药治疗后 ,迁延不愈而致久咳者 ,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6年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治疗方法半夏厚朴汤加味 :半夏、百部各 10g ,厚朴 12g ,苏叶、茯苓各 15g ,蝉蜕 8g ,杏仁 2 0g ,干姜 6g,细辛 5g。咽痛者加甘草、桔梗、板蓝根、射干 ;气滞甚者加郁金、香附 ;咽燥口干者酌加南沙参、天花粉。水煎服 ,每日 1剂 ,日服 3次。 7…  相似文献   

13.
心烦、惊悸、失眠是心神不安的主要表现,在临床中较多见.本证多由情志抑郁、所愿不遂而成,其病机属气机阻滞,血脉不畅,神受其扰;运化失职、停水聚湿、凝痰闭窍.根据上述病机笔者自拟加味半夏厚朴柴胡汤,治疗部分心神不安的病人,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内服联合双侧内关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半夏厚朴汤内服和双侧内关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胃复安肌肉注射。结果:经过2个疗程(10 d)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厚朴汤联合双侧内关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白恒龄 《光明中医》1997,12(4):42-43
用小柴胡汤治疗咳嗽临床体会白恒龄北京市地铁门诊部(100005)笔者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临床上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咳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典型案例报导如下:案一,周笠,女,52,干部。主诉:一周前,因感冒风寒,出现咳嗽不止,咳吐白色粘痰,量多,...  相似文献   

16.
笔者1997年11月至2006年11月,以半夏厚朴汤在纤维喉镜下治疗梅核气10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厚朴汤治疗顽固性哮喘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厚朴汤治疗顽固性哮喘30例江苏省徐州市中医医院(221009)陈军,肖平笔者近5年来,运用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所载厚朴汤原方,治疗哮喘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30例中,住院病人18例,门诊病人1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痰湿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痰湿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加味半夏厚朴汤,对照组采用美敏伪麻溶液进行治疗。结果:咳嗽积分、咽部临床表现方面,治疗后两组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第1周与第2周咳嗽消失病例与对照组比较例数更多(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半夏厚朴汤对痰湿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呃道是以见呃连声不能自主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轻者多伴胸隔憋闷不爽,重者伴胸隔牵引样痛,影响饮食和睡眠。自1993年讫今,笔者以赭石半夏厚朴汤治疗呃逆患者4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8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49岁,平均33.2岁;发于酒后者16例,吃雪糕饮冷后者14例,生气恼怒后者10例,不明诱因者8例;病程在1日之内者24例,3日之内者9例,7日之内者5例;呕见连声、胸隔憋闷、坐立不宁、睡眠则止者37例,呕呕连声、胸隔牵引疼痛、饮食不畅快、难以安眠者11例。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夏厚朴汤合桔梗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行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厚朴汤合桔梗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咳嗽积分、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咳嗽积分低于对照组,FVC(3.89±0.72)g/L、FEV1(2.84±0.39)L,高于对照组的(2.96±0.65)g/L、(1.96±0.35)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均较高。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采用半夏厚朴汤合桔梗汤加减治疗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咳嗽症状,促进肺功能好转,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