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桢林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中皮肤病发生率达79%,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标记皮肤病外,一般皮肤病可变为严重和难治。这些皮肤病虽不能“治愈”,但经适当治疗可减轻症状。本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可能发生的皮肤病如细菌性血管瘤病、梅毒、多发性软疣、尖锐湿疣、银屑病、口咽部念珠菌病等的治疗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光海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6,23(4):271-272,F0003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及影响传播的因素,对预防和控制HIV流行具有极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性传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伟红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8,(5)
生殖器溃疡是性病诊治中较复杂的问题之一。性传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传播密切相关。综述了生殖器溃疡和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的概念及病因、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互作用的机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对几种主要性传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的影响及在生殖器溃疡性疾病患者中作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筛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强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5,(3)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虽无特效疗法,但已有一些较为有效的药物进入临床验证阶段,主要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和改善机体免疫缺陷状态,采用单一药物疗法或联合药物疗法及免疫疗法均能获得一定疗效。对靶分子的基因转移疗法亦已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皮肤病及其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RNA逆转录病毒,主要感染CD4+细胞,导致免疫功能破坏,产生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等,当CD4+细胞计数每mm3低于200个或出现某些临床疾病时,感染者进展为艾滋病(AIDS).HIV感染并发皮肤病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病毒、细菌、真菌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治疗HIV感染本身也会发生皮肤表现[1],其中部分皮肤病仅见于HIV阳性个体,为早期诊断HIV感染提供第一线索,而另一些皮肤病可作为疾病进展的标志,与HIV感染相关的皮肤病通常表现较为严重或不典型、或治疗困难.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明显减少一些皮肤病的发生,但也引起皮肤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急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型感染可引起发热、乏力、皮疹等一过性非典型的临床症状 ,此时抗体尚未形成 ,易被漏诊或误诊 ,现就该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7.
陈志强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5,(6)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免疫发病机理中部分环节已被揭示或趋于明朗。本文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补体、抗原提呈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等方面的有关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光动力治疗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尖锐湿疣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尖锐湿疣合并HIV感染的24例患者。14例患者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10例患者应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2,P=0.875);而光动力治疗组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分别为7.14%和21.43%,明显低于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组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60.00%和80.00%),两组在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38,P=0.019;χ~2=7.837,P=0.005)。结论:光动力治疗法是可以有效地治疗合并HIV感染的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9.
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局部细胞免疫缺陷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郝飞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27(3):163-165
人类乳头癌病毒持续感染是造成尖锐湿疣复发或宫颈癌的根本原因,而机体难以建立有效的细胞免疫,尤其是局部细胞免疫是形成人类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基础,研究发现,人类乳头瘤病毒抗原在表皮细胞中表达甚少,且朗格汉斯细胞数量少和结构改变是造成人类乳头瘤病毒抗原提呈障碍重要原因,人类乳头瘤病毒衣壳抗原尤其是E7可以降低特异性CD4^ T细胞对朗格汉斯细胞反应;细胞毒T细胞难以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角质形成细胞相互作用。上述是造成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难支建立有效的局部细胞免疫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HIV感染者抗病毒疗效的非治疗影响因素。方法:依据治疗指南对177例HIV感染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随访。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前后测定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疗效的非治疗因素。结果:治疗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36.9±78.0)个/μL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87.3±65.3)个/μL(P0.01)。经多元回归分析,年龄、BMI指数、感染途径和治疗依从性是影响抗病毒治疗非治疗影响因素的影响因素。结论:增加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营养水平有助于改善HIV感染者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1.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可能会增加银屑病的发病率.感染HIV的银屑病患者临床表现严重且不典型,治疗较困难且易复发.该文综述银屑病并发HIV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进展和可能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治并发HIV感染的银屑病提供参考.HIV阳性的银屑病患者中,轻度至中度...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bbr,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是一个长期过程引起人类免疫系统缺陷,导致患者死亡的疾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简称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是目前针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服药依从性是治疗成败的关键[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基因型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测定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分析抗病毒失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血清白介素-17A(IL-17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共感患者直接抗病毒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1例HIV合并HCV共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 相似文献
15.
1982年,美国首次报道儿童艾滋病(AIDS)。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将儿童AIDS 定义为:13岁以下,以细胞免疫缺陷所致的条件性感染或肿瘤为特征的疾患,并排除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或其他先天性感染以及曾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1985年修改定义,将一种不见于成人的慢性肺部疾病儿童淋巴样间质性肺炎包括进去。符合以上标准的儿童 AIDS 患者可能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献血者招募策略,降低输血传播风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609 084例,每例标本采用不同厂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进行HIV抗原/抗体初复检筛查,同时用核酸检测方法检测HIV-RNA,任一筛查反应性标本用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并对HIV-1抗体确证阳性人群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9 084例献血者血液标本中,共筛查出反应性样本593例,筛查反应性率0.0974%;确证阳性84例,确证阳性率1.38/万。确证阳性者中,男性占91.7%,18~30岁占48.8%,未婚占51.2%,外地户籍占56.0%,初中及以下学历占36.9%,初次献血占77.4%。84例确证阳性者中,WB特异性条带gp160、gp120、p24、p66、p51出现频率均为100.0%,gp41为95.2%,p31为95.2%,p17为89.3%,p55为17.9%。结论 无偿献血人群HIV筛查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HIV确证阳性者主要为30岁以下低学历男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及掌握锡山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TP)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010年至2014年锡山区3844份受检者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及TP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44份血清标本共检出并确认为HIV抗体阳性标本42份,检出率为1.09%。TP阳性标本29份,检出率为0.75%。HIV及TP抗体阳性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其中2012年HIV抗体和TP抗体阳性率均为最高,分别为1.64%和1.20%;感染率最高的人群均为阳性者配偶,分别为18.87%和3.77%,其次为男男同性恋者,分别为5.49%和3.05%。结论:今后要加强人群的行为干预,从而有效地遏制艾滋病和梅毒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