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型临床实验证实 ,在冠心病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中都显示出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减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及行冠状动脉成形术或搭桥术的需求率 ,而二级预防实验均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发病 3~ 6个月后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近年研究发现 ,他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改变是粥样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和血管收缩造成的急性冠脉闭塞、心肌缺血或坏死。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缺血及抗血栓药物和介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硝酸甘油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中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摘要)杨杰孚邢宝利许晓东潘洁陈爱萍郑天林近年的国外研究发现,硝酸甘油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研究探讨国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滴入小剂量的硝酸甘油的抗血小板聚集效应。一、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Fas配体(sFas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3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UAP组),另有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为SAP组,30例健康对照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sFasL水平,并比较其结果。结果:(1)血浆sFasL水平在AMI组[(100.56±30.61)pg/ml]和UAP组[(51.13±23.46)pg/ml]显著高于SAP组[(7.08±1.20)pg/ml]和健康对照组[(6.19±1.11)pg/ml],P均〈0.01;(2)病程观察显示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3h内血浆sFasL水平迅速下降,此后再次上升,而SAP患者则否;(3)冠状窦内sFasL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210±40)pg/ml∶(78±21)pg/ml,P〈0.05];(4)体外研究表明FasL信使核糖核酸表达在AMI患者离体单核细胞上调,低氧可刺激离体单核细胞sFasL释放。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FasL水平显著升高提示Fas/FasL系统活化,可能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潘景韬 《山东医药》1998,38(4):40-41
ACEI在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潘景韬近年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大系列研究证实,在AMI死亡原因中,AMI并发心力衰竭(HF)致死者,较过去明显增高。因此,积极防治HF成为降低AMI病死率的关键。HF...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临床应用的进展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倪廷枢何国祥综述1977年Gruenzig在苏黎世大学首次成功地进行了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80年经改进器械后扩大了使用范围,PTCA的成功率有明显提高,且并发症显著减少。自此,PTCA在...  相似文献   

7.
治疗心绞痛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动物试验表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向急性转变过程中,血小板起重要作用。虽然阿司匹林常用于稳定型心绞痛,但只是最近才有资料支持这种用法。在一项研究中,将333例男性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二组,即对照组及阿司匹林治疗组,阿司匹林325mg隔日一次。五年结束时,阿司匹林未对心绞痛频度及严重程度产生影响,但使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减少87%(p<0.001);相比之下,对无症状的男性,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型心梗(附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急性心脏缺血综合征。80年代以前,多将心肌梗死分为透壁和非透壁(心内膜下)心肌梗死。而近年来则强调以是否有ST段的抬高将ACS分为二大类:ST段抬高的心梗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梗(UA/NSTEMI)。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23届欧洲心脏病学年会(2001年9月)上报告的ACS欧洲研究结果显示,在欧洲25个国家的10484例ACS病人中,无ST段抬高者占51%,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为42%,…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即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 ACS)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ACS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ACS患病率正逐年上升。尽管近年来,ACS治疗方法和策略已使  相似文献   

10.
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浓度变化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对37例稳定性心绞痛、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1例急性心肌梗死和42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测定,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1)冠心病各组Fg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冠心病各组之间随冠脉事件的严重程度,Fg有增高趋势,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组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结论:Fg参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升高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Fg浓度与急性期冠脉事件和ACS严重程度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长疗程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118例均符合WHO制订的UAP诊断标准,无心肌梗塞的酶学及心电图改变,并排除非冠心病性心绞痛及有出血倾向者。随机分为肝素组8...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等研究近况进行了汇总简介,拟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59例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组n=36,发病12h以内;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23)于入院时肝素注射前取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HGF浓度。同时对与之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27例正常人测定相同指标。结果血清HGF浓度在AMI组[(1572.9±229.0)pg/ml]、UAP组[(899.2±63.9)pg/ml]较正常对照组[(619.5±31.1)pg/ml]明显增高;AMI发病3h内血清HGF水平也比正常对照组增高[(893.2±61.6)pg/mlvs(619.5±31.1)pg/ml];A-MI组血清HGF浓度与入院时cTnI、CK-MB及CK-MB峰值均无相关性;ACS患者血清HGF浓度与入院时CRP呈显著相关性。结论ACS患者血清HGF浓度增高,且与疾病的严重性呈正比;HGF的产生可能与ACS的炎症反应有关;血清HGF有可能成为临床上诊断早期AMI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血管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36例ACS病人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并对其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及血栓存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ACS多发性于冠脉血管的复杂病变,且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结论 冠脉血管病变复杂较易发生ACS,且粥样斑块的破裂及血栓形成在ACS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为选择有效方法冠脉综合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ACS)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28例ACS[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1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15例]患者及25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sICAM-1含量。结果:ACS患者的sICAM-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sICAM-1的水平在AMI与UAP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ICAM-1可以作为无创伤性的,检测不稳定冠脉斑块的指标,可预测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内脂素(Visfatin)的表达,及其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4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健康对照组。ACS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IF-1a、内脂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组、AMI组和UAP组HIF-1a和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HIF—1a:(946.75±451.34)pg/ml,(1029.05±485.57)pg/ml,(864.45±409.99)pg/ml比(376.20±106.79)pg/ml,(338.50±98.01)pg/ml;内脂素:(4.81±2.21)ug/ml,(5.15±2.25)ug/ml,(4.46±2.17)ug/ml比(1.49±0.96)ug/ml,(1.33±0.76)ug/ml,P均〈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ensini评分与HIF-1a、内脂素呈显著正相关(R2=0.653,0.576,P均〈0.01)。结论: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a和内脂素水平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其检测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近年来,多数学者对ACS的诊断有了高度认识,但是经过对ACS强化药物治疗,临床症状一旦缓解后由于未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及冠状动脉重建治疗,ACS仍具有较高的猝死率。现对3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醒临床医师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认知ACS的发展,尽早实施CAG,从而减少ACS猝死的发生。1资料[病例1]男性,48岁,干部,主因早餐后在办公室突发胸骨后憋痛伴出汗,向右肩背部放射,休息10min自行好转来院,经查ECG正常,考虑…  相似文献   

18.
标  题 不稳定心绞痛和非Q波心梗病人应用INR监控华法令及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后的出血并发症作  者 GalatroKM ,AdamsPC ,CohenM等  参考文献 JThrombosisThromboly sis ,1998,5 :2 4 9~ 2 5 5  研究疾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梗。目  的 比较阿司匹林加华法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梗病人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设  计 随机。病人资料  35 8病人 (2 14名病人未用过阿司匹林 ,14 4名病人曾用过阿司匹林 )。随  访  12周。治疗方案 曾…  相似文献   

19.
乙酰半胱氨酸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中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用链激酶溶栓治疗,其中20例联合静脉滴注乙酰半胱氨酸(NAC)。结果显示:联合应用NAC治疗后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之比(GSH/GSSG)显著性增高(P<0.05),伴随GSSG显著性降低(P<0.05)。NAC治疗组心指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20.
血栓形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作用于凝血连锁反应不同水平的新型抗凝药物已被研究并应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房颤卒中以及ACS患者二级预防,特别是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希美加群、达比加群,AZD0837)以及口服直接Xa抑制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darexaban、edoxaban、betrixaban等)是目前公认比华法林更安全、便捷的替代品。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darexaban已在ACS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