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小强 《现代医院》2007,7(6):72-72
目的观察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方法95例患者输注新鲜血小板,94例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观察输注后患者的出血情况及输注后1h和24h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情况。结果95例患者输注新鲜血小板后1h计数(12.57±4.99)×109/L,24h计数(28.18±11.33)×109/L;94例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后1h计数(12.32±5.01)×109/L,24h计数(29.38±13.34)×109/L。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6例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肺炎组)生后3 d内(急性期)、生后7~10 d(恢复期)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并与40例正常足月儿(对照组)生后3 d内的PLT、MPV、PDW进行比较.结果 肺炎组急性期患儿PLT[(139.81±45.03)×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0±60.49)×109/L](P<0.01),而MPV[(9.97±2.19)fl]、PDW(0.18±0.03)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1±1.03)fl、0.16±0.02](P<0.01);肺炎组恢复期患儿较急性期息儿PLT明显回升,而MPV、PDW则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胎粪吸入性肺炎的诊断及判断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丙种反应性蛋白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新发  杨辉  董维 《现代医院》2005,5(8):17-18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并出血病人输注浓缩血小板的疗效与丙种反应性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46例恶性血液病及13例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并出血病人,共输注浓缩血小板113次,在输注前、输注后12~16h外周血小板计数、临床出血情况,分析丙种反应性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指标改变对输血小板效果的影响,全部59例被分为CRP正常组和CRP增高组。结果输注浓缩血小板后,外周血小板计数升高值:CRP增高组(12.16±8.27)×109/L较CRP正常组(28.65±10.34)×109/L低(P<0.01)。实体瘤组输血小板前后差值(29.44±11.07)×109/L较恶性血液病组(17.32±11.33)×109/L高(P<0.05),治疗3天后临床出血改善率79%。结论输注浓缩血小板,能提高外周血小板计数,临床止血效果明显,可防止或减少脑出血等严重事件的发生。CRP可能是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又一因素。  相似文献   

4.
常静 《中国保健》2010,(3):30-3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83例CHD患者和83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含量(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的PLT、MPV和PDW分别为(225±78)×109/L、9.85±1.61fl、18.78±0.72%,对照组的PLT、MPV和PDW分别为(219±72)×109 /L、8.53±0.95fl、16.57±0.53%。经统计学处理,冠心病组的MPV和PDW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小板体积变大和活化过程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有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秦迁  王归真 《现代医院》2006,6(5):19-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再通与否和血小板的关系。方法将89例AMI患者溶栓治疗后分为冠脉再通组和冠脉未通组,观察两组PLT变化。结果51例冠脉再通组PLT为119·9±54·0×109/L,而38例冠脉未通组PLT为(205·5±74·7)×109/L,冠脉未通组PLT显著高于冠脉再通组(p<0·01)。PLT≤180×109/L者,再通率高达91·6%,PLT>180×109/L者,再通率仅20·0%(p<0·01)。结论PLT高者冠脉再通率低。  相似文献   

6.
浓缩血小板治疗重症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浓缩血小板输注治疗重症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方法选择EHF-IgM抗体阳性合并有明显出血体征及血小板<50×109/L的重型及危重型病例45例为治疗组,在对各期并发症的治疗基础上,一次足量快速输注同型血小板4~6单位;另回顾性抽取EHF-IgM抗体阳性合并有明显出血体征及血小板<50×109/L的重型及危重型病例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病死率及尿素氮(BUN)复常天数的比较。结果病死率:治疗组为零,对照组12%,差异有显著性(P<0.05);BUN复常天数由20.45±7.36天降至14.33±4.70天,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有明显出血体征及血小板<50×109/L的重型及危重型EHF病人给予一次足量快速输注浓缩血小板,可以降低病死率并缩短BUN复常天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6例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肺炎组)生后3 d内(急性期)、生后7~10 d(恢复期)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并与40例正常足月儿(对照组)生后3 d内的PLT、MPV、PDW进行比较.结果 肺炎组急性期患儿PLT[(139.81±45.03)×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0±60.49)×109/L](P<0.01),而MPV[(9.97±2.19)fl]、PDW(0.18±0.03)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1±1.03)fl、0.16±0.02](P<0.01);肺炎组恢复期患儿较急性期息儿PLT明显回升,而MPV、PDW则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胎粪吸入性肺炎的诊断及判断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母儿预后。方法:按血小板记数分为≥10×109/L组和<10×109/L组,回顾性分析229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围产期结局。结果:两组间比较,<10×109/L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高于≥10×109/L组(P均<0.05)。AST、ALT、LDH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临床严重并发症方面,<10×109/L组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较≥10×109/L组显著增高(P均<0.05),而在产后出血、子痫、胎盘早剥、心功能不全、肺水肿、腹水的发病率及剖宫产率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产后出血量<10×109/L组较≥10×109/L组显著增多(P<0.05)。两组在新生儿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发生率、极低体重儿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影响患者的预后,但未发现与围产儿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儿97例,根据是否合并呼吸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Ⅰ组和重症肺炎Ⅱ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和D-二聚体(DD)]情况。结果 3组间PLT、MPV、DD和AT-Ⅲ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肺炎Ⅰ组PLT、MPV、DD分别为(454.00±157.00)×109/L、(9.66±1.24)fL、(0.47±0.37)mg/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0.00±63.00)×109/L、(8.90±0.37)fL、(0.27±0.06)mg/L];AT-Ⅲ活性低于对照组[(79.91±20.34)%vs(107.03±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肺炎Ⅱ组AT-Ⅲ和PLT水平分别为(66.11±11.12)%、(279.00±185.00)×109/L低于重症肺炎Ⅰ组,MPV和DD水平分别为(10.37±1.51)fL、(0.70±0.46)mg/L,均高于重症肺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紊乱,PLT、MPV、AT-Ⅲ和DD水平变化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与血小板输注疗效及患者预后判断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血小板纠正指数(CCI)分为有效组(62例)和无效组(29例),分别收集2组患者输注前和输注后24 h的各项血小板参数,以及输注后5 d的血小板计数,对血小板参数与输注疗效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小板输注前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24 h,有效组患者各项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输注后5 d血小板计数升高到正常范围的比例高于无效组,且血小板升高的患者输注后24 h的MPV、PDW高于输注前。结论血小板参数尤其是MPV和PDW的变化情况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和预后判断有显著相关性,血小板参数可为临床制定血小板输注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