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医药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华夏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精准、科学地传播中医药文化不仅对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意义重大,也对“健康中国”行动的实施影响深远。科学传播(Science Communication)作为一种新兴理念,在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公众提高科学素养、发展超越现有科学理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从科学传播角度来剖析研究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在某种角度下可使中医药文化脱离唯科学主义和“一元论”观念的裹挟,重塑中医与科学的关系对正确理解、认知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关系有所助益,也可引导公众重新学习中医文化,提升社会对中医药整体的认可和接纳程度。文章从科学传播相关视域对中医药文化影响进行简述,并分析展望科学传播各主体在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展进程中的责任与意义,以期将科学传播作为工具,提高公众整体中医科学文化素养;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的文明智慧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和谐一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并协理论"是量子理论的中心思想。量子物理学与传统中医学在太极阴阳智慧的视域中得以契合。用量子理论转化中医理论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3.
如何发挥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开拓有中国文化和科学思想特色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新局面,是目前中医基础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如中医的临床治疗范围是否已不能拓展,甚或越来越狭窄了;中医在现代医学、现代科学背景下的优势和作用是否只是光环,甚或已经逐渐丧失,或只是浮在暗流上面的泡沫;中医是否能在国外发展,是否必须用西方科学思想来改装它,才是走向科学的唯一出路等。这些问题又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面临的挑战。因此,如何从中医经典出发,冷静思考,制定合理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规划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者应高度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手段,针刺是中医治疗里的重要方法,为了解脉诊在近代针刺治疗中的运用情况,并了解近代临床针刺运用脉诊的适应范围及临床意义,检索“针刺+脉诊”相关文献后发现近代针刺治疗中配合诊脉的文献较少,然而诊脉对临床针刺的指导意义有理论依据可循,脉诊对针刺得气的重要性确有依据,脉诊指导针刺的原则多源于《黄帝内经》,针刺运用的脉法丰富多样,未涉及临床实践内容的文献占近1/3;针刺治疗配合诊脉有理论依据并具有临床意义,目前现代针刺治疗中诊脉不受重视是事实,《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之“凡将用针,必先诊脉”,是目前中医传承中被忽视的珍贵内容,亟需继续传承发展,利用现代科研技术与先进的设备,期望可促进脉诊的中医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脑科学的蓬勃发展,人类对脑病的认识日渐提高。中医对脑病的认识可谓独树一帜。五藏所生的“精神魂魄意”的传输及展现,是脑的主要功能之一,亦离不开人体“(阴阳)气”升降出入的正常运行。结合脏腑与经络气机升降特点及符文彬教授的疏肝调神和心胆调治整合技术,探讨气机升降出入在脑病针灸治疗中的理论与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坏疽性脓皮病典型病例报告。在中医传统的六经、八纲、气血、脏腑等辨证方法指导下,以中药方剂内服为主治疗该病,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抗感染、手术清创术以及营养支持治疗手段,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成功病例的回顾,总结治疗经验、探讨理论认识,进一步为中医辨证治疗相关疑难病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D Tang 《针刺研究》1991,16(1):76-8, 68
Experimental Acupuncturology is a new subject which probes the channel and principle of acupuncture with the help of modern scientific technique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In channel research, the basic responsibility of Experimental Acupuncturology is to expand the essence of the channel. For nearly half a century, the research has been concentrated mainly on the channel detection, the phenomena of channel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nel-point and viscera, etc. In the 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of acupuncture, Experimental Acupuncturology 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information to prove that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is credibl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Thus, it is also one of the basic tasks for Experimental Acupuncturology to programme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an overall analysis of symptoms and signs, so that the best wiring scheme can be chosen out. Summarily, Experimental Acupuncturology has, at beast, three important significances in training modern specialists of acupuncture medicine. Firstly, it can make it possible for students to get deeper understanding on the thought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and realize the advantage of acupuncture, thus, encourage their faith on this medical means. Secondly, it can enrich the contents of acupuncture medicine and broaden the outlook of students, because it introduces moder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into traditional theory. Finally, it can train students' abil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es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ability of acupuncture. Therefore, its active significance in acupuncture education has been granted by acupuncture specialists in our country. Nowadays, more and more colleges of TCM has offered this subject which were welcome widely.(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中药复方功效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多味中药治疗作用的概括与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有机地阐释复方功效的科学内涵,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难点。本文就中药复方功效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总结,极大地丰富了中药复方功效现代研究的内容,促进了中药复方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中医药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实践中,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及把握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体系中有关科学与哲学、医学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引进了精气、阴阳、五行等哲学词汇,但通过将其与五脏名称聚合,使其成为中医学术语的后缀性构成要件,实现了哲学术语的医学化改造;中医学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并参与了中华文化的创立和发展,但文化要素并没有改变中医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本属性,在学科分类中依然是医学而不是文化;中医学在百余年前发生重大转折,现行理论主要是汇通学派的学术见解和主张,技术传承也具有自发性、粗放性特点,实现核心理论回归经典本原,对接当代生命科学前沿,是中医学持续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工程科技是科学理论与技术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和技术部分,实用性是其重要特征。中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进行中医研究与探索,构建系统完善的中医领域工程科技体系,对中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中医特色诊断技术、中医现代诊断与检验技术、中医大数据与信息分析技术等3个方面,就中医领域工程科技发展现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论述与分析,以为更好地进行中医领域工程科技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界定了研究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之“思维”“思维模式…‘原创”“中医原创”等几个相关概念,提出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并阐述了其理论内涵与科学价值,指明了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实践转化方向,得到了哲学界、中医界专家的论证和肯定,指出其将为中国哲学、思维科学、回应文化质疑、促进中医自身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上张教授强调要全面认识中医,气和气化是关键。欲深入探究中医气的内涵和气化的本质,就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临床上四诊合参,尤重问诊舌诊,融合古今,力求创新。他打破内伤外感头痛的界限,创立了治疗头痛的系列验方;主张肾功能不全属于虚损,辨治应当谨察二便,食补重在适度;他善治痹症皮疹疑难杂症,在坚守原则的同时探索中医的变通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旨在阐述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优势,促进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中医体质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单细胞测序技术概况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论述单细胞测序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的可应用方向。运用单细胞测序方法进行"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中医体质关键科学问题和"禀赋遗传"等中医体质基本原理的研究,拓展中医体质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探索中医体质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撑。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有利于中医体质研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正> 实验针灸学是我院根据针灸医学发展趋势和针灸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于1983年新创建的一门专业课。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及其在针灸教育中的意义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赵寿毛 《中国针灸》2007,27(12):935-938
赵缉庵为近代山西名医,祖传中医世家,其学术思想和针灸手法有独到之处,为针灸学的承前启后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贡献有:注重医德,德高望重,首倡"滥传针灸之罪";著书立说,弘扬国学;师古而不泥古,不断创新针具;重视治神,调整阴阳,力倡神、形兼治;导气住痛,针推并用,首创"金针、指针相互为用";继承古代医家和古代针灸方法,首创无痛进针,针灸与按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中医发展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发展已出现空前良好的机遇,但中医现状并不乐观。中医发展路径应该立足于中医理念的基础上,保持中医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让现代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助我所长、补我所短,使中医保持自身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而得到发展、拓新。作者认为:中医临床工作者在检查搜集各种病情资料和实施治疗、评定疗效、判断预后的环节上,可以利用好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但在分析疾病和立法选药的环节上还难以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因为中医“辨证审机定治”的思维方式还不具备现代科学要求的统一尺度和统一标准,这还有待于我们依据中医的思维模式,拓展思路,创新相应的科学技术,阐发中医理论的本质,促进中医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医发展路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发展已出现空前良好的机遇,但中医现状并不乐观。中医发展路径应该立足于中医理念的基础上,保持中医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让现代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助我所长、补我所短,使中医保持自身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而得到发展、拓新。作者认为:中医临床工作者在检查搜集各种病情资料和实施治疗、评定疗效、判断预后的环节上,可以利用好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但在分析疾病和立法选药的环节上还难以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因为中医“辨证审机定治”的思维方式还不具备现代科学要求的统一尺度和统一标准,这还有待于我们依据中医的思维模式,拓展思路,创新相应的科学技术,阐发中医理论的本质,促进中医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医的科学属性学术界至今尚未达成相近的看法.本文从科学本质、医学的科学性以及中医与医学的关系论证了中医的科学性.然而中医需要发展,加快中医的发展,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但不能简单套用西医的理论和方法 ,应当运用科学的度量方法 建立中医症候的度量、病症与机体变化的关系,探究生理和病理过程.使中西医结合发展为一门成熟的科学--医学.  相似文献   

19.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应坚持中医学自身的学术规律,吸收现代科学探索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融于中医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思维体系中,形成适于中医理论学术发展的研究方法。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规范化、脏象理论、病因理论、证候理论、经络理论、实验动物模型等研究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增强基础研究的科技意识,加大基础研究的经济投入,稳定研究队伍,建立开放式研究基地和专家咨询机构则是保障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简要阐述现代中医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病名、病因病机、中医分型的研究现状基础上,从现代中医治疗方面总结了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现代中医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药治疗、中医针灸治疗、针刀治疗、拔罐、刮痧等其他综合治疗以及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文章以期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现代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