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化考核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手术室实际情况,制定《手术室护理量化考核》标准,对每位护士进行考核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结果: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13%,显著低于实施前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医师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73%、97.36%,显著高于实施前的69.54%、7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采取量化管理,可以提高手术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监控模式应用于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为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监控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同时选取感染性疾病科护士1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比较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监控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结果:项目实施后护理人员CIRN量表中病情观察评估能力、专业知识掌握、规范动手能力、表达应变处理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与素养评分较实施前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4.29%,较对照组患者77.14%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6%,较对照组患者22.86%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咯血患者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监控模式下的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促进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实施前24次手术室质控检查结果为对照组,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三级质控管理后24次手术室质控检查结果为观察组,对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配合满意度,护士专业技术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实施后,观察组术前访视、手术安全核查、消毒隔离、术中护理质量、设备维护、护理文书质量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手术室护理人员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实施前(均P<0.01),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配合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能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与手术室护理质量,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手术效果,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细节护理提高手术室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巩义市中医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采取便利抽样法,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细节护理实施前,2018年10月—2019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后,2019年3月—2019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比较两组手术室安全管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环境合格率及空气洁净率显著增高,手术室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态度、专业技术及手术室环境及满意度总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士配合度、消毒麻醉、器械准备及设备管理等分值显著增高(P<0.01).结论:PDCA循环管理联合细节护理可以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构建护理安全文化实施前馈控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作用。方法将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耳鼻咽喉外科、口腔颌面外科、肛肠外科、肿瘤科、手术室及重症医学科等部门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后两年采用构建护理安全文化实施前馈控制方案,比较此方案实施前后,试点科室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文书不良率、患者满意度、病历达标率以及护理人员考核评分等指标。结果通过构建护理安全文化、实施前馈控制,相较于实施前,示范科室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文书不良率显著降低,(P<0.01);患者满意度调查、终末病历达标率以及护理人员专科理论成绩和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构建护理安全文化、实施前馈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医院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实验以我院手术室的20名护理人员为实验对象,对所有护理人员实施专科分组管理,定期轮换.对比分析实施专科分组管理模式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管理模式后,手术医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手术配合的流畅性,手术体位的选择能力,护理人员对医生手术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手术设备器械的保养与使用合格率都显著提高,实施专科分组管理前后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在手术室实施护理专科分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以及手术治疗的效率,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琼华 《中外医疗》2012,31(36):9+11-9,11
目的评价量化绩效考核在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对该院临床护理支持中心的护理人员39人,进行工作分析、制定考核标准、制定考核项目具体实施方法、进行考核评价并统计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结果量化考核的平均成绩达到(91.21±1.74)分,且实施后病人和医生的满意度都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绩效考核提高了临床护理支持中心的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对降低手术室护理纠纷效果。方法:我院于2017年6月开始健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于实施前6个月、实施后6个月,统计并比较手术室护理纠纷、护理投诉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护理纠纷、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患者(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健全并实施后,能显著降低手术室护理纠纷,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杨娇 《吉林医学》2013,34(21):4411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手术室护士15名,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5个专科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所有护士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选取医生和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有明显提升,与培训前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医生和患者满意率分别达100%和91%,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不但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且使手术室人力物力使用更加合理,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庄增红 《铁道医学》2014,(10):1237-1240
目的:探讨护理团队对提高手术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实施护理团队管理的80例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的80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于护理团队实施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及患者满意度问卷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文书管理能力的评分及满意度,并记录两阶段护理错差率。结果:与未实施护理团队相比,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文书管理能力的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实施前相比,实施后配错药、文书归档错误、遵错医嘱、术后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实施护理团队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小玲 《吉林医学》2012,33(14):3076-3077
目的:探讨手术室开展专科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手术室分为6个专科配合小组,由专科护士固定配合专科手术。结果:医生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3.3%提高到设置专科护士后的96.7%;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5.2%提高到94.3%。结论:手术室实施专科护士合理化分组后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大为提高;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医护氛围更加融洽,是现代医院建设和学科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深化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方法 运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本院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着重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改进专科器械设备管理方法.分别比较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前的2014年2月~2015年2月时间段与实施后的2015年3月~2016年3月时间段,手术室专科护理、器械管理、髙值耗材管理、手术配合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并比较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考核情况.结果 自手术室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后,专科护理(52.37±6.49)分、器械管理(54.16±6.18)分、髙值耗材管理(55.14±7.48)分、手术配合质量(54.16±4.21)分,总评分(215.83±24.36),各分值均高于实施前(P<0.05);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5.00%(P<0.05);护理人员的考核合格率为(100.00%)明显高于实施前(70.00%)(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医师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考核合格率,值得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进行人性化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我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在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间,未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比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几率为2.20%。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几率为0.4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2.00%,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8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培训的方法及其培训效果。方法: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护理培训,对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规范化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均较培训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规范化护理培训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并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中临床应用研究,从而改善手术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方法:收集我院手术室从2008年5月-2013年6月实施优质护理培训前后手术后患者100作为研究对象,以及护理人员的相关考核量化表。分为优质护理培训前和优质护理培训后,按照优质护理"五个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表和患者满意度评量表,培训前后进行调查评分,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五个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培训后,在手术室中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五个加强"优质护理培训,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量化考核方法在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评定量化考核前后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结果 量化考核激发了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与实行量化考核之前相比,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量化考核制度提高了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对协调医护之间的配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手术室未建立护理工作绩效量化考核体系之前的护理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3月~2014年4月手术室实施护理工作绩效量化考核体系之后的护理工作情况作为观察组。结果对比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护理差错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照组分别为(92.1±2.6)分、26.7%、92.0%,均显著劣于观察组(98.6±2.7)分、0.0%、100.0%(P<0.05)。结论手术室建立护理工作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降低护理差错率,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PDCA循环法实施前收治的患者55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PDCA循环法实施后收治的患者55例为研究组,分析比较护理满意度、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综合评分及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后,手术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综合评分也显著提高(P<0.05),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使护理方法更为科学、规范,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规范手术室的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培训;加强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服务;加强手术室护士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升手术室护士履行职责的能力,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团队凝聚力,为手术患者及手术医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结果通过规范手术室的环境和物品管理,为患者手术环节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作用,通过强化基础和专科护理及手术室护士的沟通协调能力的培训,为患者手术环节提供了良好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满意度.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的开展,不仅能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同时,可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团队凝聚力,提升手术室的护理文化,打造手术室护理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间,未对其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对其实施了风险意识管理。对比并分析在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为8.00%(16/200),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为1.50%(3/2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5.00%(170/200),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9.00%(198/2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可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