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对中风病的发生早期预防,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因此,探讨中风病的发病规律与诱发因素在中风病治疗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中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血运重建手术、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中药、针灸治疗几个方面总结中风病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用于中风病二级预防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不足之处,以期对今后中风病二级预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中西医学角度,从脑的物质和功能、中风病病因病机、中风病的病症,以及中风病的预后方面,论述中风病应从脏腑论治。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中医辨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亮  周文学  段锦  李曦 《中医杂志》2005,46(7):486-488
通过对中风病病名的变迁、演变到统一的分析及中风病辨病与辨证治疗效果的比较,认为中风病的治疗虽然辨证与辨病缺一不可,但辨病更有针对性.应重视中医辨病,有利于中风病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了络穴的虚、实主治,其中有许多与中风病的症状有关。络穴既可单独用于中风病症的治疗,也可以配伍应用。文章从临床实际出发,对络穴应用于中风病的理论进行小结,并从络穴与络脉、络穴与脑的生理联系和络穴的功效出发对络穴用于中风病的中医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风病从心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风病与心相关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的方剂、药物和腧穴以及西医脑卒中的心脏和心理的变化,认为中风病从心论治虽然已被人们无意识的运用,但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有意识的从心的角度来治疗中风病。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由来已久。近年来,很多医家在中风病与中医体质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对探讨中风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在中风病防治方面具有指导意义。收集近20年来医家在此方面的文献资料,从体质角度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养生预防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五脏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间相互影响,且五脏气血通过经络均上达于头部,故中风病虽病位在脑,但与五脏密切相关,临证可从五脏入手治疗中风病。从五脏论治中风,既完善了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又为中风病的临床预防、康复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扩展了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中风病从气血论治大体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奠基阶段:唐以前医家认识到中风病的发生与人体内气血密切相关,并从调畅气血、扶正祛邪两方面论治中风病,是从气血论治中风病的奠基阶段。(2)发展阶段:宋金元时期医家逐渐认识到中风病发病根本原因为内伤气血,治疗上从养血、调气、气血双调三方面论治中风病,是从气血论治中风病的发展阶段。(3)完善阶段:明清时期有关从气血论治中风病的记载更加具体丰富,主要从补益气血、理气养血祛风、顺气活血、益气活血、滋阴养血、调理气机等方面论治中风病,是从气血论治中风病的完善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每年新发脑中风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中医对中风病的论治方法颇多。本文主要从脾胃立论,总结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从脾胃论治中风病的临床报道,为从脾胃论治中风病的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总结卢尚岭教授中风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阐述以此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及临证发挥。1987年卢老提出中风发病责在气机逆乱的病机理论,得到学术界认可;迄今,气机逆乱已被确认为是中风发病的基本病机。卢老倡导调理气机是急性中风证治的基本治则,创制大黄瓜蒌汤、调气息风饮等常用方。基于急性中风以气机升降逆乱为本、痰火瘀滞为标的病机认识,提出急性中风之风火痰瘀证治皆以调理气机为要。基于卢老经验,后学者提出,中风标实常见风火痰瘀,主要责之肝胃;本虚多见气虚、阴虚或气阴俱虚,发病责先后天之本受损,并提炼出邪实治在肝胃、正虚当补脾肾的中风基本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2.
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位、病机及治疗方法的新见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文献及临床实践,笔者发现既往教科书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中风理论存在一些失误;并提出相应的观点。①中风的关键原因是"痰瘀故邪",不是"风、火"。②"风"产生的原因是痰瘀损伤肝血;"火"产生的原因是痰瘀损伤肝血或闭阻心窍使火郁而暴亢。③中风的受病部位在"神",表现为神机障碍,而非在经络。肝魂损伤致口眼歪斜、运动性失语、肢体瘫痪;肺魄损伤致肌肤麻木不仁;肾志损伤致感觉性失语;心包受邪,心神受蒙致神志异常。④"神"损伤为虚证,补气血是治疗中的关键,兼祛邪,平衡阴阳;肝魂损伤补血为主;肺魄损伤养气为主;肾志损伤,填精为主;心包损伤,气血双补。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41-343
张梅奎教授幼承家父真传,后师承国医大师张学文,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临证经验丰富,在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观点,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用药灵活,组方严谨,疗效显著。兹从六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证治对其经验进行了总结: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眩晕宁汤治疗瘀血阻窍型眩晕;补阳还五汤加减治急性期中风;治癫方调理气血抗癫痫;郁宁汤疏肝解郁治失眠;还少方益肾活血治痴呆。  相似文献   

14.
朱丹溪开创了痰瘀致病之说,注重痰瘀同治,对中风、肺胀、积聚、噎膈等疾病根据其病因病机多从痰瘀同治,后世医家深受其影响.分析探讨了丹溪痰瘀同治的学术思想,并以帕金森病为例论述痰瘀同治的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5.
曹久冬  吕学玉  霍然 《陕西中医》2021,(12):1819-1821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攀升。眼针具有手法轻、取穴少、用针少、疗效较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本文通过检索近5年眼针治疗脑卒中相关文献,分别从眼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及其并发症两方面进行探讨,发现眼针疗法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进行展望,以期为眼针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痰病,本文总结了我院两年来568例脑卒中患者实施的康复护理经验,详细阐述了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和出院后的康复护理内容。  相似文献   

17.
荣远航  滕晶 《中国中医急症》2022,(2):345-347,354
通过整理分析《医门法律》《尚论篇》《尚论后篇》《寓意草》及相关文献,探讨喻昌治疗中风病经验和学术思想.总结其治疗中风病理论如下:1)主要病机为阳虚邪乘,本虚标实;火、气、痰、郁等体质偏颇对中风病具有易感性;2)以全面的四诊合参为依据进行脏腑辨证,尤重脉诊;3)首提"驱风之中,兼填空窍"的治则;以雨治风,思路新颖;4)明...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To confirm the long-term outcomes of stroke patients and determine predicting factors for death,recurrence of vascular events and poor outcome (either recurrence or death) after the use of ...  相似文献   

19.
王永炎先生研究发现急性脑卒中半数以上存在痰热腑实,并提出了化痰通腑治法,当时受到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推荐。经过30多年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验证,不断为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急症提供依据,已被编入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等,成为中医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主要治法而备受推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医治疗中风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20.
十枣汤理法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枣汤主治太阳中风,有形之水客居胸胁之悬饮证。由甘遂、大戟、芫花、大枣四味组成,乃张仲景治水常用方剂,《伤寒论》、《金匮要略》均有论述。《外台秘要》引深之朱雀汤,即本方。现代药理作用已有报告。用药时间《伤寒论》指明在六经病"欲解时","平旦服";热则行、凉则滞,欲期冀其药扬辛开之性,又不失苦降之能故当温服。用法有枣汤送服、先服枣汤、枣肉为丸、体外贴敷、枣汤煎服、枣肉夹粉等。十枣汤实为峻下逐水之剂,具猛、毒之性,运用应遵循"衰其大半而止"原则。现代医家扩大治疗各种水饮停聚胸腹属邪实之证,以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病应用最为广泛。在妇科、骨科创伤并发症、眼科、心包积液应用,也取得一定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