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及分型,为临床肝介入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对30例成人尸体肝动脉的解剖观察,以及200例门诊及住院肝介入诊疗患者的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的观察,并对两组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尸体解剖组:30例锯剖标本中,典型分布的肝动脉占17例,占56.7%。变异的肝动脉13例,占43.3%,其中男10例,女3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组:20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中发现典型分布的肝动脉的有127例,占63.5%;有肝动脉变异的有73例,占36.5%,其中男64例,女9例。结论通过分析肝动脉变异的来源,将肝动脉的来源分为四型:腹腔干供血型、胃左动脉供血型、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和其他动脉供血型。  相似文献   

2.
李豪 《医疗装备》2023,(1):30-33
目的 分析肝癌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 200例肝癌患者的肝动脉DSA图像,评价图像质量及研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 200例肝癌肝动脉DSA图像中,成像质量优级978例,占81.50%;成像质量良级147例,占12.25%;成像质量差级75例,占6.25%;整体优良率为93.75%。结论 患者的配合度、医务人员的专业度是影响肝动脉DSA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包括成像技术的设置、造影剂参数的调整、图像后处理等,对肝动脉DSA图像进行质量控制,能保证临床诊疗的准确性,体现肝动脉血管造影术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屏气摄影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术中的应用。方法:183例接受胸、腹部DSA检查的患者,将其分成非屏气实验组和常规屏气对照组。造影时,实验组自然呼吸采集图像.常规组吸气后屏气采集图像。两组图像经后处理调整打印成胶片,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胸部实验组37例中,满意片36例(97.30%),不满意片1例(2.70%);常规组36例中,满意片32例(88.89%),不满意片4例(11.11%)。腹部实验组55例中,满意片53例(96.36%),不满意片2例(3.64%);常规组55例中,满意片49例(89.09%),不满意片6例(10.91%)。两个部位的实验组与常规组DSA图像的满意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胸部Х^2=2.02,0.1d)〈0.25;腹部Х^2=2.16,0.1〈P〈0.25)。结论:非屏气摄影法获得的单幅DSA图像质量与屏气摄影法相似,采集图像时操作更为简便。此方法可作为一种特定程序.应用于年老体弱、病情危重及不能很好配合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周新华 《医疗装备》2022,(3):114-116
目的 探析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DSA、旋转DSA三维重建,记录并比较两种检查的图像质量、动脉与病灶显示情况、肝动脉分级检测情况.结果 旋转DSA三维重建甲级片多于常规DSA...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步进DSA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应用TOSHIBA Infinix VC—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28例下肢动脉造影患者采用步进DSA技术进行检查。结果:28例病人均可获得清晰的动态DSA图像,对下一步治疗提供了明确依据。结论:步进DSA在下肢动脉造影中应用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肝癌的MSCTA特点,并与17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肝癌患者进行对比,以分析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肝癌患者MSCTA动脉期均可见程度不同的肿瘤染色,2例肝动脉门静脉瘘;部分患者在门静脉期及肝静脉期见到静脉癌栓;MSCTA显示肝动脉变异10例,变异率为18.5%(10/54),与DSA符合率为100.0%.MSCTA显示肝癌寄生动脉11支,1例DSA检查未发现,为右膈动脉供血的肝癌,两种方法显示肝癌寄生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为一种微创伤的肿瘤血供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的起源与走行、肝癌的供血动脉、肝癌寄生动脉,与DSA显示结果高度一致,对肝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CT及容积呈现技术(VRT)等三维重组技术在肝脏肿瘤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介入病房及宁波市第一医院DSA室的肝脏肿瘤患者43例,共69个病灶.其中34例均行CTA及常规DSA造影,9例行常规CT增强及DSA造影.以肝固有动脉DSA为金标准,对CT三维重组图像进行评估,并评定肿瘤供血血管.结果 本研究69个病灶血管造影CT均可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以CTA为基础的CT三维重组图像显示更佳;VRT重组图像与DSA图像有非常好的符合率.结论 血管造影CT基础上的VRT三维重组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经皮肝动脉栓塞术(HAE)靶血管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VRT重组图像,结合肝固有动脉及间接门静脉DSA图像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HAE的远期疗效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8.
血管造影CT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CT及容积呈现技术(VRT)等三维重组技术在肝脏肿瘤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介入病房及宁波市第一医院DSA室的肝脏肿瘤患者43例,共69个病灶.其中34例均行CTA及常规DSA造影,9例行常规CT增强及DSA造影.以肝固有动脉DSA为金标准,对CT三维重组图像进行评估,并评定肿瘤供血血管.结果 本研究69个病灶血管造影CT均可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以CTA为基础的CT三维重组图像显示更佳;VRT重组图像与DSA图像有非常好的符合率.结论 血管造影CT基础上的VRT三维重组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经皮肝动脉栓塞术(HAE)靶血管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VRT重组图像,结合肝固有动脉及间接门静脉DSA图像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HAE的远期疗效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特点。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TIA患者61例,根据发作频率分为频发组和非频发组,全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2组患者狭窄血管的分布及狭窄率。结果:(1)61例中85.2%(52/61)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频发组92.3%(36/39),非频发组72.7%(16/22),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O.05);(2)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占58.3%(28/48),而颅内动脉狭窄则以大脑中动脉最多占47.1%(32/68),颅内、外动脉狭窄比约为1.42:1(68/48);(3)频发组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76.9%(30/39),非频发组40.9%(9/22),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颅内一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频发TIA的患者应积极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CT及容积呈现技术(VRT)等三维重组技术在肝脏肿瘤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介入病房及宁波市第一医院DSA室的肝脏肿瘤患者43例,共69个病灶.其中34例均行CTA及常规DSA造影,9例行常规CT增强及DSA造影.以肝固有动脉DSA为金标准,对CT三维重组图像进行评估,并评定肿瘤供血血管.结果 本研究69个病灶血管造影CT均可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以CTA为基础的CT三维重组图像显示更佳;VRT重组图像与DSA图像有非常好的符合率.结论 血管造影CT基础上的VRT三维重组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经皮肝动脉栓塞术(HAE)靶血管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VRT重组图像,结合肝固有动脉及间接门静脉DSA图像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HAE的远期疗效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DSA下肢动脉跟踪造影图像拼接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怀疑有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行下肢跟踪造影术,经工作站Paste软件后处理,拼接成下肢动脉全程图像,观察血管的显影情况。结果:本方法一次注射造影剂可显示一侧下肢动脉的全程图像。22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狭窄、闭塞或假性动脉瘤等病变。结论:图像拼接技术能够更直接的显示下肢动脉病变,较传统DSA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像素移位技术在脑血管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行脑血管造影患者的常规自动重建三维DSA图像和通过像素移位技术进行处理后生成的三维DSA图像,并由3位影像学专家采用双盲法对不同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齄(优质、可接受、差)和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常规自动重建的优质图像31例,差质图像18例,发现微小动脉瘤5枚;而应用像素移位技术重建后得到优质图像52例,差质图像7例,发现微小动脉瘤14枚,两种方法生成的图像质量和发现微小动脉瘤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像素移位技术,重建三维图像能使脑哪管三维DSA图像质量明显提高,提高了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80 kV)扫描降低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辐射剂量的作用及对病变显示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做腹部CTA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分别采用管电压80 kV和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比较两组的病变显示、图像质量、腹主动脉CT值及平均辐射剂量,分别对所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血管强化值(604.9±132.3)HU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3±94.3)HU,图像质量评分(3.61±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6±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原始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管重建成像图像质量、病变显示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试验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6.2%、69.7%及69.8%。结论:64排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采用低管电压(80 kV)可降低辐射剂量,病变显示较满意,获得图像可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但原始图像噪声偏高,相关参数及管电流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引起的心源性晕厥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以晕厥待查为诊断的患者共134例,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或心内电生理检查,详细记录生活日记,准确记录晕厥时间.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78例,24h动态心电图确诊59例,真阳性42例,真阴性39例,假阳性17例,假阴性36例,敏感度53.85%(42/78),特异度69.64%(39/56),阳性预测值71.19%(42/59),阴性预测值52.00%(39/7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引起的心源性晕厥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反复多次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脑病变患者的l临床资料,对其进行MSCTA检查,将获得原始数据图像传送到工作站上行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后处理重建,分析其病变情况。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率。结果:MSCTA能够较清楚的显示颅内血管情况,动脉狭窄有22例,动静脉畸形18例,动脉瘤12例,无异常8例。MSCTA诊断结果与DSA一致。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准确性较高,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数字减影机导引下,穿刺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两种入路方法及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在数字减影机监视引导下,76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后外侧入路行椎间盘内及盘周臭氧注射治疗;65例患者经后外侧和小关节内侧缘双入路椎间盘臭氧注射治疗。所有患者均于7d后重复治疗一次,随访6-18个月,采用MacNab腰腿痛评价标准评价其疗效情况。结果:在数字减影机导引下穿刺操作成功率为100%。按照MacNab评价标准对两种入路方式的疗效进行评价,经后外侧单入路方式治疗的有效率为75%;经后外侧及小关节内侧缘双人路治疗的有效率为84.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两种人路方式均在数字减影机导引下穿刺完成,定位准确,穿刺快捷,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经后外侧和小关节内侧缘双入路椎间盘臭氧注射治疗比单纯经后外侧椎间盘臭氧注射治疗有效率更高、更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64-SCTA)对颅内动脉瘤(C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CA患者的64-SCTA和DSA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评价64-SCTA诊断优势,评价指标包括动脉瘤位置、形态的显示,以及对附壁血栓、钙化、动脉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的显示。结果34例患者,检出动脉瘤36个。其中囊性动脉瘤34个,梭形动脉瘤2个,对于cA的位置及形态64-SCTA与DSA诊断符合率达100%。64-SCTA可显示CA附壁血栓及钙化,对CA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显示良好。DSA对CA附壁血栓、钙化及CA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显示均不满意。结论64-SCTA可明确诊断CA,对CA的位置、形态、附壁血栓、钙化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显示清晰,可作为CA诊断及术前评估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16层螺旋CT与DSA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探讨1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患者同时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DSA冠状动脉造影,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DSA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患者心率在55~70次/min时,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血管狭窄≥50%的准确度为94%,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显示达到诊断要求,并且可显示动脉壁的改变。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筛选手段,对血管搭桥和内支架放置术后的评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