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硅酸乙酯改性牙科复合树脂填料的表征及其弯曲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正硅酸乙酯溶胶-凝胶法对硼酸铝晶须改性的作用,采用正硅酸乙酯溶胶-凝胶法对硼酸铝晶须和纳米SiO2混合物进行表面改性,然后高温烧结使颗粒在晶须表面熔附,合成有固位形的增强填料。将改性填料加入牙科树脂中制作标准试件,检测试件弯曲强度选择最佳有机改性的比例,然后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能谱分析进行表征,扫描电镜观察复合填料SiO2颗粒与硼酸铝晶须熔附情况。结果显示采用正硅酸乙酯溶胶-凝胶法改性硼酸铝晶须可以显著提高硼酸铝晶须-SiO2颗粒牙科复合树脂的弯曲强度,随着正硅酸乙酯用量增加,复合树脂弯曲强度呈递增趋势。正硅酸乙酯水解后在填料表面形成了Si-O网络。  相似文献   

2.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向生物惰性碳纳米纤维中引入具有成骨活性的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可显著提高碳纳米纤维的生物活性,而某些二价离子掺杂的β-磷酸三钙也被报道能够促进新骨的生成. 目的:考察适量锌离子、镁离子的引入对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材料形貌及成骨活性的影响. 方法:以聚丙烯腈、磷酸三乙酯、硝酸钙、硝酸锌、硝酸镁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静电纺丝与原位烧结碳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锌或镁离子掺杂的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材料.将所得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未掺杂锌或镁离子掺杂的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与成骨细胞MC3T3-E1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形态变化. 结果与结论: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形貌均匀,表面可见直径为数十纳米的无机粒子均匀分布,锌或镁离子的引入对纤维形貌无明显影响;复合纤维主要由碳元素组成,钙、锌、镁元素等均匀分布于纤维中,且各元素相对含量与投料比相符.与未掺杂锌或镁离子的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相比,MC3T3-E1成骨细胞更易在锌或镁离子掺杂的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材料表面黏附,细胞增殖和铺展状态也更好.表明在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的基础上,引入锌或镁离子掺杂,能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及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对谷氨酸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磷灰石-硅灰石生物玻璃陶瓷足近年发展起来的优良骨修复支架材料,可为种子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但是细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及变化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的:考察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对谷氨酸的吸附行为,探讨温度、溶液pH值、质量浓度对谷氨酸吸附量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8-03/09在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材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方法:将片状磷灰石-硅灰杆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浸泡于谷氨酸溶液中,改变谷氨酸溶液质量浓度、pH值、温度等吸附条件.主要观察指标:测量不同条件下的谷氨酸吸附量.结果:①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仞次对谷氨酸吸附时,属于Freundlich型吸附,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②谷氨酸较适宜的吸附条件为DH 3.4或者8,温度为37℃左右.结论: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对谷氨酸的吸附受溶液pH值、温度,谷氨酸质量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且存在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背景:现有的骨植入材料仍存在诱导新骨生成速率与材料本身的降解速率不一致,材料不能完全降解而成异物存留体内的缺点.研究和开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力学性的人工合成骨植入材料是目前生物材料学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新型纳米仿生骨植入材料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valerate)/sol gel bioactive glass,PHBV/SGBG)的体内降解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观察动物实验,于2005-05/2006-1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PHBV/SGBG由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研究所提供,环氧乙烷消毒备用.方法:8只杂种家犬制备犬胫骨骨缺损模型,左右胫骨各制作2个缺损,左、右两侧近心端的骨缺损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左、右两侧远心端的骨缺损为实验组,将PHBv/SGBG材料完整填入缺损区.分别于术后2,4,8,12周各处死动物2只取材.主要观察指标: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该材料的体内降解性及骨再生的效果.结果: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降解速度快,术后2周,材料就开始降解;术后8周,材料大部分被新生骨组织所取代;术后12周,材料基本已完全降解.PHBV/SGBG骨植入材料在生物降解的同时,具有很好的骨形成能力,在材料的周边及内部均可诱导新骨生成,并由材料的边缘区逐渐向中心部位生长.而对照组骨缺损区表面凹陷仍明显,软组织嵌入部位皮质骨形成不明显,电镜下显示骨缺损区钙盐结晶沉积增多,结构趋于致密,但尚未达到完善修复,可见多处空隙.结论:新犁纳米仿生骨植入材料PHBV/SGBG体内降解速度快,材料降解后为新生骨组织所替代.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研究表明,材料生物活性是由材料表面的Si-OH或Ti-OH等基团和体液中的钙离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否将明胶链与Si-O-Ti无机网络共价结合合成一种新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目的: 合成一种能应用于骨修复的明胶-CaO-SiO2-TiO2生物活性杂化材料,并观察其结构及生物活性。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材料:明胶(国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钛酸异丙酯(固安恒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γ- 环氧丙基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荆州市江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硝酸钙(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方法:实验于2006-04/08在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完成,通过溶胶-凝胶法以明胶、γ-(2,3环氧丙基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钛酸四异丙酯及硝酸钙为初始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①材料的结构分析:材料的结构用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别进行分析。②生物活性评价:样品Ti15Ca0和Ti15Ca20进行模拟体液浸泡实验,通过薄膜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照片分析其表面组或和形貌。主要观察指标:材料的结构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结果:①材料呈完全无定形态,表面近乎均一,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Si-OH基团和Si-O-Si键的存在,并且钛酸四异丙酯的加入引入了Si-O-Ti键。②该材料在SBF中浸泡后产生磷灰石晶体, 其形貌与生物玻璃和其它生物活性材料相似,记明其具有体外生物活性。结论: 通过溶胶-凝胶法将明胶链与Si-O-Ti无机网络共价结合合成了一种新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样品Ti15Ca20在模拟体液中浸泡后其表面生成大量磷灰石和透钙磷石晶体,充分证明了材料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利用乙烯基双键的加聚反应原理对透明基材进行表面改性,可研制既能与光学玻璃等透明基材牢固连接,又具有高亲水性和高透光率的防雾材料。目的:通过表面改性的方法研制透光性高、防雾效果好的稳定光学防雾膜。方法:以正硅酸乙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基质,加入乙醇、盐酸、双蒸水,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增透、高硬度防雾膜前体物。以前体物为基质,加入丙烯酸铵、甲基丙烯酸铵和过硫酸铵,并加入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辅助官能团,采用加成聚合法制备纳米级增透、高硬度亲水防雾膜。以红外光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测定膜层结构,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镀膜前后材料的透光率,以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材料表面结构,并测量材料的粒径大小、膜层硬度和水接触角。结果与结论:亲水防雾膜中不仅存在Si-O-Si网状结构,还存在有机聚合亲水基团。镀膜透光率最高值为94.6%,提示该膜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液态防雾材料粒径为(265.0±43.8)nm。水接触角为14.5°,显示为高亲水性材料。"铅笔法"测得膜层硬度为6H,结合度为95.1%。采用正硅酸乙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等材料制成的Si-O-Si网状结构在乙烯基双键打开后可以连接亲水性官能团。当水滴接触防雾膜表面时会铺展开来并形成均匀的水膜,提高透光率。在保证膜层增透、高硬度的同时,还保证了光学镜片的防雾功能。该制备工艺可行性好,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7.
背景:利用乙烯基双键的加聚反应原理对透明基材进行表面改性,可研制既能与光学玻璃等透明基材牢固连接,又具有高亲水性和高透光率的防雾材料。目的:通过表面改性的方法研制透光性高、防雾效果好的稳定光学防雾膜。方法:以正硅酸乙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基质,加入乙醇、盐酸、双蒸水,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增透、高硬度防雾膜前体物。以前体物为基质,加入丙烯酸铵、甲基丙烯酸铵和过硫酸铵,并加入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辅助官能团,采用加成聚合法制备纳米级增透、高硬度亲水防雾膜。以红外光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测定膜层结构,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镀膜前后材料的透光率,以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材料表面结构,并测量材料的粒径大小、膜层硬度和水接触角。结果与结论:亲水防雾膜中不仅存在Si-O-Si网状结构,还存在有机聚合亲水基团。镀膜透光率最高值为94.6%,提示该膜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液态防雾材料粒径为(265.0±43.8)nm。水接触角为14.5°,显示为高亲水性材料。铅笔法测得膜层硬度为6H,结合度为95.1%。采用正硅酸乙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等材料制成的Si-O-Si网状结构在乙烯基双键打开后可以连接亲水性官能团。当水滴接触防雾膜表面时会铺展开来并形成均匀的水膜,提高透光率。在保证膜层增透、高硬度的同时,还保证了光学镜片的防雾功能。该制备工艺可行性好,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FiltekTM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治疗龈下楔状缺损患者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龈下楔状缺损患者68例(2018年9月~2019年4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n=34)与常规组(n=34),常规组予以常规牙冠延长术联合FiltekTM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微创组予以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FiltekTM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对比两组术后1d、术后3d、术后7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统计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8周、术后6个月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变化,并对比两组美观满意度。结果术后1d、术后3d、术后7d微创组VA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1周、术后8周、术后6个月微创组PD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1周、术后8周、术后6个月微创组AL较常规组低(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8周、术后6个月两组BI指数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组美观满意度96.97%(32/33)较常规组81.25%(26/32)高(P<0.05)。结论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FiltekTM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应用于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中,能减轻术后疼痛,改善龈缘和牙周袋底之间距离,减轻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出血程度低,并具有较高美观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学术背景:生物微晶玻璃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亲和性和无毒副作用,耐化学腐蚀等优点而日益受到更加广泛的青睐.广泛地应用于骨科、牙科的替代及骨组织工程等领域.目的:综述生物微晶玻璃的发展和应用,探讨生物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要求,为生物微晶玻璃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1990-01/2007-10的有关文献,检索词为"生物,微晶玻璃(微晶陶瓷)",限定文章语言分别为英语和中文.共检索到422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文献53篇,英文文献369篇,对文献进行筛选,纳入标准:①选取针对性强,相关度高的文献.②对同一领域的文献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最后38篇被选用.文献评价:选用38篇文献,其中9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与实验研究.资料综合:生物微晶玻璃的发展和应用主要体现在骨科牙科修复材料、玻璃基骨水泥、药物载体材料、骨组织工程和介入治疗用玻璃材料等方面.为了满足临床对人工骨材料各种形状的需要,要求生物微晶玻璃除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的力学性能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可切削性能.生物微晶玻璃的一般制备方法有烧结法、熔融法和溶胶-凝胶法等.结论:生物微晶玻璃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伴随着各种新的制备技术不断被用于生物微晶玻璃的制备中,使其性能和应用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其中可加工生物微晶玻璃是发展的前景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一种载细胞间黏附因子-1 (ICAM-1)单克隆抗体的脂质纳米超声造影剂,研究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 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得普通脂质纳米超声造影剂和生物素化的脂质纳米超声造影剂,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将ICAM-1抗体连接于脂质纳米超声造影剂上,制成靶向造影剂,检测两种造影剂的物理性质.将上述两种造影剂分别作用于普通HepG2细胞和经TNF-α处理的HepG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epG2细胞上ICAM-1荧光表达强度,荧光显微镜观察造影剂与HepG2细胞靶向结合的情况.结果 普通造影剂粒径为(623.2±91.37) nm;靶向造影剂粒径为(760.6±145.0) nm.经TNF α刺激后HepG2细胞ICAM-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高.普通造影剂组均未见造影剂与HepG2结合,而靶向造影剂组可见大量的造影剂聚集在经TNF-α刺激后的HepG2细胞周围.结论 本研究自制的载ICAM-1抗体的靶向脂质纳米超声造影剂,其粒径小,性质稳定,在体外能与高表达ICAM-1的HepG2细胞特异结合,可望成为一种良好的肝癌靶向造影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静电吸附法和生物素-亲和素桥联法制备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抗体靶向纳米微泡的物理特性和靶向黏附率。方法分别应用静电吸附法和生物素一亲和素桥联法制备PSMA抗体靶向的纳米微泡,检测其物理性状;光镜下观察两种微泡与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c4—2的靶向能力,并与胃癌细胞MKN45对照;对比分析两种靶向纳米微泡的粒径、浓度及与前列腺癌细胞结合能力。结果两种靶向纳米微泡均呈圆形,表面光滑,大小均匀,分散度好,无聚集,粒径均〈1000nm。静电吸附法制备的靶向纳米微泡平均粒径为(702.96±66.65)nm,平均浓度为(3.46±0.30)×10^8/ml,与前列腺癌细胞LNCaP黏附率(77.2±3.19)%,与C4-2细胞黏附率(61.00±4.47)%;生物素-亲和素桥联法制备的靶向纳米微泡平均粒径为(609.90±37.40)nm,平均浓度约(4.52±0.19)×10^8/ml,与前列腺癌细胞LNCaP黏附率(96.60±1.14)%,与C4-2细胞黏附率(94.00±1.58)%。两种靶向纳米微泡的粒径、浓度及与前列腺癌细胞黏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胃癌细胞MKN45均无黏附。结论生物素-亲和素桥联法是一种高效、灵敏、稳定、特异性强的PSMA抗体靶向微泡制备方法,较静电吸附法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