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三城市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类型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Yang Q  Zhou Y  Wang W  Wu S  Hong Z  Huang M  Liu Y  Xu H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3):875-878
目的:分析我国脑卒中发病类型的分布特征。方法:在长沙、北京和上海三城市社区30万人群中,采用前瞻性监测和综合干预研究,对首次发生脑卒中的2570例患者进行分型诊断。结果: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及难分类型卒中分别占37.1%、62.3%和0.6%;50岁以前出血性卒中占50%以上;干预社区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均低于监测社区。结论:中年人特别是50岁以下人群应重视出血性卒中的危害,50岁以上的人群的预防重点应放在缺血性卒中方面。干预社会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5年平均发病率低于监测社区。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居民脑卒中发病及其类型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发病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脑卒中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 我国现有脑卒中残存患者达700万人,且以年发生156~234万人的速度在增长.脑卒中每年夺去78~187万国人的生命,是国人死亡的首因.脑卒中残存者有1/3(约230万)为重度残废,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多达270~2 000亿元人民币.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中国高血压患病率也在攀升,从1958年的5.8%增长到1991年的11.88%[1~2].脑卒中28%发生在65岁以下人群,55岁以后每增加10岁,卒中的机会增加2倍[3~8 ].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和高血压患病率的逐年增长,中国脑卒中患者的绝对数一定会增长.脑卒中担在未来25年将继续增长.脑卒中复发及治疗费用的增加亦日益成为引人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脑卒中最好的治疗是预防.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是有效的一、二级预防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对长沙市区101866人进行脑卒中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脑卒中者419人,死亡110人;发病率为174.7/10万,首次发病率为127.6/10万,患病率411.3/10万,死亡率108.0/10万。出血性脑卒中者占40.6%,闭塞性脑卒中者占50.8%,未分类占8.6%。男性首次发病率为140.8/10万,死亡率为127.7/10万;女性分别为113.1/10万,86.4/10万(P<0.01)。另就患者的文化程度对脑卒中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的发病与转归及其与高血压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38农村人口5年观察资料表明,该地区脑年中年均发病率为90.64人/10万,死亡率为92.53人/10万,随年龄增长两率均呈对数直线关系上升,55岁以后增长变陡。5年生存率脑缺血组为62.67%±1.10%,出血组为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该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3.67%,50岁以后增长坡度变陡。脑卒中的发病及死亡与高血压病密切有关,P<0.01。对脑卒中及高血压病的防治应在50岁以前开始。  相似文献   

6.
120例患者均为2009年1至12月间我中心住院部或家庭病床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入组时和康复6周后由同一医生用脑卒中量表(NIHSS)、Fus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和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分别进行评定。组内比较结果:对照组NIHSS、FMA、BI及WHOQOL-BREF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后NIHSS、FMA、BI及WHO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康复组NIHSS、FMA、BI及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区康复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研究着重对1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社区康复训练进行探讨。方法:在对该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等各方面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在家中坚持进行了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训练。结果:通过6个月的训练,患者在各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结论:社区康复训练对患者有良好效果,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发病后就诊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高,病残率高,如能及时就诊,可有效改善预后,特别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发病3 h以内进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属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门诊或出院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性康复指导的基础上,康复组接受系统的家庭康复治疗。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Fugl-Meyer积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初、中、末三期评价。结果:初期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及Barthel指数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月疗程后,两组积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家属介入早期康复治疗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脉压 (PP)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对 10 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将脑出血组 48例、脑梗塞组 5 4例与对照组 (非脑卒中高血压病患者 ) 5 5例的PP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各组不同年龄段PP(≥ 8.7kPa)的异常率。结果 脑出血组、脑梗塞组PP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P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且脑出血组及脑梗塞组的PP增高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 PP增高与脑卒中危险性有关 ,是脑卒中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可作为预测脑卒中事件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8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高血压非脑出血患者12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及发病前半年的特征,分析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例组60~<75岁、≥75岁患者比例及男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发病半年前的血压、血脂、疲劳程度、体重、健康状况、吸烟及饮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盐摄入、吸烟、糖尿病史、冠心病病史、患有高脂血症、经历过严重经济困难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最近半年健康状况是保护因素( 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大于60岁者发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可能性增大;发病半年前身体状况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影响;食盐摄入增多、吸烟、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经历过严重经济困难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孙建华 《浙江医学》2003,25(5):272-274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改变和丹参对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8例SAH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丹参制剂治疗的丹参组35例与未加用丹参制剂治疗的对照组33例的脑循环动力学变化 ,以及两组的病死率、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 SAH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参数有明显改变 ,尤以最小血流速度和脑血管外周阻力改变显著 ;丹参组脑循环动力学变化与对照组差别具有极显著意义 (P<0.01)。结论 SAH可引起脑循环动力学异常改变,丹参制剂对SAH导致的脑缺血性改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邵惠珍  李袁华  赵德明  周春雷 《安徽医学》2009,30(10):1177-1179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好发部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137例,于发病后24h内、24h-7d,8-14d进行动态CT观察,并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出血继续出血42例,发生率为30.7%,多发生于24h内,以丘脑多见。继续出血与病后持续高血压、血肿形态、出血部位、长期饮酒、肝病史及抗凝治疗有关。结论继续出血是脑出血患者早期病情加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后脑水肿是一种继发性病理状态,可使颅内压增高,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文阐述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目前治疗脑水肿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淀粉样脑血管病(CAA)引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CAA引发的23例脑出血患者,均行头颅CT、MRI及SWI检查,计算颅内出血的体积、进行入院及出院时GCS评分及出院时mRS评分,进行预后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结果 CAA引发的脑出血有自发性、多灶性及短期复发的特点,头颅CT对新鲜出血敏感,MRI对新鲜出血和陈旧性出血均可显示,SWI显示皮质及皮质下有多个微出血灶,而基底节区、脑干、小脑无微出血灶。结论 CAA是非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原因;SWI示脑出血特征性表现可作为诊断依据,GCS评分出院比入院增加,出院时mRS评分与入院时GCS评分及脑出血体积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脂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血脂水平差异。方法对183例脑梗死患者、同期住院的45例脑出血患者及15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TC、TG、LDL较对照组增高(P<0.05、P<0.05、P<0.01),HDL较对照组低(P<0.05);脑出血组HDL亦较对照组低(P<0.05),但同脑梗死相比较,TC、LDL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TC、TG、LDL及低HDL水平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相反低TC、LDL水平则可能存在脑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7.
李卫星  赵志庆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5):560-561,581
目的:探讨总结外伤性大脑镰旁出血的CT表现。方法:对92例外伤性大脑镰旁出血的CT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中硬膜下出血49例,呈单侧分布,CT表现为边缘清晰的高密度索条影,其内缘平直,外缘呈浅波纹状或浅弧状;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呈双侧或单侧分布,CT表现为边缘模糊的羽毛状或粗线状高密度影;不能明确分类7例。结论:外伤性大脑镰旁出血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一般都能作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王建平  张斌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5):783-784
目的讨论脑出血的急诊处理要点。方法总结5年间176例急诊脑出血患者的急诊处理经验。结果146例治愈出院,3例由于经济原因出院继续治疗,21例死亡。结论开通救治绿色通道,早诊断,对病情快速判断,注意生命体征等一般情况,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防止脑疝形成,注意搬运安全等对于脑出血患者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67.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抢救治疗是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附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刘力 《北京医学》2005,27(12):714-7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3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经过,按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有无破入脑室系统分组,分别比较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4例(25.2%),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组36.4%,丘脑出血组31.6%,脑干出血组29.4%,脑叶出血组20%和局部基底节区出血组16.1%.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为46.7%,无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为17%.结论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丘脑、脑干部位,与出血量大有关,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提示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