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与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分别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年龄1~10岁的上肢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B组),每组40例;记录注射氯胺酮入睡后;手术开始后1、5、101、5 min时HR、SpO2、MAP的变化;观察记录麻醉期间氯胺酮的用量及术毕苏醒时间(指手术结束时至病人睁眼时)。结果A组与B组相比,其氯胺酮总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1)。A组手术前后呼吸循环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较注药后HR明显增快,MAP显著增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完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应用于3-8岁患儿上肢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功能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80例3-8岁进行上肢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麻醉组(A组,n=40)和氯胺酮复合泊酚辅助臂丛(肌间沟)麻醉组(B组,n=40),观察麻醉前后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与麻醉前及B组麻醉后相比,血压(Bp)、心率(HR)显著增高(P<0.05);呼吸频率(R)显著增快,而B组与麻醉前相比无显著性,与A组相比,B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上肢手术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将40例行上肢手术的婴幼儿分为2组,各20例。A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围手术期患儿的HR、MAP、ETCO_2、SpO_2及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A组呼吸、循环功能较B组稳定,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患者苏醒较B组快而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应用于婴幼儿上肢手术,镇痛完善,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术后苏醒快,且不良反应及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在儿童短小手术中应用氯胺酮联合不同镇静麻醉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本院93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3组,A组予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进行麻醉,B组给予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C组给予氯胺酮单纯麻醉,比较3组用药后的麻醉效果.结果 在麻醉给药前、手术开始10分钟、手术结束时分别比较各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平均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情况及术后清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和B组较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氯胺酮复合不同镇静麻醉药用于儿童短小手术时血压和心率更加平稳,术后副反应发生率降低,苏醒时间缩短,较氯胺酮单纯麻醉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10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给予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2组术后疼痛、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静息状态及上臂被动锻炼状态下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天睡眠质量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改善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状况,提高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用于痔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行痔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采用0.5%布比卡因5 mg复合芬太尼20μg腰麻,B组采用0.5%布比卡因10 mg腰麻。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下肢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A组麻醉后血压下降小于B组(P<0.05),下肢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B组(P<0.05)。低血压和恶心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0μg腰麻应用于痔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应用0.333%罗哌卡因)和B组(应用0.25%罗哌卡因),各30例。记录2组麻醉不良反应及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和阻滞消退时间。结果A组阻滞成功率(97%)高于B组(83%)。A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阻滞消退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局麻药中毒例0例,B组2例。结论颈丛神经阻滞时,0.333%罗哌卡因30 mL较0.25%罗哌卡因40 mL麻醉阻滞成功率高且阻滞时间长,麻醉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8.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A组)、全麻组(B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每组40例.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的SBP、DBP、HR变化及术中肌松效果、躁动及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气腹后10 min三组SBP,A、B组DBP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A、B组SBP、DBP明显高于C组(P<0.05);气腹后60 min A、B组SBP、DBP明显高于麻醉前和C组(P<0.05);放气后20min三组患者SBP、DBP均恢复正常.A组术中肌松欠佳及躁动发生率明显多于B、C组(P<0.05);B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多于A、C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循环呼吸较平稳,麻醉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40例ASA Ⅰ或Ⅱ级,接受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0.33%罗哌卡因30 ml;B组,0.33%罗哌卡因30 ml+喷他佐辛30 mg.手术开始15、30、60 rain及术后1、6、12、24 h行VAS疼痛评分,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术中、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 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持续时间,改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不同配伍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寻求最佳有效配伍。方法选择择期手及前臂手术患者20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均监护ECG,SPO2,心率和NIBP,持续吸氧。神经阻滞顺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A组0.3%罗哌卡因复合0.5%利多卡因30 mL;B组0.25%罗哌卡因加地塞米松5 mg复合0.5%利多卡因30 mL;C组0.25%罗哌卡因复合0.5%利多卡因30 mL;D组0.2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30 mL。观察各组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效果及术中呼吸、心率、血压、动态心电图等变化。结果感觉阻滞效果:C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罗哌卡因浓度≥0.25%产生感觉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起效时间:D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监护,未发现心律失常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0.2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上肢手术,镇痛效果满意,不仅可满足手术麻醉,还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喉罩下吸入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接受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全身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手术时间及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下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肯定,且术后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芬太尼复合局麻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腕部和手部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注入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1 mg布托啡诺25 mL。B组注入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1.5μg/kg芬太尼mL。C组注入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25 mL。比较3组镇痛效果、术后镇痛时间及麻醉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A、B组与C组比较,术中镇痛效果满意,术后镇痛时间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B组有3例,C组有5例患者出现寒战反应。术中所有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布托啡诺、芬太尼与罗哌卡因混合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好,术后镇痛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两种神经阻滞方法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的差异.方法 65岁以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神经阻滞组(B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正确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后分别给予0.375%的罗哌卡因20~25 ml和0.5%罗哌卡因15~20 ml.B组:取L2~3为穿刺点行硬膜外神经阻滞.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麻醉后15、30 min的SBP、D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B组(P<0.05或P<0.01),B组麻醉后30 min的SBP及麻醉后15、30、60 min的DBP低于麻醉前(P<0.05);术中B组麻黄碱使用率及术中输液量高于A组(P<0.05或P<0.01);A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48 h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阻滞效果好,术后镇痛时间长,未发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行臂丛神经阻滞对麻醉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需臂丛神经阻滞行肱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A、B、C 3组(每组30例),局麻药均为0.33%罗哌卡因30 mL,A组不用地佐辛,B组在局麻药中加地佐辛0.1 mg/kg,C组阻滞完成后即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结果:B组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快于A、C组(P<0.01),镇痛持续时间长于A、C组(P<0.01),术中、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A、C组(P<0.05,P<0.01);C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A、B两组.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行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增强阻滞效果和延长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并与氯胺酮静脉麻醉进行比较。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组(氯胺酮)。观察手术中手术切皮时至手术结束时的脉膊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MRR),以及麻醉诱导所需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和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稳定性总体上优于对照组,但术中RR和SPO2,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和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大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其方法简便易行,效果确切,可作为小儿上肢骨折适宜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评估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小儿手部外伤及畸形矫正手术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单纯氯胺酮麻醉组;Ⅱ组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组;Ⅲ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结果 Ⅲ组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较Ⅰ,Ⅱ组稳定;而且Ⅲ组患儿苏醒快且平稳,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外伤手术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更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下肢骨科手术中连续外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麻醉和镇痛效果。方法 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接受骨科手术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案的差异分为A组和B组,各组50例。A组接受连续外周神经阻滞,B组接受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A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较B组长(P<0.05)。时间和组别对VAS有影响,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T2、T3、T4时,A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时间和组别对Ramsay评分有影响,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T1、T2和T3时,A组Ramsay评分低于B组(P<0.05)。时间和组别对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内皮素水平有影响,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A组麻醉30min和拔管时的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内皮素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在下肢骨科手术中实施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优于硬腰联合阻滞麻醉,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萍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265-266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诱导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80例ASAⅠ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诱导复合骶管阻滞组(A组)和氯胺酮肌注诱导复合骶管阻滞组(B组)。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术中体动、呛咳、术后躁动、恶心呕吐(PONV)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清醒时间。结果 A组术中体动、呛咳、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均较B组明显减少,A组清醒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优于氯胺酮肌注诱导复合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次硬膜外阻滞在小儿尿道下裂矫治术中的优越性。方法选择120例行尿道下裂矫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单次硬膜外组(A组)60例,氯胺酮复合安定、羟丁酸钠(B组)60例。A组先行基础麻醉后再进行单次硬膜外阻滞。B组氯胺酮2 mg/kg、安定0.3 mg/kg、羟丁酸钠60~80 mg/kg,比较两组患儿在切皮时的心率变化和术毕苏醒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A组麻醉前与切皮时的心理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在切皮时的心率变化和术毕苏醒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次硬膜外麻醉不增加患儿心率,术毕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复合麻醉,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氯胺酮复合麻醉组,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能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或Ⅱ级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2 ml 加舒芬太尼20 μg(1 m1),B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2 ml加生理盐水1 ml.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能,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A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达T10的时间及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1);A组最高阻滞平面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手术产妇硬膜外罗哌卡因麻醉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