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出现较多的一种并发症,该并发症的发生既给患者精神上带来痛苦,又造成患者的经济损失,是乳腺癌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000年4月-2007年11月,本院共完成乳腺癌根治术157例,术中采取了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引流管接负压球引流和纱布填塞引流两种方式处理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医院收治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伴感染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相同手术方法进行乳腺癌手术,缝合伤口后,对试验组患者使用引流管接负压球引流治疗术后感染,而对照组则使用纱布填塞引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均治愈,治愈率均达100.0%,但是两种治疗方法存在明显差异,引流管接负压球引流方法的治愈时间约为5d,而纱布填塞引流约为12d;在治疗过程中,前者换药次数为4次,后者为18次。结论引流管接负压球引流和纱布填塞引流两种方式处理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引流管接负压球引流比纱布填塞引流要节约治疗时间、换药次数更少、费用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13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及原因,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136例中30例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2%.纵切口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7.7%,横切口发生率为16.7%,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55%.所有病例经穿刺抽液、局部加压包扎均最终愈合.结论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唯有术前、术中及术后合理有效的处理,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康复新液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02月—2017年0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术后1周引流量仍>20 ml/d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行康复新液腔内注射联合加压包扎和负压引流,对照组行加压包扎和负压引流。对比两组患者皮下积液的引流量、治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术后第7天引流量没有统计学差异(44.32±11.54、44.36±11.68,P>0.05);实验组用药1周后引流量、治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10.48±10.70、18.24±11.19,7.96±2.49、11.16±3.99),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皮瓣坏死及感染;对照组、实验组分别有7例、9例病人发生轻微疼痛,疼痛发生率为(7/30、9/30),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随访,所有患者未发生迟发性不良反应。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局部应用康复新液可有效减少皮下积液的生成,缩短治疗时间,安全、简单易行,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感染的病原菌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的200例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的实际情况),提取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并对患者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手术时长、手术创面、引流以及营养状况等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9例术后出现感染,感染率为14.50%,以坏死性蜂窝组织炎为主。感染患者分泌物共分离培养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8株占68.2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2株占29.27%,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1株占2.44%。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性为零,对红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红霉素等药物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耐药性为零;体重指数、合并症、引流方式及术中使用生物蛋白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感染会引起患者身体病变或恶化,术前引导患者血糖和体质量控制,术后选择合理的引流方式,做好预防处理,从源头上抑制病原菌滋生,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有利于降低感染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高负压引流对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感染患者的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20年10月在某医院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68例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彻底清创及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负压创面治疗(NPWT),研究组患者采用穿刺置管后连续高负压引流系统及引流瓶进行引流。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疗效指标及治疗前和治疗7 d时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拔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抗菌药物用量分别为(5.68±0.79)次、(7.42±1.76)d、(10.28±2.71)d、(5.52±1.16)g,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7 d时,研究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PCT、CRP水平分别为(15.16±4.21)μg/L、(22.08±4.47)μg/L、(0.32±0.11)ng/L、(0.62±0.2...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以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乳腺癌手术患者211例,对发生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患者留取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影响因素;采用ATB-Expression分析仪对培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处理。结果 211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中有43例患者发生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其分泌物细菌培养出病原菌43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29株占67.44%,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共21株占48.84%,其次为溶血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14株占32.56%,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9.30%、4.65%、4.65%;使用>2种抗菌药物、创面有皱褶凹凸、高龄、引流不通畅、手术时间长、营养状况差、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是造成皮瓣下积液伴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容易出现皮瓣下积液,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复杂,加强术中无菌控制、做好引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基础疾病的治疗是防止皮瓣下积液、降低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皮瓣游离方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 将148例乳腺癌患者按皮瓣游离方式分为两组,A组(75例)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用手术刀游离皮瓣,B组(73例)用电刀游离皮瓣,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5d总引流量及皮下积液的情况。结果 A、B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0.6±79.3)ml、(193.7±103.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总引流量分别为(178.2±103.1)ml、(307.0±21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下积液发生率B组(19.2%)明显高于A组(6.7%)P〈0.05。结论 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用手术刀直接游离皮瓣,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低,是一种较好的皮瓣游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管引流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应用体会。方法:对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的30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例,分为双管法组160例和单管法组145例,分别采用沿背阔肌前缘置腋下引流管及胸骨旁引流管的双管引流法和背阔肌前缘置腋下引流管一根接负压的单管引流法;观察两组引流量、引流时间及皮下积液情况。结果:(1)引流时间双管法(8.2±1.39)d与单管法(10.4±2.09)d比较拔管时间缩短,引流量双管法总引流量(470.77±23.52)ml,较单管法总引流量(442.90±26.40)ml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145例单管引流法出现皮下积液15例;160例双管引流法出现皮下积液7例,双管法出现皮下积液的几率较单管法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现皮瓣坏死和术侧上肢水肿情况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引流法患者带管时间较单管引流法短,总引流量较单管法多,对防治皮下积液的效果优于单管引流法。  相似文献   

10.
孔德娣 《现代保健》2011,(6):158-15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最佳简易治疗方法.方法 实验组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直接穿刺积液最低部位,穿刺后接20 ml注射器抽成负压持续吸引例.对照组:重新置管接负压吸引器例.结果 :实验组治愈时间(10.7±2.6) d,平均10.7 d.对照组治愈时间(10.2±2.3) d,平均10.2 d.t=0.91,P〉0.05.结论 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直接穿刺积液最低部位接20 ml注射器抽成负压持续吸引治疗与重新置管接负压吸引器治疗治愈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皮瓣外加压补丁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9年1月收治女性乳腺癌患者265例,比较皮瓣外加压补丁(A组)与传统纱布加压(B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A组130例患者皮下积液12例,发生率9.2%;B组135例患者皮下积液30例,发生率22.2%;A组与B组比较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外加压补丁有助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皮瓣游离方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 将148例乳腺癌患者按皮瓣游离方式分为两组,A组(75例)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用手术刀游离皮瓣,B组(73例)用电刀游离皮瓣,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5d总引流量及皮下积液的情况.结果 A、B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0.6±79.3)ml、(193.7±103.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总引流量分别为(178.2±103.1)ml、(307.0±21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下积液发生率B组(19.2%)明显高于A组(6.7%)P<0.05.结论 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用手术刀直接游离皮瓣,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低,是一种较好的皮瓣游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并分析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及保胆取石术后胆道感染率。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1月医院收治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组和保胆取石组,观察术后胆道感染的情况,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术无1例发生术后胆道感染(胆管炎),感染率为0;保胆取石手术55例患者中,6例发生胆道感染,感染率为10.91%,与腹腔镜切除术患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在减少甚至避免术后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Genetic diversity of malaria parasites represents a major issue in understanding several aspects of malaria infection and disease. Genotyping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infections 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based methods has therefore been introduced i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Polymorphic regions of the msp1, msp2 and glurp genes are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markers for genotyping, but methods may differ. A multicentre study was therefo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omparability of results from different laboratories when the same samples were analysed. Analyses of laboratory-cloned lines revealed high specificity but varying sensitivity. Detection of low-density clones was hampered in multiclonal infections. Analyses of isolates from Tanzania and Papua New Guinea revealed similar positivity rates with the same allelic types identified. The number of alleles detected per isolate, however, varied systematically between the laboratories especially at high parasite densities. When the analyses were repeated within the laboratories, high agreement was found in getting positive or negative results but with a random variation in the number of alleles detected. The msp2 locus appeared to be the most informative single marker for analyses of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Genotyping by PCR is a powerful tool for studies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P. falciparum but this study has revealed limitations in comparing results on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derived from different laboratories and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highly standardized laboratory protocols.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和全院综合性监测的数据,比较两种方法对获取医院感染疾病负担数据的适用性和差异,为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医疗机构开展医院感染监测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2014年4月10日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查阅病历、床旁调查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共调查984例患者;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日通过医院感染监测软件收集在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资料进行全员综合性监测,共计监测29 533例次。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感染现患率为3.7%,ICU、内科、外科感染现患率分别为10.0%、4.4%和1.0%,感染部位前5位为下呼吸道、手术部位、泌尿道、皮肤软组织和血液,分别占53.8%、12.8%、10.3%、5.1%和5.1%;综合性监测感染率为1.1%,ICU、外科、内科感染率分别为3.5%、1.1%和1.0%,下呼吸道、手术部位、泌尿道、上呼吸道感染部位分别占39.5%、20.4%、11.8%、10.5%;根据公式,用现患率结果推导全院感染率为1.0%,略低于日常监测感染率水平。结论在没有人力、物力、信息化较落后的地区,可以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代替需要更多人力、物力的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以了解区域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疾病负担,为开展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最佳实践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别应用腰椎穿刺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及治疗有效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3年4月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共34例,将采用腰椎穿刺鞘内注射治疗的患者作为A组,共19例,将采用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B组,共15例,所有患者均按照颅内感染常规治疗进行基础治疗,A组每天行腰椎穿刺放出感染脑脊液50ml,完成后鞘内注射含50mg万古霉素的生理盐水5ml;B组向引流管内注入含50mg万古霉素的生理盐水5ml,夹闭引流管,待2h后打开引流管进行引流,拔管后若感染未被完全控制可视患者具体情况行腰椎穿刺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结果 A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0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4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例、变形菌属感染2例,B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9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5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例;两种方法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均有效,但A组治愈16例,治愈率为84.21%,B组治愈14例,治愈率为93.33%,B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有效治疗时间(8.4±1.3)d,B组(6.3±1.0)d,B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诉腰痛明显A组中有13例,占68.42%,B组有2例,占13.33%,B组腰痛比例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效果确切,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E-选择素第二、四外显子基因型分布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于医院诊治的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42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302例冠心病无并发感染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两组患者E-选择素第二外显子+G98T和第四外显子+A561C的基因多态性,同时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8(IL-6、IL-8)、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E-选择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G98T和+A561C的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G与GT、AA与AC基因型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E-selectin、IL-6、IL-8、CRP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与无感染患者E-选择素第二、四外显子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学水平高于无感染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不同临床效果,以达到最合理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目的.方法 2007年6月-2012年6月选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90例,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诺和灵30R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胰岛素泵治疗,分组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愈39例、好转7例、无效4例,对照组治愈29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90.0%,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分别为(6.2±0.9)mmol/L、(8.1±0.8)mmol/L、(4.3±0.9)d、(31.6±2.2)U,对照组分别为(7.0士1.1)mmol/L、(9.3±1.2) mmol/L、(8.9±1.3)d、(9.8±2.7)U,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与诺和灵30R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疗效均确切有效,其中胰岛素泵更能有效控制血糖,能更快的使患者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