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现已明确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Q-T间期变异性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54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hQ-T间期变异性。结果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hQ-T间期变异性明显减低。结论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h Q-T间期变异性较正常人明显减低,其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后可发生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心肌梗死后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通过观察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的影响,评价其对冠心病患者的抗发生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3.
QT离散度(QTd)和T波峰末间期(TpTe)异常增大,标志心室肌复极化的离散,与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密切相关。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是临床用于评价室性心律失常预后的方法,Lown’s 3—5级患者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本文目的旨在观察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和QTd和TpTe,探讨这些指标对冠心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史莉 《山东医药》2008,48(22):37-37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微血管病变及心肌代谢紊乱,可发生广泛心肌坏死,甚至骤发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应注意血糖调节、情绪调控及饮食控制,有效预防冠心病不良事件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特别是伴有不典型胸痛和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时,临床常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型)。但这类患者是否都是冠心病?现就我院1993年以来心律失常为主伴不典型胸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冠心病诊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109阵次SMI和28例中年冠心病患者30阵次SMI。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SMI发生率高于中年组,以上午9~11时发作最频,其发作高峰与血浆儿茶酚胺生理高峰浓度时间一致,与心肌供血减少有关。老年冠心病患者发作SMI时最大心率和平均心率均低于中年组,而且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有痛性心肌缺血时,提示运动不是主要诱因,SMI可诱发心律失常。结论临床不能根据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有无决定治疗及判断预后,及时发现和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减少心律失常,对防止猝死和心肌梗塞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冼健坤  张芳  梁波 《内科》2008,3(1):26-2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窀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美国Marquette8000及新世纪3000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统计方法用百分率和t检验。结果冠心病组与作器质性心脏病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数目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性(P〉O.05),但昼夜分布差异较明显。结论冠心病患者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日间明显高于夜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法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其接受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5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单纯接受美托洛尔治疗,设为对照组。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律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安全有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心律失常,又可称作生理性心律异常,主要是指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其临床症状主要为:缺乏可解释性的生化异常、形态学改变,它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心律变异性和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冠心病自主神经系统和室性心理失常,以及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自主神经和室性心律失常,现一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猝死、脑卒中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OS-AS患者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睡眠中潜在的严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是患者夜间引起猝死的原因之一。但由于OSAS病因复杂,其发生心律失常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文探讨了OSAS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5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玲 《山东医药》2008,48(44):108-108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而快速型心律失常可增加冠心病患者的危险。2006年5月~2008年7月,我们应用胺碘酮治疗51例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研究,设有SMI者为观察组,共216例,无SMI者为对照组,共136例。结果表明:SMI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无SMI组:SMI组白天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夜间,与SMI发生呈一致;60岁以上SMI组男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最高;总SMI时间越长,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频率越高。提示:及时掌握SMI并发心律失常情况及其规律,对于预防冠心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和JT间期离散度(JTd)的增加与室性心动过速、室性颤动(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定冠心病(心绞痛型和心力衰竭型)患者中恶性心律失常组(22例)与无恶性心律失常组(30例)之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d及JTd。结果恶性心律失常组的QTd和JTd分别为72.7±23.1ms和72.8±21.9ms,明显高于无恶性心律失常组(38.2±16.8ms和37.1±16.2ms),差异显著(P<0.01)。如以QTd值>40ms或≥80ms分别预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可能,其敏感性分别为64.5%和100%,特异性分别为90.5%和63.8%,预测值分别为90.9%和100%。结论冠心病病人的QTd或JTd明显增加时,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提示检测QTd或JTd是预测冠心病病人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李崇信,翁昌鸿,刘俭,宾建平,刘伊丽我们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分析16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与临床症状、昼夜分布及诱发因素的关系,探讨老年人心肌缺血的特点及心律失常情况。一、对象与方法1990年3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心室晚电位与心律失常事件之间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0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左室功能、心室晚电位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及随访观察。结果 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心室晚电位与心律失常事件之间有非常密切关系。结论 冠心病患者进行左室功能及心室晚电位检测,对预测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4例冠心病亚急性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对其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用超声声学定量技术检测54例患者的心功能并根据患者有无左心室腔增大分为左心室重构组(34例)及非左心室重构组(20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30例),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其中45例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冠心病亚急性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时,其左心室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明显低下,而冠心病亚急性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未发生左心室重构时,仅表现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低下。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发现左心室重构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左心室重构组,尤其以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发生率为高。结论:左心室重构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者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糖尿病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已被公认。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时,冠心病的某些临床症状出现得较迟或被掩盖,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器质性心脏病尤其冠心病和心肌梗塞后患者,因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而发生猝死的数字很大,粗略估计我国每年约一百万例。及时和有效治疗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防止和减少心脏性猝死,和降低心血管病的总死亡率,是医疗保健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冠心病是心内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当心肌发生缺血缺氧坏死时,心肌细胞内酸性代谢产物及氧自由基不断增多,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控制心室率、防治心律失常也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内容之一。β受体阻滞剂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本文报道1例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为临床提供经验。1病历资料患者男,65岁,因黑矇2次于2014-05-21入院。  相似文献   

20.
心源性猝死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其发生主要与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大量随机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冠心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但这一结果并不能完全通过其调脂作用来解释,可能与其潜在的抗室性心律失常特性有关,现就他汀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和其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