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有效部位对肝纤维化大鼠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在给药的基础上,采用皮下注射CCl4、喂饲高脂低蛋白复合饲料并饮用20%乙醇来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6周后对大鼠肝组织HE染色,做病理组织学观察,检测血清酶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对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各提取部位防治肝纤维化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复合因素肝纤维化造模结束后,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其肝纤维化处于Ⅱ-Ⅲ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醇提物、黄碱组以及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血清ALT、AST与TNF-α、IL-6,显著升高IFN-γ,改善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水平失衡状态,同时发现总黄酮的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醇提物及其中的总黄酮对CCl4复合因素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失衡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卵圆细胞(HOCs)对肝纤维化(HF)大鼠肝组织TGF-β/Smad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和复方因素制备HF大鼠模型,取模型组大鼠分离纯化HOCs,从门静脉植入HF大鼠肝组织内,连续观察30d,同时以五灵胶囊为阳性对照。在植入后8d、15d、23d、30d各组大鼠尾静脉采血,酶法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实验结束取肝组织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Col-Ⅰ)、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ER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ERK)、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βRI)、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βRⅡ)、果蝇MAD类似基因2/3(Smad2/3)、果蝇MAD类似基因7(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HOCs植入组与五灵胶囊组在植入后15d、23d、30dAST、ALT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明显减轻;肝组织表达ERK、p-ERK、TβRI、TβRⅡ蛋白作用显著降低,表达Smad7的作用显著增加。结论:植入HOCs可阻止大鼠HF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内TGF-β/Smad信号通路p-ERK、TβRⅠ、TβRⅡ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方红景天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组:①空白对照组;②肝纤维化模型组;③复方红景天高剂量组(简称H组);④复方红景天中剂量组(简称M组);⑤复方红景天低剂量组(简称S组)。每组各16只。以CCl4腹腔注射法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干预组大鼠在造模的同时给予复方红景天灌胃,正常对照组给予橄榄油皮下注射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8周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GF-β1水平,HE染色及免疫荧光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胶原沉积,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大鼠肝组织内纤维组织及胶原沉积明显减少。结论复方红景天干预性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大鼠肝组织胶原沉积,使其血清TGF-β1水平下降,并抑制TGF-β1基因表达,干扰TGF-β1介导的肝纤维化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屈菜红碱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白屈菜红碱低剂量(10 mg·kg~(-1)·d~(-1))、中剂量(20 mg·kg~(-1)·d~(-1))和高剂量(40 mg·kg~(-1)·d~(-1))3个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CCl_4和橄榄油混合液8周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白屈菜红碱组于第5周开始灌胃给药。第14周后处死小鼠,观察白屈菜红碱各剂量组干预后小鼠的肝指数,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肝纤维化的程度;采用分光光度计和酶标仪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透明质酸(HA)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RT-q PCR检测TGF-β1、Smad3、Smad4和Smad7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4和Smad7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明显,肝指数、AST、ALT、HA和Hyp均显著升高(P0.05);TGF-β1、Smad3和Smad4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Smad7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TGF-β1和Smad4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Smad7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屈菜红碱不同剂量给药组均抑制上述指标的改变(P0.05)。结论:白屈菜红碱能够抑制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TGF-β/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2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利用40% CCl4油剂诱导形成肝纤维化模型,于6周及9周观测肝标本的病理,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GF-β1/Smad蛋白表达.结果 ①肝组织病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产生.模型组纤维化程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GF-β1/Smad基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中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Smad2/3、Smad7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模型组大鼠肝脏TGF-β1、TβR-Ⅰ、Smad2/3和Smad7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 <0.05或0.01);模型组大鼠肝脏纤维化分级与TGF-β1、TβR-Ⅰ、Smad2/3和Smad7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或0.01).结论 肝组织TGF-β1/Smad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TGF-β1/Smad信号的增强可能促进了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熊果酸(UA)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内胶原沉积的改善作用及其对NADPH氧化酶2(NOX2)/活性氧簇(ROS)/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Cl4模型组及UA治疗组。用CCl4诱导构建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一半用作UA治疗组。用试剂盒检测血清ALT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内胶原沉积;RT-q PCR法检测Nox2、Nlrp3、caspase1及IL-1β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肝脏中NOX2、NLRP3、casepase-1 p45、caspase-1 p10及IL-1β蛋白表达;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肝脏组织内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Cl4模型组血清ALT水平升高(P0.05),Ishak's肝纤维化评分明显上升,胶原沉积明显增多(P0.05),Nox2、Nlrp3、Caspase1及IL-1β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NOX2、NLRP3、caspase-1 p10及IL-1β蛋白的表达均出现明显增加,肝组织内ROS含量增加(P0.05);与CCl4模型组相比,UA治疗组血清ALT含量下降(P0.05),肝脏Ishak's肝纤维化评分及胶原沉积减少(P0.05),Nox2、Nlrp3、caspase1及IL-1β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NOX2、NLRP3、caspase-1 p10及IL-1β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肝脏组织内ROS水平显著改善(P0.05)。结论 UA减轻肝脏炎性反应并减少肝内胶原沉积,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内NOX2/ROS/NLRP3炎性小体活化及IL-1β的释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护肝合剂对肝损害模型大鼠血清TGF-β1的影响及护肝合剂含药血清对HSC—T6细胞的增殖、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的影响,探讨该复方对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设立正常组、护肝合剂组、模型组,采用卡介苗和脂多糖进行肝损害造模,然后观察3组ALT、AST和血清TGF-β1的变化。制备各组大鼠的血清,进行HSC-T6细胞的培养,采用MTT方法观察该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用RT—PCR的方法观察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造模前后的ALT、AST及TGF-β1都显著升高(P〈0.01),护肝合剂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护肝合剂组的HSC-T6细胞增殖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且没有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结论护肝合剂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改善肝功能、降低TGF-β1水平抑制肝星形细胞的增殖,改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鳖甲煎丸对肝硬化模型大鼠肝功能及血清GLU、TG、TGF-β1、CTGF、PDGF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硬化糖脂代谢紊乱及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20只。空白组自由喂养,造模组采用四氯化碳复合法诱导构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模型大鼠。选择16只造模成功的肝硬化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鳖甲煎丸组,每组8只。模型组自由喂养,鳖甲煎丸组以中成药鳖甲煎丸0.9 g/kg剂量灌胃干预8周,每日1次。取大鼠肝脏组织和下腔静脉血,肝组织切片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及Masson染色电镜下观察肝组织纤维化情况,采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AST、ALT、TP、ALB、TBil、GLU、TG、TGF-β1、CTGF、PDGF水平。结果 (1)空白组大鼠肝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未见明显细胞变性、坏死;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排序混乱,出现明显脂肪变性,肝脏汇管区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小叶结构破坏明显,肝组织出现明显的条索样改变;鳖甲煎丸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增生明显改善,仅见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完整,肝小叶结构破坏得到不同程度修复,小叶间隙缩窄,肝细胞排列规整、未见明显脂肪变性。(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ST、ALT、TP、ALB、TBil、GLU、TG、PDGF、TGF-β1、CT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8周的干预,鳖甲煎丸组AST、ALT、TBil、GLU、TG、PDGF、TGF-β1、CTGF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ALB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TP水平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鳖甲煎丸能显著改善肝硬化模型大鼠的肝功能和糖脂代谢紊乱,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DGF、TGF-β1、CTGF等纤维化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制剂丹芍化纤胶囊治疗大鼠CCl4中毒性肝纤维化对HSC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以探讨丹芍化纤胶囊可能的作用机理。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采用CCl4、饮酒、高脂低蛋白饮食等复合病因刺激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8周,然后给予丹芍化纤胶囊(1g/kg)灌胃治疗8周。实验结束时测定肝脏指数、血清透明质酸(HA)及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检测尿羟脯氨酸(Hyp)排出量,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肝星状细胞(HSC)凋亡并分析细胞周期各期细胞比例。 结果: 治疗组大鼠的肝脏指数、血清HA、ALT含量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肝纤维化模型组;尿Hyp排出量显著高于肝纤维化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HSC细胞凋亡、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肝纤维化模型组(分别为7.81±0.47/0.28±0.05,94.30±1.33/68.40±6.47,P<0.05),S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分别为3.11±1.27,9.83±1.81,11.87±1.92,P<0.05)。 结论: 丹芍化纤胶囊对大鼠CCl4中毒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种治疗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HSC细胞增殖及促进HSC细胞凋亡而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肝组织TGF-β1水平与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为肝纤维化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以肝活检病理诊断区分131例慢性HBV感染者纤维化程度(S0~S4),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GF-β1表达并半定量.分析血清TGF-β1和肝组织TGF-β1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血清和肝组织TGF-β1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具有非常显著性正相关(r分别是0.74和0.89,P<0.01).血清TGF-β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问分割比较,S0和S1分别与S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各组与S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S1组和S3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肝组织TGF-β1表达在S3和S4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GF-β1和肝组织TGF-β1表达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相关(r=0.61,P<0.01).结论 血清TGF-β1和肝组织TGF-β1水平与慢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相关,血清TGF-β1有希望成为临床判断轻度或重度肝纤维化的无创伤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BMSCs调节TGF-β1/Smad通路对肝硬化大鼠免疫调节功能的作用。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MSCs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BMSCs组大鼠通过四氯化碳构建肝纤维化模型,BMSCs组大鼠尾静脉注射BMSCs(3×10~6个)。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肝组织损伤和纤维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比例。Western blot、RT-qPCR检测胶原蛋白(Col)Ⅰ、ColⅢ、TGF-β1和Smad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ALT、AST、纤维化水平、肝组织ColⅠ、ColⅢ、TGF-β1和Smad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MSCs组ALT、AST、纤维化水平、肝组织ColⅠ、ColⅢ、TGF-β1和Smad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Th17细胞占比和Th17/Treg显著高于对照组,Tre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MSCs组Th17水平和Th17/Treg显著低于模型组,Treg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丝线草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及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不同浓度红丝线草干预后,取肝脏常规制片并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TGF-β1及VEGF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红丝线草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TGF-β1及VEGF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红丝线草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降低TGF-β1及VEGF蛋白的表达而影响细胞外基质的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Y-干扰索(IFN-Y)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雄性大鼠用CCl4诱导致肝纤维化,随机分成2组(模型组、IFN-Y治疗组),连续用药12周,观察肝组织病理、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血清转化生长因子B,(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肝组织切片TGF—β1、转化生长因子BI型受体(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receptor,T13R·I)、Smad2/3,,的表达。结果①肝组织病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产生。模型组纤维化程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干扰素治疗组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纤维化指标(HA、TGF—β1):Y-干扰素治疗组大鼠HA及TGF—β1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③TGF—β1/Smad基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IFN-Y治疗组大鼠肝脏中TGF-β1、TβR—I和Smad,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Y治疗组具有显著抗肝纤维化作用,对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可能为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芍化纤胶囊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Smad2/3、Smad4和Smad7表达的影响,从而评价Smad分子作为抗纤维化靶点的应用价值。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分为正常组(n=16)、肝纤维化模型组(n=16)、丹芍化纤胶囊治疗组(n=16),除正常组外,其余采用CCl4、饮酒、高脂低蛋白饮食等复合病因刺激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8周,然后治疗组予以丹芍化纤胶囊(1 g/kg)灌胃治疗8周。实验结束后测定肝脏指数、血清透明质酸(HA)及谷丙转氨酶(ALT),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检测尿羟脯氨酸(Hyp)排出量,同时用免疫组化SABC法、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 法检测肝组织中Smad2/3、Smad4和Smad7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肝脏指数、血清HA及ALT显著下降,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尿Hyp排出明显增加。治疗组肝组织中Smad7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均显著增高,而Smad2/3、Smad4的蛋白表达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则明显降低,但mRNA水平仅轻度下降,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中药丹芍化纤胶囊治疗大鼠肝纤维化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Smad7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翻译,从而发挥其反馈性抑制TGF-β/Smad促纤维化信号转导作用,这可能是丹芍化纤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Smad7可能是丹芍化纤胶囊作用的一个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益气化瘀柔肝方(Yiqi Huayu Rougan Recipe, YHR)对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YHR低、中、高剂量(5.4、10.8、21.6 g/kg)组。末次给药后,收集大鼠血清和新鲜肝脏组织,运用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ALT、AST、ALP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HA、LN、Hyp和促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TLR4、NF-κB和炎性小体相关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秋水仙碱和各剂量组的YHR均能不同程度的减少大鼠血清酶谱含量以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降低促炎性因子水平,且YHR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秋水仙碱组和YHR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病变程度,且肝组织中的TLR4、NF-κB和炎性小体相关分子的表达均减少。结论 YHR具有缓解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其药效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mRNA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表现,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RT-PCR)检测TGF-β1、BMP-7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指标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肝纤维化动物TGF-β1mRN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BMP-7mR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随着病程的延长,TGF-β1mRNA表达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而BMP-7mRNA则呈下降趋势。结论:肝纤维化的进程与TGF-β1mRNA水平升高和BMP-7mRNA表达下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CCl4促进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TGF-β1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一步阐明四氯化碳(CCl4)引起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在肝星状细胞(HSC)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表达。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周期分布。结果CCl4作用于HSC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加,细胞周期分布显示G0/G1期细胞减少而G2/M期细胞增多。同时,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一定浓度的CCl4能够促进HSC增殖,上调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CCl4导致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肝纤维化过程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的生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方法,每周3次,共8周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每只大鼠按每100 g体重分别给予20 mg、10 mg、5 mg姜黄素灌胃处理,每周3次,共8周;设立正常组、肝纤维化组和阳性对照组。8周后处死大鼠,留取大鼠肝脏和血清。比色法检测血清ROS水平;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1、PDGF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ROS水平明显升高,姜黄素可显著降低ROS水平(P<0.05);姜黄素组大鼠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1、PDGF大量表达,姜黄素可明显抑制上述因子的表达(P<0.01)。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以及TGF-β1和PDGF的表达,从而发挥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及其相关蛋白(SHAP-HA)水平与肝纤维化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实验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检测血清HA、SHAP-H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HA、SHAP-HA表达量均增加,与ALT、AST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HA、SHAP-HA表达水平不仅与肝组织的炎症坏死程度有关,而且与纤维化过程关系密切,HA、SHAP-HA可作为肝纤维化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HF)大鼠血清学指标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30)g,随机分为A、B、C、D、E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HF模型组)、C组(红花组)、D组(HYSA组)、E(秋水仙碱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采用CCl4灌胃,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第2周起,腹腔注射给予相应药物,8w后处死大鼠取血清及肝组织标本,光景下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及肝纤维化程度,放射免疫技术检测测定血清中ALT、AST、ALB含量,分光光度计检测肝组织匀浆中SOD和MDA的含量。结果与B组比较,C、D、E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显著降低,ALB含量显著升高,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少,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与C组比较,D组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YSA作为红花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有效作用成分,能够保护肝组织,减轻肝细胞水肿程度,减轻其纤维化程度,并能促进损伤肝组织的修复,且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