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影响中风后抑郁疗效的因素,尽可能及早消除可干预因素.方法观察74例中风后抑郁的疗效与年龄、性别、病因、病程、病情、病前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中风后抑郁的疗效与患者以上诸因素及病灶部位有关,与病因及性别无关.结论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病情,尽早作心理治疗并动员患者亲人及社会对患者适当关怀和照顾,可提高中风后抑郁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96-3097
分析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影响因素。23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PSD组(n=112例)和单纯脑卒中组(n=120例),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发病部位、发病类型、文化程度、医疗负担、家庭关系及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SD的影响因素。PSD组及单纯脑卒中组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负担、家庭关系及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医疗负担、生活自理能力均为PSD的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医疗负担、生活自理能力均为PSD的影响因素,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各种防治措施有效防治老年PSD。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324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与康复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以期为医护人员预警中青年PSD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市某三级医院收治的329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为模型开发,以是否发生抑郁分为PSD组、非PSD组,分析中青年PSD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苏州市某三级医院收治的103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多灶病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高、卒中病耻感评分高和希望评分低是中青年PSD的影响因素(均P<0.05)。构建的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1,经验证模型预测的总准确率84.47%,拟合度较好(χ2=2.734、P=0.542)。结论 医护人员应关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家庭收入、病灶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病耻感及希望水平;构建的预测模型可预测PSD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对175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中国卒中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8.9%,左侧半球病变患者PSD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病变患者;PSD组各量表评分与非PSD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符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风后抑郁74例分析   总被引:46,自引:9,他引:37  
何小英 《现代康复》2000,4(1):44-45
目的:了解影响中风后发生抑郁的因素,尽可能及早消除可干预因素。方法:评定中风后抑郁,并观察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病前性格、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126例中风患中74例有抑郁状态,发生率为58.5%,其发生与年龄、病程、病情、性格、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及病灶部位有关。结论:年龄大、病情重、病程长、性格内向、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与家人不和及病灶在左侧半球的中风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传水  王青 《临床医学》1997,17(8):40-41
脑卒中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常遗留不同程度的残废。如何促进其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病人的康复受心理、生理、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已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资料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是影响病人康复和回归社会的重要因素,可阻止脑卒中后功能的恢复。本文就有关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概述如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当今,脑卒中发病率高,病程长,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征。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其中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为常见的心理障碍,约占20%~60%。卒中后抑郁患者大多心情沮丧,缺乏康复欲望及主动性,对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所以正确认识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所引起的负面影响,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与护理,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PSD对患者功能恢复有消极影响,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死亡率。近年来关于PSD的研究较多,现就PSD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测定(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00例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并对伴有与不伴有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对照。结果100例中有56例脑卒中患者存在抑郁症状(占56%),SDS评分均值为42.90±8.81;伴有与不伴有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在年龄、性别、个性、经济来源、疾病恢复程度与是否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而在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患者较正常人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高(P〈0.01);其抑郁症状的严重度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关系(r=-0.779,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伴发的抑郁状态与其年龄、性别、个性、经济来源、疾病恢复程度及是否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有关,抑郁症状的严重度也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应该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与作用,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22%~60%。临床表现为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食欲不振、精力减退、主动性差、不配合康复治疗等。PSD可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对躯体残损、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有消极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死亡率。因此PSD已引起神经科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将PSD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风后抑郁障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抑郁是以情绪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的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绪障碍。过去常被认为是精神疾患,列为精神病范畴。近30年里,许多研究已发现很多疾病本身都伴有抑郁障碍(depression disor-der)。本文拟就中风后抑郁障碍(depression disorder after stroke,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 发生率 对中风后抑郁障碍发生率的报道各有不同。Fruhwald等报道中风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 20%-…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后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状患者的情绪障碍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方法64例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观察28d。观察指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结果综合治疗组情绪改善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减少和药物组比较有湿著意义。结论药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均有显著疗效,综合治疗组疗效更佳,且停药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影响中风后发生抑郁的因素 ,尽可能及早消除可干预因素。方法 :评定中风后抑郁 ,并观察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病前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 :126例中风患者中74例有抑郁状态 ,发生率为58.5 %,其发生与年龄、病程、病情、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及病灶部位有关。结论 :年龄大、病情重、病程长、性格内向、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与家人不和及病灶在左侧半球的中风患者 ,抑郁发生率高。尽早有效治疗 ,减轻病情 ,动员社会及家人关心中风患者可减少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后抑郁继发于脑器质性病变之后 ,其发病率较高 ,直接影响了康复计划进程 ,因此 ,做好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极为重要。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9月我们运用汉密尔顿忧郁分级量表 (HAMD) [1] ,对发病 5d内脑卒中患者进行 17项评分 ,积分超过 17分者 12 4例 ,排除意识障碍及危重患者 ,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4例 ,男 38例 ,女 2 6例 ,平均 6 6± 11岁 ;对照组 6 0例 ,男 36例 ,女 2 4例 ,平均 6 5± 11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伴发疾病等的积分上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  相似文献   

17.
黄兴汉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5):2296-2297
目的 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与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观察百忧解治疗效果。方法 80例首次,单侧且发病2周以内的PSD患,随机分两组,分别接受百忧解或安慰剂治疗4周。结果 PSD与病灶的侧别和大小无关,与智力呈负相关。抑郁与病灶的前后有关。百忧解治疗组患汉密顿抑郁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改善。结论 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对PSD均有影响。百忧解治疗有效且可耐受,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忧伤或郁闷^ [1]。是阻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主要因素。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病死率。据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提示有20%~60%脑卒患者出现抑郁^[2]。近年来关于PSD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就目前PSD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对7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发生脑卒中后抑郁与年龄、职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应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可以明确患者发生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对存在相关因素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17版,对5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评分,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SD患者18例,总发生率为33.9%。其中轻度8例,占44.5%;中度6例,占33.3%;重度4例,占22.2%。PSD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占77.8%。病前身体健康状况、文化程度与PSD的发生无关。性别、病后身体状况、家庭关系与PSD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性别、病后身体状况、家庭和睦情况为PSD的相关因素。教育程度和病前身体状况与PSD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