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脾胃论》承载了李东垣毕生最重要的学术思想,尤为注重补益脾胃,本书提出“脾胃元气论”“脾胃升降观”“阴火论”等,通读《脾胃论》,发现东垣在治疗上尤为擅长使用风药,全书载方63首,应用风药的方剂达35首,但现代药理学并无“风药”这一明确定义,现就《脾胃论》学术思想及风药的定义、范围、临床应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相当重视“升降”,为更好地理解“升降”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文中以《脾胃论》为基,从“脾胃之气”演化为人身万物与“脾胃病”发生机理的探讨入手,认为《脾胃论》针对“脾胃不足”所致“人身之气升降失常”的治疗,是《灵枢·官能》“从下上者,引而去之”与“从上下者,推而扬之”这两种治法的临证运用,并通过药物的气味配伍以实践其治法。这些治法对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李东垣治疗脾胃病之制方原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东垣用风药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用风药机理初探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32012)蔡胜彬,王敬琪【关键词】李东垣,《脾胃论》,风药李东垣著《脾胃论》,开脾胃学说之先河,以“内伤脾胃”立论,倡“升阳益气”之法。临床用药,自是以补益脾胃为重。然于补脾之中又善用风药,笔者不揣愚陋。...  相似文献   

4.
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多年来一直流传,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其首次提出“阴火”,并将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的主张贯穿全书,实起振聋发聩、发皇古义之功。后代医家如王肯堂、张景岳、李时珍等对《脾胃论》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赞扬东垣善用补法,称为“医中之王道”。赵国仁老师深谙《脾胃论》,对东垣诸方运用游刃有余,今随赵老将东垣所创制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益胃汤、  相似文献   

5.
《脾胃论》是最能体现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一部著作,书中阐述了脾胃与四脏生理病理的密切关系及治疗五脏病的遣方用药规律,丰富了脏腑辨证理论内涵。从《脾胃论》中李东垣对心与脾胃的生理病理关系的阐述入手,提炼出李东垣从脾胃论治心系病症循“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的特点。临床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以脾胃病机入手,师东垣古法,理后天之本,必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金元医家李东垣 ,注重调补脾胃 ,以脾胃立论 ,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提出的“阴火”理论 ,内容丰富 ,却不够清晰 ,造成后世对此认识的紊乱。如《脾胃论》里有“阴火者 ,心火也”,“肾为阴火”,“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又有“加寒水之药降其阴火”等 ,不仅把生理之火 ,而且把寒性的阴火与热性的阳火混为一谈 ,让人难以理解。笔者在深入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上 ,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今将笔者所得介绍如下。1 渊源其渊源可追溯到《黄帝内经》。李东垣在《脾胃论》、《兰室秘藏》等著作多处引用《内经》经文 ,可见他对《内经》有深…  相似文献   

7.
脾胃学说在妇科月经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胃学说倡始于李东垣《脾胃论》的著作,使后世医学家和妇科专业者对脾胃的重视,而取得了丰富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得到不断的发展。《景岳全书·妇人规》阐明了“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的论证。《济阴纲目》引证“论脾胃生血”与月经的重要性;唐容川《血证论》中突出了“脾不能统摄的血证”与经带的关系。以上历代医学家对脾胃学说与妇科疾病的论  相似文献   

8.
《脾胃论》用药特点浅议三明市第四医院(365000)张祥忠《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著。在这部著作里,李氏深刻阐发了“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的观点,认为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主升清,胃司降浊,清升浊降,相辅相成,使气机生生不息,运...  相似文献   

9.
李艳玲 《陕西中医》2010,31(9):1236-1237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而设,主治脾胃气虚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脾胃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临床上无论内外妇儿科疾病总以脾胃健运为要,  相似文献   

10.
《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标志性著作,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明确指出:脾胃为人体升清降浊之枢纽,但脾胃中主体在胃,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心枢纽,胃之升清是气机升降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一、脾胃学说与妇科学的联系脾胃学说倡始于李东垣《脾胃论》的著作,使后世医学家和妇科专业者对脾胃的重视,而取得了丰富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得到不断地发展。如东垣学生王好古主张“温养脾肾”,罗天益有“脾胃人之所以为本也”之说。及至陈自明著《妇人良方》中指出:“但助胃壮气,则荣血生而经自行”的论述。《景岳全书·妇人规》阐明了“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的论证;《傅青主女科》多宗“补脾胃之气”以治妇科疾病;《济阴纲目》引证“论脾胃生血”与月经的重要性;唐容川  相似文献   

12.
“阴火”理论是李杲《脾胃论》的中心内容,也是他创“甘温除热”法的重要理论依据。脾胃不足,不同余脏,或肝,或心,或肺,或肾皆可涉及,故李氏《脾胃论》有肺之阴火,脾之阴火,肾之阴火,心之阴火,肝之阴火。  相似文献   

13.
石志乔 《山西中医》1996,12(2):22-23
慢性炎症治宗脾胃验案4则江苏省淮阴市泗阳卫生职工中专(223700)石志乔关键词慢性炎症,调理脾胃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治脾胃即所以安五脏”,“善治病者,惟在调和脾胃。”极言调理脾胃之重要。笔者受其影响,调理脾胃以治多种脏器的慢性炎症,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衰而生百病”思想,探析孤独症与脾胃之间的病机联系,阐述“调节升降以滋脑髓、理气化痰以清九窍、濡养五脏以安五神、火郁发之以护元气”对孤独症治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南宋李东垣所著《脾胃论》一书问世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对中医治疗慢性衰弱性“内伤”疾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后世医家批评东垣“擅用辛燥升补”的为数不多,但说他“偏重了脾胃之阳而忽视了脾胃之阴”的似乎已成公论。笔者个人管见,这是一个误解。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中写道:“脉者,元气也。”认为脉就是元气生发的基础。在治疗原则上,用甘  相似文献   

16.
李东垣作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在《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中力倡甘温除热、益气升阳,为后世医家治疗内伤病奉为圭皋。其思想对当今医师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又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健康之源。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在李氏看来是人体气机升  相似文献   

17.
金元医家李东垣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的理论,在其所著《脾胃论》中提出了“心之脾胃病”“肺之脾胃病”“肝之脾胃病”“肾之脾胃病”等五脏病的症状特点及其因机证治,通过分析李东垣治疗上述五脏病的遣方用药规律,深入探讨脾胃与其余四脏生理病理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会德 《河南中医》2004,24(1):24-25
李东垣对脾胃疾病的论治 ,在师承张元素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理论联系实际 ,摆脱前人束缚 ,勤于实践 ,立论创新 ,别开生面 ,发明“内伤”。积一生之心血 ,乃成《脾胃论》之巨著。然后世医家多侧重其脾胃病论治经验、用药法度之研究 ,而对其脾胃调护思想未予足够的重视。有感于斯 ,本文拟就《脾胃论》中的调护思想 ,试析于后。未逮之处 ,贤哲正之。1 未病预防为先脾胃乃人体后天之本 ,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健旺 ,五脏皆安 ;脾胃受病 ,则诸证蜂起。李氏深谙脾胃在人体所处的重要位置 ,指出 :“元气之充足 ,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 ,若胃气之本弱 ,饮…  相似文献   

19.
脾胃为后天之本,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小儿尤为重要。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云:“元气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脾胃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相似文献   

20.
李东垣创立的脾胃学说成功地将“脾为后天之本”发展为理、法、方、药俱全的辨治体系。其《脾胃论》从各个角度详尽地叙述了脾胃内伤所导致的各种病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