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从海绵中分离筛选具有抗H1N1活性的放线菌,并对活性菌株HA10201进行鉴定。方法采用CPE和MTT方法对从海绵中分离的放线菌进行抗H1N1活性筛选,对活性较强的菌株HA10201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测定其16SrDNA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菌株HA10201发酵液稀释20倍后对H1N1抑制率达68.1%,HA10201与Streptomyces roseorubens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最为接近,且与其16SrDNA序列相似性为99.40%,且在发育树上聚为一个分支。结论菌株HA10201鉴定为S.rose-orubens,其发酵液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1N1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株产纤溶酶菌株BS-26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纤溶酶产生菌株进行筛选和鉴定。方法采用LB-纤维蛋白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的方法进行筛选;通过对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进行鉴定。结果从土壤中分离得到5株纤溶酶高产菌株,其中菌株BS-26活性最高。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很相近。将所测得的16SrDNA序列用BLAST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并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BS-26菌株与Bacillus subtilis的相似性达到99.63%。结论BS-26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与鉴定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放线菌。方法:在改良的高氏Ⅱ号培养基上划线分离土壤放线菌,以MRSA作为受试菌株,测试抗菌活性,对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进行16SrDNA种属鉴定。结果:获得拮抗放线菌1株(命名为Hu001),具有较强的抗MRSA的活性;并将16SrDNA序列提交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JQ689078),与同源细菌进行比对,得到其系统进化树;经鉴定16SrDNA序列与山丘链霉菌(Streptomycescollinus)NBRC12547株具有99%的同源性。结论:放线菌Hu001具有抗MRSA的活性,并根据16SrDNA序列测序将其初步归属于山丘链霉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快速高效的筛选到有抗肿瘤活性的土壤放线菌。方法初筛采用MTT法检测样品作用后A549细胞、HGC-27细胞和正常对照细胞N9的成活率,PI染色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复筛可能致细胞凋亡的菌株,以及对活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结果与结论从350株土壤放线菌中初筛得到16株菌种,它们的代谢产物对A549及HGC-27细胞有抑制作用,但对N9细胞生长无影响;复筛得到1株编号为1070的菌株的代谢产物能使A549细胞经过处理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到亚二倍体峰,峰高为32.07%。从菌株菌落形态、孢子丝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系统进化分析鉴定该菌种为Streptomyces capillispiralis。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化合物FFF-13的分离鉴定及其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麓来源产生菌R2A14A-1的初步鉴别.方法 以琼脂平板扩散法和化合物紫外特征追踪R2A14A-1发酵液中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amicoumacin类化合物,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和高效液相等色谱法建立空白培养基与菌株发酵液比对指纹图谱,通过比对分离获得活性次级代谢产物FFF-13,根据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数据并结合文献确定化合物FFF-13的结构;综合菌株R2A14A-1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R2A14A-1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化合物FFF-13为amicoumacin B,菌株R2A14A-1为拟诺卡菌属放线菌.结论 菌株R2A14A-1为首个发现产生amicoumacin类抗生素的拟诺卡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发形霞水母(Cyanea capillata)共附生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其抑菌活性,以期获得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菌株。方法利用4种分离培养基从C.capillata各部位分离共附生微生物,首先对挑选的单个菌落进行反复的划线分离,获得各菌株的纯培养;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和16SrDNA序列测定和分析等手段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利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通过正交试验方法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提高菌株发酵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能力。结果从C.capillata触手、胃囊、伞部、肌肉4个部位共分离出83株菌株,其中放线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分离自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根际土壤的两株放线菌(B200、B205)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及鉴定。方法观察两株放线菌的形态特征;通过PCR扩增、测定并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分析;通过液体发酵、萃取等方法,分别获得发酵液水相、发酵液酯相和菌丝丙酮浸提液三类样品;样品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从红树林根际土壤分离的两株放线菌,其发酵液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活性,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结果显示,菌株B200和B205分别与有效发表菌株Agromyces subbeticus DSM16689~T的相似率为98.01%和Micromonospora rosaria DSM 803~T的相似率为99.73%,菌株B200可能为壤霉菌属潜在新种,B205初步鉴定是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osaria DSM 803~T的变种。结论分离自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根际土壤的两株放线菌其次级代谢产物有较强抗菌活性,具有从中发现新抗生素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放线菌HCCB01128产生的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利用系统发育、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的方法对菌株HCCB01128进行初步鉴定.大孔吸附树脂吸附HCCB01128发酵液,反相色谱对菌株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氢谱(1H)、碳谱(13C)等分析对化合物1128-1进行结构鉴定.MTT法检测HCCB01128代谢粗提物的肿瘤细胞毒性.结果与结论 菌株HCCB01128的16S rRNA与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的16S rRNA具有99.51%的相似性.其发酵初提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经纯化鉴定其中一种活性化合物为Aurodox.本文首次报道从淀粉酶产色链霉菌中分离到Aurodox.  相似文献   

9.
对从新疆盐碱地土壤样品中分离出的一株嗜碱菌株XJ21进行鉴定.提取其胞外多糖.研究多糖的活性.用平板分区划线法分离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测序对菌株进行鉴定.从发酵液中提取胞外多糖,通过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测定免疫活性,Ames试验测定抗突变活性.结果:嗜碱菌株XJ21为克劳氏芽胞杆菌,命名为Bacillus clausii XJ21.其胞外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有恢复作用;对NaN3所致的鼠伤寒沙门菌TAl00的突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一株分离自药用植物仙鹤草中的产非达霉素菌株N12W0304进行分类研究。方法 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胞壁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多相分类研究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菌株N12W0304属于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 sp.)菌株。结论 本报道是首次从仙鹤草中分离到游动放线菌属非达霉素产生菌。  相似文献   

11.
庄丽  付琳  任丽娟 《贵州医药》2012,36(8):692-694
目的 建立并完善贵州省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分析检测技术平台,了解贵州省新型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HA1片断与WHO公布的流行株有否发生变异.方法 收集16株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提取病毒核酸RNA,通过RT-PCR扩增HA1片断,用电泳观察PCR产物目的条带大小,经过纯化、测序,用Biodeit、MEGA4相关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同源性及差异性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贵州省(2009)代表株与中俄代表株A/Habarovak/01/2009 (H1N1)和墨西哥第一株甲型H1N1流感A/Mexio City/001/2009(H1N1)同属一个谱系,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在93.2%~95.8%之间.结论 贵州省(2009)代表株与WHO公布的流行株在核苷酸水平上有一定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A strain of Cylindrospermopsis (Cyanobacteria) isolated from a fishpond in Thailand was examined for its taxonomy based upon morphology and 16S rRNA gene sequence. It was also examined for production of the hepatotoxic cyanotoxin called cylindrospermopsin (CYN) and deoxycylindrospermopsin (deoxy-CYN). The strain (CY-Thai) was identified as C. raciborskii (Woloszynska) Seenaya and Subba Raju based upon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which was confirmed by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and phylogenetic comparisons based upon its 16S rRNA gene. The alkaloid heptatotoxin CYN was confirmed using mouse bioassay, HPLC and HPLC-MS/MS while deoxy-CYN was confirmed using HPLC-MS/MS. The mouse bioassay gave a minimum lethal dose at 250mg dry weight cells/kg body weight within 24h and 125mg/kg at 72h, with signs of poisoning the same as in literature reports for CYN. HPLC chromatographic comparison of the CY-Thai toxin with standard CYN gave the same retention time and an absorbance maximum at 262nm. HPLC-MS/M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CYN (M+H 416) and deoxy-CYN (M+H 400). The CYN content in strain CY-Thai was estimated at 1.02mg/g and approximately 1/10 of this amount for deoxy-CY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from Asia of a CYN, deoxy-CYN producing 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分离鉴定一株红树林来源具有拮抗真菌活性的链霉菌MCCG 2008,分析其对植物病原真菌香蕉尖孢镰刀 菌热带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 tropical race 4)、苹果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stroemeriae)、珍珠李葡萄座腔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的抑制作用,对其所产的抑菌活性化合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 通过基因扩增测序分析与活性化合物生产相关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为进一步调控活性化合物的生产以及结构优化提供依据。方 法 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MCCG 2008进行初步鉴定;通过发酵液原液、发酵液乙酸乙酯粗 提取物和菌丝体丙酮浸提物针对不同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活性测试与效用组成分析;采用液液萃取和柱色谱分离该菌株所产生 的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核磁共振仪对活性化合物结构进行解析;设计引物使用PCR 扩增该菌中与活性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结果 菌株MCCG 2008可形成茂盛的气生菌丝,并产生黄色的可扩散色素, 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菌株MCCG 2008与微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NBRC 13193T的相似度为100%;在拮 抗活性试验中,菌株MCCG 2008对珍珠李葡萄座腔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为48.0%,其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和菌丝体丙 酮浸提物仅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热带4号小种有抑制活性;质谱(MS)和核磁(1H NMR)数据分析表明从菌株MCCG 2008的发酵液中 分离得到的活性化合物为放线菌素D;以放线菌素D生产菌为参照,通过序列比对发现MCCG 2008中的同源序列,并通过PCR 扩增获得菌株MCCG 2008基因组中与放线菌素D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结论 分离自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的链霉菌MCCG 2008 初步鉴定为微小链霉菌,其具有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潜力,所产的活性化合物为放线菌素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鉴定临床标本中革兰氏阳性杆菌的方法。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待检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通过分析待检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鉴定。结果5株待检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均成功扩增,其中4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基因库中已注册的核酸序列相似率达99.9%以上,将其鉴定到种的水平,1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基因库中雷弗森菌属的核酸序列相似率为97.09%,将其鉴定为雷弗森菌属。结论应用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可快速、准确地鉴定临床标本中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湖泊放线菌SIIA-A16124进行分类鉴定和基因组挖掘。方法 采用多相分类法对菌株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细胞壁化学组分、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和分类鉴定,采用基因组挖掘分析生物合成基因簇,经发酵培养、抗菌活性检测及活性产物质谱分析,推测其活性产物的化合物结构类别。结果 菌株SIIA-A16124的16S rRNA基因与菌株Actinokineospora inagensis NRRL B-24050T同源性最高为99%;菌株SIIA-A16124在ISP3培养基上中等产孢和水解淀粉的特性与模式菌株存在明显差异;鉴定菌株SIIA-A16124为动孢菌Actinokineospora sp.,具有羊毛硫肽生物合成基因簇,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属于羊毛硫肽类抗生素。结论 首次发现动孢菌属放线菌具有生物合成羊毛硫肽类抗生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并分离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开封地区首次分离到的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为研究流感病毒的流行及变异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筛选确定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标本;利用狗肾传代细胞分离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A/Kaifeng/01/2009(H1N1);测定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利用序列比对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从1828份流感样病例中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标本286份,阳性率15.6%。在开封地区首次获得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及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与2009年大流行株高度同源,为同一进化分支。与以往流行的猪流感病毒株对比发现,HA基因有12个碱基发生了点突变。结论 MDCK细胞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敏感性;开封地区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分离病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相对于以往古典型猪流感代表株出现了HA蛋白抗原性漂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红树林耐酸真菌OUCMDZ-4736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活性。方法 菌株在pH 2.5条件下规模发酵,通过现代色谱学方法(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半制备以及制备型HPLC)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紫外、质谱、核磁共振等)鉴定分离获得的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的抗流感病毒H1N1的活性。 结果 从红树林根部泥土样品来源的真菌OUCMDZ-4736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asterric acid(1)、questinol(2)、parietinic acid(3)、endocrocin(4)、isorhodoptilometrin(5)、sulochrin(6)、monochlorsulochrin(7)、dihydrogeodin(8)、yicathin C(9)、2, 5-dimethyl-6, 8-dihydroxy-chromone(10)。活性评价结果首次报道化合物1、3、4和7显示有弱的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活性。结论 红树林耐酸真菌OUCMDZ-4736在酸性调节下能代谢产生具有抗甲型流感H1N1病毒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从高寒草甸来源的链霉菌Qhu-M197中发现具有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首先扩增菌株Qhu-M197的16S rRNA基因并基于测序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初步开展菌株分类鉴定;其次基于色谱分离技术,结合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学数据,对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最后采用微量稀释二倍法及CCK8法对分离化合物进行抗菌和抗肿瘤活性体外评价。结果 菌株Qhu-M197为链霉菌,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Streptomyces phaeoluteigriseus DSM 41896T相似度为100.00%。菌株Qhu-M197的MS固体培养基发酵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mithramycin、aerugine、aeruginol以及2, 3, 4, 5-tetrahydro-3, 5-dihydroxy-6H-1, 5-benzoxazocin-6-one,其中mithramycin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分别为0.012和0.095 μg/mL,对HepG2人肝癌细胞株和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5和0.46 μmol/L。结论 以链霉菌Qhu-M197为代表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放线菌是抗菌和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深海冷泉来源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产生能力,从中挖掘具有抗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 MDR)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为新药研发提供化合物实体。方法 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深海冷泉海泥样品中的放线菌,通过琼脂扩散法筛选具有抗MDR菌活性的放线菌;基于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初步确定目标放线菌种属;对目标放线菌进行大规模发酵,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反相硅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分离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技术并结合文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然后对化合物进行抗MDR菌活性测试。结果 从深海冷泉中筛选到一株具有抗MDR菌Micrococcus luteus ML01和Staphylococcus aureus CCARM3090活性的放线菌OUCLQ19-35-1,16S rRNA序列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初步确定其为Nocardiopsis synnemataformans;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为questiomycin A(1)、1,6-dihydroxyphenazine(2)和5a,6,11a,12-tetrahydro-5a,11a-dimethyl[1,4]benzoxazino[3,2-b][1,4]benzoxazine(3);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3均无抗MDR菌活性,但其所在的组分有抑菌活性。结论 从深海冷泉筛选得到一株诺卡氏菌OUCLQ19-35-1,其能够产生抗MDR菌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其活性成分待进一步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