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脾止泻颗粒对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和小肠粘膜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健脾止泻颗粒对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及小肠粘膜的作用。方法 用 10 0 %大黄水浸液复制小鼠脾虚泄泻模型 ,观察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通过电镜观察对小肠粘膜的修复作用。结果 健脾止泻颗粒对实验性脾虚泄泻小鼠的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 ,能使受损的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明显改善。结论 健脾止泻颗粒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改善小肠吸收细胞微绒毛的结构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益元止泻颗粒对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以四君子汤加味研制而成的益元止泻颗粒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益元止泻颗粒对大黄煎剂所致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益元止泻颗粒对实验性脾虚泄泻小鼠的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能增加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结论 益元止泻颗粒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对脾虚泄泻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几种中草药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几种中草药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以便弄清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抗生素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给予中草药水煎剂,检测肠道正常菌群的变化。结果:中药治疗组小鼠肠道菌群数明显增加。结论:中草药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止泻汤配合敷脐散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健脾止泻汤(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防风、陈皮、柴胡、秦皮、救必应、白芍、焦楂曲)配合敷脐散(吴茱萸、干姜、小茴香、木香、乌药、五倍子)治疗,对照组采用思密达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总体症状的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75.0%。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其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5,P 〈0.01)。结论中药健脾止泻汤配合敷脐散治疗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征,能有效缓解腹泻、腹胀、腹痛等主要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慢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长期慢性腹泻、便秘、腹痛为其突出的临床症状。由于其病程长,大多进行过多种抗菌素的抗菌调整治疗,这就造成了肠道菌群失调的机会。我们于1988年5月~1993年3月应用自己研制的健康止泻乳(乳酸杆菌奶),以营养、生物调整来扶植肠道正常菌群,达到“以菌致菌”的目的。观察治疗88例病人,取得了对腹泻、便秘双向调整治疗作用的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连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黄连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方法:用抗生素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然后给予黄连水煎剂,检测肠道正常菌群的变化。结果:黄连水煎剂治疗组小鼠肠菌数明显增多。结论:黄连水煎剂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失调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开发青海地区生长的中藏药,拟组成治疗脾虚腹泻的新方剂。方法:用泻下药造成脾虚腹泻的小鼠动物模型后,用中藏药新方邦然姆散小剂量、大剂量及西药肠复康治疗作对照,观察指标为体重变化情况及大便次数等。结果:邦然姆散对小鼠脾虚腹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P〈0.05,〈0.01)。结论:中藏药新方邦然姆散具有健脾止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思密达的儿科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密达能吸附病原体,保护肠黏膜,减少其分泌,促进吸收,改善肠道寄生菌群的平衡,起到抗感染止泻作用。同时,它不干扰肠道正常吸收功能。因此,在儿科临床上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急性腹泻、秋季腹泻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应用思密达均取得了满意效果。刘氏等报道用思密达治疗门诊以及住院轮状病毒肠炎29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6天治愈率分别为98%和90%,[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孙茜 《中国医药导刊》2012,(9):1615-1616
小儿腹泻多见为秋冬季腹泻,其治疗原则以预防及纠正脱水为主体,辩证调整饮食,慎重应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止泻的药物,是目前一种新型的小儿腹泻的治疗理念[1]。对于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其药理机制各不相同,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及纠正脱水、改变肠道内的分泌作用、改变小肠运动的机能、改变小肠菌群、保护小肠黏膜、吸收液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菟丝子对番泻叶诱导急性腹泻小鼠的作用。方法采用番泻叶诱导急性腹泻小鼠模型,通过考察模型小鼠首次腹泻时间与稀便数量评价菟丝子的止泻作用;通过考察菟丝子对正常小鼠胃排空与小肠推进率的影响,初步探讨菟丝子的止泻机制。结果菟丝子中、高剂量能明显延长急性腹泻小鼠首次腹泻时间,减少腹泻次数;菟丝子不同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正常小鼠的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结论菟丝子具有一定的止泻作用,其止泻机制与抑制胃肠运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用清热化湿复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21例,并对治疗前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D肠道细菌比例: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道革兰阳性杆菌明显上升(P〈0.01);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明显下降(P〈0.01)。②肠道菌群密集度: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道菌群密集度无明显上升(P〉0.05)。③肠道菌群多样性: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改变(P〉0.05)。(少需氧菌: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明显下降(P〈0.05,P〈0.01)。⑤厌氧菌: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明显上升(P〈0.01)。结论清热化湿复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调可起一定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儿止泻冲剂止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儿止泻冲剂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药物性腹泻小鼠腹泻次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炭末推进法和药物性腹泻小鼠模型。结果 小鼠灌服小儿止泻冲剂大剂量(70.2g/kg)、中剂量(23.4g/kg),能抑制正常小鼠和拮抗新斯的明的炭末推进率,其抑制效应与阿托品(0.01g/kg)相当。大剂量、中剂量和小剂量(7.8g/kg)小儿止泻冲剂能降低番泻叶引起的药物性腹泻小鼠的腹泻次数。结论 小儿止泻冲剂具有抑制肠蠕动及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神曲及其肠道菌群调整和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神曲中有益菌,研究不同发酵神曲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调整及肠保护作用.方法:常规细菌培养与鉴定检测传统发酵神曲中微生物及其有益菌.研究不同发酵神曲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调整及肠保护作用.结果:传统发酵神曲含有大量杂菌,酵母菌为其主要有益菌.不同发酵神曲均可使肠道菌群失调恢复正常,并使脾虚小鼠肠壁肌层厚度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增多、促使肠粘膜微绒毛排列紊乱和线粒体肿胀的恢复.含有补益中药的神曲对脾虚小鼠一般状态的改善优于不含补益中药的神曲.结论:酵母菌为中药神曲中的主要有益菌.神曲具有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调整作用并可促进损伤肠组织的恢复.补益中药可促进脾虚小鼠一般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宫婷  杜菲菲  廖素溪  高明 《重庆医学》2013,(30):3615-3616
目的观察复方儿茶止泻霜对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胃排空实验,小鼠小肠推进实验、以及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情况,观察复方儿茶止泻霜的止泻作用。结果复方儿茶止泻霜具有降低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抑制小鼠的小肠推进作用;能够提高小鼠胃内容物残留率,显著地抑制小鼠胃排空速度。结论复方儿茶止泻霜具有起效快并且持久的抗腹泻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萍  周滢  向阳红  吴玉梅  胡红 《重庆医学》2013,42(6):677-678
目的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探索慢性腹泻型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的原理,分析慢性腹泻型结肠炎的病因病机,阐述各型的临床表现,提出不同的治疗法则及遣方用药。结果脾气虚弱型是因脾气虚弱,湿浊内生所致,治宜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常用方剂为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异功散等加减化裁;脾胃虚寒型由脾胃虚寒所致,治宜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常用方剂为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加减化裁;脾肾阳虚型多由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所致,治宜补肾暖脾,涩肠止泻,常用方剂为四神丸、真人养脏汤、桂附理中丸等加减化裁;脾虚肝旺型是因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失健运所致,治宜补虚柔肝,祛湿止泻,常用方剂为痛泻要方等加减化裁。结论中医对慢性腹泻型结肠炎的治疗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合乳酸菌胶囊在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因口服抗生素后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儿童38例,服用经由我院调配的活性乳酸菌制剂,服用前、后观察粪便培养的肠道菌群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38例患儿中痊愈21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患儿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肠杆菌治疗后菌群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复合乳酸菌胶囊具有调节小儿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内环境,进而止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儿止泻膏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药物性腹泻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小儿止泻膏高、中、低三个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和止痢胶囊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小儿止泻膏8g/kg、4g/kg、2g/kg,对照组给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止痢胶囊混悬液。测量小肠全长及酚红在小肠内推进距离,计算肠推进百分率以及各用药组的抑制率;观察小鼠腹泻潜伏期以及6h内的腹泻摊数。[结果]小儿止泻膏外用对正常小鼠肠推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口服番泻叶浸剂所致的腹泻小鼠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腹泻潜伏期延长.腹泻次数减少。[结论]小儿止泻膏外用具有明确的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参苓散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昆明鼠,随机分为4组,即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连续给予参苓散14 d,实验前后检测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结果 中剂量组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显著增加,肠杆菌减少,乳杆菌和肠球菌无显著变化;高剂量组的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多,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肠球菌无变化.结论 参苓散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促进双歧杆菌、乳杆菌增殖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刘霞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X):106-106
目的:研究马齿苋的肠推进、止泻作用。方法:通过灌胃给小鼠10%活性炭溶液,研究马齿苋的肠推进作用:通过番泻叶引起小鼠泻下,研究马齿苋的止泻作用。结果:马齿苋药物浓度在30、15、7.5g/kg时能不同程度抑制小肠推进,大、中剂量组的墨汁推进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马齿苋30、15g/kg剂量能不同程度对抗番泻叶性腹泻,湿粪个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排便次数、粪便重量等指标观察,马齿苋对小鼠番泻叶性腹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马齿苋对动物番泻叶性腹泻有止泻作用,对小鼠小肠运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孙学军 《中外医疗》2011,30(16):121-121
目的 探讨白术芍药散在肝移植受者再次手术后发生顽固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近10年收治肝移植受者因不同外科疾病再次行手术后发生顽固性腹泻患者9例,临床应用白术芍药散,辅以肠道菌群调节药物治疗,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白术芍药散辅以肠道菌群调节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对于肝移植受者再次手术后发生顽固性腹泻,在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状态的同时,有选择性的应用中药药物治疗,临床证明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