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中医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背景出发,对中医药院校中医疫病学课程建设进行思考。认为中医疫病学课程要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深化课程思政;守正传承经典,培养中医思维;注重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深化医教协同;注重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落实中西医并重;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加强学科交叉与跨界联动;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教师团队等。加强中医疫病学课程建设,对于发挥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优势作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一流课程建设助力一流专业建设,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提升。方法:以云南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课程建设为例,开展研究。课堂教学加大案例法的融入,整体规划采用师资提高、教材建设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位一体”以提高教学质量。以教考分离为考核指标,对提高学生道德思想、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进行教学探索。并参与专业建设、学分设置等,探索专业与课程的关系。结果:教学水平有提高,学生满意度增加,课程辐射出多门相关课程,作为核心课程的相关专业中药学、中医学专业获得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结论:教育教学不仅是传播科学,还应注重科学的方法。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程建设,可以更好地助力一流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3.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哈佛大学原校长科南特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类拔萃。"因此,高校需要搭建什么样的平台、如何搭建一个好的平台来促进教师的发展对于学校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医案教学作为中医理论联系临床的枢纽,能够提高学生临床思辨能力以及辨证论治的中医临床技能.当今医案教学并未体系化、课程化.发热性疾病作为中医的优势病种,目前尚无针对热病设立的课程.基于此,本团队创新地提出中医热病医案分层次导读课程建设,该课程选取中医治疗热病的典型医案,以分层次导读为主要思路进行课程建设,旨在通过该课程的...  相似文献   

5.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教学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启动的课程建设工程,在各课程建设小组的努力下,经过专家组对27门重点建设课程评价,确立了21门校级优秀课程.课程建设是教学活动的基础,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立对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规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医药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加速中医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产学研基地建立以来取得的成效,形成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产学研基地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20多年药理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课程开发为引导,开展中医药专业《药理学》课程建设研究方案,方案以多元化、立体式教学模式为中心,并开发了药理学教学与学习指导配套教材,药理学实验指导配套教材,药理学教学课件以及药理教学案例库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正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方向高速推进,其中,虚拟教研室建设是适应新发展趋势的重要探索。文章以高校课程《药事管理学》虚拟教研室为例,从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基础与做法及建设思路等方面重点阐释,旨在为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方案和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舞蹈特色美育课程为例,在“医舞融合”理念下,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引领,充分挖掘舞蹈与中医在整体协调、形神兼备、阴阳并举、气韵贯通4个方面的相通之处,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理论研究、精心设计,开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国韵养生舞美育课程,使学生在培养健康形体美、塑造人格精神美和展现文化自信美的同时,促进学生对于相关中医思维的体悟,切实提升舞蹈美育课程的教学成效,并在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美育课程有效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医教育的反废止努力——以课程教材建设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医界在争取中医教育合法化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中医教育的内涵建设,尤其是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医界通过自身的改进和完善,使之规范化,进而符合近代教育模式。1929年的中医药教材编辑委员会会议,是近代中医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我国中医学课程教材建设已经开始成熟,其对近代乃至现代的中医教育均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的基于Python语言的实用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导论课程结课加以调查,探究在大数据背景下,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生对大数据相关课程的学习需求,以及基于学生视角对大数据相关课程建设的建议。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大学本科一年级93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x2检验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课程中具象化内容较抽象化内容更易于得到学生内在认同,学生对Python语言认识和学习意愿不足;课后练习和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P<0.05);课程存在时长不够、难度较大、案例缺乏、师生互动较少的问题。结论 降低课程难度,增加大数据内容与中医知识的融合度,培养学生兴趣与加强实践是大数据相关课程今后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此文以青海大学为例,分析了藏药炮制学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国家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导下,要结合校情学情,整合工、农、医、管四大优势学科相关课程,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科学技能和人文素养,以达到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新时代复合型藏医药人才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生理学教学需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迁移融合、提高科研创新意识。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理学线上教学资源为例,介绍了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教学资源建设情况。该平台包括基础教学模块、课程思政模块和高阶创新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建设和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理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构建生理学线上线下双线混融教学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此文以天麻为例探讨生药学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教学案例的实施。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引入课程思政教学元素,能够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结合起来,树立正能量,引导当代大学生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勤奋学习、锤炼身心。将思政元素编入专业课程之中,使之浑然一体,引导学生情境浸入、实践探索、深度思考,帮助学生坚定学习信心、内化职业认同。此文旨在探究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为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于2020年11月发布的“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提出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聚焦立德树人。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中医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以“大医精诚”为导向,将中医学概论与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有机融合,融入德育元素,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融入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夯实中医学理论基础。具体教学策略包括师生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更新,新教学目标的制定,新教学设计的撰写,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等,力争打造有温度的课堂,更好地实现“精”与“诚”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课程育人。  相似文献   

16.
以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为目标,以社会心理学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医药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心理学的课程目标,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无缝衔接、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引领。基于此,此研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效果评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全国中医药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学科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积极创新引智渠道,搭建引智平台,始终将引智工作聚焦优势学科建设,为"双一流"建设以及中医药国际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药剂学是医药类高校药学、中药学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主干课程。本文以药剂学为例,将专业课程知识点和专业学生特点相结合进行思政元素挖掘、教材分析、学情和学生特点分析,采用思维导图等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及实践,实现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相统一的目标,真正落实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提出应转变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与育人模式,发挥专业课在高校育人中的主战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而忽视了专业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课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出现相互独立即两张皮的局面,在育人上不能相向而行,导致教育资源浪费,育人效果弱化。本文从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探索高等中医药院校显性与隐性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对策,从而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提高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20.
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探索在中医院校开展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结合中医专业特色,深入挖掘病理学知识的思政内涵,融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提升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研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将思政教育渗透教学全程,努力打造中医院校课程思政“金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