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是导致的腰腿痛主要原因之一。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可导致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退行性脊柱侧弯、脊柱失稳等。而髓核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又与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1-2]。以往认为椎间盘退变是一种形态学的改变,表现为局部生物力学失稳现象,近年来研究表明,髓核内细胞数量的丢失可引起椎间盘退变。研究发现细胞凋亡是退变椎间盘组织细胞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3]。为此将细胞凋亡在腰椎退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一综  相似文献   

2.
组织蛋白酶K在人椎间盘中的表达及意义(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研究证实,椎间盘内酶类的激活与基质成分的降解密切相关.已知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两个酶系统在椎间盘细胞外基质改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两者外,其他对细胞外基质有降解作用的蛋白酶是否也参与了椎间盘的退变过程?目的:检测正常和退变人椎间盘细胞中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探讨组织蛋白酶K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ELISA法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组织中组织蛋白酶K进行检测,并取15例健康成人(尸体)和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正常椎间盘组织作对照,观察组织蛋白酶K在正常和退变人椎间盘细胞中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正常椎间盘和退变椎间盘中均有组织蛋白酶K表达,退变椎间盘中组织蛋白酶K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组织蛋白酶K可能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
背景:腰椎间盘退变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目的:介绍腰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病理改变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以"disc histology,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disc gene"等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5/2010年,筛选与腰椎间盘组织学变化和发病机制相关的文献,总结归纳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结果。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与腰椎间盘退变有关的文章118篇,共纳入30篇。结果表明腰椎间盘退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基因遗传因素、自然老化和积累性损伤等,基因的多形性是诱发退变的重要前置因素。椎间盘退变可通过免疫反应、机械性压迫或不稳定、血循环障碍和炎性递质等因素导致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老化和病理性退变在影像和病理上难以区别,应根据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但目前仍处在实验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4.
背景:腰椎间盘退变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目的:介绍腰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病理改变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以"disc histology,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disc gene"等主题词检索PubMed 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5/2010年,筛选与腰椎间盘组织学变化和发病机制相关的文献,总结归纳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结果.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与腰椎间盘退变有关的文章118 篇,共纳入30 篇.结果表明腰椎间盘退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基因遗传因素、自然老化和积累性损伤等,基因的多形性是诱发退变的重要前置因素.椎间盘退变可通过免疫反应、机械性压迫或不稳定、血循环障碍和炎性递质等因素导致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老化和病理性退变在影像和病理上难以区别,应根据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但目前仍处在实验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5.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11基因在人退变颈、腰椎间盘组织中明显上调.目的:观察人退变颈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纳入30个经MRI确认的退变颈椎间盘髓核组织和20个因颈椎创伤治疗获得的正常颈椎间盘髓核组织.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退变的颈椎间盘髓核组织中髓核细胞较正常髓核组织明显减少(P < 0.01),而凋亡细胞较正常髓核组织明显增多(P < 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退变的颈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髓核组织(P < 0.01),且基质金属蛋白酶11表达与TUNEL染色检测到的细胞凋亡正相关(r=0.44,P < 0.05).说明高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1不仅可直接破坏细胞外基质尚可诱导髓核细胞凋亡,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Mixter和Barr首次阐明腰腿痛的真正最常见病因系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此后,近20年里腰椎间盘突出一直被认为是腰腿痛的惟一主要病因[1].但后来的观察发现这种观点与临床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比如:部分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间盘摘除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有的腰腿痛的患者在MRI及CT等影像学上并不存在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的大小与疼痛的程度不一致;保守治疗往往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等[2].直到20世纪50年代Lindblom及Wilson等相继提出即使在没有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下,椎间盘内部本身的病变同样可以导致腰腿痛.这才使得大家开始深入探讨椎间盘退变所致腰腿痛的根本原因.近年关于椎间盘退变所致腰腿痛的病因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在相关化学因素方面成果丰富,笔者就目前国内外关于椎间盘退变所致腰腿痛相关化学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进程,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成人中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椎间盘退变。首先纤维环、髓核细胞逐渐衰老、凋亡,并导致细胞结构改变和细胞外基质成分减少。对髓核细胞力学特性的研究可阐明力学因素在髓核蜕变发病过程中的机制,同样也为髓核组织工程中相关力学因素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利用组织工程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相关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11基因在人退变颈、腰椎间盘组织中明显上调。目的:观察人退变颈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纳入30个经MRI确认的退变颈椎间盘髓核组织和20个因颈椎创伤治疗获得的正常颈椎间盘髓核组织。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退变的颈椎间盘髓核组织中髓核细胞较正常髓核组织明显减少(P〈0.01),而凋亡细胞较正常髓核组织明显增多(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退变的颈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髓核组织(P〈0.01),且基质金属蛋白酶11表达与TUNEL染色检测到的细胞凋亡正相关(r=0.44,P〈0.05)。说明高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1不仅可直接破坏细胞外基质尚可诱导髓核细胞凋亡,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椎间盘退变中通过影响基质合成及降解导致基质成分紊乱及功能的改变。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人类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获取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标本30份,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各10份,分离髓核与纤维环,设为实验组;腰椎损伤致椎体骨折切除椎间盘10份设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椎间盘中髓核与纤维环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椎间盘标本纤维环仍保持着致密的板层结构,实验组椎间盘组织多呈纤维化样改变。②两组髓核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均高于纤维环细胞中的表达。③实验组突出型椎间盘标本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脱出型和游离型椎间盘标本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明显高于突出型(P〈0.01)。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退变或突出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目前普遍认为,椎间盘退变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椎间盘退变的共同病理表现有细胞减少、蛋白聚糖含量减少、胶原纤维增多、纤维环结构紊乱和破裂等.然而椎间盘退变的确切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有待深入研究,建立理想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椎间盘退变的基础.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对治疗的反应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因人体椎间盘组织,特别是正常人体的椎间盘组织受伦理、法规等因素的限制而较难获得,所以深入认识(研究)人类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探索相关的防治方法则寄托于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椎间盘退变模型是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和检测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1.
椎间盘退变机制复杂,研究提示白细胞介素-1(IL-1)对椎间盘退变有重要的影响.IL-1降解细胞外基质,影响蛋白质的表达,引起细胞营养障碍,造成椎间盘细胞对负荷应力敏感,诱导椎间盘细胞老化退变,引起细胞凋亡.进年来研究显示干预IL-1诱导的椎间盘炎性反应,可预防和逆转椎间盘退变,治疗椎间盘疾病.  相似文献   

12.
背景:通过细胞组织工程将细胞或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退变缺损的椎间盘内,使退变的椎间盘再生可能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最为理想的方法。目的:评价组织工程髓核体内移植抑制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10 PubMed数据、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有关组织工程髓核、组织工程材料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常用的细胞支架主要包括胶原支架、琼脂糖支架、藻酸盐支架、聚乙醇酸支架与壳聚糖支架以及复合材料等。通过自体椎间盘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基因技术筛选种子细胞,进行细胞和/或细胞支架复合体移植恢复或再生相关细胞外基质的合成,通过逆转和修复椎间盘细胞病理性改变,为退变的椎间盘组织和功能恢复提供了全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退变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病理过程,是全球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椎间盘退变相关病理改变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外基质降解、细胞凋亡、自噬和衰老以及炎症等。微RNA的失调与各种病理有关,包括椎间盘退变等各种退行性疾病。该文综述了微RNA在退变椎间盘病理中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微RNA在细胞外基质降解、细胞凋亡和炎症以及软骨终板中的生物学机制和其潜在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4.
背景:通过细胞组织工程将细胞或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退变缺损的椎间盘内,使退变的椎间盘再生可能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最为理想的方法.目的:评价组织工程髓核体内移植抑制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10 PubMed数据、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有关组织工程髓核、组织工程材料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常用的细胞支架主要包括胶原支架、琼脂糖支架、藻酸盐支架、聚乙醇酸支架与壳聚糖支架以及复合材料等.通过自体椎间盘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基因技术筛选种子细胞,进行细胞和/或细胞支架复合体移植恢复或再生相关细胞外基质的合成,通过逆转和修复椎间盘细胞病理性改变,为退变的椎间盘组织和功能恢复提供了全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软骨细胞可促进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但其对体内退变椎间盘组织代谢的影响却罕见报道.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腰椎间盘损伤动物模型,建模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组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的软骨细胞,对照组注入等剂量生理盐水,两组动物在注射后2,4,6,8和10周分别取出退变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并测量其蛋白多糖及胶原含量.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髓核蛋白多糖及胶原含量均有明显增高(P<0.05).结果提示椎间盘退变的标志之一可能为髓核内细胞外基质含量的减少,而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细胞移植的方法可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改善退变髓核的生物活性,延缓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在退变椎间盘组织标本髓核与纤维环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椎间盘退变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摘除椎间盘标本30例,分离椎间盘标本髓核与纤维环组织,设为实验组.创伤致腰椎椎体骨折经手术摘除椎间盘组织标本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椎间盘组织标本髓核与纤维环细胞中TIMP-2的表达.结果:TIMP-2在椎间盘组织标本髓核与纤维环细胞的表达中,实验组阳性率多于对照组(P<0.01);在髓核细胞中的表达要强于纤维环,而且不同退变程度的表达也不同,TIMP-2在突出型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增高(P<0.01),TIMP-2在脱出型和游离型组织标本中的的表达较突出型有所增高(P<0.01).结论:实验组椎间盘髓核与纤维环细胞中TIMP-2表达程度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相关;TIMP-2参与了人类腰椎间盘组织的退变过程,TIMP-2可能作为MMPs的一个重要调节因素,与MMPs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7.
张海平  张烽  姚羽 《中国临床康复》2012,(48):8931-8937
背景:引起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发病机制很多,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T,B淋巴细胞的表达与突出类型、病程等是否具有相关性还未完全清楚。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间盘组织中T,B淋巴细胞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患者症状、体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间盘标本作为实验组,包括游离脱出型、突出型及膨出型;以腰椎骨折患者的正常椎间盘作为对照。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椎间盘标本中血管形成及周边淋巴细胞聚集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CD4,CD8,IgG,IgM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布。结果与结论:①在突出髓核组织中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并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在其周围可见明显的淋巴细胞聚集。②实验组均有活化的CD4,CD8阳性T细胞、IgG,IgM阳性B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其中脱出游离组和突出组的阳性细胞率高于膨出组(P〈0.05),而对照组均无阳性表达。提示髓核组织暴露于自身免疫系统中可以激活T、B细胞,引起自身免疫反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了退变椎间盘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可能与T,B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对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机制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阮文进  郑明德  周新萍 《现代康复》1999,3(12):1451-145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近年来我科采用侧扳牵抖法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和腰椎小关节退变的顺序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影像学资料齐全的腰腿痛患者600例,应用Pfirrmann方法对椎间盘退变进行判定,应用Weishaupt分级标准对腰椎小关节退变进行判定,对所有患者L_(3~4)、L_(4~5)、L_5~S_1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进行分级评判,并分别记录各退变级别的发生率和年龄段分布,分析椎间盘及小关节退变与年龄的相关性及二者退变的顺序。结果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小关节退变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r=0.56、0.62,P0.05)。45岁患者腰椎小关节退变率大于腰椎间盘退变率;≥45岁患者椎间盘退变率大于腰椎小关节退变率。结论腰椎间盘及小关节退变与年龄密切相关;早期以腰椎小关节退变为主,后期以腰椎间盘退变为主。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近年来我科采用侧扳牵抖法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