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多黏菌素B体外对极度耐药(XDR)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氏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评价其对该类细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临床分离的288株细菌(铜绿假单胞菌130株,鲍氏不动杆菌158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临床常见的抗菌药物,以确定极度耐药菌;用E-试验进行多黏菌素B及临床常用11种抗菌药物MIC值的检测,分析菌株的MIC值分布情况。结果 288株菌均为XDR,对临床常用的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15%;对多黏菌素B的MIC值均≤2g/ml;1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与158株鲍氏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的MIC50均为0.5g/ml,MIC90均为1.0g/ml。结论多黏菌素B体外对极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氏不动杆菌均敏感,未发现有多黏菌素B耐药株;但存在敏感区域内的高MIC值菌株,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利奈唑胺对敏感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的敏感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各36株,分别在含有特定浓度的利奈唑胺等药物培养基内培育,采用B-D培养基比例法测定各菌株在体外试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利奈唑胺对敏感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MIC均在0.25~0.50 μg/ml,其中0.125 μg/ml浓度敏感株占63.89%,耐药株全部存活;在0.25 μg/ml浓度下敏感株占33.33%、耐药株占36.11%,在0.5 μg/ml浓度下敏感株占2.77%、耐药株占63.88%;>1 μg/ml全部无细菌生长.结论 常规剂量的利奈唑胺在体外有较好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虽然异烟肼、利福平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是需要增加剂量.  相似文献   

3.
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对常用消毒剂的抗力试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对消毒剂的抗力水平,同时了解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对多药耐药株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试验与悬液定量杀菌试验,以大肠埃希菌标准株作对照,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进行苯扎溴铵等4种消毒剂的抗性变化和消毒效果的试验观察.结果 苯扎溴铵、碘伏对21株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MIC值分别有61.9%、71.4%的菌株高于标准株;对"84"消毒液MIC值有14.3%的菌株高于标准株,所有菌株对过氧乙酸MIC值与标准株相同;4种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对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作用5 min杀灭率为100.0%.结论 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对苯扎溴铵和碘伏的抗力高于标准株;4种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消毒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与3种常用抗菌药物(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分别联用对临床分离的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有效地治疗MRSA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获得纯培养后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再根据CLSI(2006年)标准,微量肉汤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测定及药敏试验,并计算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 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对30株MRSA的MIC50分别为0.5~4、16~256、8~256、128~1024 μg/ml,MIC90分别为4、256、256、1024μg/ml;利奈唑胺与左氧氟沙星联用MIC90降为2μg/ml,利奈唑胺与利福平联用MIC90降为1μg/ml,利奈唑胺与庆大霉素联用MIC90降为2 ug/ml.结论 利奈唑胺对MRSA有较高敏感性,利奈唑胺与利福平联合应用以协同作用为主,利奈唑胺与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联合应用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二者均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诱导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和氨曲南4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阴沟肠杆菌AmpC酶诱导前后耐药性的变化,并对部分突变菌株进行ampD基因的测序及序列分析。方法选择野生型和高诱导型阴沟肠杆菌各5株,进行抗菌药物诱导实验;检测菌株诱导前后的体外抗菌活性(MIC),并进行三维试验、等电点测定及抑制试验的检测,选择诱导突变的1194E菌株4株进行ampD基因扩增、测序。结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野生型菌株诱导前后的MIC值变化不明显,而对高诱导菌株诱导前后的MIC值变化较大,以头孢曲松和氨曲南诱导后的MIC值增高最为明显,可达10.7~128.0倍;ampD基因测序结果提示,经抗菌药物诱导的突变株中,ampD基因序列中有多个位点发生突变,并且发生突变的位点基本相同。结论尽管作为诱导剂的抗菌药物不同,但ampD基因序列中发生突变的位点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头孢妥仑及其对照药物对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菌和黏膜炎莫拉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收集2009-2010年来自全国6个城市10所医院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266株流感嗜血菌及76株黏膜炎莫拉菌;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妥仑和对照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使用WHONET5.6软件分析各药物的敏感率、MIC50、MIC90等信息.结果 流感嗜血菌除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的敏感率为81.2%、88.7%、88.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体现出高的敏感性,敏感率>97.0%;266株流感嗜血菌中,216株为氨苄西林敏感且非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81.2%,26株为氨苄西林耐药且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9.8%,24株为氨苄西林耐药但非产β-内酰胺酶菌株(BLNAR),占9.0%;无论菌株是否产β-内酰胺酶或氨苄西林耐药,头孢妥仑在测试药物中显示出极佳的抗菌活性,MIC50、MIC90分别为0.016、0.064 μg/ml;在0.5 μg/ml浓度时头孢妥仑抑制了所有BLNAR菌株;76株黏膜炎莫拉菌中有70株产β-内酰胺酶,非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所有抗菌药物敏感,对头孢妥仑MIC90为0.064 μg/ml;产β-内酰胺酶菌株对头孢呋辛、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的敏感率稍有降低,为98.6%、98.6%、94.3%,头孢妥仑MIC90为0.5μg/ml.结论 头孢妥仑对社区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菌及黏膜炎莫拉菌体现出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作为社区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选择,其抗菌活性需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载银纳米介孔材料(Ag-MCM-41)体外抗菌性能的检测方法。方法选用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分别采用直接水热合成法和模板离子交换法制备Ag-MCM-41,检测2种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抑菌圈法检测抑菌圈直径,并考察Ag-MCM-41与菌液接触时间对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 Ag-MCM-41(1)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0.12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0.25 mg/ml,Ag-MCM-41(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均为0.25 mg/ml。Ag-MCM-41(1)对大肠杆菌的MBC值为0.1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值为0.25 mg/ml。Ag-MCM-41(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BC值均为0.25 mg/ml。Ag-MCM-41(2)比Ag-MCM-41(1)制备的材料抗菌效果要更加突出,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值都更大。Ag-MCM-41与菌液接触时间2.5 h以上能将细菌灭活。结论Ag-MCM-41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考察各种因素(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基的pH值、真菌接种浓度等)对两性霉素B(AmB)抑制白色念珠菌作用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液体稀释法。结果在不同的培养基中,AmB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不同,随着pH值的增高及真菌接种菌液浓度增加,其MIC值增加。结论 AmB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进行药物的抗菌活性研究时应制定并严格执行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菌株来源于2013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348株,排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分离出的重复病原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07年标准计算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筛选出耐药菌株,加入7种常用抗菌药物,测定其他抗菌药物对喹诺酮类耐药菌株的药敏情况。提取耐药大肠埃希菌株的DNA,加入适宜引物,进行扩增,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为喹诺酮类非敏感菌株87株占25.00%,87株喹诺酮类非敏感菌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00%。大肠埃希菌中gryA耐药基因的突变主要发生于低水平的MIC耐药菌株,而parC和PMQR的耐药基因均主要发生在MIC值在4~8μg/ml、16~64μg/ml两个浓度区间的耐药菌株。gryA基因S83L、D87N两个位点,及gryC基因的S80I、A108V两个位点的突变情况在MIC值各个范围内突变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非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对很多其他的抗菌药物也具有耐药性,大肠埃希菌中的耐药基因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MIC值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氰碘柳胺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体外抗菌活性,为进一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提供依据。方法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02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6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56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氯氰碘柳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氯氰碘柳胺对MRSA或MSSA的MIC值范围均为0.5~2.0 mg/ml,MIC50均为1.0 mg/ml,MIC90均为2.0 mg/ml。结论氯氰碘柳胺对MRSA或MSSA体外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两者间的MIC50与MIC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