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低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早期死亡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4年手术治疗的83例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无早期死亡。结论(1)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防治心律失常。(2)根据房间隔缺损心脏畸形病理解剖正确选择手术方案。(3)重视肺动脉高压的处理。(4)积极防治术后心律失常。(5)加强术后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等均为提高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成功率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中老年(年龄≥40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2000年1月至2007年9月手术治疗89例年龄大于40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47.8岁),其中上腔型房间隔缺损23例、下腔型房间隔缺损31例,中央型房间隔缺损29例,混合型6例。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均予涤纶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d(9~37d),术后Ⅰ周复查右房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随访3个月-8年,心功能及健康状况良好。结论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如无介入封堵术指征或伴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均应手术治疗,补片修补及术中积极处理合并的三尖瓣关闭不全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使用“达芬奇”(da Vinci S)机器人手术系统行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的经验体会.方法 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回顾性研究,使用da Vinic S机器人系统,体外循环下完成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22例.患者女16例,男6例;年龄平均(36.5±5.8)岁.房间隔缺损直径为2.5~4.1 cm,平均(3.8±1.3)cm,左向右分流,2例伴有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例伴有右侧胸膜腔部分粘连.手术经股动、静脉插管,于右侧胸壁打3个孔,采用我院成熟全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切开右心房后,再连接机器人手术系统,术者于操作台前遥控机器臂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直接缝合房间隔缺损20例,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2例,同期三尖瓣成形及胸膜粘连松解各2例.结果 22例均成功接受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手术时间1.5 ~ 3.5 h,平均(2.3±0.6)h;后10例手术时间体外循环(58.6±18.3) min,升主动脉阻断(26.8±8.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5.8±1.6)h.胸液引流量50 ~ 300 ml,平均(150±32) ml,平均1~2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5.6±1.4)d.均无中转开胸、院内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全组术后3~5d超声心动图示手术效果满意,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1个月~3个月,无残余分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均为Ⅰ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满意.结论 改良达芬奇S机器人手术方式体外循环下房缺修补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且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经验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总结 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房缺 )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46例 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 ,年龄 40~ 6 2岁 ,平均 (45 7± 4 4)岁。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 35例 ,其中中度以上关闭不全 2 2例 ;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10例 ;房颤 6例 ,房扑 2例 ;术前肺动脉测压 2 7例 ,肺动脉平均压为 (35 7± 16 7)mmHg,肺动脉平均压最高为 6 3mmHg。房缺修补采用直接连续缝合和心包片或涤纶补片修补 ,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 2 2例 ,其中 10例行Kay二叶瓣成形术 ,12例行DeVega成形术 ;二尖瓣成形术 4例 ,行二尖瓣置换术 2例 ,3例合并有房颤病人同期行右房迷宫术。结果  46例病人术后全部生存 ,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年龄因素不是房缺手术的禁忌证 ,合并症的同期手术处理是手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共对98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患者施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其中男36例、女62例,手术年龄2个月至80岁。所有房间隔缺损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直径3~23 mm。其中合并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60例,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8例,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0例。所有患者均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封堵51例,经胸小切口封堵46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封堵1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封堵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变化情况。结果围术期无死亡,1例手术失败,术后第3 d出现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例于术后第3 d异常出血,再次开胸止血;其余患者恢复顺利。随访84例,随访时间1~64(26.56±21.35)个月。随访期间术后第3 d出现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时无明显好转,转为开胸手术。73例(86.90%)三尖瓣反流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10例三尖瓣重度反流改善为轻度反流8例,中度反流1例,1例无改善;26例三尖瓣中度反流改善为无反流6例、轻度反流18例、2例无改善;48例三尖瓣轻度反流改善为无反流40例,8例无明显改善。结论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的患者,对三尖瓣的处理可持保守治疗态度,单纯房间隔缺损封堵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体外循环造成的心肌损伤、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成人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987~1994年212例成人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年龄18~51岁(平均27岁)。其中,合并其他心内畸形者45例,术前出现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律失常或肺动脉高压等合并症者59例,全组手术无死亡,手术结果表明,成人房间隔缺损,包括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或术前出现合并症,但符合手术适应证者均可完全地进行手术矫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完全性房室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7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患者,年龄88天~24岁。合并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狭窄和镜像右位心1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例,左上腔静脉残留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13例,中度肺动脉高压14例。手术均采用双补片法修补,室间隔缺损采用Gore—Tex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采用自体心包补片修补。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右侧心力衰竭。所有患者术后均为窦性心律,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23例,随访时间2个月~10年,均为窦性心律,无死亡。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轻度反流6例,中度反流2例,心功能均较术前增强。结论 完全性房室隔缺损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防止肺血管阻塞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术中注意防止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矫治二尖瓣反流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全胸腔镜与经胸封堵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与经胸封堵手术在治疗小儿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5年6月共收治房间隔缺损患者70例,年龄5.7±2.5岁,均为不适合做介入封堵手术者。依据术中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全胸腔镜组:在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2例,其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1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8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4例。经胸封堵组:经胸封堵房间隔缺损手术28例,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两种手术的优势。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经胸封堵组(180.5±17.8minvs.82.5±17.8min,5.2±0.6dvs.3.9±0.5d;P<0.01);而重症监护时间分别为16.67±3.45h和16.23±3.47h,机械通气时间为5.34±0.68h和5.42±0.81h,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对小儿房间隔缺损的治疗均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全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适应证范围大于经胸封堵术,手术难度亦较大。  相似文献   

9.
11/2心室修补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11/2心室修补手术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探讨11/2心室修补手术指征。方法 自1996年3月-2000年5月,对11例患者进行了11/2心室修补术。其中包括三尖瓣闭锁(1a型)、三尖瓣狭窄、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等合并右心发育不良6例;埃布斯坦综合征(Ebstein anomaly C 型)、肺动脉闭锁伴Ebstein综合征等右心室功能不良2例以及合并左侧上腔静脉异位引流至左心房3例。所有患者在心内修补手术后进行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其中房间隔开窗3例。结果 手术死亡1例,存活10例,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随访结果满意。结论 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某些选择性病例,11/2心室修补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1月~2005年8月,收治8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其中室间隔缺损(V SD)58例,房间隔缺损(A SD)4例,V 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6例,V SD合并A SD 16例,PDA 3例。8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75例行常规心脏畸形矫治手术,V SD采用间断缝合涤纶补片修补,7例室间隔水平双向分流平衡的患者进行了单向活瓣V SD修补术;5例因艾森门格综合征放弃手术治疗。结果行手术治疗的82例中共死亡4例,均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中单向活瓣V SD修补者死亡2例。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38~178h(56±8h),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58~244h(117±43h)。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均为肺不张,经雾化吸入、吸痰和拍背等治疗后治愈。随访78例,随访时间6个月,气促症状明显减轻,超声心动图提示2例心脏补片处有少量分流,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非有创性检查方法能对肺动脉高压的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术前对肺动脉高压性质的准确判定、心肺功能调整以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此类患者安全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一、心律失常的原因(一)心脏病心律失常与心脏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某些类别心律失常,常见于某种心脏病。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以下几种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三尖瓣Ebstein 畸形,三尖瓣闭锁,大血管错位,单心室,肺动脉狭窄。大血管错位纠正术,房间隔原发孔或继发孔缺损修补术经常发生结性节律,偶也见于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四联症纠正,二尖瓣换置术。先天性左束枝传导阻滞而术中又损伤右束枝可引起完全性房室  相似文献   

12.
3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3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从 1978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手术治疗 30岁以上的继发孔房缺患者 4 6 9例 ,其中男 14 4例、女 32 5例 ,年龄 30~ 6 8岁 ,平均 38 6岁 ,肺动脉高压 10 5例 ,心律失常 4 5 8例。所有患者均行房缺修复术 ,补片修复缺损者 35 8例 (其中自体心包补片 30 5例 )。 2 5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持续吸入低浓度 ( 6× 10 -6)一氧化氮。 5例房颤患者同期行右侧迷宫术。结果 死亡 3例 ( 0 6 % )。术后心律失常 180例 ,左心功能不全 2 7例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2 8例 ,再次开胸止血 12例 ,空气栓塞 1例。 2 5例术后持续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患者平均肺动脉压下降 2 8 5 %。 5例同期行右侧迷宫术患者 ,术后房颤消失。随访35 2例 ,随访时间 3个月~ 2 0年 (平均 5 6年 ) ,心功能Ⅰ~Ⅱ级者 2 9例 ,其余患者心功能均正常。结论 成人房缺应尽早手术 ;采用补片修补时自体心包为首选 ;应用吸入一氧化氮疗法治疗术后肺动脉高压效果良好 ;合并房颤的房缺修补术应同期行迷宫手术 ;术中、术后注意防治心律失常及进行左心功能的保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我们自 1998年 8月至 1999年 4月施行微创心脏手术 6 0例 ,现总结临床经验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6 0例病人 ,男 17例 ,女 43例 ;年龄 3~6 5岁 ,平均 (2 4 6± 14 6 )岁。先天性心脏病 46例 ,心脏瓣膜病 14例。心功能NYHAI级 36例 ,II级 9例 ,III级 1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 12例 ,中度肺动脉高压 45例。经胸骨上端部分劈开 (J形切口 )手术 16例 ,经胸骨下端部分劈开手术 36例 ,经右侧肋间切口手术 8例。行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30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5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2例 ,二尖瓣置换术 10例 ,二尖瓣成形术 3例 ,同期三尖瓣…  相似文献   

14.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地病(简称先心病,下同)最常见的合并症,是围术期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尽早手术修补缺损是彻底纠正的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成人房间隔缺损(ASD)伴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死亡率高,术后处理棘手。我们从2007年5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成人ASD 3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其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左上腔静脉(LSVC)回流异常的外科治疗价值。方法1999年4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伴LSVC回流终点异常患者19例,年龄2.7个月~6.5岁,体重3.1~15.0kg。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9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4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D)伴房间隔缺损(A SD)2例、法洛四联症(TOF)3例,右心室双流出口(DORV)1例。对LSVC的处理方法采用房间隔重建、LSVC移位合并心房间隔重建、LSVC连接到右心房、腔静脉-肺动脉吻合、部分性无顶冠状窦(中间位)的修补。结果全组死亡1例,系LSVC合并DORV和肺动脉高压,主要表现为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左侧腔静脉-肺动脉吻合的血流梗阻,严重低心排血量、低氧血症致肾功能不全死亡。术后右心房压9~18 mmHg。出院时行双心室修补术者术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8~1.00,行单心室修补或分期手术者术后SpO20.79~0.88。出院前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LSVC回流和肺静脉回流均通畅。随访3个月~2年,所有患者活动量增加、心功能改善。结论对LSVC回流终点异常须根据不同的合并畸形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避免使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 3 4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全组 3 4例患儿 ,年龄 10个月~ 3 6个月 ,10例伴重度肺动脉高压 ,室间隔缺损位于膜周部 2 8例 ,漏斗部 6例 ,缺损直径 1.0~ 2 .5cm ;均在中度血液稀释、浅低温体外循环、温氧合血心脏停跳液连续灌注下施术 ;涤纶补片修补 2 4例 ,单向活瓣式补片修补 10例。结果 :全组患儿无住院死亡 ;术后发生并发症 7例 ,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 1例 ,呼吸道感染 6例 ,并发心力衰竭 1例 ,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正确把握手术时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提高手术技巧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8.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方法与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了提高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手术疗效 ,总结 15 0例体外循环或心脏不停跳下直视闭合成人动脉导管的临床经验。 方法 在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 5 8例 ,心脏不停跳下手术 92例 ;经肺动脉直接缝合动脉导管开口 14 1例 ,补片修补 9例。围术期处理主要是防止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 结果  1例术中死于肺动脉壁损伤撕裂出血 ;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 ,无 1例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无 PDA残余分流。随访 116例 (77.9% ) ,随访时间 3个月~ 5年 ,无 1例死亡和导管再通 ,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结论体外循环或心脏不停跳下直视闭合成人动脉导管 ,尤其是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是相对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动脉导管内径大于 15 mm最好采用补片修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使用"达芬奇S"(da Vinci S)机器人手术系统,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的经验体会.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使用da Vinic S机器人系统,心脏不停跳下完成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40例.患者女23例,男17例;年龄平均(38±13)岁.房间隔缺损直径为1.5~3.5 cm,平均(2.8±1.3)cm,无右向左分流,伴有或不伴有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手术经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于右侧胸壁打直径为0.8 cm的器械臂孔3个,直径为2 cm工作孔1个,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经内窥镜套管持续给予二氧化碳,心脏跳动下,术者于操作台前遥控机器人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直接缝合房间隔缺损22例,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18例,同期三尖瓣成形9例.术中食管超声评估修补及三尖瓣成形效果.对比不停跳与心脏停跳下全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全机器人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无体循环气体栓子及残余分流等并发症.不停跳组的手术时间、机器人使用时间或体外循环时间少于停跳组.结论 机器人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无需阻断升主动脉,简化了全机器人手术过程,手术效果安全可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y the first 40 cases underwent robotic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closure or atrial septal defect closure combined bicuspid valve plasty (TVP) using "da Vinci S" surgical System on beating heart. Methods 40 cases of atrial septal defect or combined sever 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 were repaired using "da Vinic S" surgical system on beating heart from March 2009 to December 2010 in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The average age was (38 ± 13) yeas old. 23 cases were female and 17 cases were male. All patients were ostium atrial septal defect with or withou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The atrial defect diameter was 1.5 -3.5 cm, and the mean diameter was(2. 8 ±1.3)cm. 9 patients had sever 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 Without sternotomy, the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groin artery,groin vein and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nnulation with the guidance of transe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3 ports of 8 mm and 1 working port of 2 cm were made in the right chest wall. After "da Vinci S" syetem was set up, with the assistant of bed-side surgeon, the surgeon completed the atrial septal defect closure or combined tricuspid valve plasty in the surgeon console with three dimensions visualiza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 without cardioplegia administrated and aortic occlusion, the procedure was completed through right atriotomy. The pleural space was insufflated with carbon dioxide to avoid the air embolism. The direct suturing was used in 22 cases and pericardial patch were used in 18 cases. 9 patients accepted concurrent De Vega tricuspid valve plasty. Th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ult of atrial defect closure or tricuspid valve repair. The operation time, robotic using time and cardiopulmonary time were compared with totally robotic atrial defect repair in arrested heart. Results All cases were accomplished successfully without complication. There was no residual shunt and air embolism. The operation time, robotic using time and cardiopulmonary time were less than the arrested group. Conclusion Robotic atrial septal defect closure or combined tricuspid valve repair on beating heart can avoid aortic ocllusion and can be utilized effectively and safel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球囊肺血管成形术(BPA)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球囊肺血管成形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加强体位、饮食护理及并发症观察处置等专科护理措施。结果 10例患者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9例手术顺利,术后肺灌注流量3级。1例直径2 mm肺动脉经球囊扩张后破裂出血约50 mL,行血管栓塞术、止血治疗5 d后好转。10例均于术后1~5 d病情好转出院,出院3个月后随访患者心肺功能均明显好转。结论严格落实围术期专科护理措施,护士掌握并发症急救与处理流程,有助于提高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球囊肺血管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