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112例(124耳)突发性聋病例作回顾性研究,应用SAS软件对患者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单双耳发病、发病至就诊时间、是否伴有眩晕、是否伴有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图类型、疗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将完成两疗程以上治疗的60耳的最终疗效与第一疗程后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均显示仅眩晕(P=0.0454)、发病至就诊时间(P=0.0015)及听力图类型(P=0.0006)等因素与预后有关(P<0.05);完成两疗程以上治疗的60耳患者的最终疗效与第一疗程后的疗效相比明显提高(P<0.0001)。结论突聋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不伴眩晕者预后较好,听力图类型为低频下降型、中频下降型者疗效好于其他类型。对第一疗程未能痊愈的患者,继续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聋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指导其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280耳)突发性聋患者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突发性聋预后相关的因素,同一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进一步量化指标,以指导预后分析.结果:年龄、病程、伴发症状、治疗前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均与疗效有相关性;性别、耳聋侧别与疗效无相关...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聋预后与一些因素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聋的病因、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疗效评估等方面迄今尚无定论,通过一组突发性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资料,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客观地判断疗效。对1993年1月~1996年4月以扩血管药物为主要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83例(91耳),选择13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示:除年龄、治疗前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外,其他如性别、病程、有无伴随眩晕、单双侧、是否复发、病毒感染、心脑血管合并症、以及用药种类及疗程等因素均与预后无相关性。同时比较了单因素分析与此结果的差别,说明突发性聋研究应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分析,以使预后和疗效评估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眩晕、前庭功能的状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61例突聋患者治疗前的听力、有否眩晕及前庭功能的状况等七项参数与治疗后的听力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参数与突聋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均显示突聋的预后与治疗前的听力显著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突聋的预后与治疗前的听力及眩晕显著相关(P〈0.01);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前庭功能正常与否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否眩晕仅在前庭功能异常时与突聋的预后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前庭功能正常时有否眩晕与突聋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 突聋患者的听力损失越重,预后则越差;前庭功能正常与否对突聋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而有无眩晕仅在前庭功能异常时对突聋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听力损失的程度与前庭功能及有无眩晕无关,眩晕与前庭功能也无关,突聋伴发的眩晕不一定是前庭损害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与突发性聋的相关性,并分析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突发性聋261例,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突发性聋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析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价预测效能。结果 ①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值(dB)与eGFR水平呈负相关(P=0.02);②eGFR水平在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听力损失类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eGFR水平和听力损失类型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④eGF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0.642~0.766),预测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约登指数为0.360时,最佳决策阈值为103.50 mL·min-1·1.73 m-2结论 ①eGFR水平与突发性聋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听力损失类型有关。②eGFR水平和听力损失类型是突发性聋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聋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全球发病率较高.听力损失会极大程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的公共医疗负担.为改善患者的预后,现有研究报告了一些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最近,也有研究开始利用机器学习建立突聋预后的预测模型.充分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建立预测预后的模型,有利于提高预测预后准确性,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到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弗明汉危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与突发性聋(突聋)患者听力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住院治疗的242例突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弗明汉危险评分公式评估其心血管危险因素并计算弗明汉危险评分积分值,评估患者未来10年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并根据发病风险大小将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突聋)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117耳)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有效率69.23%(81/117),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及是否伴眩晕、耳鸣、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男性78.26%,女性56.25%;12~40岁者84.75%,41~70岁者53.45%;发病1周内就诊者82.35%,1周后就诊者51.02%;伴眩晕者59.62%,不伴眩晕者76.92%;伴耳鸣者70.93%,不伴耳鸣者64.5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54.05%,无心脑血管疾病者76.25%;不同纯音听阈曲线类型中,上升型92.31%,平坦型76.47%,凹槽型83.33%,下降型64.00%,全聋型56.25%。不同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眩晕及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听力曲线类型者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眩晕、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及听力曲线类型均影响突聋预后,是否伴耳鸣与突聋预后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浅析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发病率甚高,而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各家意见不一。顾之平’“、沈蓓蓓”’等报道了其有自愈倾向。为从不同角度作进一步探讨,现将我院自1985年~1997年间本病患者79例作一回顾性分析如下。l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79例中,男36例,女43例,年龄14~68岁,平均40.52岁。其中伴有耳鸣68例,眩晕28例,推动脉痉挛6例,颈椎病4例,心血管疾病6例,糖尿病1例。根据语言频率(0.5~4kHZ,以下简称语频)听力损失程度分级[’j:41~55dB为中度16例,56~70dB为中重度22例,71~90dB为重度21例,90dB以上为极重度20…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突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01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统计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单双耳、就诊时间、伴发症状、是否伴其他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各频率听力损失值、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曲线类型、治疗方案等,同时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P<0.05)的因素包括就诊时间、伴眩晕、1000、2000、8000Hz的听力损失值,以及听力曲线类型;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就诊时间、伴眩晕以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与预后有相关性(P<0.05)。结论突发性聋患者在发病14天内就诊、听力损失曲线呈上升型预后较佳,伴有眩晕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突发性聋预后的时间规律,为临床上采取干预措施及评估疗效的最佳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后的第3、7、14天和第1、2、3、4、6个月的疗效.结果 58例突聋患者,治疗后第3、7、14天和第1、2、3、4、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2.07%、27.59%、53.45%、65.52%、75.86%、79.31%、79.31%和81.03%,治疗后第3、7天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总有效率低于第2、3、4、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个月与第1个月比较,总有效率仍有较大的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个月至第6个月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突聋疗效评估结果与评估时间点有关,治疗2个月后疗效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突发性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浆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水平在突发性聋 (突聋 )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32例突聋患者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结果 :突聋组血浆NO显著降低 ,ET显著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突聋组血浆NO显著降低 (P <0 .0 1) ,ET显著升高 (P <0 .0 1) ;突聋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浆NO、ET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血清NO、ET水平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在突聋发作过程中 ,血浆NO和ET的含量显著变化 ,可能促进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指导其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2年7月710例(748耳)突发性聋患者,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突发性聋预后相关的因素,对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用非参数检验再次验证,以指导预后分析。结果年龄、病程、伴眩晕症状、治疗前耳聋程度、伴糖尿病与疗效有相关性;性别、耳聋侧别、伴高血压与疗效无相关性,病程长短与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眩晕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伴眩晕的患者(P〈0.05);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听阈程度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因素有年龄、病程、伴发症状、伴糖尿病、治疗前耳聋稃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突发性聋患者耳声发射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利用GSI-60型及CELESTA-503 型耳声发射检测仪对29例突发性聋的患者进行了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测试,并对其进行了治疗和随访. 结果患耳的DPOAE检出率、幅值低于健耳与正常组,检测阈升高.OAE 检出率与预后的相关性检验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突聋患者OAE 呈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改变.OAE检出与否与预后好坏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按白细胞水平对突发性聋135例分组分析,并探讨其发生机制。结果:(1)白细胞升高组与正常组突发性聋患者的听阈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的突发性聋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白细胞正常组(P<0.05)。结论:突发性聋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明显增高,提示其疗效明显低于白细胞数正常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261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耳鸣、眩晕、听力损失程度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进行分析,观察其各因素与突发性耳聋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251例(261耳)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痊愈53耳(20.31%),显效27耳(10.34%),有效82耳(31.42%),无效99耳(37.93%),总有效率为62.07%.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患者性别、耳鸣无关(P>0.05),与患者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年龄、伴发眩晕有关;在发病7d内就诊、听力损失轻中度、听力损失曲线类型为上升型、凹陷型及不伴眩晕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发病至就诊时间、听力损失曲线类型及损失程度、患者年龄、伴发眩晕与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性别、伴发耳鸣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计算机对81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找出了影响突聋听力恢复的五个主要因素:①病后至听力开始恢复时间,②是否测得8kHz听阈,③单耳或双耳同时发病,④发病时间,⑤患者性别。建立了判断预后的最优回归方程,对估计突聋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突发性聋预后与一些因素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突发性聋的病因,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疗效评估等方面迄今尚无定论,通过一组突发性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资料,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客观地判断疗效,对1993年1月 ̄1996年4月以扩血管药物为主要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83例,(91耳),选择13项影响后的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示:除年龄、治疗前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外,其他如性别,病程,有无伴随眩晕,单双侧,是否复发,病毒感染,心脑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突发性聋患者血脂代谢特点,探讨突发性聋不同听力曲线类型发病及疗效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7月就诊于湖南中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385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3例,女222例,年龄12~85岁,平均46岁.观察突发性聋患者的年龄、不同听力曲线类型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