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监护及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2 938例全麻术后入麻醉恢复室患者按年龄段分为儿童组(285例)、青年组(816例)、中年组(1 432例)及老年组(405例),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麻术后苏醒期567例(19.30%)患者发生并发症;四组高血压、低血压、低氧血症、躁动、苏醒延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苏醒时间老年组最长、儿童组最短(均P0.05)。结论患者全麻术后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老年组以高血压、低氧血症、苏醒延迟发生率偏高,青年组以低血压发生率偏高,儿童组以躁动发生率偏高。应根据患者年龄与并发症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复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充气式保温毯在麻醉复苏室预防全麻患者恢复期低体温及寒颤的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入麻醉恢复室后给予常规太空被保暖;观察组使用充气式保温毯保暖。评价两组患者体温变化及寒颤、苏醒延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低体温及苏醒延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入麻醉复苏室30 min、出室时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充气式保温毯能有效降低全麻恢复期患者低体温,促进患者麻醉后苏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静吸全麻(全麻)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疼痛和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全麻,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NRS疼痛评分及短期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和改善短期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七氟醚和异丙酚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七氟醚麻醉,观察组采用异丙酚麻醉,观察2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术后认知功能(Mini-Mental State,MMS评分)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1 h、6 h的MM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 h、24h的M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醚相比,采用异丙酚对老年手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时间短,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5.
两种麻醉方法行妇科腔镜手术的临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腔镜手术时分别采用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情况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组20例(A组)和全麻联合硬外组(B组),分别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10min(T1)、气腹后15min(T2)、术毕苏醒后10min(T3)时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两组病人术中全麻药用量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A组病人术中全麻药用量明显多于B组,A组病人术毕苏醒时间较B组长,且苏醒程度较差,在麻醉及气腹后A组病人的血压和心率较麻醉前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P<0.05或P<0.01),B组的血压、心率在气腹后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有利于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较单纯全麻更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Narcotrend(NT)监测指导下的精确麻醉深度控制在预防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拟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T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的用量、苏醒时间以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T组麻醉药用量显著减少,患者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在全身麻醉手术期间使用Narcotrend监测,有利于精确控制麻醉深度,从而减少麻醉药用量,缩短苏醒时间,而且可以减少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和气管插管全麻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Ⅱ或Ⅲ级择期实施上肢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组(N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G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或术后发生心血管系统异常、呼吸系统并发症、术后苏醒延迟、术后恶心呕吐(PONV)、入ICU的发生率.结果与G组比较,N组患者心血管系统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系统并发症、术后苏醒延迟、PONV和入ICU发生率均较低(P<0.05或P<0.01).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麻醉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可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麻醉时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减少全麻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后麻醉苏醒期导尿管所致的患者躁动。方法将182例全麻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手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不留置导尿管)和对照组(留置导尿管),每组各91例。比较两组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例数、患者术后恢复原有排尿型态时间、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原有排尿型态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苏醒期躁动、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手术不留置导尿管没有增加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不仅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排尿,还能显著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开胸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74例患者于开胸术后全麻苏醒期发生躁动,其原因为疼痛(97例)、尿管刺激(23例)、胸腔引流管刺激(19例)、气管插管及口咽通气管刺激(17例)、麻醉用药(13例)及其他(5例).针对上述原因给予镇痛,妥善固定管路,应用拮抗药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实施舒适护理等.结果174例躁动患者均好转,安全渡过苏醒期.提示加强开...  相似文献   

10.
全身麻醉苏醒延迟8例的教训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身麻醉后患者能否及时苏醒是判断麻醉质量的标志之一。我们在近5年中共施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2100余例。其中非神经外科患者麻醉后发生苏醒延迟8例,其临床情况见表1,今将有关教训和处理报告如下。表1本组苏醒延迟8例临床情况一般资料全麻主要药物苏醒延迟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接受妇科手术的72例患者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建立气腹后、手术结束时及气管插管拔管时的心率、血压指标均优于单一全麻组的患者,且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优于单一全身麻醉,可作为首选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技术在鼻内窥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实施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全麻下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A组30例为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30例为TCI组,手术开始后逐渐将调整麻醉药浓度和剂量将患者收缩压降至70~80mmHg,维持至鼻腔填塞结束。分别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T1)、手术15 min(T2)、45 min(T3)、全麻苏醒拔管后(T4)患者的心率、血压,并于各时点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气、血球压积、血乳酸值,记录2组患者的失血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等。结果 2组患者心率、血压在T0与T2~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2~T4时点血压、心率低于A组对应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组的血气值、血乳酸值、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B组患者失血量较A组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I应用于鼻内窥镜手术并实施短时间控制性降压安全,术野清晰,术中出血量减少,且患者苏醒快、恢复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3例需进行全身麻醉的各类手术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给予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进行全身麻醉;对照组45例采用氯胺酮全身麻醉。对比2组患儿手术中不同时段呼吸及循环情况、麻醉效果、舒适度、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及术后苏醒质量。结果 2组患儿手术中均出现轻度循环呼吸抑制。研究组患儿手术舒适度及苏醒后质量则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手术全身麻醉,术中舒适度及苏醒后各临床反应均明显比单一使用氯胺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曾华北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1):1122-1123
妇科盆腔廓清手术多采用全身麻醉,也有用腰-硬联合复合全身麻醉方法,其优点为术中全麻药用量少,利于患者较早苏醒、呼吸恢复与拔管,术后可保留硬膜外导管行镇痛治疗,并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本研究探讨这两种方法用于妇科盆腔廓清手术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维持量、术后苏醒时间及躁动影响,为妇科盆腔廓清手术选择更多的麻醉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的护理体会,为减少苏醒过程中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的临床综合护理资料。结果 30例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SaO290%)2例,经对症处理缓解,全组患者未出现支气管痉挛、低血压等其他并发症病例。结论在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安全、平稳渡过苏醒期及术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方肌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择期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240例,男148例,女92例,年龄65~80岁,体重45~85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Q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每组120例。Q组于全麻诱导后手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每侧给予0.375%罗哌卡因20ml,G组行单纯全麻。所有患者术前1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基础认知状态。术中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消耗量、术中输血和使用阿托品的患者例数。术后记录PCIA有效按压次数,使用意识紊乱测试法评估患者是否发生谵妄。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及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dMMSE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和使用阿托品的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G组比较,Q组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0~6h、6~12h和12~24h时段PCI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3d发生谵妄明显减少(P0.05),PONV发生例数明显减少(P0.05)。Q组无一例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和呼吸抑制。结论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可明显减少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全麻药物用量,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并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浅全麻复合腰椎旁神经阻滞促进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康复的临床研究。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高龄TH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浅神组(50例,给予浅全麻复合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和全麻组(50例,给予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康复情况。结果浅神组麻醉后10分钟(T1)、术中(T2)、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明显低于全麻组,浅神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全麻组,浅神组躁动发生率和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全麻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全麻复合腰椎旁神经阻滞可有效提高THA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和躁动,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康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结果 2组实施气腹前HR、SpO_2、SBP、DBP、P_(ET)CO_2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15 min,2组SpO_2有所降低,其余指标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上升更为显著,麻醉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各有优劣,全麻安全系数高,麻醉效果好;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苏醒较快。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arcotrend监测在开颅脑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下行开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5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Narcotrend监测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以Narcotrend监测结果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使Narcotrend指数(NI)维持在D2~E1水平;B组由同一麻醉医师根据临床经验调节麻醉用药。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脑电分级情况、患者恢复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深度在预设定目标水平D2~E1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1)。与B组比较,A组苏醒时间和听从指令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麻醉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Narcotrend监测有利于调控麻醉深度,缩短患者复苏时间,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麻醉效果。方法:30例老年患者行LC,随机分成全麻组(A组,15例)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15例),分别记录患者入室后、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切皮、CO2气腹建立后及气管拔管后即刻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记录术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拔管后即刻、10min、20min、30min伤口疼痛程度。结果:(1)B组气管插管即刻、CO2气腹后及拔管后即刻的血流动力学较A组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苏醒期间患者发生烦躁反应A组(5例)远高于B组(2例),与A组比较,B组发生烦躁反应发生率较低(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拔管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LC实施硬膜外复合全麻,能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患者苏醒期疼痛,降低术后烦躁反应发生率,可改善老年患者LC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