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感染性休克血浆炎性因子变化及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用于复苏效果评价,以期为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医院收治50例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为休克组、同期门诊行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COPD稳定期未合并有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为COPD组,休克组患者随机分为GEDI组与中心静脉压(CVP)组各25例,GEDI组在GEDI、CVP组在CVP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评价液体复苏效果;以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SPSS17.0分析。结果休克组患者IL-2、IL-4、IL-8、TNF-α水平分别为(74.29±12.38)ng/L、(2.84±2.27)ng/L、(287.47±40.11)ng/L、(20.38±3.55)pg/ml,高于对照组的(27.71±12.63)ng/L、(0.69±0.16)ng/L、(48.60±15.29)ng/L、(9.67±1.3)pg/ml(P<0.05),高于COPD组(36.16±10.41)ng/L、(1.12±0.33)ng/L、(87.67±26.46)ng/L、(14.61±1.56)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2、IL-4、IL-8、TNF-α水平较未合并感染性休克COPD患者及正常人群升高,采用GEDI进行液体复苏指导能明显弥补CVP不足,降低升压药物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ICU APACHEII得分在15分以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0例,行气管插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同时将股动脉型稀释导管置入股动脉,对患者行PICCO监测.记录PICCO建立完成时为T0,每小时测量一次热稀释量,连续监测4小时(T1—T4).将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指数(CI)作为指导对患者液体按照PICCO治疗方案进行管理.结果 将GEDVI作为衡量患者心脏前负荷的金标准,中心静脉压(CVP)对患者高血容量判断的特异度54.35%、灵敏度17.63%、阳性预测值22.17%、阴性预测值49.62%;CVP对患者低血容量判断的特异度100%、灵敏度4.17%、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3.82%.CI与GEDVI、EVLWI正相关、GEDVI与EVLWI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P与CI、GEDVI、EVLWI无相关性(P>0.05).在各个时间点,CI的变化趋势与GEDVI基本一致,却与CVP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 CVP用来判断患者低血容量的特异度高,但灵敏度低;GEDVI能更好地反映患者心脏的前负荷,对患者低血容量判断更为灵敏,更适合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PICCO监测技术可避免患者由于CVP不敏感所导致液体复苏不足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药物治疗辅助肺功能锻炼治疗下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就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及适当的肺功能锻炼治疗措施,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最后经过血气分析观察数据以及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经过我院治疗之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相较于治疗之前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其中临床控制15例,显效31例,有效29例,无效5例.有效整体治疗有效率高达93.75%,患者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好的提升(P<0.05).结论: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研究对改善患者心肺活动、有效减少复发率以及让患者的生活水平增强具有非常优秀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芸  陈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38-3839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营养状况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诊断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计算体重指数,观察记录血清白蛋白、前蛋白数值、住院天数、死亡人数。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营养状况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住院天数与BMl、PA等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BMl、PA数值越小,住院天数越大。  相似文献   

5.
肺血栓栓塞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1],因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时临床误诊率、漏诊率较高[2]。本文回顾性分析单纯COPD患者30例与COPD合并PTE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慢性肺阻塞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2月沈阳急救中心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硫酸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42例气胸患者采用抽气和插管闭式引流,并应用抗生素、平喘及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治愈33例,死亡5例,病危出院4例。结论提高对慢阻肺合并自发性气胸的认识,防止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07—2011年间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性41例,年龄在48~69岁之间,女性37例,年龄在51~75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42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5%,对照组36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5%.结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治疗加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贺晓蓉 《现代保健》2013,(23):62-6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持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前的FEV%为(0.36±0.12),FVC%为(0.51±0.13);对照组护理前的FEV%为(0.35±0.13),FVC%为(0.50±0.14);观察组护理后的FEV%为(0.43±0.19),FVC%为(0.58±0.17);对照组护理前的FEV%为(0.30±0.13),FVC%为(0.44±0.13);观察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价为(56.21±12.12)分,对照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价为(57.32±11.89)分;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价为(83.23±17.43)分,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价为(70.32±14.32)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呼吸功能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IPA)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从2005年1月-2010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断的36例COPD合并IP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COPD并IPA确诊3例,临床诊断26例,疑诊7例;培养烟曲霉菌24株,土曲霉菌5株,同时培养黄曲霉菌3株,毛霉菌2株;最常见危险因素是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侵入性留置管道及低蛋白血症;常见症状是呼吸困难、胸闷憋气、胸痛、饮食减少、乏力、肺部啰音,经抗菌药及激素治疗无效;早期气管镜改变可见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治疗有效27例,无效9例;有效的27例中早期经验性治疗22例,而无效的9例均为临床诊断或确诊后才开始抗曲霉菌属治疗,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重视分析COPD并IPA的早期临床特点,进行早期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联合快速反应体系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监控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6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ICU诊断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8年1-3月采用常规方法监测液体复苏效果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4-6月采用PiCCO联合快速反应体系监测液体复苏效果的3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3 d后血管活性药维持平均动脉压(MAP)、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血乳酸水平、尿量、APACHEⅡ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应用时间、入住ICU时间;统计两组复苏成功率、肺水肿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乳酸、血管活性药物评分、APACHEⅡ均呈下降趋势,尿量、MAP呈上升趋势(P<0.05);治疗3 d后,研究组血乳酸、血管活性药物评分、APACHEⅡ显著低于对照组,尿量、MAP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时间、ICU入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水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PiCCO联合快速反应体系监控液体复苏效果,能显著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肺水肿。  相似文献   

13.
矽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加重了肺组织结构的破坏,造成肺功能迅速下降。随着疾病的进展,后期易出现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本文从矽肺合并COPD的致病危险因素和临床治疗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不可逆气道阻塞性疾病,病情进展可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患者多合并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传统中药具有抑炎、抗感染和调节免疫等作用。本研究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10-07-2019-04-12荣成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频率匹配的方法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2011年版给予规范处理。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时间5d。治疗前、后,采用免疫化学比浊法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plasma 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超声检查并计算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分析两组呼吸衰竭发生率、心肌损伤、无创呼吸机支持率、有创呼吸机支持率、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NT-proBNP、肺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下降,中药组血清NT-proBNP为(106.59±21.35)ng/L,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的(309.48±33.28)ng/L,t=2.597,P0.05;中药组肺平均动脉压水平为(31.69±2.54)mm Hg,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的(40.76±2.17)mm Hg,t=2.580,P0.05。中药组心肌损伤、无创呼吸机支持率、有创呼吸机支持率、呼吸机使用时间、肝损伤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PCT和IL-6水平均下降,其中中药组IL-6水平为(19.56±2.17)U/L,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的(27.56±2.46)U/L,t=2.759,P0.05;中药组PCT水平为(0.41±0.06)pg/L,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的(0.87±0.22)pg/L,t=2.598,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患者临床疗效,降低肺动脉压,减少右心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5.
邢红雨 《中国校医》2019,33(9):677-679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贯序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气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行纳洛酮联合贯序无创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肺部功能情况、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呼气高峰流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及用力肺活量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贯序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利于促进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科手术麻醉中,比较限制性输液与充分输液复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68例感染性休克手术患者,分为常规充分液体复苏组(常规组)与限制性输液组(限制组),对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尿量、总输液量、出血量及术后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限制组患者HR(64.72±10.54)/min、CVP(9.26±1.85)mm Hg、MAP(60.45±5.40)mm Hg、尿量(53.82±3.71)ml/h、总输液量(1948.87±287.62)ml、出血量(134.62±15.38)ml/h,均小于常规组,PaO2(186.86±21.94)mm Hg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率及病死率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见明显减小。结论限制性输液在有效改善患者组织血流灌注、减少出血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上更优于充分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VAP)的病原菌分布和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V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128例实施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COPD患者接受机械通气过程中的VAP发生率,对发生VAP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患者留取合格痰标本进行痰培养检测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128例COPD患者发生VAP 88例,VAP发生率为68.75%;88例VAP患者痰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125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103株占82.4%,革兰阳性细菌3株占2.4%,19株真菌占15.2%;COPD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后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气管插管、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持续时间≥3d、吸烟史以及留置胃管;VAP患者的病死率为31.8%,明显高于非VAP患者的7.5%。结论 COPD患者实施机械通气VAP发生率高,发生VAP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感染病原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干预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肺功能和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COPD肺部感染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和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疗后两组FEV1和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EV1和FEV1/FVC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对COPD肺部感染患者干预效果明显,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和气道重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TB)的易感因素,采取有针对性诊疗措施,为临床有效预防提供借鉴。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因COPD合并TB住院治疗的107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125例单纯性COPD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研究其发生的易感因素,所有资料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特征类似,单因素χ2检验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χ2=4.62,P<0.05)、吸烟史(χ2=6.33,P<0.05)、儿时咳嗽病史(χ2=5.55,P<0.05)、结核病接触史(χ2=7.27,P<0.05)、粉尘接触史(χ2=4.92,P<0.05)、营养不良(χ2=4.11,P<0.05)以及应急事件(χ2=4.33,P<0.0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易感因素进行变量赋值后,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43,OR=3.815)、吸烟史(P=0.015,OR=3.495)、儿时咳嗽病史(P=0.021,OR=3.617)、结核病接触史(P=0.011,OR=3.215)、粉尘接触史(P=0.081,OR=4.587)以及应急事件(P=0.006,OR=3.085)是COPD合并TB发病的易感因素。结论影响COPD合并TB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以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