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在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对象均为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共40例,均于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在本院接受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白介素-11治疗,实验组实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预后显示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明显,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小板情况差异明显,实验组的血小板恢复最大值、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血小板恢复至75×109/L、100×109/L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理想,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实验组的安全性理想,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其安全性和疗效比白介素-11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特比澳)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巨和粒)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信封法对60例化疗或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50×109/L的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治疗组30例,应用特比澳300U/(kg·d)+巨和粒50μg/(kg·d)皮下注射,直至血小板数量达到≥80×109/L;对照组30例,应用巨和粒50μg/(kg·d)皮下注射,直至血小板数量达到≥80×109/L,观察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结果:给药第7,11,15天治疗组血小板平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小板计数升至80×109/L以上所需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特比澳联合巨和粒可有效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白血病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20×109/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15例急性白血病经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巩固化疗中患者作为治疗组。化疗前血小板计数均≥100×109/L。化疗前1天即开始给予皮下注射rhTPO15000IU,每天一次至骨髓抑制期后血小板恢复。选20例急性白血病巩固化疗中未予rhTPO预防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时间推迟至化疗后12天,持续时间减少至4~5天,恢复时间提前6天,减少了血小板输注的次数,且仅有不影响治疗的轻微不良反应。结论:rhTPO应用于白血病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在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取得的效果。方法:将80例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输注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实施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手段,观察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处于<50×10~9/L、达到70×10~9/L及100×10~9/L阶段的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手段能够获取较好结果,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49例进行观察(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随机分成两组后,针对常规组2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重组人白介素-11进行治疗,针对治疗组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分析两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实施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观察我院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96次化疗,采取平均分配、对照原则,将化疗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AML、ALL病例数相同;所包含诱导治疗及巩固强化治疗病例数相同.观察组:于血小板计数≤75×109/L开始皮下注射rhIL-11Ala10 40μg/g,连续10~14 d;ANC< 1.0×109/L同时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仅于ANC< 1.0×109/L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血小板计数<20×109/L输注血小板、血红蛋白<60 g/L输注红细胞.结果 在第14日及21日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6.7±9.4)×109/L和(97.4±16.8)×109/L,对照组分别为(24.5±8.9)×109/L和(78.3±19.1)×109/L,同一时间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20×109/L平均天数为(7.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7±3.4)d(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平均天数为(15.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7±4.3)d(P<0.05).观察组血小板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作用方面,观察组中仅发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2例,尿素氮轻度增高1例,头痛3例,肌肉、关节疼痛4例,发热2例,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取得较好疗效,毒副作用轻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要国华  覃鹏飞  彭玉娜  谭获 《吉林医学》2013,34(15):2865-2866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肺癌患者同步放疗、化疗后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减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同步放疗、化疗后PLTⅢ、Ⅳ度减少(PLT<50×109/L)的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rhTPO)和对照组(IL-11),观察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PLT计数<50×109/L的天数比对照组缩短约2.4 d,PLT计数恢复至100×109/L以上所需时间平均缩短3.3 d,PLT计数恢复的最高值比对照组平均升高69×109/L以上。治疗组无需输注PLT,且不良反应少。结论:rhTPO能有效地缩短肺癌患者同步放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促进血小板恢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脓毒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rhTPO组与rhIL-11组。3组均在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rhTPO组予以rhTPO 300 U/(kg.d),rhIL-11组予以rhIL-11 1.5 mg/(kg.d)。当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或血小板绝对值升高≥50×109/L时即停药。结果:给药第1、2天,3组血小板计数升高不明显,用药第3天血小板计数rhTPO组显著高于rhIL-11组和对照组(P<0.05);rhTPO组血小板计数恢复到>50×109/L及≥100×109/L所需时间及输注血制品量均少于rhIL-11组和对照组(P<0.05);rhTPO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rhIL-11组(P<0.05)。随访28 d内病死率rhT-PO组和rhIL-11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但rhTPO组和rhIL-11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hTPO在促进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数的恢复,减少患者血制品输注量,安全性较rhIL-11更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Ⅰ)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强化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Ⅰ)治疗,25μg/kg·d皮下注射,直至血小板连续2 d>50×109/L或>100×109/L.对照组不使用任何升血小板药物.结果 治疗组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缩短,血小板输注量减少,血小板绝对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头痛、肌痛和浮肿.结论 重组人白介素-11(Ⅰ)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观察组实施常规化疗联合重组白细胞介素-11,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最低值[(8.7±2.0)×109/L]与对照组[(8.8±1.9)×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最高值[(162.3±30.2)×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90.6±21.7)×109/L,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时间[(11.9±5.2)d vs(15.6±6.0)d]、血小板输入量[(7.1±3.1)U vs(10.7±4.2)U]、出血率[23.3%vs 63.3%]、不良反应率[13.3%vs 66.7%]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较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AL患者67例,其中35例在化疗结束24小时后给予rhIL-11 50μg/(kg.d),皮下注射,连用14天,观察rhIL-11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32例未用rhIL-11治疗的患者做对照。结果治疗组在rhIL-11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效率77.2%;对照组血小板自行恢复56.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用药后1周、2周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3.50±6.72)×109/L、(98.80±9.68)×109/L;对照组分别为(42.30±6.28)×109/L、(70.20±7.22)×109/L,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缩短,P<0.05。治疗期间输注血小板的数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常见不良反应轻,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效、安全,可加速血小板数量的恢复,减少患者对血小板输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各类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016年确诊的经化疗初次缓解后巩固化疗的各类急性白血病86例次,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化疗结束后72 h开始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措施处理血小板减少。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化疗后的血小板最低值无明显差异。如血小板检测≤20×10~9/L,可选择输注单采血小板。动态监测血小板恢复情况,分析比较两组病例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30×10~9/L及≤50×109/L的持续天数及血小板输注次数。结果治疗组化疗后血小板计数≥50×10~9/L早于对照组;减轻了化疗后血小板的下降程度;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输注次数。结论 rhTPO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小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南阳南石医院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小症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44例。A组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加入到灭菌0.9%Na Cl注射液1 m L,皮下注射1.5 mg/次;B组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皮下注射15 000 U/次,每日1次;C组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用法同B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用法同A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凝血指标、肝肾指标,分析三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时间、治疗时间、血制品输注情况、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C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A组和B组[(118.9±13.4)×109/L比(89.1±10.3)×109/L,(101.2±16.2)×109/L],B组显著高于A组(P<0.05)。C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恢复时间短于A组和B组[(13.95±1.41)d比(20.38±1.62)d,(17.60±1.54)d],B组短于A组(P<0.05)。C组ICU住院时间、持续用药时间短于A组和B组[(11.53±1.27)d比(15.02±0.94)d,(13.68±1.59)d;(7.16±0.53)d比(10.34±1.05)d,(8.92±0.87)d],B组短于A组(P<0.05);血浆、浓缩红细胞、血小板少于A组和B组[(136±41)m L比(294±76)m L,(223±54)m L;(1.12±0.47)U比(2.76±0.51)U,(1.98±0.32)U;(0.83±0.21)U比(2.14±0.67)U,(1.46±0.40)U],B组少于A组(P<0.05)。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100.0%比75.0%,90.9%),B组高于A组(P<0.05)。A、B、C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64%(6/44)比11.36%(5/44)比15.91%(7/44),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均是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小症的有效药物,联合用药的效果更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和重组白介素11(rhIL-11)对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血小板输注和rhIL-11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血小板输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血小板变化幅度(15.0±26.8)×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5.4±6.4)×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恢复〉50×10^9/L和≥100×10^9/L所用的时间(4.8±1.4)d和(7.2±1.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血小板输注和rhIL-11有效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明显,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高文瑾  刘安生  王华  王旭青 《吉林医学》2014,(20):4459-4460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疗程14 d或血小板>80×109/L后停药,动态观察患者血常规。结果:12例患儿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CR)8例,有效(R)2例,无效(NR)2例。用药前血小板平均值为14.4×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最高值为118.9×109/L,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P<0.01)。患儿对药物耐受良好,未见不良反应。结论:rhTPO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良好的疗效,近期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特点及个性化护理的实施。方法将我院82例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1例,在同时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个性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改善、SAS评分、SD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LT20×109/L持续时间、达PLT≥100×109/L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3、7、14 d后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6.28±4.21)分、(55.72±4.17)分显著低于(67.25±4.02)分、(65.39±4.28)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口腔感染率与肛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其中肛周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血小板计数恢复,减少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联合小剂量曲安西龙在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硫唑嘌呤联合小剂量曲安西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30×109/L及<30×109/L患者血小板水平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30×109/L患者治疗后11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47.8%,低于对照组69.6%(P<0.05);观察组血小板<30×109/L患者治疗后7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41.1%,低于64.7%(P<0.05)。结论:采用硫唑嘌呤联合小剂量曲安西龙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0例,按单盲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较对照组(65.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126.35±15.74)×109/L,较对照组的(80.98±20.98)×109/L高,PLT开始上升时间(5.06±1.68)d、PLT≥50×109/L所需时间(9.65±1.57)d,均较对照组[(7.24±2.11)d、(13.14±1.25) d]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与对照组(1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血小板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辅助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方法随机双盲法将7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干预,对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的82.9%(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PLT分别为(165.7±10.8)×10~9/L、(186.4±10.5)×10~9/L,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8.2±11.3)×10~9/L、(126.7±10.8)×10~9/L(P0.01)。两组治疗后Hgb、PT、a PTT、Fbg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辅助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激素方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明确,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