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曲霉菌病的特点,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我院外科56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结果。结果在36例患者中,其中无原发肺疾病的患者有21例,有原发肺疾病的患者有15例。在术前确诊为肺曲霉菌病的患者有15例,21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被误诊为肺结核,5例患者被误诊为肺部占位病变,6例患者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症,1例患者被误诊为肺脓肿,1例患者被误诊为肺囊肿。术后可能伴有的并发症包括气胸、伤口感染、残腔形成肺膨胀不良等症状。全组56例患者无1例死亡,随访记录2~96个月,无1例出现复发或死亡现象。结论肺曲霉菌病利用手术治疗可更好的消除病症,达到预防咯血复发的效果。应根据病情的严重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量不进行肺叶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33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正确率76%.结果全组患者术后住院16~135d,平均32.6d。32例痊愈出院,1例术后130d带胸腔引流管出院。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左主支气管残端瘘伴脓胸1例,术后第4天左下余肺叶不张1例,胸膜左上肺叶切除术后1d血性胸腔引流液2500ml 1例,胸腔积液3例,切口感染2例,高热1例。全组患者随访10个月至11.5年,无一例再发肺曲霉菌病。结论胸外科临床应警惕肺曲霉菌病的误诊误治。该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总结分析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山医院2006-2009年住院的ABPA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ABPA患者共20例,确诊ABPA之前误诊为肺结核、普通肺炎各6例;比较常见的症状为咳嗽(100.0%)、咳痰(90.0%)、喘息(70.0%)、发热(55.0%)、咳痰栓(40.0%);胸部CT检查常见的病变为斑片状渗出影(95.0%),中心型支气管扩张(65.0%),黏液栓(25.0%),条索影和结节影(25.0%),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25.0%).结论 ABPA临床表现缺乏明显的特异性,极易被误诊和漏诊;提高对ABPA的认识,对可疑患者早期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总IgE、烟曲霉菌抗原皮内试验,烟曲霉菌特异性IgE、支气管镜检查等以确诊.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提高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33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正确率76%.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住院16~135 d,平均32.6 d.32例痊愈出院,1例术后130 d带胸腔引流管出院.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左主支气管残端瘘伴脓胸1例,术后第4天左下余肺叶不张1例,胸膜左上肺叶切除术后1 d血性胸腔引流液2500 ml 1例,胸腔积液3例,切口感染2例,高热1例.全组患者随访10个月至11.5年,无一例再发肺曲霉菌病.结论 胸外科临床应警惕肺曲霉菌病的误诊误治.该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17例肺曲霉菌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为提高对肺曲霉菌病的认识。方法对1994年5月~2006年4月,收入我院治疗的17例确诊为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院外感染16例,院内感染1例;院外感染患者中,肺曲霉菌病的正确诊断率仅为21.4%,70.6%误诊为肺癌或结核。结论临床医生对肺曲霉菌病缺少感性认识,加之肺曲霉菌病容易与肺癌和肺结核以及其他的基础疾病相混淆是该病正确诊断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穆淑香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6):19-19
1病例摘要
患儿,男,9月,因咳嗽、喘息15d,间断发热12d来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先后予青霉素、喜炎平、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吡肟、阿齐霉素、红霉素、丙球、甲基强的松龙等药物治疗,病情曾有好转,因再次高热39.9℃、咳喘加重而入院。 相似文献
9.
成人气道异物相对少见,在取下的异物中同时发现曲霉菌团临床罕见.现将医院收治的1例气道异物并肺曲霉菌病病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2岁,农民.主诉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3年余,进行性呼吸困难3月余,加重咳黄痰5d,于2011年6月3日入院.约3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间断喘息等,反复发作,多见于冬春季节,每年持续约2~3个月. 相似文献
10.
伏立康唑治疗28例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与分析肺曲霉菌病患者在应用伏立康唑治疗及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伏立康唑治疗肺曲霉菌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除2例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死亡外,其他26例均治愈或明显好转出院,在治疗过程中,仅有1例在用药第5天出现一过性视物模糊,未做处理,其后症状消失,余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伏立康唑作为肺曲霉菌病的首选药物,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少,严密的观察和细致护理使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两种治疗方法对肺结核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疗效.方法 将41例肺结核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A组24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伊曲康唑序贯治疗:首先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后改用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每次0.2 g,2次/d,疗程10周;B组17例,先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液静脉滴注,用法同A组,后改用伏立康唑片口服,0.2 g/次,2次/d,疗程10周;两组总疗程均为12周;分别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为64.7%,A组治疗有效率为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伏立康唑序贯治疗肺结核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分析各类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特点,提高肺曲霉菌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1月~2009年11月36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诊断案例做观察,比较各类肺曲霉菌病的CT数据。结果过敏型支气管肺曲菌(ABPA)病患者6例,CT成像为出现轨道征或环形影;寄生型肺曲菌病患者17例,CT成像为出现空气新月征;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患者13例,CT成像为出现晕轮征。结论肺曲霉菌病种类多样,病情复杂多变,CT成像的表现特点可以为各类肺曲霉菌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有效鉴别于其他类似疾病,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率,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重症肺炎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5年1月-2011年9月呼吸科病房及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随机抽取同一时期重症肺炎未并发曲霉菌属感染的32例作为对照组,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曲霉菌属的感染与住院天数、是否合并基础疾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皮质激素相关,与是否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肺炎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组感染性休克18例,感染率为58.06%;重症肺炎未发曲霉菌属感染组感染性休克7例,感染率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霉菌属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中,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24例,占77.4%,呼吸困难加重23例,占74.2%.结论 重症肺炎合并曲霉菌属感染预后差,根据宿主因素、病原菌培养及影像表现可早期诊断,经验或抢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肝衰竭患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曲霉病的早期识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39例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肝衰竭合并IPA临床表现不典型,首发症状最常见为发热,发生率为66.7%,早期影像学表现以多发结节或团块影为主,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生感染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血肌酐、国际标准化比率、白细胞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显著升高,而白蛋白、球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红蛋白、血小板值明显下降,病情快速恶化;39例患者中,8例抗真菌治疗有效,肝功能好转后出院,其余31例均在发病后<2个月病死,病死率达79.5%;其中住院期间病死17例,从出现首发症状至病死平均时间为(5.3±4.7)d;发生IPA前存活组人口学特征、肝衰竭分期、病因构成与病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ELD评分好于病死组,存活组确诊时间及开始有效抗真菌治疗均早于病死组;8例存活患者接受棘白菌素抗真菌治疗,其中2例联用伏立康唑,平均疗程(70.9±26.4)d,未出现肝功能反跳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结论 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后病情快速恶化,病死率极高,但临床表现特异性少,早期诊断困难,应提高对曲霉菌属感染的警惕性,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状况和预后危险因素,对该病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确诊和临床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肿瘤患者中肺癌患者占51.19%,多数患者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和肺部体征;死亡组36例,存活组48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诊断前30 d内接受过放化疗、血白细胞减少和拒绝抗曲霉菌属药物治疗与预后有关,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示患者在诊断前30 d内接受过放化疗和拒绝抗曲霉菌属药物治疗为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肿瘤患者死亡率高,早期发现诊断、避免放化疗和及时应用抗曲霉菌属药物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肺转移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肺转移瘤的诊治水平,报告手术治疗肺转移瘤24例,原发肿瘤为癌者18例(75%),肉瘤者6例(25%);单发病灶17例(70.8%),双发5例(20.8%),多发2例(8.4%)。无手术死亡,术后一、三、五年生存率分别为75%(18/24)、41.7%(10/24)和33.3%(8/24)。五年生存率与有无症状,肺门或纵膈淋巴结是否受累,单发、多发,肿瘤大小及原发肿瘤手术至肺转移的间隔时间有关。主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定期行胸部X线检查,三年内尤为重要,对本病实行以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强调术中对肺组织进行全面检查,注意肺门、纵膈淋巴结的探查,可疑者予以清扫,对双侧病灶主张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切除。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治疗及转归.方法 对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29例COPD合并IP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曲霉菌属感染的病例中,拟诊11例、临床诊断16例、确诊.2例;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25例占86.2%、哮鸣音增多21例占72.4%、发热15例占51.7%等,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的炎性渗出、实变、结节、空洞等,但都无特异性;高龄、低蛋白血症、广谱抗菌药物及激素的使用等是肺曲霉菌属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及早期有效合理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32例.动脉血氧饱和度0.84一0.94,左向右分流20例,双向分流10例,无分流2例.测肺动脉压65~120(82±14) mm Hg(1 mm Hg=0.133 kPa).所有病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手术,术前给予吸氧、西地那非等治疗,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及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等手段,术后常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结果 32例手术顺利,术后肺动脉压下降20~40 mm Hg.30例治愈出院,2例术后早期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病死率为6.25%(2/32).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经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后再行手术根治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