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椎管内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椎管内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减少漏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 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均行手术治疗 ,2例为椎管内硬脊膜外囊肿 ,4例为髓外硬脊膜下囊肿 ,4例为神经根袖套部囊肿 (Tarlov囊肿 )。术后 7例症状消失 ;3例好转 ,其中 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 ,伤口二次缝合未成功 ,后经内引流后切口愈合。结论 椎管内囊肿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复杂 ,不典型 ,与椎管内肿瘤及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相似 ,易发生漏诊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CT)和磁共振成像 (MRI)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对症状及体征明显者宜施行手术治疗。手术要点是切除囊肿壁及蒂部 ,同时解除对神经根及脊髓的压迫。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提高对椎管内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本组12例患者,临床表现以肢体麻木,疼痛,力弱、二便障碍为多见,CT及MRI有助于确诊。根据囊肿部位,临床分为客内硬脊膜外囊肿,髓外硬脊膜下囊肿及神经根袖套部囊肿(Tarlov囊肿)。结果 12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表明8例症状消失,3例好转,1例症状无改善。结论 对椎管内囊肿症状及体征明显者,应施行手术治疗。手术要点为切除囊肿壁及蒂部,同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2例患者的病因为血管畸形,另有2例患者可能的病因为高血压,6例在起病36h内手术的患者中有5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在起病72h后手术的患者未恢复。结论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早诊断、早治疗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2例患者的病因为血管畸形,另有2例患者可能的病因为高血压;6例在起病36h内手术的患者中有5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在起病72h后手术的患者未恢复。结论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早诊断、早治疗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表皮样囊肿多发生于颅内,椎管内表皮样囊肿较为少见。其影像学误诊率较高,过去治疗多采取手术切除或将囊肿外翻于硬脊膜外,1992~1999年我们收治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病人16例,现将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临床诊断及显微手术疗效,以提高对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至2003年3月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治疗效果。结果 出院时双下肢肌力恢复到Ⅲ~Ⅳ级13例,恢复到Ⅴ级5例,未恢复3例。结论 对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要争取早期诊断,尽早及时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脊髓功能,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硬脊膜外囊肿为罕见的椎管内占位病变,据壬氏统计568例椎管内肿瘤,仅发现3例为硬脊膜外囊肿。Wilkins 等收集世界文献报道,至1971年止,共有116例。我国自朱氏。报道首例硬脊膜外囊肿后,陆续有个案报道。到目前为止,已报道12例。这些报道均属于手术后诊断,均未在术前作出诊断,我院最近发现一例胸段硬脊膜外囊肿,术前通过椎管腔造影即可作出诊断,并经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核磁共振(MRI)特点和手术效果。结果20例中12例全切,8例次全切;随访2月~2年,神经功能恢复,无复发。结论骶管内蛛网膜囊肿多发于硬脊膜外背侧方,常合并骶管先天性畸形或腰椎间盘突出,MRI是有效的检查方法,显微镜直视下行囊肿壁切除术有利于神经的充分减压和保护,并能同时处理合并的腰椎间盘突出及畸形,"交通孔"结扎、囊腔填塞能有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9.
<正> 硬脊膜外囊肿系于1898年由Schlesinger在尸解时最先发现,此后文献报告渐多。此病好发于脊柱胸段可腰段,甚少发生于骶部。骶部硬脊膜外囊肿是Enderle 在1932年行脊髓造影时首先发现,同年Wilson 经手术证实1例,当时称其为“骶管内隐性脊膜膨出”(intrasacral occult meningocele),1955年Schurr 改称“骶部硬脊膜外囊肿”(sacralextadural cyst)。Cloward 认为这种囊肿亦属于先天性硬脊膜外囊肿。1973年Cre-Llin 报告7例,对此症作了详细论述,并认为它是腰骶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的一种罕见  相似文献   

10.
邹有瑞  沈冰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3):258-259,192
目的 探讨脊柱裂并巨大脊膜膨出突入盆腔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骶后正中入路、畸胎瘤切除、脊膜膨出结扎修补术治疗1例,术后追踪随访,根据复查后MRI影像学表现及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术后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会阴部感觉异常、排尿功能障碍明显好转,对正常生活无影响;影像学检查显示脊髓均有不同程度的上移,原巨大囊肿消失,直肠膀胱位置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早期MRI诊断、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加功能锻炼治疗脊膜膨出效果显著,其神经功能仍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非典型脊柱结核的临床、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非典型脊柱结核患者的病史、临床及影像检查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初诊时9例被误诊为腰背肌劳损,2例颈椎病,3例下腹部肿物;3例椎间盘突出;6例误诊为脊柱转移瘤,4例误诊为非结核性感染。经CT、MRI或穿刺活检检查有脊柱结核的特征性表现,抗结核化疗及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平片中骨质破坏不明显,在门诊常为误诊误治。CT、MRI检查及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可对该病早期诊断,正规的抗结核化疗及病椎部分切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病理组织学所见及MRI表现。结果:11例MRI检查均清晰显示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形态,信号特征,其中8例在硬膜内,2例居硬膜内外,1例位于硬膜外,1例为多发,增强后瘤体明显强化。结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减少该病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描述我院收治的3例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有非特异性的头痛和神经功能障碍。3例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检查的患者,证实有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及抗凝治疗,同时给病因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1例行尿激酶局部溶栓,3例患者均好转。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lay-shoveler's骨折合并颈椎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例Clay-shoveler's骨折合并颈椎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骨折合并颈髓损伤的特点.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均有颈胸段疼痛,特点是卧床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坐或行走时疼痛复发.X线或CT检查可见颈胸段棘突骨折.MRI显示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相应节段脊髓.术后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虽然Clay-shoveler's骨折发病率较低,但是患者可合并出现颈椎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情况.若保守治疗无效常需要手术干预,颈后路棘突固定重建术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决定是否联合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青年患者占78.9%。急性亚急性起病的占94.7%。临床表现以头痛多见,占73.8%。10例行腰穿检查,7例出现出现压力升高。头颅CTV、MRV及DSA均可发现受累静脉窦,以横窦、乙状窦受累多见,占89.4%,其次为上矢状窦血栓。治疗上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抗凝治疗为最主要治疗。结论CVST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早期诊断需借助头颅CTV、MRV及DSA,治疗上以抗凝治疗为主,应考虑联合介入治疗,早诊断、早治疗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Che XM  Xu QW  Shou JJ  Gu SX  Zhang MG  Sun B  Cui DM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9):1306-1308
目的 探讨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诊断以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19例经手术治疗的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方法、注意事项.19例患者年龄平均38.7岁,其中男14例,女5例.随访9例患者.结果 19例病理学证实均为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患者,手术疗效优良,1例患者术后出现深感觉障碍.随访的9例患者神经系统状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大多初始症状轻微,反复出血致症状逐渐加重.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主要诊断手段.手术切除应在肿瘤与其周围的胶质增生带之间进行,注意防止肿瘤残留.肿瘤出血沿脊髓中央管蔓延时,以切除肿瘤为主,不必强求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椎放线菌感染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颈胸段脊椎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3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明显的脊髓压迫症状,无明显感染证据。3例MRI均显示颈胸段病变,椎体骨质破坏,硬膜外软组织肿块伴脊髓压迫。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3例均为放线菌感染,其中2例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伴微脓肿形成,1例表现为硬膜外脓肿。术后随访,3例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脊椎放线菌感染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其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联合脓肿清除、椎管内减压术和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对伴有脊髓压迫症的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8.
唐敏  周群  刘晓亭  朱幼玲 《安徽医学》2017,38(12):1520-1523
目的 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脊髓病变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2015年NMOSD诊断标准国际共识、以急性脊髓炎为主要表现的NMOSD患者6例,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特点.结果 6例患者的脊髓MRI均可见纵向延伸≥3个椎体节段的T2高信号,3例患者连续节段超过7,1例患者存在延髓受累.病灶连续横贯在脊髓中心或脊髓灰质(铺状态下选择70%位于灰质),呈对称性的圆形及H形.1例患者可见亮点灶.6例患者中脊髓肿胀有2例,3例表现为条索状,1例为斑片状.结论 NMOSD脊髓病变患者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视神经受累预示着高复发几率.纵向延伸≥3个椎体节段T2高信号是NMOSD的常见表现.亮点灶对于NMOSD具有鉴别意义,早期诊断NMOSD,早期启动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癌误诊原因,提高肺癌诊断准确率。方法就29例误诊病例从临床诊断学、影像学、病理学等方面入手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误诊与对肺癌临床表现的认识不足、影像学检查不仔细、病理学检查不够有关。结论充分掌握肺癌的临床特点,全面认真进行影像学、病理学检查是减少该病误诊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弥漫实变型肺泡癌(DCBAC)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探讨与感染性实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经病理确诊为DCBAC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复习。结果DCBAC的临床及影像表现与感染性实变极其相似。掌握CT的重要征象,结合癌胚抗原检测及治疗中的变化,是诊断DCBAC的重要依据。结论对DCBAC临床及影像表现深入细致分析,提高本病与感染性实变鉴别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