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瑞娟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94-2895
目的:探讨四子散热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四子散热熨关节痛处.对照组采用扶他林软膏涂擦关节痛处。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疼痛分级指数(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RI总分、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1周后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RI总分、VAS和PP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四子散热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迅速缓解局部疼痛症状.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珊  毛红蓉  严言  李娜 《中国康复》2012,27(1):26-2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各70例,2组均针刺双侧百劳、肩中俞及中渚穴。对照组加用电针;观察组同时在病变部位寻找热敏穴实施回旋、雀啄、往返和温和灸。结果:平均治疗24次后,2组疼痛总评均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97.1%与44.3%、88.6%,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对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65例KOA患者分为激光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激光组加用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结果:治疗20次时,2组与治疗前比较,膝关节疼痛评分(VAS)明显下降(P〈0.05);治疗40次后,VAS评分激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激光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5.5%、93.3%与28.1%、84.3%,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辅以半导体激光照射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刺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方法:采用深刺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的方法,与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注射相对照。采用Mcgill简化量表和自制症状和体征评分表来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前后IL-6,IL-8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6.852,P&;lt;0.05);Mcgill量表中的疼痛评估指数(the pain raling index,PRI)感觉分(t=2.871)、PRI情绪分(t=3.15)、PRI总分(t=4.40)、直观模拟量表(vjsual analogue scales,VAS)(t=4.92)、现在疼痛程度(the present pain intensty,PPI)(t=3.06)治疗前后两组之间差值有显著性意义(P均&;lt;0.01);自制评分量表也显示治疗前后两组之间差值有显著性意义(P&;lt;0.0l和P&;lt;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血清中IL-6,IL-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深刺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注射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子散药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四子散药熨治疗,对照组外涂扶他林软膏,疗程1周.分别于治疗前及1个疗程后应用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及现有疼痛强度(PPD测试疼痛程度。[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PRI评分、VAS评分和PPI评分均有降低,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采用四子散药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减轻程度优于外涂扶他林法。  相似文献   

6.
沈林林  蔡健  李熳 《中国康复》2019,34(5):243-246
目的:观察热敏灸能否抑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急性痛的慢性化及是否对受损的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DNIC)功能具有调制作用,并与康复训练作对比,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名KOA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康复训练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热敏灸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中、后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DNIC)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前、治疗10d及20d后均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0.01),且热敏灸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康复训练组(P0.01)。热敏灸组DNIC功能评分在治疗前、治疗10d及20d后均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0.01),且热敏灸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DNIC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康复训练组(P0.01)。康复训练组DNIC功能评分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d后,2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热敏灸组明显高于康复训练组(P0.01)。结论:热敏灸能修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急性痛慢性化过程中受损的DNIC功能,从而阻止本病急性痛慢性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淳悦 《天津护理》2016,24(6):551-552
目的:探讨频谱仪与活血化瘀膏同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使用频谱仪和中药敷贴每天早晚分开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频谱仪与活血化瘀膏同时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天。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疼痛分级指数的评定(PRI)、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现有痛强度(PPI)评分和JOA评分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PRI、VAS、PPI和JOA评分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频谱仪与活血化瘀膏同时治疗可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袁小敏 《中国康复》2013,28(3):189-190
目的:观察整脊结合热敏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整脊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加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疼痛发作次数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脊结合热敏灸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优于非甾体抗炎药加肌松药,操作安全,患者易接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傅秀珍  邱瑞娟  王影 《护理研究》2008,22(19):1737-1738
[目的]观察四子散药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四子散药熨治疗,对照组外涂扶他林软膏,疗程1周,分别于治疗前及1个疗程后应用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及现有疼痛强度(PPI)测试疼痛程度.[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PRI评分、VAS评分和PPI评分均有降低,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采用四子散药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减轻程度优于外涂扶他林法.  相似文献   

10.
四子散热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四子散热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四子散热熨关节痛处,对照组采用扶他林软膏涂擦关节痛处。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疼痛分级指数(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RI总分、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1周后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RI总分、VAS和PP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四子散热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迅速缓解局部疼痛症状,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微信指导下的居家镜像治疗应用于下肢截肢后幻肢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截肢后幻肢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于治疗室进行镜像治疗,观察组在临床医师微信指导下进行居家镜像治疗训练。两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包含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现时疼痛强度(PPI)三个内容;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况;于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日均消耗时间与日均花费金钱。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PRI、VAS、PPI、PSQI与HAMA得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均消耗时间与日均花费金钱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通过微信指导进行居家镜像治疗下肢截肢后幻肢痛,可以减轻疼痛,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焦虑情绪,与诊室治疗效果相似。而且患者消耗时间与经济花费更低,更加有利于保持幻肢痛患者进行康复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改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门诊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改善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教育,观察组(4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的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定级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有益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偏振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的镇痛效果,以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电针配合偏振光组(观察组)31例、电针组(对照1组)30例和偏振光组(对照2组)32例。观察组取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穴,行电针治疗,并配合偏振光照射;对照1组行电针治疗,取穴同观察组;对照2组行偏振光照射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5d后,3组VAS及血清MMP-3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配合偏振光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的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治疗后病变部位血清MMP-3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对急诊外伤患者的影响,为其应用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人2012年6月—2013年6月175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管理组85例与对照组90例。管理组患者给予疼痛教育、心理护理等规范化疼痛管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治疗及护理。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表(SF—MPQ)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焦虑状况进行评估。结果随着患者损伤程度的增加,疼痛得分PRI、PPI、VAS及HAMA得分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576,4.798,4.342,5.967;P〈0.05)。两组外伤后3d患者PRI、PPI、VAS及HANA得分明显高于外伤后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得分高于管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伤后7dPRI、PPI、VAS及HAMA得分开始下降,管理组得分分别为(4.33±1.82),(2.88±1.42),(3.94±1.84),(10.16±2.7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3±1.88),(3.38±1.36),(4.42±1.87),(12.36±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097,4.534,4.043,3.937;P〈0.05);外伤后14d得分PRI、PPI、VAS及HAMA得分下降更明显,管理组得分分别为(2.19±1.00),(1.32±0.85),(2.54±0.96),(5.44±2.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6-e1.02),(2.13±1.18),(3.18±1.36),(6.47±2.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937,4.454,4.234,4.634;P〈0.05)。患者疼痛得分PRI、PPI、VAS及HAMA得分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外伤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的症状,同时减少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深刺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方法:采用深刺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的方法,与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注射相对照。采用Mcgill简化量表和自制症状和体征评分表来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前后IL-6,IL-8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852,P<0.05);Mcgill量表中的疼痛评估指数(thepainratingindex,PRI)感觉分(t=2.871)、PRI情绪分(t=3.15)、PRI总分(t=4.40)、直观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s,VAS)(t=4.92)、现在疼痛程度(thepresentpainintensity,PPI)(t=3.06)治疗前后两组之间差值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自制评分量表也显示治疗前后两组之间差值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血清中IL-6,IL-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深刺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注射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并与单纯康复训练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①选择2003—02/2004-11四川省骨科医院膝关节科行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住院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单盲(患者盲)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中医治疗+康复训练组和康复训练组,各16例。②中医治疗+康复训练组:于手术当天即进行活动足趾、踝关节,静力收缩股四头肌常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一直持续至术后半年,强度随时间增加而加大。术后8h至术后7周在康复训练同时进行中医治疗:术后8h,2-4d内服膝伤1号方(黄连、黄芩、蒲公英、牛膝、郁金、酒军等),1剂/d,分3次口服。术后第2天同时行指针治疗,点揉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穴,每穴15s,每次约10min。1次/d。术后第3天:中医外治法:指针治疗,选用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等穴,方法同前。电针治疗,选用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交替使用,频率80次/min。术后第4天:中医外治法:指针治疗,选用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承山等穴,方法同前。电针治疗,方法与穴位同前。于术后第5~11天服用中药膝伤2号方(桃仁、当归、赤芍、川牛膝、木通、续断、白芨、香附、川黄连等)。1剂/d,分3次口服,连服7d,外治法:指针、电针治疗,穴位、方法同前。从术后第12天,开始服用中药膝伤3号方(黄芪、党参、地龙、木通、肉苁蓉、菟丝子、桑寄生、金毛狗脊、千年健、木瓜等),1剂/d,分3次口服。外治法:指针及电针治疗,方法同前。术后4-7周:中医内外治法:对症给予中药,配合指针点穴。术后8~12周:强化肌力训练。术后12周~6个月:恢复全部功能。康复训练组:常规术后康复训练同另组,不用中医方法治疗。③于术前,术后3,7,14,3个月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进行量化评定休息和活动时疼痛程度,不痛为0,最痛为10.0。④于术后第3,4,17天行膝关节腔穿刺抽液观察关节肿胀程度。⑤于术前、术后7,14,3个月用骨关节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度。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取询问方式应用Lysholm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状况越好)。⑥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病例记载委员会-2000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症状、膝关节功能、运动能力(采用分数积分法,以1代表最低水平的功能或最严重的症状。分数越高功能越好,症状越轻)。⑦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3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医治疗+康复训练组患者术后3和7d休息痛和活动痛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康复训练组(P〈0.05),术后14d活动痛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康复训练组(P〈0.05)。②中医治疗+康复训练组患者术后7d和3个月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康复训练组(P〈0.05)。③两组术后3,7,14d关节肿胀程度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④两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中医治疗+康复训练组术后3个月明显高于康复训练组(P〈0.05)。⑤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国际膝关节病例记载委员会-2000评分系统评分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可减轻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疼痛、膝关节肿胀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作用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7.
三七总皂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探讨三七总皂甙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选择发病7d内的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PNS干预组(常规药物治疗加三七总皂甙)32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3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含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活性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分别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前,PNS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IL-6活性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周后,PNS组血清TNF-α,IL-6活性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NIHS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Barthel指数评分则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PNS组的血清TNF-α,IL-6活性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741,P〈0.05;r=0.732,P〈0.05),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767,P〈0.05:r=-0.809,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可能通过抑制脑梗死后TNF-α,IL-6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电针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为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08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2组,电针组55例采用电针丰隆穴治疗,对照组53例口服普伐他汀片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脂的变化。结果:2组各有50例患者完成29d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升高更显著(P〈0.05),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显著变化;总有效率,电针组56.0%,对照组52.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丰隆穴和口服降脂药物均对高脂血症有较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锋华 《中国康复》2017,32(4):316-318
目的:探讨联合平衡针及点压松肩穴治疗肩周炎关节粘连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肩周炎关节粘连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平衡针治疗,观察组接受联合平衡针及点压松肩穴治疗。比较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PRI、VAS及PPI评分及Melle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8%、70.7%,P0.05)。结论:联合平衡针及点压松肩穴可显著的改善肩周炎关节粘连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及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郑氏“金鸡啄米”法输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PTN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就诊先后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组采用郑氏“金鸡啄米”法输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积分、简式Mc-Gill疼痛检测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73.33%、70.00%)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3.33%、93.33%)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效果(VAS)、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VAS、PRI、PPI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郑氏“金鸡啄米”法输刺治疗PTN疗效确切,可即时缓解疼痛,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