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景岳全书》“脾胃有病,自宜治脾胃,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皆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者在焉,故善治脾胃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其论述提示我们:脾胃的病变是可以通过对五脏的调理而达到治疗目的的。  相似文献   

2.
脾胃之论,莫祥于东垣,其治脾胃之法,莫精于升降。周慎斋曰:“胃气为中土之阳,脾气为中土之阴,脾不得胃气之阳则多下陷,胃不得脾气之明则无转运.”叶天上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说明脾胃健运依赖于阴阳相互作用及升降有序。在脾胃病治疗方面,张景岳不推遵东垣五脏有病,当治脾胃,而是认为:“脾胃有病,自宜治脾胃。然牌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皆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者在焉。故善治脾胃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充分说明…  相似文献   

3.
从脏腑论脾胃郑燕萍(河北省中医院050011)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说:“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在焉。故善治牌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治五脏也。”这段...  相似文献   

4.
有关脾胃的理论,李东垣言之最详。但历代医家,亦常多脾胃合论。直到清代叶桂(天士)始有不同于前人的独特看法。按脾胃皆属土,而脾为太阴湿土,胃为阳明燥土,故其辨治亦有区别,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以脏腑而论,脾为脏、胃为腑。叶氏强调了五脏以守为补,六腑以通为补。这是在总结前人实践经验,即:“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的道理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确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很多问题,大大充实和提高了李东垣有关脾胃的理论。兹举例于下以资说明。×××,男,40岁,职工。初诊一九六二年十二月。  相似文献   

5.
小儿"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因此脾胃病的发生率较高,对脾胃病的治疗应本于脾而不限于脾.张景岳认为"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的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名老中医沈炎南是广州中医学院中医文献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从事中医事业四十余年,积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运用《内经》及李东垣有关调补脾胃的理论,以调治五脏疾病,对久病痼疾,每收良效。现谨就沈老“补土”方面的经验略述如下: 一、脾胃为“中土”的意义《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沈老从这段经文出发,认为脾胃位于五脏之中央,是五脏之气出入升降必经之地,故脾胃是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象土,  相似文献   

7.
"治脾以安五脏"理论渊源流长,对临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之气互为相使,脾气充则他脏受荫,脾气虚而百病由生。哮喘病位在肺,可涉及诸脏,肺、脾、肾、肝、心五脏皆可致哮喘发病,且小儿脾常不足,加之哮喘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故"治脾以安五脏"理论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儿童哮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五脏皆有阳虚,脾胃也不例外,但脾阳虚与胃阳虚在生理、病理及用药上不尽相同。生理上脾主升胃主降,脾为阴土喜润恶燥,胃为阳土喜燥恶湿;病理上脾阳伤易气机下陷,胃阳伤则气机上逆;治疗脾阳虚应"温、运、补",治疗胃阳虚应"温、宣、通",而不重补益;脾胃皆阳虚导致湿停中焦时可脾胃合治,以苦温芳香燥湿为主。  相似文献   

9.
正脾胃系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中医学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论》中讲到"百病皆由脾胃而生";《金匮要略》也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张景岳曰:"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均说明调理脾胃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关键环节。脾胃与五脏关系密切,脾胃调则五脏调,因此脾胃系统一旦出现了结构或功能的紊乱,必将影响到其他各系统的脏器功能,故防治疾病可从脾胃论治。目前西医治疗多应用抑酸、黏膜保护、促进胃肠动力等药物进行治疗,并采用饮食、运动疗法,来恢复紊乱的脾胃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上品:石斛     
内容:石斛其说不一,出卢江六安者色青,长三二寸,如钗股,世谓之金钗石斛,折之有肉而实,咀之有腻涎粘齿,味甘淡,此为最佳。如市中长而黄色及枯槁无味者,皆木斛也。因近日无不误用,故附记于此。味甘平。主伤中,培脾土。除痹,治肉痹。下气,使中气不失守。补五脏虚劳,后天得养,则五脏皆补也。羸瘦,长肌肉。强阴。补脾阴。久服,浓肠胃,肠胃为中脏之府。轻身延年。补益后天之效。  相似文献   

11.
人体五脏皆禀气于胃,脾主灌溉四旁。善治脾胃者能调五脏,因治脾胃能使饮食正常,以安五脏。五脏若安,形体自壮。人非精血则无立形体之基;无水谷则无形体之壮。先天精血由命门所主,后天水谷由脾胃所主;  相似文献   

12.
张丽娟  朱凤  范恒 《河南中医》2020,40(7):987-989
五脏功能相互影响,一脏病变可累及五脏六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可以从肺发病。肺在窍为鼻,外邪由鼻咽进入肺部,治不及时或误治,传脾胃肠道,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影响肾主水的功能,肝肾同源,金克木,肺经热盛,肝木受损,致肝肾功能皆有损伤;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致心脏功能失调,最终致五脏功能皆伤。故在治疗上,除清肺热、补肺阴外,需补益脾胃。新冠肺炎患者可首先表现为脾胃症状,脾胃功能受损,累及于肺;肺病日久,又影响于脾,致脾运化水湿功能失调;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土能克水,脾土热盛,耗伤肾阴;土侮木,肝气郁结化热,日久伤阴,肝肾同源,肝肾之阴皆伤;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偏亢,终致心功能失常,五脏功能失司。故对于以脾胃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新冠肺炎患者,治以解表祛湿,清热解毒,疗效显著。肝气郁结化火,损伤肝肾之阴;肝木克土,导致脾胃功能失常;肾水不能养心,致心功能损伤,最终导致五脏俱损。故治疗多用柴胡类方,以调畅气机,疏肝解郁。在了解脏腑传变的基础上,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早预防、早干预和早治疗,可明显缩短轻型、普通型患者的治疗时间,同时减少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转化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楚云  姜树民 《河南中医》2019,39(12):1837-1841
姜树民教授认为脾胃疾病的病机为肝之不疏,横逆犯胃;心失所养,子母同病;肺气不畅,脾运失健;肾之不足,脾虚失养。姜教授认为五脏之气,皆绕于脾,治脾胃以安五脏,治五脏以调脾胃。姜教授在临证时,根据中医整体观念思想,灵活辨证遣方用药,均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综合李东垣的脾升胃降学说、叶天士的脾胃分治学说,提出治疗脾胃病往往两脏皆要顾及。在兼顾脾胃、斡旋中州的同时,要灵活地分而治之:治脾要切记脾主升、喜燥之特性,治宜温补升阳燥湿;治胃须牢记胃喜润而下降为顺,治宜清润通降。  相似文献   

15.
注重调治脾胃,乃仲景疗病的一大特色.该法不仅是针对脾胃肠疾患的有效手段,而且也常被运用于其他脏病的治疗中.<景岳全书*论治脾胃>云:"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之中皆有脾气."五脏六腑均赖由脾胃运化输布的水谷精微灌溉、滋养,其中州作用不言而喻.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密不可分,仲景重脾胃,故对其余四脏的疾病亦常以治脾胃为法.  相似文献   

16.
人体五脏,皆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然而,对脾阴之说,先贤论及较少。近年来,人们对脾阴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对脾阴亏虚临床辨证治疗的认识尚有争执,笔者在此谈谈个人见解,谬误之处,请同道斧正。1脾阴虚的证候特点脾为至阴之脏,喜燥而恶湿,医者治脾之病,多重脾阳而忽视脾阴,清代唐容川说:“李东垣后,重脾胃者,但知宜补脾阳而不知滋养脾阴。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充分肯定了临床治疗脾阴的重要性。脾阴虚证的成因比较复杂,饮食不足,劳倦过度,久病虚损,长期脾胃失调,导…  相似文献   

17.
梁志荣  黄明  李学辉 《河北中医》2003,25(8):596-598
近代中西汇通医家张锡纯 ,在中医学理论与临床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在用药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现仅就其治肺用药特点略谈如下。1 脾肾旺则肺自强 ,补泻结合防治肺疾病肺虚者以气虚、阴虚为主 ,单纯治肺往往收效不著。必须根据虚则补其母应用培土生金法 ,因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五脏六腑之气血皆赖脾胃以生 ,故肺脏虚证皆可培土以生之。在补土当中既注重气血的调理 ,又注意对脾阴的治疗 ,以达到阴阳协调平衡 ,肺金自旺 ,如治劳瘵发热或喘或咳、肺虚喘咳、劳热咳嗽、肺虚咳衄等多用培土生金之补母法 ,补脾气用人参大补元气 …  相似文献   

18.
培土生金治咳嗽是基于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安五脏即所以治脾胃的思想.内伤咳嗽有脾虚致病者,因脾对水液有吸收、转输和布散功能,若运化功能减退将导致水液在体内停留,变化为湿邪和痰饮,上滞于肺则出现咳嗽喘息、痰稀量多的肃降失常证候.从五行而言,脾属土,肺属金,补土生金即针对这类咳嗽所立的治法.临床所见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脾胃虚弱者,依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脏腑娇嫩 ,脾胃薄弱 ,一旦有病 ,每虚多实少或虚实夹杂。因此 ,治疗小儿脾胃病应以健脾为主 ,不易轻用攻伐。临床常用补益之法 ,但也不可骤补 ,必须补中寓泻 ;满证宜消 ,但不可俱消 ,必须消中兼补 ;湿证宜燥 ,但不可太燥 ,必须燥中寓濡 ;阴虚宜滋 ,但不可过滋 ,必须滋中潜化。方可谓治疗小儿脾胃病之法。1 善调脾胃之偏 宜补中寓消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中医治疗小儿脾胃气虚证 ,主张先扶助脾胃之气 ,并逐步增加补药以调之。如早补、过补 ,往往有碍脾气的升发 ,反致虚而不耐补。故善调脾胃者 ,必须补中兼消 ,刚中…  相似文献   

20.
“治病必须治人 ,治人必须重视脾胃 ,因脾胃有如人体的内燃机 ,其功能所至 ,如纳化饮食 ,生会营卫 ,充五脏 ,实四肢 ,外关九窍 ,内养七神 ,固护卫表等 ,皆以脾胃之气为本 ,使治而不治者 ,达到不治而治”。刘老的这一学术思想 ,既是理论的高度概括 ,也是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观其七十余年的临床实践 ,无不是这一学术思想的深刻反映 ,内科如是 ,妇科亦复如是。前人有“肝为女子之先天”之说 ,后世从之者多。又因有“经水出诸肾”、“胞胎系于肾”的学术观点 ,因此 ,妇科从肾立论者亦不少。但刘老认为 :“女子以血为本 ,而血之生化在脾胃 ,故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