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炎症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模型饮控组(C组)、模型电针组(D组)、模型饮控+电针组(E组)各10只。干预60d后,测定血脂含量及ICAM-1、MCP-1的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血浆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明显上升(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下降(均P0.01);C、D组大鼠血浆TC、LDL-C与B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0.01),但较A组均明显升高(均P0.01);E组大鼠血浆中TC、LDL-C含量均较B、C组明显降低(均P0.01)。除E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及ICAM-1、MCP-1含量与A组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0.01),且B、C组增加更为显著(均P0.01);与B、C组比较,E组巨噬细胞及ICAM-1、MCP-1含量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浆中的TC、LDL-C、巨噬细胞及ICAM、MCP-1的含量,从而达到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针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多中心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为丰隆喻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于2003—09/2005—12选择武汉市中西结合医院针灸科、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针灸科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2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丰隆组144例、药物对照组144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电针丰隆组:取双侧丰隆穴,选用30号2寸华佗牌一次性无菌毫针。以90&;#176;快速刺入,进针1.5寸,接LH2O2型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等幅疏密波,电流强度12mA,频率2/100Hz,留针30min,1次/d。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2d,共治疗29d。药物对照组:口服普伐他汀片10mg/次,每晚1次。连续治疗29d。检测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 结果:3个临床中心共纳入288例病例,247例完成临床研究,其中电针丰隆组127例、药物对照组120例。①药物对照组在调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明显优于电针丰隆组[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个月药物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3.28&;#177;0.10),(2.93&;#177;0.11)mmol/L;(1.15&;#177;0.03),(1.87&;#177;0.06)mmol/L:电针丰隆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3.56&;#177;0.11),(3.71&;#177;0.10)mmol/L;(1.22&;#177;0.04),(1.39&;#177;0.06)mmol/L,P〈0.011。②两组在调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⑨电针和药物在治疗后29d,治疗结束后1,2个月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电针丰隆组分别为56.7%,57.5%,57.5%;药物对照组分别为62.5%,70.8%,74.2%,P〉0.05)。 结论:电针丰隆组和药物对照组均对血脂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为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5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丰隆穴组(25例)和药物对照组(25例)。电针丰隆穴组取双侧丰隆穴,选用30号2寸无菌毫针,垂直穴位皮肤表面快速刺入,进针1.5寸,接通LH202H型穴位神经刺激仪,输出等幅疏密波,电流强度1~2mA,频率2/100Hz,留针30min,1次/d,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9d。药物对照组患者口服普伐他汀钠片10mg/次,每晚1次,连续治疗29d。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在调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丰隆穴和普伐他汀钠药物治疗总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疗效相当。结论 电针丰隆穴和普伐他汀钠药物治疗均对血脂有较好的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针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为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08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2组,电针组55例采用电针丰隆穴治疗,对照组53例口服普伐他汀片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脂的变化。结果:2组各有50例患者完成29d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升高更显著(P〈0.05),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显著变化;总有效率,电针组56.0%,对照组52.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丰隆穴和口服降脂药物均对高脂血症有较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为丰隆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于2003-09/2005-12选择武汉市中西结合医院针灸科、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针灸科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2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丰隆组144例、药物对照组144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电针丰隆组:取双侧丰隆穴,选用30号2寸华佗牌一次性无菌毫针,以90°快速刺入,进针1.5寸,接LH202型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等幅疏密波,电流强度12mA,频率2/100Hz,留针30min,1次/d。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2d,共治疗29d。药物对照组:口服普伐他汀片10mg/次,每晚1次。连续治疗29d。检测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结果:3个临床中心共纳入288例病例,247例完成临床研究,其中电针丰隆组127例、药物对照组120例。①药物对照组在调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明显优于电针丰隆组眼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个月药物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3.28±0.10),(2.93±0.11)mmol/L;(1.15±0.03),(1.87±0.06)mmol/L;电针丰隆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3.56±0.11),(3.71±0.10)mmol/L;(1.22±0.04),(1.39±0.06)mmol/L,P<0.01演。②两组在调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电针和药物在治疗后29d,治疗结束后1,2个月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电针丰隆组分别为56.7%,57.5%,57.5%;药物对照组分别为62.5%,70.8%,74.2%,P>0.05)。结论:电针丰隆组和药物对照组均对血脂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蛋白表达及CD68标识巨噬细胞浸润。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1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9例增生期子宫内膜中MCP-1蛋白表达、CD68标识巨噬细胞浸润,及子宫内膜癌中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CP-1蛋白表达、CD68标识巨噬细胞浸润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增生期子宫内膜(P0.05),二者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且二者的表达呈正显著相关(r=0.913,P0.05)。结论 MCP-1蛋白、CD68标识巨噬细胞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HES)130/0.4溶液和乳酸钠林格 (RL) 液术前扩容对冠心病患者围术期血清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被分为HES组和RL组,每组20例.另选15例健康体查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  相似文献   

8.
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CGR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20只,A组用普通饲料喂养;B组用高脂饲料喂养;C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并每天电针丰隆穴30min:D组高脂饲料喂养并每天普伐他汀钠灌胃。30d后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TC、TG、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0.05);与B组比较,C、D组大鼠体重、TC、TG、LDL-C含量显著降低,CGRP含量升高。结论:电针丰隆穴或药物治疗均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其中普伐他汀钠升高HDL-C,电针丰隆穴则对HDL-C调节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 - 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6 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组 ( 37℃ )和亚低温组 ( 32~ 33℃ ) ,半定量的逆转录PCR(RT -PCR)法测定MCP- 1mRNA的表达 ,2 ,3,5三苯基四氮唑 (TTC)染色法观察脑皮质梗死灶的变化并对大鼠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结果 缺血核心区皮质内MCP - 1mRNA表达于缺血 2h明显升高 ,再灌注后 16h达高峰 (均值是缺血 2h组的 2 .2倍 ,与缺血 2h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此后仍维持较高水平的表达直至再灌注后 4 8h(与假手术组相比 ,P <0 .0 5 )。亚低温能明显抑制再灌注后6h和 16hMCP - 1mRNA表达 ( P<0 .0 5 ) ,但对再灌注后 2 4h和 4 8hMCP - 1mRNA表达无影响 ( P >0 .0 5 )。亚低温组的脑梗死灶面积和神经病学评分较相应时间点的常温组明显减小。结论 抑制MCP - 1mRNA的表达可能是亚低温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A-2518G多态性对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对330例AMI(AMI组)和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未见冠脉病变者165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行MCP-1基因A-2518G多态性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的AA(12.72%vs17.27%,P=0.239)、AG(56.36%vs48.48%,P=0.106)和GG(30.91%vs32.24%,P=0.480)基因型以及A(40.91%vs41.52%)和G(59.09%vs58.48%)等位基因频率(P=0.8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MI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均P>0.05)。进一步对AMI组中77例早发AMI亚组进行基因型分析,亦未得出阳性结果(P>0.05)。结论:在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中,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AMI的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组织炎症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各10只。电针组给予丰隆穴电针治疗。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及LDL-C均显著升高(P<0.01,0.05),HDL-C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的TC、LDL-C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TC、TG及LDL-C均显著降低(P<0.01,0.05),HDL-C显著升高(P<0.05)。肝脏组织炎症因子蛋白水平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炎症因子TNF-α、IL-1β、IFN-γ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0.01),电针组炎症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炎症因子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中TC、LDL-C水平,并能降低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FN-γ的蛋白水平变化,对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血管紧张素Ⅱ(AⅡ)表达和AⅡ对正常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表达单核细胞化学趋化蛋白(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影响。方法对21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和11例正常儿童进行AⅡ测定;对Ⅱ例正常儿童的PBMC.经AⅡ刺激,检测MCP.1、ICAM-1的表达。结果2l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AⅡ水平明显高于Ⅱ例正常儿童(P〈0.05)。11例正常儿童的PBMC与不同浓度的AⅡ浓度(10^-9、10^-88、10^-7、10^-6mol/L)混合培养,在刺激24h后.MCP-1、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以10^-6mol/L的AⅡ刺激的表达最高(P〈0.01)。10^-6mol/L的AⅡ条件下,刺激2、24、48h,在24、48hMCP-1、ICAM-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24h表达最高(P〈0.01)。结论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AⅡ水平增高,AⅡ可通过MCP-1、ICAM-l的表达参与了哮喘的慢性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胜义  陈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24):1960+1962-1960,1962
目的探讨小儿肾积水患者的尿表皮生长因子(EGF)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检测结果,分析两者对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8例小儿肾积水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的小儿进行EGF和MCP-1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肾积水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GF和MCP-1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肾积水患者采用尿EGF、MCP-1水平的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辅助对患者肾脏水平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健康猫足三里穴对食管体部运动的影响,研究足三里穴与食道动力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猫28只,均行内镜检查,确定无镜下食管病(炎),随机分为足三里组、非经穴组各14只,分别应用食管测压系统测定电针双侧足三里穴与非经穴前后猫食管体部下段及上段蠕动波压力(KEPP)及传导速度。结果:电针前及电针期2组食管体部KEPP及传导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电针停止后60min,足三里组食管体部下段KEPP及传导速度较电针前明显升高(88.9±23.3mmHg与75.6±19.8mmHg,3.6±1.7cm/s与1.7±0.5cm/s,均P〈0.05),非经穴组各时段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电针健康猫足三里穴可引起食管体部下段蠕动波压力及传导速度显著增加,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ST)的多排螺旋CT(MSCT)检查方法及其对痉挛责任肌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ST患者临床及CT资料,临床分型:旋转型10例,侧屈型8例;另选取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8名作为对照组,均行颈部CT正位及斜位扫描。分别对两组左、右同名颈肌肌腹的横截面积进行测量及比较,分析不同类型ST痉挛肥大肌肉的分布特征。结果18例ST患者CT主要表现为颈部痉挛肌肉肌腹横截面积增大,且与斜颈临床分型相关,旋转型肥大肌群主要分布在头旋向侧的后1/4区及对侧前1/4区,正位CT显示痉挛肥大肌肉与对侧同名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肩胛提肌)肌腹横截面积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屈型肥大肌群主要分布在头屈向侧的后1/4区和前1/4区,正位CT显示痉挛肥大肌肉与对侧同名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斜方肌)肌腹横截面积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能明确显示ST痉挛肥大肌肉形态改变及其分布规律,有助于确定痉挛责任颈肌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是ST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评价即时检验(POCT)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I(cTnI)的临床检测效能和可靠性。方法收集60例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采用POCT法和化学发光法对cTnI进行测定,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在cTnI阴性和高浓度时,POCT法无法检测,而化学发光法能检测;在低和中浓度时两种方法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POCT法快速简便,适于急诊快速诊断AMI患者;化学发光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准确性好,适于AMI患者的临床确诊和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17.
高瑜  邹璟  黄国付  汪伯毅 《中国康复》2013,28(6):433-436
目的:通过研究电针夹脊穴对兔退变的腰椎间盘中二聚糖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6只清洁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椎体间压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的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电针夹脊穴治疗.每组内又分为3个时间点:术前、术后28d、56d;取出椎间盘组织,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二聚糖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28d,模型组、治疗组二聚糖蛋白免疫荧光平均光密度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均P<0.01);术后56d,治疗组二聚糖蛋白免疫荧光平均光密度较术后28d时明显升高,且较模型组术后56d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可使二聚糖阳性表达下调,电针夹脊穴可以通过增加二聚糖的阳性表达,纠正基质合成与分解代谢失衡,达到防治椎间盘退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HD)前后血清中可溶性CD40(sCD40)、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规律及其在肾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sCD40和sCD40L,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检测50例健康人(对照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D组)血液透析前、后血清sCD40、sCD40L、CRP和血清肌酐(SCr)的水平。结果 HD组血清sCD40、sCD40L、CRP和S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伴冠心病组sCD40、sCD40L和CRP水平与不伴冠心病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透析后血清CRP水平较透析前显著升高(P<0.01),sCD40L和SCr水平明显下降(P<0.01);相关分析显示,尿毒症血透患者血清中sCD40、sCD40L、CRP和SCr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68,r=0.549,r=0.721,均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sCD40、sCD40L和CRP协同发挥微炎症及细胞毒效应,共同参与了尿毒症患者肾脏损伤的病理过程,亦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作为间接判断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