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和尼卡地平用于心肌缺血患者在腹腔镜手术期间心电图S-T段改变的情况。方法90例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A组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给予艾司洛尔40μg/(kg·min)和尼卡地平1μg/(kg·min)静脉泵注。B组为生理盐水对照。记录两组麻醉前、给药后30min、拔管前和拔管后心电图S-T段下移幅度。结果A组给药后30min、拔管前和拔管后S-T段下移幅度变小,较麻醉前有显著差异(P<0.05)。B组给药后30min、拔管前和拔管后S-T段下移幅度变大,较麻醉前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给药后30minS-T段下移幅度有显著差异(P<0.05),拔管前和拔管后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艾司洛尔和尼卡地平用于心肌缺血患者能有效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2.
非络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非络地平,其心肌缺血改善的情况。方法:将4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6周的观察期后分为2组,氢氯噻嗪+非络地平组(A组,n=25),氢氯噻嗪+安慰剂组(B组,n=22)。接受治疗12周,治疗前后做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离散度(QTd)、ST段及T波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非络地平和安慰剂治疗12周后,非络地平组QTd明显缩短(P<0.001),ST段下降导联数及异常T波导联数均显著减少(P均<0.001),安慰剂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非络地平能够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肌缺血,对心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1999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心肌桥患者的住院病史及随访资料。回顾患者的症状、检查、诊断、治疗和病情随访情况,分析总结临床特征和疗效,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相关讨论。结果 共收治心肌桥患者26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或证实。患者均有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症状而经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所有患者接受CABG治疗,其中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G)15例,体外循环下CABG(CCABG)11例;无手术死亡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病例。术后随访 (3.5±2.0)年,患者心肌缺血症状改善明显;发生心绞痛5例,经药物治疗后均缓解;心电图复查显示,22例ST段无明显异常,4例ST段压低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 心肌桥为先天性冠状动脉走行畸形,其诊断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缺血症状严重而经药物治疗后无明显改善的心肌桥患者,CABG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部分患者术后仍有心绞痛发作,可能与血管痉挛以及自身血管与桥血管竞争血流有关。  相似文献   

4.
2013年10月23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发布消息,称已完成对尼卡地平类药物静脉给药的获益-风险评估。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认为,这些药品应仅用于治疗急性(突发)、危及生命的高血压和控制术后高血压。不再建议将经静脉给药的尼卡地平用于其他适应证。CHMP还建议,连续静脉输注尼卡地平只能在医院或重症监护病房中由专科医生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硝酸甘油、米力农和尼卡地平对桡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方法 :桡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三组。采用不接触技术取桡动脉并测血流量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分别给予硝酸甘油、米力农或尼卡地平后再次测量桡动脉血流量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尼卡地平组用药后血压下降明显 ;硝酸甘油和米力农组术后平均动脉压均有下降 ,但差异不显著。静脉输入硝酸甘油或米力农后 ,桡动脉血流量增加 ,差异显著 ,但手术前后血流量增幅在两组之间并无差异。尼卡地平组给药后的桡动脉血流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硝酸甘油和米力农能够增加桡动脉的血流量 ,适合用于缓解桡动脉 冠状动脉移置术后桡动脉痉挛  相似文献   

6.
业光衡  孙卫红 《铁道医学》2000,28(3):166-167
比较尼卡地平和乌拉地尔在控制围手术期高血压作用的异同。方法8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尼卡地平组和乌拉地尔组,每组各40例。术前当压高于21.33/12.67kPa时,静脉泵入降压药,N组给尼卡地平,W全给乌拉地尔。观察给药前和药给不同时点的收缩压(SBP)、舒(DBP)指指脉氧饱和度(SpO2)和ECG变化。结果N组给药3min后SBP、DBP均明显下降,与给药前比较P〈0.01;W组DB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的心电图变化规律.方法:分析63例行CABG成功的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并对术前、术后第1、2、3周及第2个月5个阶段的心电图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第1周,异常Q波明显增多,T波变倒或加深,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明显增多(P<0.01),ST段抬高显著增多(P<0.001),伴有心肌梗死史的ST段抬高更明显(P<0.0).第2周上述改变均逐渐减少.结论:CABG后由于手术损伤,心肌缺血等原因,早期可出现异常Q波增多、ST段抬高、T波倒置、心律失常等心电图变化,尤以术后第1周变化显著.因此,术后2 周内应进行严密监护,以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硫酸镁、尼卡地平2种药物单独、复合使用在高血压患者围麻醉期的血压及心率的影响、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肠癌患者60例,术前已诊断为高血压,ASAⅡ-Ⅲ级,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20例:硫酸镁组(Ⅰ组):硫酸镁50mg/(kg·h);尼卡地平组(Ⅱ组):尼卡地平15μg/(kg·h);联合用药组(Ⅲ组):硫酸镁25mg/(kg·h)+尼卡地平7.5μg/(kg·h)。观察患者入室时(t1)、静脉泵注药物10min后(t2)、外科切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结束后30min(t5)的SBP、DBP、HR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硫酸镁组手术后30min SBP、DBP均恢复正常(P〉0.05)。与硫酸镁组比较,手术结束时与手术结束后30min尼卡地平的降压作用还存在,联合用药组使用一半剂量,降压作用仍然持续到术后30min。与术前相比较,尼卡地平组用药10min后出现HR增快持续到手术结束后30min,硫酸镁组在切皮时和手术结束时心率减慢(P〈0.05),但术后30min恢复至基础水平。和尼卡地平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和硫酸镁组HR明显下降(P〈0.05);和硫酸镁组比较联合用药组HR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硫酸镁复合尼卡地平能维持围麻醉期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度高血压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急诊手术时联合应用尼卡地平和拉贝洛尔的疗效.方法重度高血压伴窦性心动过速的急症手术患者34例均于诱导前10 min给予尼卡地平10~15 μg/kg.h和拉贝洛尔1~4 μg/min静滴,观察用药前后、诱导前后、插管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及心率(HR)变化.结果给药后5 min,SBP、DBP、MBP和HR出现显著变化(P〈0.05).诱导后5 min、插管时、插管后5 min、插管后10 min,SBP、DBP、MBP和HR均显著低于给药前(P〈0.05),与诱导前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高血压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急诊手术中,联合应用尼卡地平和拉贝洛尔可以快速、平稳控制血压,降低心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尼卡地平和硝酸甘油在体外循环中控制高血压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40例双瓣膜置换病人在体外循环(CPB)中平均动脉压(MAP)升至10.67kPa时给予尼卡地平(尼卡地平组)或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组)治疗。观察两药起效时间,维持MAP在6.67~9.33kPa时所需剂量,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搏情况以及停机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尼卡地平组将MAP从10.67kPa降至6.67~9.33kPa的时间及维持MAP在6.67~9.33kPa的剂量与硝酸甘油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63、10.00,P〈O.05)。尼卡地平组有17例(85%)、硝酸甘油组有9例(45%)在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搏,尼卡地平组自动复搏率明显高于硝酸甘油组(x^2=7.03,P〈O.05)。结论CPB中尼卡地平较硝酸甘油降压明显,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参芪注射液对冠脉结扎性心肌梗塞的影响。方法:注射给药。将麻醉犬开胸,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3个主要分支处并结扎之。于结扎后的不同时间点描记心脏外膜心电图,采血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并于实验后摘取心脏,称重后速冻,均匀切成薄片,氯化硝基四氮唑兰染色,分离梗塞区并称重。对各时间点、各例心脏表面各探测点心电图S-T段偏移绝对值的总和(∑-ST)与各时间点、各例心脏表面各探测点心电图ST段偏移≥2mm的心电图总点数(N-ST)、CK活性、LDH活性、心肌梗塞区重量占全心和心室重量的百分比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ST、N-ST、CK、LDH、梗塞区重量占全心及心室重量的百分比均显著降低。结论:参芪注射液具有显著抗冠脉结扎性心肌梗塞的作用,相同剂量下作用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2.
马立青  李芸  刘兆英 《海南医学》2009,20(6):114-116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机制及规律。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结果①72%无痛性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发生于轻体力和脑力劳动时,发作高峰位于上午6:00—12:00时(P〈0.01),90.7%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P〈0.01),缺血发作的最高心率与24h内最高心率差距很小,与ST段压低相平行(P〈0.01)。②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弓背抬高幅度及阵次以夜间为著,发作高峰位于1:00—6:00(P〈0.01),心率减慢时ST段弓背抬高(P〈0.01),夜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增高、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降低、ST段下移和ST段抬高持续时间延长(P〈0.01),缺血发作的最低心率发生于夜间,与ST段弓背抬高相平行(P〈0.01)。结论缺血阵次、ST段移位幅度、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可了解心肌缺血时耗氧水平、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冠状动脉张力的高低,是冠心病患者和各种治疗疗效的有价值的指标。交感神经兴奋致耗氧量增加为缺血发作的重要机制,主张给β受体阻滞剂。冠状动脉张力增加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异常引起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张给钙离子拈抗剂和硝酸类药物。  相似文献   

13.
于永波  王玉奎 《医学综述》2014,(24):4556-455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替罗非班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剂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90例。其中小剂量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350 mg+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大剂量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600 mg+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指标,ST段下降幅度,缺血导联个数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血浆s CD40L、PDGF-BB水平,ST段下降幅度及缺血导联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s CD40L、PDGF-BB水平,ST段下降幅度及缺血导联个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大剂量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小剂量组[(150.3±26.9)μg/L vs(194.5±33.4)μg/L,(2071.7±577.8)μg/L vs(2564.2±623.6)μg/L,(0.33±0.09)mm vs(0.65±0.14)mm,(1.74±0.48)个vs(2.86±0.87)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大剂量组患者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及病死率均低于小剂量组(8.9%vs 23.3%,1.1%vs11.1%,1.1%vs 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氯吡格雷与替罗非班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相较于常规剂量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冠脉搭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387例。术前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血管左主干病变或严重弥漫冠脉血管病变的 患者共221例,其中6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40例行溶栓治疗,余116例患者因存在急 诊PCI困难或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建议限期行冠脉搭桥手术且获家属同意。随机平均分为替格瑞洛组( 58例)、氯吡格雷组(58例),两组患者术前均予以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冠脉供血等对症治疗。氯吡格 雷组术前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术后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口服;替格瑞洛组术前加用替格瑞洛口服,术 后予以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心 功能指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12、24小时替格瑞洛组ST段回落程度大于氯吡格雷 组(P<0.05);患者用药 5 d、10 d以及30 d血小板聚集率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 术后第1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第4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替格瑞洛组优于氯吡格雷组 (P≤0.05 ;心血管不良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出血、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CF) ]发生率 ,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显著提高冠脉搭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 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或即刻应用替罗非班对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78例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PCI术前4-6h给予替罗非班,n=39)与即刻组(PCI术中导丝通过病变时立即给予替罗非班,n=39),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聚集率(PAR)、心电图ST段改变、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给药前相比,两组患者给药后cTnI、CK—MB均明显增高(P〈0.01),PAR显著降低(P〈0.01),但给药后两组患者此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以及TMPG分级均显著改善(P〈0.01),且术后早期组患者TMPG分级显著优于即刻组(P〈0.05);给药后两组患者ST段压低程度显著减轻(P〈0.01),缺血导联数目显著减少(P〈0.01),且给药后早期组患者ST段压低程度显著低于即刻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高危ACS患者PCI围手术期能够有效增加心肌灌注,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胸骨下段切口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探讨此径路制备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16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经胸骨下段切口暴露心脏,打活结的方式结扎或旷置左冠状动脉(1eftcoronaryartery,LCA)后,经心尖置测压管于左心室。动态监测心电、左心室压力,记录左心室压变化率、左心室压峰值(1eftventricularsystolicpeakpressure,LVSP)等。实验终点采血检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phosphOkinase,CPK)和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T,c-TNT)。结果全部大鼠均顺利完成实验,无意外死亡。缺血/再灌注组较假手术组心电冈ST段明显抬高,左心室压变化率降低,左心室压峰值下降,血清c—TNT显著升高。结论经胸骨下段切口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简便易行,监测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热休克因子1基因剔除对小鼠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和评价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方法麻醉大鼠21只,开胸,穿线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缺血45min、松解造成再灌注180min;记录标准Ⅱ导联心电图、MAP和心肌收缩功能、心肌缺血/坏死面积以及大鼠存活时间变化。结果左冠状动脉结扎后,QRS波增宽、增高,ST段上移,T波增高,与缺血前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再灌注后,QRS波宽和波高、ST段和T波非常显著下降(P〈0.01),但仍高于缺血前水平。与缺血前比较,缺血后MAP、HR、LVSP、+dp/dtmax、-dp/dtmax非常显著下降(P〈0.01),LVEDP非常显著升高(P〈0.01),再灌注后变化趋势相同。180min后,缺血区/左室、坏死区/缺血区的的平均面积比分别为34.3%、49.6%,存活率为52.4%。结论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电图、MAP和心肌收缩功能、心肌缺血/坏死变化明显,成功率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ASE)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E)对缺血心肌的诊断价值。方法 36只家兔分为两组,其中模型组26只,对照组10只。模型组家兔开胸并不全结扎左前降支,对照组家兔开胸但不损伤左前降支。1个月后行腺苷负荷试验,测量各节段心肌的最大收缩期径向应变(PRS),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价ASE结合STE诊断缺血心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对照组心肌各节段的PRS随着腺苷剂量的增加不断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缺血节段心肌的PRS在80μg/(kg.min)时增加,而100μg/(kg.min)时PRS明显降低(P〈0.05)。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ASE结合STE识别缺血心肌的敏感性为87.8%,特异性为87.8%。结论 ASE结合STE可促进缺血心肌的检出,为心肌缺血的诊断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姜燕妮  张赛春  安婧  刘慧丽  曾婷 《海南医学》2013,24(22):3416-34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43例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患者43例为观察组,护理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动态心电图和血压异常等情况.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ST段压低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室性早搏频次、血压异常率均明显降低.观察组空腹血糖[(6.4±0.9) mmo1/L]、餐后2h血糖[(8.7±1.4) mmo1/L]、ST段压低次数[(126.3±14.6)次]、ST段压低持续时间[(132.8±15.7) min]、室性早搏频次[(406.8±34.2)次/24 h]、血压异常率(4.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1.0) mmo1/L、(9.9±1.5) mmo1/L、(157.1±13.8)次、(160.3± 18.4)min、(472.1±36.0)次/24 h、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血糖水平、动态心电图状况,稳定血压,具有显著的护理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