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诊胃癌患者胃镜象与舌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诊胃癌患者胃镜象与舌象的相关性。方法:观察66例初诊胃癌患者的舌象与胃镜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镜象胃癌分期与舌色、舌苔之间有中度相关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分期胃癌患者的舌形、舌下络脉构成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早期胃癌患者舌象多正常,进展期胃癌患者多见紫舌、瘀斑舌、舌下络脉曲张以及黄腻苔。胃镜象下病灶黏膜色泽与舌色间有高度相关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舌苔间有中度相关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色泽病灶患者的舌形、舌下络脉构成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胃镜象下胃癌舌色淡白者,胃镜下病灶黏膜色泽多为苍白。胃镜象病灶周围黏膜状态、病灶苔状物均与舌苔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初诊胃癌患者胃镜象与舌象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Hp相关性胃炎(HPAG)内镜象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84例HPAG患者的基本情况、辨证分型与胃镜表现进行数据录入,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结果:HPAG的发病与性别、年龄、诱发因素及是否外出就餐有关。浅表性胃炎主要以脾胃湿热证和肝胃郁热证为主,萎缩性胃炎主要为胃络瘀阻证和胃阴不足证。HPAG不同中医证型与黏膜表现及舌质、舌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脾胃湿热证黏膜多表现为糜烂及充血,多见红舌、黄腻苔;肝胃郁热证黏膜改变以糜烂为主,多见红舌、黄苔;胃络瘀阻证舌象多表现为暗红舌;胃阴不足证的舌苔少或见剥脱。结论:HPAG患者的内镜表现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308例消化系统患者的舌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观察308例消化系统患者的舌象,从舌色、舌苔、舌形、舌态四个方面来分析消化系统中各病种的舌象特点。提示:病位在食管、胃、十二指肠、大、小肠的患者,舌色、舌苔以淡白舌、白腻苔、黄腻苔为最多,舌形以胖大舌、裂纹舌为多,舌态基本正常病位在肝胆者以青紫、绛舌最多,苔以黄腻、白腻为主,胰腺炎者以红舌、黄腻苔为多。在消化系统中医通过舌象辨证分析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诊及中医辨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87例经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的中医辨证、舌象及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8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的辨证分型比率依次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胃络瘀血;其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比率为胃络瘀血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舌质以淡舌及暗红舌居多,舌苔以薄黄苔居多,黄腻苔最少。其中以暗红舌及紫暗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黄腻苔感染率最高。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感染相关性与其舌象及中医辨证有密切联系,中医舌诊及辨证可以指导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舌象,口味与胃电图关系的初步观察:附225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病多舌红苔黄、主实热、萎缩性胃炎多舌红苔白、主虚热、胃电图可区分红舌主热之虚实,胃癌多舌淡白苔白厚腻,胃电图检查结合舌象可提高诊断率;胃电参数逐渐降低的规律性变化导出正常胃→胃炎→胃癌链,黄苔出现率随之下降,白苔率则上升;将胃电图作为客观指标探讨苦、酸、痰、甜、咸等口味异常实质,其胃电波形参数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湿热证黄腻苔舌微生态与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探讨湿热证舌苔形成机理. 方法 42例湿热证黄腻苔患者为实验组,28名健康人正常舌象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清洁口腔后刮取舌苔送检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细菌总数,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厚黄腻苔与实验组薄黄腻苔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变化表现为正常舌苔>湿热证薄黄腻苔>湿热证厚黄腻苔;细菌总数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厚黄腻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变化表现为湿热证厚黄腻苔>湿热证薄黄腻苔>正常舌苔;两组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细菌总数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湿热证的病因病机和病位的变化反映在舌苔的变化上,可能与舌微生态和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有关,但两指标间的相关性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7.
716例不同年龄段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陈群  莫传伟  刘梅 《中医研究》2012,25(4):12-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年龄段的中医发病机制.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了716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舌象资料,并按4个发病年龄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发病年龄≤44岁者,舌质多表现为齿印舌、点刺舌、红舌,舌苔多表现为薄黄腻苔;发病年龄≥45岁者,舌质多表现为颤动舌、瘘软舌、暗红舌、紫舌、淡暗舌、绛舌,舌苔多表现为厚腻苔、灰黑苔、苔少、苔剥.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年轻患者的病机主要表现为脾虚湿困、里热炽盛,以实以证为主;中老年患者病机主要表现为瘀血痰浊阻络、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虚实夹杂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大骨节病患者早、中、晚期舌象特点进行分析,为研究不同时期证候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确诊为大骨节病的患者进行舌诊检查,记录舌象,对不同分期的舌象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患者舌色以淡红、淡白、淡紫舌出现比率高,舌形以正常舌形、苍老舌出现比率高,舌苔以薄白苔、白腻苔出现比率高。中期患者舌色以淡红舌、红舌,舌形以正常舌形、裂纹舌,舌苔以燥苔、黄腻苔出现比率高。晚期患者舌色以绛紫舌、淡紫舌,舌形以裂纹舌、淡嫩舌,舌苔以燥苔、剥苔出现比率高。结论:大骨节病早、中、晚期的舌象具有不同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舌象特点,探讨重症肌无力的中医发病机制。方法:对确诊的1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舌象进行观察,并按不同年龄及病程分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20岁者以舌淡红、苔薄白为主,年龄为21~60岁者以舌淡红、苔黄腻为主,年龄>60岁者以舌淡红或淡白、苔薄白为主;病程≤1年者以淡红舌、薄白苔为主,病程在1~10年者以淡红舌或红舌、白腻苔或黄腻苔为主,病程>10年者以淡红舌、薄白苔为主。结论: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病机为脾、肝、肾三脏亏虚为主,常兼夹湿热、痰浊或瘀血等实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脾胃湿热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黄腻苔与舌上皮细胞凋亡和细菌总数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脾胃湿热证患者50例为实验组(黄腻苔必备),30例正常舌象健康者为正常组(淡红舌,薄白苔),观察实验组黄腻苔分级,检测正常组和实验组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舌苔细菌总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舌上皮Al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着舌苔严重程度分级的增加,舌上皮细胞凋亡减少,两者呈负相关(P<0.05);实验组舌苔细菌总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随着舌苔严重程度分级的增加,细菌总数增多,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脾胃湿热证黄腻苔同时存在着舌上皮细胞凋亡的明显减少和细菌总数的增多,且黄腻苔越重,舌上皮细胞凋亡减少越明显,细菌总数的增加也越多.两指标的变化反映了脾胃湿热证舌苔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的特征。方法应用"中医舌诊系统"观察了7例大肠癌临终患者和62例非临终患者舌象的改变,并进行了舌质、舌苔RGB(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值的量化观测。结果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质以淡红舌和红舌多见,舌苔以无苔和厚黄腻苔多见;非临终患者以红舌、厚黄腻苔多见。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质G、B值较非临终患者降低,R值相近,B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R/G、R/B增高,R/B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临终患者薄苔较非临终患者G、B值降低,R值相近,R/G、R/B增高,R/B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厚苔RGB值相近(P0.05)。结论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根治术前后1周内舌象及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并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初诊初治且无明显转移灶的胃癌患者根治术前后的中西医临床资料进行临诊调查,按中医传统望诊方法观察并用相机记录舌象,按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舌象方面,术后1~3 d较术前淡白舌伴舌面少苔增多且舌面多呈干涩少津状态,术后4~7 d暗红舌厚腻苔增多且舌面多见苔浮无根。中医证候方面,术后气滞证较术前明显减少,虚证、痰阻证及血瘀证均增多。结论:手术干预可显著改变胃癌的中医证候表现,术后短期内宜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采用温阳益气、化痰祛瘀之法以清除痰饮瘀血巩固疗效,预防全身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3.
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舌象观察与探讨(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我院1978年2月至1982年12月,纤维胃镜检查前有舌象观察记录,经纤维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明确诊断的胃癌100例,"癌前病变"200咧(包括不典型增生100例,萎缩性胃炎100例)的舌象变化,并与对照组浅表性胃炎100例的舌象观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舌苔:各组病人均以腻苔为主(67%),其中黄腻苔(42.5%)多于白腻苔(24.5%);胃癌组有花剥苔48例占48%,而对照组仅2例占2%,不典型增生组12例占12%,萎缩性胃炎有22例占22%,均与胃癌组有明显差异(P<0.01)。且胃癌组中未分化癌14例中  相似文献   

14.
311例胃十二指肠病变内镜象与舌象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11例胃十二指肠病变患者的内镜象和舌象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黄苔以癌肿、溃疡病并胃炎、复合性胃十二指肠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生率较高。萎缩性胃炎、溃疡病静止期以白苔多见。舌苔脱落细胞和内镜检查结果说明,黄苔与胃粘膜炎症有关。不同舌苔似各有相应的胃粘膜病变,在一定范围内舌苔的变化可以作为胃十二指肠病变的体表反映。  相似文献   

15.
黄白苔在临床上常见。然而,笔者查阅大量舌诊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资料,仅见何宏邦等在《胃部疾病的舌象与胃镜象观察研究》一文中,有专门列出黄白苔这一舌象。白苔多主表主寒,黄苔多主里主热,这比较容易理解,亦较容易归类统计。而黄白相兼苔却不同,其产生的机理较复杂,在进行舌象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中,不易归类统计,且避而不谈。陈泽霖教授在《舌诊研究》专著和《舌苔的电子显微镜研究》一文中,亦只观察、研究、讨论了黄、白、黑等苔的细胞形态学及其临床意义。至今尚未见有对黄白相兼苔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通过对胃镜下不同黏膜象患者的舌诊及辨证分型的观察研究发现,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组)舌质主要是淡红舌,薄白苔为主,明显高于各型胃病(P<0.05);浅表性胃炎以淡红舌,薄白及白腻苔为主,以湿热中阻、肝气犯胃及脾胃虚寒为主要证型;萎缩性胃炎以红、黯红舌、花剥苔为主(P<0.05),以瘀血停滞及胃阴亏虚证型为主;返流性胃炎以黯红及青紫舌,白腻与黄腻苔为主,肝胃郁热、湿热中阻及脾胃虚寒证型为主;胃十二指肠溃疡以红舌及淡红舌、薄黄苔及黄腻苔为主(P<0.05),主要证型是湿热中阻及脾胃虚寒;十二指肠炎以淡及红舌,薄黄及黄腻苔为主(P<0.05),以脾胃虚寒、湿热中阻及肝气犯胃为主要证型(P<0.05)。总之,慢性胃病以湿热中阻及脾胃虚寒证型(P<0.05)居多,其中湿热中阻较以往增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舌象在不同临床因素分布规律以及对辨证的重要意义。方法:共纳入原发性肺癌患者207例。对肺癌患者舌象进行人工判读及中医辨证分型,从定性角度对舌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舌质颜色与肺癌患者病理及分期无明显关联(P0.05),苔色在不同病理和分期中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舌苔厚度在不同病理分期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不同分期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鳞癌患者主要以白腻、黄腻苔为主,腺癌患者以薄白苔占多数,早期肺癌患者以薄白苔多见,而晚期则多以白厚腻苔和黄腻苔为主;舌质颜色在不同证型中分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精气两亏证患者以淡红舌和淡紫舌为主,脾虚痰湿证患者以淡白舌为主,痰热内蕴证患者以淡红舌为主,阴虚内热证患者以红绛舌占主要地位;舌苔颜色和厚度在不同证型中分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痰热内蕴证中淡黄苔与黄苔共占66.6%,其余三组证型以白苔为主;78.8%的肺癌患者舌苔表现为腻苔;精气两亏证患者以薄白苔为主,脾虚痰湿证患者以厚苔和薄苔为主,痰热内蕴证患者以厚苔占主要地位,阴虚内热证患者舌苔少或薄。结论:舌诊对肺癌中医辨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观察患者病势进展亦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774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象与胃镜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炎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疾病之一。为了探讨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象变化规律及其与胃镜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1995年6月至1998年6月,我们对774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象和舌象进行了观察分析,并与同期190例健康人组的舌象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中风患者治疗中的舌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丽辉 《光明中医》2006,21(6):18-20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舌象变化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记录127例脑中风患者全病程舌象,根据舌象变化选用"开窍熄风胶囊"、"通腑汤"、"羚蝎胶囊"、"化瘀汤"、"益阴汤"、"益气活血糖浆"进行辨证治疗.结果:黄、白垢腻苔,厚腻苔,黄腻苔,黄糙苔,舌下脉络迂曲,舌质红绛或暗红,舌体卷缩,多为危重之症.通过结合证、舌、脉的辨证施治,127例中基本恢复39例,显著进步31例,进步31例,稍进步11例,恶化4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88.2%.结论:风火痰热是中风的主要病机,脑卒中患者舌象观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鼻咽癌癌变过程舌象特征。方法: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中山,对201例慢性鼻咽炎、61例鼻咽癌前病变、10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进行舌象观察。调查结果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淡白舌以鼻咽癌前病变者及鼻咽炎患者为多见,分别占55.7%及44.8%,初诊鼻咽癌患者只占26.1%;红舌者以初诊鼻咽癌为多见,约占21.5%,而鼻咽癌前病变者及鼻咽炎患者较少见,分别仅占1.6%及9.5%,P<0.01。青紫色及淡红舌(正常舌色)在鼻咽炎、鼻咽癌前病变及初诊鼻咽癌中所占比例相当,分别为20.4%、21.3%、26.2%;及25.4%、21.3%、26.2%;P>0.05。黄苔、腻苔及少苔等病理性舌苔在三类疾病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鼻咽癌变过程存在一定的舌象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