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对患者骨髓液CD38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15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4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BC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或PAD方案(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达雷妥尤单抗,均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骨髓液CD38水平、生存分析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体缓解率76.56%高于对照组的52.94% (P<0.05);研究组CD38阳性表达率以及CD38浆细胞表面Notch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5个月(2.5~15个月)长于对照组的6.0个月(1.4~15个月)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达雷妥尤单抗可提高总体缓解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耐受性较好,可增加患者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DRd)方案巩固治疗序贯达雷妥尤单抗和来那度胺两药维持治疗1例高龄高危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血液肿瘤科2019年3月收治的1例高龄高危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最新文献。结果 患者应用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方案诱导治疗13疗程后只达到部分缓解的疗效,未能进一步缓解,且不良反应多且严重,后改为DRd方案巩固治疗2疗程后,达到完全缓解,继续使用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来那度胺两药维持治疗,不良反应少,至随访结束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为35个月。结论 含达雷妥尤单抗方案巩固和维持治疗可能会改善高龄高危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达雷妥尤单抗应用于硼替佐米治疗后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72例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PAD)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CR)12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0例、部分缓解(PR)6例、疾病稳定(SD)7例、疾病进展(ORR)1例,总缓解率(ORR)28例(77.78%),对照组CR5例、VGPR7例、PR8例、SD7例、PD9例、ORR20例(55.56%),观察组OR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感染5例、中重度疼痛3例、胃肠系统反应2例、骨髓抑制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12例(33.33%),对照组发生感染5例、骨髓抑制3例、中重度疼痛2例、胃肠系统反应4例,不良反应总发生15例(41.6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能有效提高总缓解率,... 相似文献
7.
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不可治愈,绝大多数患者终将复发。达雷妥尤单抗是一种人源化、抗CD38单克隆抗体,国外研究达雷妥尤单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显著,我国患者临床使用数据有限。目的 观察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2019年10月-2020年6月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9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随访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9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7例可进行疗效评估,其中完全缓解(CR)2例(28.6%),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28.6%),部分缓解(PR)1例(14.3%),微小缓解(MR)1例(14.3%),疾病稳定(SD)1例(14.3%),总体缓解率(ORR)71.4%(5/7)。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3~4级发生率分别为33.3%(3/9)、33.3(3/9)和55.6%(5/9)〕;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4/9)。结论 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含达雷妥尤单抗的方案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42例RRMM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6例, 女16例, 年龄为59(47, 82)岁。根据患者使用达雷妥尤单抗疗程数不同分为3组:长疗程组(≥9个疗程, n=21)、中疗程组(7~8个疗程, n=12)、短疗程组(≤6个疗程, n=9)。随访截至2023年11月10日, 随访时间为15.6(6.0, 34.0)个月。患者完成至少2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 包括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sCR)、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微小缓解(M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统计分析患者基本临床特征、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比较不同疗程数组间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差异。结果 42例患者中, 15例(35.7%)合并髓外病变或浆细胞白血病, 7例(16.6%)合并淀粉样变性, 18例(42.9%)合并肾功能不全。Mayo分期中, 骨髓瘤细胞遗传...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 1999年 1月发现 1名患者与多名同型献血员交叉配血盐水介质中主侧管出现凝集 ( ) ,经一系列实验室及血型血清学检查 ,证实为IgG型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而导致的交叉配血假凝集。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摘要 患者 ,男 ,42岁 ,住院号 97- 6 0 6。因腰痛 1月 ,逐渐加重伴双下肢麻木 ,于 1998年 11月 5日以“胸8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住骨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输A型全血 40 0ml,输血顺利 ,无输血反应。术后病理诊断 :孤立性浆细胞瘤。因重度贫血 (Hb6 0g/L) ,于 1999年 1月 11日申请输浓缩红细胞。与A型血交…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目的:分析探讨凝聚胺介质配血(以下简称MPT)和卡式配血在临床交叉配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采集本院需要输血抢救、治疗的50例患者血清标本,并采用凝聚胺介质配血与卡式配血法对每例血液样本进行交叉配血,观察并对比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和交叉配血实验敏感性.结果:卡式配血法阳性检出率为88.00%,明显高于MPT的68.00%,两种方法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卡式配血法总阳性率、主侧阳性率、次侧阳性率、假阳性率依次为88.00%、54.00%、76.00%、36.00%,均明显高于MPT的68.00%、36.00%、54.00%、1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凝聚胺介质配血相比,卡式配血阳性检出率更高、敏感性更强,可将其作为临床交叉配血检验的常用方法,并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若干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手工凝聚胺试验(Manual Polybrene Test,MPT)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对于Rh系统的IgG类不完全抗体的检查,避免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凝聚胺法配血灵敏度的比较分析已有报道,但对实际交叉配血中影响因素探讨的报道不多,对此笔者做了这方面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凝聚胺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认凝聚胺技术在临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凝聚胺法与盐水法及快速促凝法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本法与直地,快速促凝剂法同时检测30例ABO系统的完全抗体,结果完全相符。结论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切实可行,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7.
笔于1996年12月~1997年1月发现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在盐水交叉配血过程中.红细胞呈团块状的凝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交叉配血试验是临床输血前为保证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而作的重要检查。当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时,便不能输血,并应及时查找原因。现将我院1例干扰素引起凝聚胺(Polybrene)法交叉配血试验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