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医学》2019,(3)
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差异。方法:将2018年6月~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ST段抬高组(3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非ST段抬高组(30例),检查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MB、CK,CK-MB以及LDL情况。结果:两组患者CTNI、MB、CK,CK-MB以及LDL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存在一定差异,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的12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9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44%vs14%,P<0.01),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三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54%vs20%,P<0.01);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减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0.01)。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AMI时剧烈胸痛使患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产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和心肌收缩功能增强,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并易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应迅速给予有效镇痛剂.对S T段抬高的A M I应该尽早进行心肌再灌注治疗.1小时内溶栓治疗的开通率可达80%以上,随着时间的延长开通率不断降低,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前3小时内. 相似文献
4.
《河南医学研究》2017,(1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对所有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结果缺血性J波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无缺血性J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冠状造影结果比较,心电图预判梗死相关动脉中,预判错误组2例(3.8%)、无法判断组8例(15.4%)、预判正确组42例(80.8%),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在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冠脉病变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冠脉病变特点。方法:连续住院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STEMI患者57例和NSTEMI患者19例,于梗死后7~14d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病变的类型、范围、部位、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等。结果:NSTEMI组的多支病变≥90%的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比率均高于STEMI组,而完全闭塞率则低于STEMI组,两组病变类型无差异。结论:NSTEMI组的多支病变率多于STEMI组,且前者的远期预后有可能较后者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修饰程度。方法选择经急诊确诊的STEMI患者48例(STEMI组),立即抽取静脉血查血脂和保存用于DNA提取;以健康人群36例为对照组,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检测其LDL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结果STEMI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在LDLR基因启动子区CpG岛(-383,-140)片段中所包含的7个CG位点均无发生甲基化。结论 STEMI患者血清LDL水平改变与LDLR基因启动子区CpG岛(-383,-140)的甲基化修饰无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非ST段抬高型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63.34%,其中大于75%的严重狭窄率为78.33%,侧支循环率为30.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8.33%,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 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医学》2018,(2):131-132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方法将梅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收的6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资料、心电图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并判断心电图诊断的作用。结果入院时患者心电图均未表现出ST段抬高;心绞痛发作时42例患者心电图表现出无病理性Q波,T波倒置,18例患者心电图未出现Q波,ST段压低,10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无病理性Q波,ST段无变化,T波倒置。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表现为ST段压低,且部分患者心电图表现不明显,应当联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诊断,避免误诊,保证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ST段抬高及T波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发病0.5h~6h有ST段抬高及T波改变并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与76例同期非心肌梗死的ST段抬高及T波改变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心肌梗死组与非心肌梗死组的ST段抬高与T波高尖宽大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段不同程度的抬高及T波的改变对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是冠心病急症,发病率较高,并发症多,预后差,约有10%的患者在半年内死亡,另外还有20%的患者院外出现心肌梗死,再次发病或需要血管成形术。虽然多项研究发现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采取介入治疗能减少6个月内发生的心肌梗死,中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优于临床保守治疗[1-3]。本文选择单中心回顾性注册资料,旨在评价NSTEMI患者早期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心电图常出现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segment depression,STD),文献报道这种STD的发生率为25%-65%。非梗死区STD与STEMI时镜像改变或缺血相关,可以协助判断梗死相关血管或闭塞部位,并对预后产生影响。心电图出现急性ST段抬高(STE)的病人中90%经心肌酶学等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若出现对应导联STD,则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达93%。对这一常见的心电图现象,其临床意义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河南医学研究》2017,(1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洛阳东方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的6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资料,了解其心电图特征。结果 64例患者中,通过心电图诊断合并心律失常55例(85.9%),房性早搏4例(6.3%),短阵性房速5例(7.8%),短阵性室速11例(17.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7.8%),室性早搏17例(26.6%),房颤4例(6.3%)。存在缺血性J波16例(25.0%),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0例(62.5%);无缺血性J波48例(75.0%),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6例(33.3%);缺血性J波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无缺血性J波者(P<0.05)。心电图诊断梗死血管结果与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比较,预判错误10例,无法预判5例。结论心电图的操作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病情做出基本诊断,判断梗死部位,但部分原因可能会导致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情的判断出现误诊,临床工作人员应对此给予重视,以降低心电图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误诊和漏诊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首次急性ST段抬高性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50例首次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甲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另52例首次急性非ST段抬高性患者纳入乙组.对比两组患者发症及心功能,同时对两组患者行冠状动脉CT检查,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 甲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梗死后心绞痛、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2.00%、10.00%、16.00%、14.00%,均明显高于乙组的1.92%、0.00%、3.85%、1.92%(P<0.05);甲组心功能指标LVEF、LVEDV、LVESV、LVEDD分别为(58.72±11.35)%、(123.81±13.69)mm、(58.62±12.38)mm、(51.85±10.34)mm,与乙组的(59.31±12.06)%、(125.93±13.91)mm、(59.13±13.06)mm、(53.02±11.1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2.06±0.68)支,明显少于乙组的(2.65±0.83)支(P<0.05);甲组侧支循环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乙组的26.92%(P<0.05).结论 首次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多,冠状动脉病变相对较轻,而首次急性非ST段抬高性患首发症状类型多,且冠状动脉病变较为严重,故应针对性的给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者对应面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ST段抬高AMI患者根据对应面有无ST段下移分为2组:对应性ST段下移组(A组)、无对应性ST段下移组(B组),对每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合冠脉造影结果判断对应性ST改变的意义。结果A组患者在梗死部位对应面相应的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较B组增高。结论对应性ST段下移可能是对应面心肌存在缺血,并非以往认为单纯属于“镜像”现象。 相似文献
16.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按临床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42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为STE MI组,50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为NSTE MI组,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非抬高组冠状动脉病变以3支病变为主,所占比例大大高于抬高组,抬高组单支病变所占比例较大,大大高于非抬高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糖尿病患者易出现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而抬高组易发生心律失常;再灌注心肌治疗率明显高于非抬高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容易反复心绞痛发作,冠脉病变多为多支,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就诊的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各54例,分别将其定义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相关检验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吸烟、胸痛、心律失常的人数明显多于B组患者;该组患者出现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患者;该组患者的CK-MB、cTnI检测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结论:对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使临床对上述两种病症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患有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就诊的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各54例,对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相关检验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吸烟、胸痛、心律失常的人数明显多于B 组患者;该组患者出现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患者;该组患者的CK -M B、cTnI检测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结论:对患有S 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使临床对上述两种病症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48小时之内经内科药物治疗病情仍不稳定,行急诊PCI,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2例中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8例,回旋支2例,右冠状动脉2例,单支病变5例,双支病变3例,三支病变4例。共置入支架15枚,梗死相关血管病变支架置入率为100%,7例多支病变中5例一次完成全部血管重建。术中无1例死亡、急性再梗死和严重血管并发症。结论:对于无ST段抬高的AMI经内科治疗病情仍不稳定的高危患者,急诊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陈青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2):205-20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0例AMI ST段抬高形态,分为墓碑形抬高组(A组)、普通形抬高组(B组)。观察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心梗发生部位,首次CK值,血压心率乘积,心梗后心绞痛发生率,入院1周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A组患者的发病年龄,首次CK值明显高于B组;A组心梗合并糖尿病、心梗后心绞痛发生率、入院1周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B组显著增高。A组心梗部位均位于广泛前壁。两组血压心率乘积无差异。结论:提示墓碑形ST段抬高者梗死部位特殊而广泛,多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致并发症多而严重,病死率高。可作为判断AMI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