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间歇性气压治疗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间歇性气压治疗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定(VAs)、手部肿胀测量、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及手部肿胀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歇性气压治疗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可明显减轻肩手疼痛、肿胀,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疼痛、水肿程度、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肩痛、水肿、关节活动度、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96.87%,对照组74.19%,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神经触激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加神经触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SHS)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SHS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均按常规治疗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加神经触激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2组Fugl-Merey(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明显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显著(P〈0.01)。结论: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加神经触激治疗SHS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9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侧CS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2组患者FMA、BBS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踝关节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联合扑尔敏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应用七叶皂苷钠及扑尔敏。治疗前后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及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FMA评分,减轻疼痛与水肿症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七叶皂苷钠联合扑尔敏对改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症状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靳三针治疗,治疗组采用浮针联合肌内效贴布治疗,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对两组患者评分,观察该治疗对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FMA评分、SHSS评分、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VAS评分、S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MA疗效指数、SHSS疗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疗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肌内效贴布治疗能较好地缓解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浮肿,并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周园园  宗丽春 《中国康复》2013,28(3):187-188
目的:探讨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西酞普兰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NIHSS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急性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急性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同时加用针刺治疗,康针组同时加用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前后用Fugl-Meyer法(FMA)评定其偏瘫肢体功能。结果:治疗1个月后,3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且康针组〉针刺组〉药物组(均P〈0.01)。治疗后,3组临床疗效比较,康针组总有效率〉针刺组〉药物组(P〈0.05,0.01)。结论:药物、针刺和康复训练3种治疗方式联合运用治疗脑卒中急性期运动功能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技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伴有肩-手综合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各20例,按常规临床处理的同时,治疗组增加对偏瘫侧上肢行关节松动技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评定:疗效评定、目测类比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指数(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疗效评定、VAS评分、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技术可以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恢复,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洁  刘彤  万勇  邹选民  刘庆庆 《中国康复》2013,28(2):117-119
目的:比较脑卒中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早期康复治疗与卧床制动对下肢功能影响及并发肺梗死风险的差异。方法:脑卒中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常规抗凝及消肿治疗,对照组予卧床、弹力袜支持及患肢抬高治疗7~14d后开始行肢体功能康复,观察组予早期(下肢血栓形成后1~2d)弹力袜支持下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3个月内肺梗死的累计发生率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3个月内均无症状性肺梗死病例发生。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双侧小腿内踝上缘治疗前后周径差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开始康复治疗较卧床治疗患肢功能改善更明显,且不增加肺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复经顿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子脑卒中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左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高频(10Hz)rTMS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1H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17)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NIHSS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礁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财照组P〈0.01)。结论: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彭艳梅  钟新云 《中国康复》2009,24(4):260-260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张力试验和上肢选择性运动等关节松动术。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肩手综合征配合使用关节松动术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夹脊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的疗效。方法:SCI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夹脊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2组患者痉挛程度及运动感觉功能变化。结果:治疗90d后,观察组Ashworth、腱反射、阵挛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均P〈0.01),对照组仅腱反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组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夹脊低频电刺激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和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ADL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的改善及对患者ADL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张力组54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上肢取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伸肌侧肩船、天井及阳池穴;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及申脉穴。传统组52例,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治疗前岳采用BartheI指数(BI)及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定患者的ADL及生活质量。结果:经过30d的治疗,2组患者BI及QL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0.01);与传统组比较,张力组提高更显著(P〈0.05,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痉挛瘫痪状态。促进ADL及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作业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Fugl-Meyer量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2组VAS评分及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0%、75.0%,P<0.05).结论:作业治疗后可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李金贤  莫煊  谢荣 《中国康复》2011,18(6):434-435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抑郁(PSD)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PSD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1例和干预组39例,均在软瘫期、痉挛期及恢复期给予相应康复治疗。干预组治疗过程中配合服用抗抑郁药及心理疏导。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Fugl—Meyer(FMA)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且干预组较对照组表现更显著(P〈0.05)。结论:PSI)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抗抑郁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CST)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MRP,观察组在训练前进行CST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躯干控制测试(TCT)进行躯干控制能力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治疗后行步行能力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下肢FMA、MBI及T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步行相关参数比较,观察组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及步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长和步行速度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CST结合MRP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点穴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及点穴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下肢FMA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MA积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点穴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且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针刀松解术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药物支持及配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臂丛神经针刀松解术。结果:治疗30d后,2组患者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升高明显(均P〈0.05);VAS评分,2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达做完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5.6%、96.9%与22.6%、77.4%,P〈0.05)。结论:臂丛神经针刀松解术配合康复治疗能显著加快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0.
“运动想像”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动想像”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洲练,采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均为1次/日。45—60分钟/次,每周训练6次,共6周;治疗组加用“运动想像”疗法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thel指数量表(MBI)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评定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2组评分变化和疗效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NIHSS、上肢、腕和手及下肢FMA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和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8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优良率(治愈+显效)分别为73.3%和46.7%,2组比较差异有最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像”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