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bFGF-PLA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纲  谭颖徽  卢来春  张蓉  王建华  杜俊兰 《重庆医学》2006,35(11):1002-1004
目的制备bFGF-PLA纳米微球,观察其一般特性、载药量和包封率和缓释特性。方法应用超声乳化法制备缓释bFGF-PLA纳米微球,观察其一般特性,采用ELISA方法测定bFGF含量,并模拟体内条件研究bFGF-PLA纳米微球的体外缓释特性。结果纳米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0.045±0.013)μm,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1.72±1.31)%和〔(27.65±0.44)×10-3〕%。微球体外释药符合Higuichi方程:突释期仅为18.37%,14d后释放度达75.72%。结论bFGF-PLA纳米微球制备工艺效果满意,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hc acid),PLGA]为材料,制备缓释局麻药利多卡因(Lidocaine,LID)-PLGA长效缓释微球.方法 采用乳化溶媒挥发法制备微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药物释放.结果 纳米微球形态光滑圆整,球体大小均匀,微球粒径为(174.5±15.2)nm,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2.48%和54.30%,微球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半衰期t1/2=3.45 d.结论 LID-PLGA纳米微球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自行设计合成一种以骨缺损修复为目的的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并进行理化性能和体外释放实验。方法复乳法制备mPEG-PLA-NGF缓释微球,并观察其大小形态,用ELISA法测定微球包封率及载药量,用动态透析释药法测定体外释放率。结果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大小较均匀。微球粒径为(74.2±21.3)μm,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7.3±1.8)%和[(2.13±0.24)×10-5]%,体外释放实验中,没有发现突释现象,24 h释放率为27.36%,微球在21 d后释放度达72.34%。结论 mPEG-PLA-NGF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阿霉素(ADM)-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考察其特性。方法选用生物可降解的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扩散-吸附法制备ADM-PLGA微球。结果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粒径范围在7~20μm,占90.07%,载药量为5.93%,包封率为38.3%。结论该法制备的微球粒径和载药量符合肺靶向ADM-PLGA微球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聚L-乳酸为载体材料制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纳米微球.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聚L-乳酸纳米微球,检测微球特征,并观察微球表面形貌,最后研究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聚L-乳酸纳米微球平均粒径为(376.5±18.2)nm,包封率为(68.62±1.34)%,载药量为(34.26±0....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载艾塞那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凝聚法(W/O/O)制备载艾塞那肽缓释注射微球,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艾塞那肽含量的方法和微球中药物提取方法,考察微球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载药量等理化性质,并对微球体外释放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微球球形较圆整,平均粒径为(51.2±1.97)μm,实际载药量为(4.50±0.13)%,包封率在(96.5±2.68)%,首日突释率为(13.19±1.39)%,28 d的体外累积释放率可达(88.6±0.73)%。结论以生物可降解的PLGA为载体,用W/O/O法制备的艾塞那肽微球工艺稳定可控,重现性好,可在体外缓释一个月,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三七总皂苷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三七总皂苷壳聚糖缓释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三七总皂苷壳聚糖微球,以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药速度为评价指标,考察处方因素对壳聚糖微球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L9(34)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微球的平均粒径为(4.2±0.3)μm,包封率为(28.58±2.76)%(n=3),载药量为(17.15±1.65)%(n=3)。结论通过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三七总皂苷壳聚糖缓释微球,其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且制备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川芎嗪PLGA微球并考察其物理化学性质及体外释药性.方法 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川芎嗪PLGA微球,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对微球的外观形态、粒径及粒度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等理化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 以优化处方制备的川芎嗪PLGA微球为圆球形,粒度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为(10±2.2)μm,包封率为(81.36±1.15)%,载药量为(8.2±0.43)%,药物体外释放可延长至768h,释药特性符合Weibull方程,经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证明,形成了新的物相,表明载药微球确已形成.结论 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川芎嗪PLGA微球包封率和栽药量高,粒径均匀,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构建载有骨保护素(OPG)的微球,筛选出缓释效果最佳的制备条件,并研究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以不同的搅拌速度、聚乙烯醇(PVA)浓度、PLGA浓度制备OPG-PLGA微球并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条件;以磷酸盐缓冲液作为释放介质考察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以PLGA聚合物浓度400 mg/ml、搅拌速度400 r/min、PVA浓度2%为条件制备的载药微球具有最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6.21×10-和75.10%,体外释药试验显示微球持续释放时间达到30 d,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结论 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OPG-PLGA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同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为用于拔牙位点保存术的缓释药物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多西紫杉醇(DTX)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复合微球,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等性质的影响,以及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长效应.方法 以疏水性抗癌药物多西紫杉醇作为模型药物,采用单乳化溶剂挥发法(S/O/W)制备PLGA/nHA-DTX复合微球,对载药前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FTIR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及体外释药性质进行研究.结果 FTIR结果 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多西紫杉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PLGA/nHA-DTX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92%和88.7%,较之单纯的PLGA-DTX微球均有很大的提高.经过体外释放药物突释后,复合微球比单纯PLGA微球的药物释放慢.在第30 d时,复合微球和单纯的PLGA微球累积药物释率放分别为62.40%和72.70%.MTT实验结果 显示PLGA/nHA复合微球对癌细胞增长的抑制效果优于单纯PLGA微球和药物.结论 与单纯的PLGA-DTX微珠相比,由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多西紫杉醇存在较强的吸附作用,使PLGA/nHA-DTX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具有更好的药物缓释效果,抑制癌细胞增长的作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12.
One must ever focus, in the oncology patient, on the possible treatable etiologies of pain which might be amenable to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or surgery. The first goal is to accurately diagnose the source of the pain and then, only if other active intervention is unhelpful, administer analgesic therapy. The use of controlled-release morphine administered at regular 12-hour intervals offers an additional method of providing prolonged comfort with the associated overall improvement in quality of life of the cancer patient.  相似文献   

13.
卡托普利控释微丸的研制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Ⅱ及硬脂醇为缓释材料,研究了卡托普利控释微丸的处方和工艺。经体外释放实验证明,制得的控释微丸能明显延缓药物释放,释放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格列吡嗪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格列吡嗪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格列吡嗪缓释片。通过测定格列吡嗪体外释放度,进行释药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缓释片在16h内缓慢释药,其体外释药速率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Q=0.0563t+0.0405(r=0.9999)。结论所制备的缓释片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该制备工艺合理,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沙丁胺醇包合物缓释片的释药机制。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沙丁胺醇包合物缓释片,释放度测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二部释放度测定法中的第3法,用显色法测定释放介质中沙丁胺醇的浓度。结果经Peppas方程处理,扩散指数为0.667,相关系数为0.9990。结论沙丁胺醇缓释片以扩散和溶蚀协同作用释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卡托普利脉冲微丸及氢氯噻嗪缓释微丸,考察制剂体外释放度影响因素;方法依据时控爆破系统原理,利用底喷式流化床包衣设备,通过调节脉冲微丸溶胀层增重、控释层增重、致孔剂用量及缓释微丸包衣膜增重及熟化处理时间等因素,考查微丸释放度影响因素。结果脉冲微丸以L-HPC为溶胀层,Surelease为控释层,分别增重为16.20%和22.84%;以HPMCE3为致孔剂,用量为水分散体固含物量的5.52%,体外释放时滞约为5h;缓释微丸以Eudragit NE30D为包衣材料,缓释层增重为10%,致孔剂乳糖用量为1.5%(聚合物的1.5%);后处理时间为12h;两主药体外释放过程均接近一级。结论该方法制备的复方脉冲缓释微丸符合脉冲释放制剂要求,外观光滑圆整,衣膜致密,工艺操作简便、可控。  相似文献   

17.
    
邢蓉  杨永  陈根德  朱锦秀  桑冉  吴华璞 《安徽医学》2009,30(10):1171-1173
目的对研制的盐酸格拉司琼胃漂浮缓释片进行体外释放度研究。方法通过测定盐酸格拉司琼释放度,进行释放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盐酸格拉司琼胃漂浮缓释片体外释放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和Higuchi方程。结论该制剂有缓释作用,初步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枸橼酸他莫昔芬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减少枸橼酸他莫昔芬的服用次数,提高病人用药的顺应性。方法:选用HPMCK4M为主要的缓释材料,改变其用量设计6个候选处方,以湿法制颗粒压片制备枸橼酸他莫昔芬缓释片,以药物释放度为标准进行处方筛选。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按照最优处方制备缓释片,并与市售普通片的释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276nm处辅料对枸橼酸他莫昔芬的测定无干扰,该方法的回收率在95%~105%;按最优处方制备的样品在12h释放总药量的86.40%,其释药特性符合零级方程;1h内普通片释放总药量的76.81%,缓释片释放7.08%。结论:采用HPMCK4M为缓释材料制备的枸橼酸他莫昔芬缓释片释药持久而平缓,可维持释放12h以上;较普通片剂有明显缓释作用,有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何爱丽  贾亚春 《西部医学》2019,31(10):1477-1483
【摘要】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CAR-T)作为近年来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在血液肿瘤中取得了令人惊喜的结 果。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免疫治疗,尤其是C AR-T治疗的一种最常见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多样、发生率高,严 重者可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CRS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其发生及严重程度与细胞因子如匂细 胞介素-6等升高、血管内皮激活相关。及早诊断及治疗CRS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托珠单抗及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控制 CRS的主要药物,合适时机应用是控制CRS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