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利多卡因静脉持续泵注联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利多卡因联合氯胺酮组(L组)和氯胺酮组(K)组各30例。记录苏醒期恶心、呕吐、幻觉、烦躁、谵妄、肢体乱动、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例数。结果与T0相比,2组患儿麻醉后及术中各时段MAP都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K组患儿T2~T4时MAP高于L组(P<0.05),HR也快于L组(P<0.05)。2组患儿SpO2值均维持在95%以上。术后患儿苏醒时间L组为(31.5±5.5)min明显短于K组(51.0±2.5)min(P<0.05)。L组氯胺酮用量为(118.5±10.5)mg,明显少于K组的(216.5±13.5)mg(P<0.05)。2组患儿麻醉过程都平稳,术中影响手术体动例数L组明显少于K组(P<0.05);苏醒期躁动及肢体乱动例数L组多于K组(P<0.05),其他不良事件发生例数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持续静脉泵注联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可减少氯胺酮用量,诱导迅速、苏醒较快,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与氯胺酮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效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提供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方法将4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全身麻醉。观察2组患儿的诱导时间、诱导期间哭闹情况、切皮时有无体动反应、术中氧饱和度下降情况及手术结束后患儿苏醒时间。结果 2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术中氧饱和度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时哭闹.术中体动反应以及术后苏醒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全身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较氯胺酮对患儿心理刺激较小、安全、可控性好,术后苏醒时间显著缩短,可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首选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小儿腹股沟斜疝(斜疝)腹腔镜手术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与氯胺酮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手术的64例斜疝患儿,采用随机表法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应用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麻醉前(T_0)、插管时(T_1)、气腹5 min后(T_2)、手术结束时(T_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0与T_1~T_3时的MAP、HR、Sp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与氯胺酮麻醉对小儿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前者能缩短患儿麻醉诱导及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在小儿疝气手水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异丙酚+氯胺酮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瑞芬太尼.记录术前、诱导后、切皮、结扎疝囊时的HR、MAP、SPO2变化,观察麻醉苏醒时间、并发症及氯胺酮用量.结果:与术前比较,切皮、结扎疝囊时时照组的HR、MBP明显升高,P<0.05,而实验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二组的SPO2与术前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苏醒时间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氯胺酮用量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应用于小儿疝气麻醉平稳,苏醒快,是较好的小儿疝气麻醉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100例,按麻醉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2组拔管后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的意识消失时间、诱导至插管时间、苏醒时间、拔喉罩时间、离开麻醉恢复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2组MAP和对照组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2组MAP和HR均呈现升高趋势(P<0.05),且T2、T3时对照组MAP和HR高于观察组(P<0.05);2组SpO2在T1~T3无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苏醒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16.00%,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可以使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术后不良反应较少,且麻醉效果优于异丙酚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七氟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年龄3~8岁择期行斜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七氟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组(SK组)和氯胺酮组(K组),观察两组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时是否合作.喉痉挛、呕吐、术中体动和知晓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与K组相比,SK组能较好接受诱导,诱导、苏醒时间较短.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呕吐和术中知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具有麻醉诱导、苏醒快,不良反应少,能较好地应用于小儿斜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7.
探讨七氟烷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79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烷麻醉。观察麻醉前(T0)、入睡后(T1)、手术开始5 min(T2)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对照组患儿T1、T2时刻较T0时刻心率(HR)明显上升,呼吸频率(RR)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T1时刻较T0时刻HR明显上升、RR明显下降(P0.05),T2时刻较T0时刻无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T1、T2时刻较T0时刻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T1、T2时刻HR、MAP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而RR、Sp O2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七氟烷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临床效果明显,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麻醉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烷联合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确诊并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64例,通过随机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氯胺酮单药麻醉,实验组采取七氟烷吸入麻醉联合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观察用药前后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麻醉过程中呼吸和循环指标也更加稳定,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结论七氟醚联合氯胺酮麻醉复合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具有麻醉诱导、苏醒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氟烷用于小儿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1-05—2013-02接受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50例,随机分为F组和L组2组,F组(25例)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L组(25例)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F组患儿诱导时间显著慢于L组。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F组显著快于L组。F组患儿诱导期心动过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L组。L组诱导期短、血压显著高于F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麻醉诱导快,循环干扰小、苏醒迅速、可控性强、心脏保护作用好等特点,可在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短小手术小儿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氯胺酮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组)和氯胺酮静脉麻醉(氯胺酮组),观察:(1)2组患儿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后30 min分(T2)、手术结束时(T3)、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平均动脉压(MAP)变化;(2)2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1)2组患儿Sp O2各时间监测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儿各时间监测点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患儿T1、T2、T3监测点HR、MAP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T1、T2、T3监测点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七氟烷组苏醒时间短于氯胺酮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胺酮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术后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与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分别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年龄1~10岁的上肢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B组),每组40例;记录注射氯胺酮入睡后;手术开始后1、5、101、5 min时HR、SpO2、MAP的变化;观察记录麻醉期间氯胺酮的用量及术毕苏醒时间(指手术结束时至病人睁眼时)。结果A组与B组相比,其氯胺酮总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1)。A组手术前后呼吸循环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较注药后HR明显增快,MAP显著增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完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非气管插管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 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409例,年龄1~12岁.以氯胺酮1.5~2 mg/kg静注基础麻醉,然后以氯胺酮25~30μg·kg~(-1)·min~(-1)、丙泊酚1.5~2mg·kg~(-1)·h~(-1)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面罩给氧.监测SBP、DBP、MAP、HR、RR、SpO_2和ECG.结果 患儿术中安静398例(97.31%),出现短暂肢体轻微扭动11例(2.69%);麻醉诱导后及术中BP、RR平稳,无呼吸暂停;术毕苏醒时间(14.84±9.49)min;苏醒期轻度躁动12例(2.93%),恶心10例(2.44%).结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持续泵注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手术的镇静、镇痛效果满意,对BP、HR和呼吸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手术治疗8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根据麻醉方式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行喉罩通气全麻。对比2组麻醉诱导前(T_0)、喉罩通气/插入气管通气即刻(T_1)、拔管后即刻(T_2)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情况。统计2组拔管时间、复苏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T_0时段HR、SBP、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段观察组HR、SBP、DBP水平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拔管时间、复苏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对患儿循环系统影响小,术后苏醒时间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全凭七氟醚麻醉的效果性。方法选择60例接受手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根据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用七氟醚诱导,置入合适型号喉罩,麻醉机控制呼吸,七氟醚维持至手术结束。B组静注丙泊酚2 m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芬太尼2μg/kg诱导,静脉微泵丙泊酚5~10 mg/(kg·h)维持。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1)A组患儿诱导及插喉罩时HR较麻醉前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SBP、DBP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SBP、DBP及HR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并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诱导至插喉罩结束时间、苏醒时间、拔喉罩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麻醉恢复室B组躁动评分≥2分例数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返回病房后2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恢复室及病房B组呼吸抑制及嗜睡均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七氟醚麻醉诱导与维持喉罩通气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较静脉复合麻醉更加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6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喉罩成功置入后,保留患儿自主呼吸。术中结合手术刺激情况,对七氟醚浓度施加对应性调整(3%~4%)。记录麻醉诱导前(T_1)插入喉罩后(T_2)时、手术结束时(T_3)的HR、MAP、SpO_2变化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儿均顺利插入喉罩,T_1、T_2、T_3各观测点HR、MAP、SpO_2变化不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期间患儿出现4例咽喉轻度不适,均无呕吐、反流、误吸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采用喉罩七氟醚实施吸入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在非住院患儿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年龄2~6岁ASAⅠ或Ⅱ级行清创缝合术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七氟醚组(S组)及氯胺酮组(K组),分别采用面罩吸入七氟醚或肌肉注射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及维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麻醉中MAP、HR、RR及SpO2的变化,记录意识消失、苏醒及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观察并随访麻醉中及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S组患儿术中MAP略有下降,HR无明显变化,而K组术中MAP升高、HR增快(P<0.05);S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K组(P<0.05);K组诱导期兴奋、术中体动及分泌物增加的病例数显著多于S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稳、苏醒彻底、循环呼吸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ACU停留时间短,可安全用于非住院患儿清创缝合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对比氯胺酮(肌注诱导+静脉维持)全身麻醉在小儿疝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46例小儿疝手术随机分为氯胺酮(C)组和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S)组,每组23例。S组患儿入室后应用高浓度七氟烷(4~7%),入睡后开放静脉,手术开始前静滴舒芬太尼0.2~0.3μg/kg,术中吸入七氟烷浓度维持在2%~4%,至手术结束前3 min。C组患儿肌注氯胺酮5~6 mg/kg,入睡后开放静脉,术中静脉泵注氯胺酮7~8 mg/(kg.h),至手术结束前5min停用氯胺酮。观察2组患儿的诱导时间、诱导期间哭闹、切皮时有无体动反应、术中氧饱和度下降情况、手术结束后患儿苏醒时间。结果 S组与C组患儿在诱导时间、术中氧饱和度维持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诱导哭闹、术中体动反应以及术后苏醒时间等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组用于小儿疝手术的麻醉较氯胺酮更加适合,更易被患儿接受,心理刺激较小,可控性好术后苏醒时间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90例。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常规组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骶管阻滞麻醉,联合组行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室观察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_1)、完成骶管阻滞后(T_2)、切皮时(T_3)、手术完成时(T_4)、拔除气管导管时(T_5)、苏醒后10 min(T_6)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在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躁动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室观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维持时间常规组短于联合组(P0.05)。T_1时两组患儿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3~T_5时联合组HR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T_5~T_6时联合组MA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2.2%,明显高于联合组的6.7%(P0.05);联合组患儿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可降低术中患儿机体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减少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提高苏醒期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单纯氯胺酮静脉全麻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可控性。方法选择眼部手术患儿69例,男39例,女30例,年龄6个月~12岁,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异丙酚组(P组)和单纯氯胺酮组(K组),每组23例。监测MAP、HR、SPO2、RR、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儿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PO2均在98%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术后苏醒时间平均(16.0±3.6)min,P组术后苏醒时间平均(19.0±4.3)min;K组术后苏醒时间平均(27.0±3.9)min,P组长于E组(0.01P0.05)。结论与单纯氯胺酮相比,氯胺酮复合依托咪酯或异丙酚后,患儿苏醒快,麻醉过程中生命征平稳,麻醉深度、麻醉可控性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氯胺酮静脉麻醉下实施皮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找到疝囊时间3.0~5.0 min,手术时间10.0~15 min。术后未发生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均于术后2~3 d出院。对全部患儿行1~2 a随访,切口瘢痕小而隐蔽在腹横纹内。未出现医源性隐睾和复发病例。结论经皮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腹壁无明显切口瘢痕,效果满意。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