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枝水凝胶硅胶膜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缺损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感觉训练对手指皮瓣移植后感觉障碍恢复效果。方法:自1998-2001年对手外伤致指端软组织缺损施行皮瓣移植且成活共42例,其中邻指皮瓣转移移植31例,定为组(1),肢体带蒂皮瓣移植11例,定为组(2),再将其各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让训练组按制定方法作感觉训练,并随访1年,结果:参照BMRC标准,分S0-S4 7级两组在术后3个月时感觉功能评价无明显差异,在6个月的S2和S2^ ,9个月的S3和S3^ ,1年的S4之间均存在显差异,1年后训练组(1)和训练组(2)分别有98.3%和83.3%病人感觉功能达到S3以上,而对照组(1)和对照组(2)仅有46.7%和20.0%病人感觉功能达到S3。结论:训练组的感觉恢复比对照组快且显。 相似文献
2.
3.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模式应用基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15
临床上周围神经损伤和缺损的治疗效果目前仍不很理想。本分4个方面就临床和试验室对周围神经修复模式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杨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0,4(10):1456-1457
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是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多肽或蛋白质,都有神经营养作用,并可促进外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修复。本文对这4种因子的研究状况和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基因治疗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如何促进再生,提高神经损伤后的治疗效果,一直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转基因技术用于治疗中的枢神经损伤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有关外周神经基因治疗的报道却比较少见,但随着基因工种技术的迅速进步,基因治疗将有可能成为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如何促进再生,提高神经损伤后的治疗效果,一直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转基因技术用于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有关外周神经基因治疗的报道却比较少见,但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进步,基因治疗将有可能成为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生物活性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是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多肽或蛋白质,都有神经营养作用,并可促进外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修复。本对这4种因子的研究状况和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5)
目的探讨全氟三丁胺(PFTBA)水凝胶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再生机制。方法选取30只周围神经损伤的SD大鼠进行实验观察,大鼠均为坐骨神经缺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采用神经导管修复,观察组大鼠采用PFTBA水凝胶联合神经导管修复。术后4周、8周、12周观察两组大鼠的神经再生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而分析PFTBA水凝胶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再生机制。结果观察组大鼠各观察时间点坐骨神经指数,电生理指标的峰值、潜伏期和传导速度,神经形态学指标的再生神经面积,脊髓纤维个数和脊髓纤维平均直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TBA水凝胶能够有效改善大鼠神经受损情况,促进机体周围神经的修复与再生,其机制与改善神经支架内的低氧分压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再生有了若干进展。本文分别从低频电疗法与直流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超短波、分米波与毫米波)等角度探讨国内外学者在电疗法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及进展。 由于周围神经对不同程度的损伤有不同的病理过程和不同的再生方式,因此,周围神经损伤后,电疗法的选择应按照神经恢复的不同阶段要求来调整治疗方法。但其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毫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白鼠制作成左侧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神经损伤24h后,用毫米波辐射损伤部位,每周5次,每次30min,从运动功能、电生理、组织学等方面观察其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术后2,4,6周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电镜观察显示,对照组在术后2周的神经变性程度比治疗组严重,治疗组在术后4周和6周的神经再生数目和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毫米波能够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损伤是手显微外科的常见病,其治疗及功能恢复一直都是手显微外科的难题。周围神经缺损后如何促进再生修复,提高神经缺损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功能恢复较好,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热点、难点。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周围神经解剖及其再生微环境的认识,周围神经损伤治疗方法已经由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发展到基因工程等,为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思路。本文就周围神经缺损后周围神经修复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骨组织再生,在骨组织修复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是在体内较短的半衰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目的:观察含有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半合成细胞外基质样水凝胶体内促进股骨颈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取12只兔制作双侧股骨颈骨缺损模型,采用自体配对对比,左侧为对照侧不对骨缺损做任何处置,右侧为实验侧植入含有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半合成细胞外基质样水凝胶。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见2周时实验侧缺损修复区血管分布较对照侧均匀;4周时实验侧缺损区均匀填充新生骨小梁,而对照侧由外向内骨小梁形成减少;8周时实验侧缺损区皮质骨形成,并且骨髓腔再通,有骨髓细胞填充,对照侧仍有粗大骨痂填充缺损区,堵塞髓腔。钼靶X射线观测到8周时,实验侧难以区分正常骨质与新生骨质交界线,而对照侧缺损区与周围骨质分界明显。证实含有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半合成细胞外基质样水凝胶可以促进家兔股骨颈部骨缺损的骨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5.
背景:神经损伤后骨质疏松症发生机制与其他原因造成的失用性骨质疏松症不完全相同,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蕴含着更为复杂的因素,除了失去应力刺激外,细胞因子异常、神经功能的异常、激素水平的改变均参与了神经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发生。目的:通过活体动物实验探讨神经损伤后和骨质疏松的相互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失神经组,失神经组大鼠切断股骨神经造成失神经支配模型,然后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失神经支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在两侧下肢腓肠肌处部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0.2 mL,频率1次/d,失神经支配对照组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置。30 d后称质量、取血、处死动物,取股骨进行骨组织计量学检查。结果与结论:失神经支配大鼠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后,体质量、骨小梁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增加,提示局部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明显减轻失神经支配后大鼠骨质疏松的程度,并可减弱因失神经导致的体质量减轻,而各组的血钙磷浓度无明显改变。说明神经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并非源自钙磷流失,而是由骨小梁的结构改变所致,同时外源性鼠神经生长因子在神经性瘫痪后骨质疏松的恢复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报告应用硅胶再生室对横断面神经上颊支再生修复的实验研究,其4、6周再生成功率分别为67.8%和57.7%,讨论应用硅胶再生室的优,缺点,认为硅胶再生室是研究周围神经再生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7.
吕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8)
目的:评价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各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性能、应用以及功能恢复评定方法,寻找适宜的周围神经替代物.方法:以"神经导管,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材料,许旺细胞"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4-01/2010-11相关文章.纳入与生物材料以及组织工程神经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8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周围神经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适宜的功能恢复评定方法.结果:以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为主体的复合型生物工程材料可作为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脱细胞神经支架解决了自体神经来源受限、移植物排斥反应等问题,韧性与可塑性接近自体神经,微环境更利于周围神经再生.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具有生物降解、可塑性、一定的通透性等优势,且已有商品化成品出现.若将上述材料分别合理构建复合材料,有可能得到性能良好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周围神经修复后功能恢复评定方法主要以大体与形态学观察、组织学、神经肌肉机能学评定为主,辅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各类评定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筛选出最适宜的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材料与构建方案.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研究发展迅速,但仍没有超越自体神经移植的支架材料.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复合构建支架可作为较好的周围神经支架,但仍需要与种子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等联合构建,以取得良好的促进再生效果.当前,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效果的评定更加注重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迫切需要筛选出最佳的修复材料以及构建方案以满足组织工程神经移植以及功能康复的要求,达到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形态、结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各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性能、应用以及功能恢复评定方法,寻找适宜的周围神经替代物。方法:以"神经导管,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材料,许旺细胞"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4-01/2010-11相关文章。纳入与生物材料以及组织工程神经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8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周围神经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适宜的功能恢复评定方法。结果:以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为主体的复合型生物工程材料可作为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脱细胞神经支架解决了自体神经来源受限、移植物排斥反应等问题,韧性与可塑性接近自体神经,微环境更利于周围神经再生。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具有生物降解、可塑性、一定的通透性等优势,且已有商品化成品出现。若将上述材料分别合理构建复合材料,有可能得到性能良好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周围神经修复后功能恢复评定方法主要以大体与形态学观察、组织学、神经肌肉机能学评定为主,辅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各类评定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筛选出最适宜的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材料与构建方案。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研究发展迅速,但仍没有超越自体神经移植的支架材料。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复合构建支架可作为较好的周围神经支架,但仍需要与种子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等联合构建,以取得良好的促进再生效果。当前,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效果的评定更加注重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迫切需要筛选出最佳的修复材料以及构建方案以满足组织工程神经移植以及功能康复的要求,达到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形态、结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院自1985~1996年,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58例,64条神经,术后随访49例,56条神经,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不够理想。基因治疗为其功能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从功能基因、转染载体选择、基因翻译因子生物学效应3方面进行综述,为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6/2010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peripheral nerve injury,gene therapy,virus vector"或"周围神经损伤、基因治疗、病毒载体"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与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有关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及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35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保留20篇文章进行综述。目前,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如转基因的腺病毒表达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和Ad-32Ep65-Flag基因等,有望成为临床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