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蕲蛇酶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蕲蛇酶(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出品国药准字×19990362)主要成份是从蕲蛇毒中提取的凝血酶样酶,分子量为27000±3000.临床药理研究证明具有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稀释血浆,降低血中血脂浓度,溶解血液中栓子.能预防和治疗动脉及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抗血栓病新药.蕲蛇酶是目前对各种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药物.蕲蛇酶对新鲜性、陈旧性及各种模型动静脉血栓均具溶栓作用[1].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中国蕲蛇酶(CAAE)对洗涤的人血小板的激活作用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CAAE能使血小板聚集并释放PF_4;白蛋白、α_2巨球蛋白和镁能抑制CAAE所致血小板聚集作用,肝素和抗凝血酶Ⅲ则否。CAAE致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理主要是通过前列腺素环内过氧化物-TxA_2途径。  相似文献   

3.
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60例)用蕲蛇酶0.75U,每日1次静滴,连用10~15天;对照组(58例)用精制蝮蛇抗栓酶0.75U,每日1次静滴,连用10~15天。观察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1.04%),P<0.01;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 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阿魏酸乙酯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其机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阿魏酸乙酯抗二磷酸腺苷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及其对血小板细胞内钙波动的影响 .方法 在含有阿魏酸乙酯和阿魏酸的兔富含血小板血浆 (PRP)中加入 ADP诱导血小板的集聚 ,以 2 0 0 m L· L- 1聚乙二醇为对照 ,用 TYXN- 91智能血液凝集仪观察血小板聚集率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小板细胞聚集时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不同终浓度 (0 .1,0 .5 ,1.5和 3.0 mm ol· L- 1 )的阿魏酸乙酯对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数分别为(% ) 2 6 .3± 3.3,33.4± 2 .4,73.4± 3.1和 94.9± 2 .7,均显著高于等浓度的阿魏酸水平 (n=8,P<0 .0 5 ) .在阿魏酸乙酯作用下 ADP诱导的血小板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变化(Δ FI)为 4.6± 1.7,明显低于对照值ΔFI(10 .3± 2 .6 ) (n=8,P<0 .0 1) .结论 阿魏酸乙酯抑制由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比阿魏酸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蕲蛇酶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凡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接受蕲蛇酶0 .75u溶于生理盐水 2 5 0mL内静脉滴注 ,并以东菱克栓酶作为对照观察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爱丁堡 -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作神经系统功能缺失分数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总积分从治疗前 2 3.0 8± 11降至治疗后 6 .6 9± 4 .0 2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生活能力状态评级也从治疗前 4 .2 5 +1.0 2降至治疗后 2 .35±1.0 3(P <0 .0 1) ,与对照组东菱克栓酶疗效相似 (P >0 .0 5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6 .2 5 % ,对照组为 83,4 9%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表明蕲蛇酶有显著溶栓作用 ,疗效与东菱栓酶相似 ,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确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蝎毒和蝎毒多肽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PSV)和蝎毒(SV)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麻醉家兔,颈动脉取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分别加入PSV和SV,用CHRON0-IDG 540VS双通道血小板聚集仪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PSV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当PSV的浓度在10.0~15.0mg/ml时,血小板聚集受抑制最为显著;SV对血小板聚集受其剂量及作用时间影响很大,但总的趋势为较低浓度时促进血小板聚集,较高浓度时则抑制血小板聚集。结论PSV对血小板聚集起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SV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在高浓度和低浓度时产生的效应相反,推测由于SV成分较为复杂,各成分之间互相作用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周琼 《广州医药》2000,31(6):64-65
蝮蛇抗栓酶是从蝮蛇毒中分离并提取纯化的精氨酸酶制剂 ,具有抗凝、溶栓、降脂、降低血粘度、改善血循环等作用 ,在治疗脑血栓、高脂血症、心绞痛及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都取得良好功效。1 临床应用1 1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大部分患者伴血液粘度增高 ,而蝮蛇抗栓酶有消耗纤维蛋白原、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治疗方法 :按 0 0 0 84U (kg·d)剂量加入 5 %葡萄糖盐水 2 5 0ml或生理盐水 2 5 0ml静滴 ,每次 1次 ,4周为一疗程。李军成等报道[1] 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 2 0 0例 ,总有效率 93 0 % ,对急性期患者疗效达 99% ,对…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素对肾病综合征患者31例血脂和血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 (NS)患者血脂紊乱及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  31例NS患者用灯盏花素 4 0mg加入 5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2 5 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14d为 1疗程 ,治疗期间禁用抗血小板聚集及调脂药物。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 2周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P <0 .0 5 ) ;2 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灯盏花素对NS具有调脂、降低血粘度作用 ,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浆GMP - 140浓度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4 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 ,与 2 0例健康人作对照 ,在发病 3天内 (急性期 )及 2周时 (恢复期 )抽取肘静脉血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GMP - 140浓度、血小板聚集率(PAgT)采用TYXN - 96I多功能智能血液仪测定。结果 :血浆GMP - 140浓度与PAgT呈显著正相关(r =0 .538,P <0 0 1)。脑梗死急性期血浆GMP - 140浓度、PAgT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 (P<0 0 0 1) ,恢复期血浆 (GMP - 140浓度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PAgT与对照组无显差异。结论 :急性脑梗死血浆GMP - 140浓度与PAgT呈正相关 ,恢复期血奖GMP - 140浓度能更准确地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给予较长时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相似文献   

10.
通脉冲剂对脑梗死血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科牌通脉冲剂是西安麦迪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新近生产的一种纯中药制剂,药理证实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影响多种凝血因子、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抑制红细胞膜ATP酶活性,调节红细胞电泳率及压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降低血浆粘稠度,改善血流变性,调节血液循环。近年来我们对80例脑梗死病人用通脉冲剂治疗前后,对血流变学影响进行了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男43例,女37岁,年龄48~76岁,平均622±104岁。病程914±14年;多发性腔隙性梗…  相似文献   

11.
<正> 蕲蛇酶是一种具有溶解纤维蛋白质,降低血小板粘聚能力,促进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一种酶,我院校自使用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入选标准 (1)发病在72h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2)年龄在35~39岁之间。(3)头颅CF扫描成MRI检查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RT0 0 1 6的溶栓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家兔动 -静脉旁路血栓法检测RT0 0 1 6对血栓的溶解作用 ,并测定其对血液纤溶和凝血系统相关参数指标的影响 ,同时研究并分析了RT0 0 1 6对离体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以及对血小板静息状态胞浆内游离钙的影响 ,结果 ①RT0 0 1 6(3 75、7 5 0、1 5 0MIU/kg)静脉注射给药 ,对家兔动 -静脉旁路所形成的血栓有明显的溶解作用 ,可明显减轻血栓干、湿重量 ,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②RT0 0 1 6(3 75、7 5 0、1 5 0MIU/kg)可明显降低纤溶酶原含量 ,使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转呈阳性反应 ,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并能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提示RT0 0 1 6可促进血液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凝血系统活性。③RT0 0 1 6(1× 1 0 7、3× 1 0 6、1× 1 0 6IU/L)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可产生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④RT0 0 1 6(1× 1 0 7、3× 1 0 6、1× 1 0 6IU/L)可明显降低血小板静息状态的 [Ca2 + ]i,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RT0 0 1 6具有明显的血栓溶解作用 ,可促进血液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凝血系统活性 ;RT0 0 1 6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并明显降低血小板静息状态的[Ca2 + ]i。  相似文献   

13.
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21例,进行治疗前后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有显著下降(P<0.01),但24h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发现治疗后血浆6酮前列腺素显著增高(P<0.05)、血栓素B2稍有降低(P>0.05),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比值有显著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也有显著降低(P<0.05)。表明蝮蛇抗栓酶能降低血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改善高凝状态,防止血栓形成,机理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血管内皮损害,增高前列腺素I2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蕲蛇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我科2014年-2015年7月脑梗死患者110例,观察组为蕲蛇酶及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活血化瘀等治疗),共55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共55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mRS评分改善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蕲蛇酶在脑梗死治疗中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完成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蛇毒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员 :王晴川 ,刘广芬 ,许云禄 ,陈清澄 ,魏京娜研究起止时间 :1 980年 1月~ 1 997年 1 2月获奖种类及等级 :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蕲蛇酶是从尖吻蝮蛇 (亦称蕲蛇 )蛇毒中分离纯化的抗脑血栓新药 ,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为化学药品二类。分子量 2 7± 3k D。动物实验证明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 t- PA。在动物血栓模型上 ,能防栓、溶栓和减少脑梗塞再通后的脑损害。动物急、慢毒性均低。动物和人药代动力学研究 ,一天一次给药无蓄积性 ,主要由肾脏排…  相似文献   

16.
巴曲梅的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加纯 《医学综述》2002,8(5):306-307
巴曲酶 ,商品名为东菱迪芙和DF 52 1 (原名东菱精纯克栓酶 ) ,是由生物合成的一种高纯度类凝血酶样物质 ,属于糖蛋白 ,其肽链由2 31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 36 0 0 0 ,它能直接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浓度 ,并使纤维蛋白多聚体降解为纤维蛋白单体 ,因此具有降纤、溶栓、抗凝等作用。1 巴曲酶的降纤、溶栓、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使用巴曲酶能增加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 ,促进血栓溶解 ,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 ,改善微循环使血流再通[1 3 ] 。研究还证明使用巴曲酶后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性[5] ,使纤…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30例我国正常人血小板ADP聚集的图象及有关参数。研究表明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最佳浓度为2×10~(-5)M~3.5×10~(-5)M,最佳聚集血浆pH在7.54~7.72,最适血小板数量为20万±2万/ml,PRP红细胞数应小于2000/ml,整个实验应在取血后1~3小时内完成。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2月至1999年3月我应用蕲蛇酶注射液(下简称蕲蛇酶)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30例,收到满意疗效。本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60岁以下7例,61岁以上23例;属喘层、型者12例,合并肺气肿14例,肺心病9例;病情均在中度以上病程都在10年以上。其中14例为其他常规治疗病情无好转后改为蕲蛇酶治疗;所有病人均以蕲蛇酶配合适当抗生素静脉满注。蕲蛇酶应用:皮试阴性者,以1.0u蕲蛇酶用生理盐水250ml稀释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应用前和应用后第四天各查血小板1次,若血小板降至正常以下应暂停使用,恢复心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Ca2+]i)、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氯通道阻断剂尼氟灭酸对其的影响。【方法】用Fura-2荧光测钙技术检测血小板[Ca2+]i,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观察氯通道阻断剂尼氟灭酸、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及两者联合对糖尿病人的血小板[Ca2+]i、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结果】①糖尿病人血小板聚集率为(74.9±13.7)%,高于正常人(P<0.05);糖尿病人的静息血小板[Ca2+]i值、钙释放、钙內流分别为(124.5±38.1)nmol/L、(497.1±95.1)nmol/L、(354.3±75.0)nmol/L,均高于正常人(P均<0.05);②尼氟灭酸及硝苯地平抑制血小板钙内流呈浓度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尼氟灭酸(50μmol/L)对糖尿病人血小板钙内流的抑制率为(54.7±14.5)%,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率为(32.3±21.4)%;IC50的硝苯地平(7.5μmol/L)对糖尿病人血小板钙内流的抑制率为(17.9±11.9)%,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率为(32.3±20.4)%;③尼氟灭酸联合硝苯地平对糖尿病人血小板钙有抑制作用,联合作用时尼氟灭酸对钙内流抑制率为(51.9±12.8)%;硝苯地平对钙内流抑制率为(12.4±8.5)%(P均<0.05),两者间不存在交互效应。【结论】糖尿病人血小板聚集率、静息血小板[Ca2+]i及钙运动均高于正常人,血小板呈高反应状态。尼氟灭酸可抑制糖尿病人血小板聚集和钙内流,可能与血小板膜存在对尼氟灭酸敏感的氯通道有关。尼氟灭酸与硝苯地平联合对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钙运动无协同及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比浊法测定 2 8例肺心病患者及 32例体检正常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肺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 (5 4 .6± 7.7) %和 (18.6± 14 .4 )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升高 ,临床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辅以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