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接诊的13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对患儿进行麻醉,试验组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对患儿进行麻醉。分别在术前、术后对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胺碘酮用量、呼吸不畅、躁动及精神异常的发生率进行记录分析,并对两组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患儿呼吸不畅、躁动及精神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患儿手术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试验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进行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良好,优于单独使用氯胺酮对患儿进行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方法:对110例四肢和腹部手术患儿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单一氯胺酮麻醉以后依据患儿实际病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中下肢和腹部手术进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上肢手术患儿实施氯胺酮亚麻醉剂量+神经阻滞芬太尼进行辅助麻醉。结果:观察组患儿芬太尼和氯胺酮使用量分别22.31±6.29μg和53.28±12.20μg,对照组的使用量分别是38.87±16.23μg和16.63±34.81μg,两组氯胺酮和芬太尼的使用量和唤醒时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93.77±32.31 min和91.08±26.34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进行区域麻醉有较强的镇痛能力,对于小儿麻醉效果尤佳,麻醉剂用量以及唤醒时间显著减少,氯胺酮有血压升高作用,而芬太尼血压下降可能性又特别高,两者恰巧抵消,使患儿麻醉后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浩 《药物与人》2014,(9):11-12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2012年收治的进行腹部手术与四肢手术的60例患儿,患儿年龄2-12岁,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氯胺酮常规麻醉,观察组运用氯胺酮结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的剂用量、手术时间和唤醒时间以及患儿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麻醉的剂用量、唤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要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到小儿区域麻醉中,临床效果显著,减少了麻醉剂用量与唤醒时间,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区域麻醉实施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间本院儿科实施区域麻醉手术80例患儿进行研究,按麻醉用药方案分为常规组(n=40)和辅助组(n=40),常规组实施氯胺酮麻醉,辅助组实施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麻醉,统计两种方案的麻醉效果及安全.结果:辅助组患儿麻醉后生命体征指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优,辅助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小儿区域麻醉实施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的临床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用于辅助小儿区域性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9月于本院行腹部或下肢外科手术的患儿121例,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1例,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dill区域性麻醉;对照组60例,采用单一氯胺酮行常规麻醉。记录两组患儿的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手术用时、唤醒时间、氯胺酮总用量、肌松情况和不良反应,并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唤醒时间较短,氯胺酮总用量较少,且肌松效果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较传统单纯采用氯胺酮更优,适用于小儿中小型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一芬太尼对于儿童区域麻醉的辅助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是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一芬太尼进行辅助儿童区域麻醉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氯胺酮药物对儿童进行区域麻醉的方法,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实际的临床实验中,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一芬太尼药物对儿童的区域麻醉效果比·氨胺酮药物对儿童的区域麻醉的治疗效果更好,效果显著。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一芬太尼优于氯胺酮药物对儿童区域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赵晓龚  张瑞杰 《工企医刊》2014,27(5):1003-1005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与伍用瑞芬太尼在小儿麻醉作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手术患儿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在手术中使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进行小儿静脉麻醉,观察组在手术中使用氯胺酮、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术中以及术毕的麻醉效果,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氯胺酮使用量以及患儿苏醒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术中和术毕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氯胺酮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毕苏醒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进行小儿静脉麻醉麻醉效果明显,氯胺酮使用量明显减少,术毕苏醒时间较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烷联合氯胺酮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ASAI~II级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实验组则改为七氟烷复合氯胺酮.记录术前、诱导后、切皮、结扎疝囊时的HR、MAP、SP02变化,观察麻醉苏醒时间、并发症及氯胺酮用量.结果:与术前比较,切皮、结扎疝囊时对照组的HR、MBP明显升高,P<0.05,而实验组则无明显变化.麻醉苏醒时间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氯胺酮用量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氯胺酮应用于小儿疝气麻醉平稳,苏醒快,是较好的小儿疝气麻醉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以及芬太尼在小儿分离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可靠性进行了探讨。方法选用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62例,患儿在进入手术室以后,患儿给予咪达唑仑0.1mg/kg和芬太尼1.5μg/kg,iv,氯胺酮1mg/kg进行麻醉,根据需要追加氯胺酮0.5~1mg/kg。结果术中患儿安静入睡,镇痛完善。而且术中分泌物比较少,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没有出现躁动、恶心、呕吐以及喉痉挛等不良反应,术毕苏醒时间缩短。结论在小儿分离麻醉中,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及芬太尼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与单纯静脉全麻对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86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行静脉复合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Ⅱ组行单纯静脉复合全麻,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Ⅰ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术中追加氯胺酮或丙泊酚较少。Ⅱ组小儿麻醉期间有心率增快、流泪、体动等反应,需追加氯胺酮或丙泊酚,苏醒时间明显长于Ⅰ组。两组麻醉期间心率、术毕清醒时间、所需氯胺酮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手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分析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臂丛麻醉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手术医治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术中麻醉采取氯胺酮-芬太尼联合麻醉,B组患者麻醉采取臂丛与氯胺酮-芬太尼复合进行。结果 B组患者在清醒时间以及躁动现象明显低于A组,并且药物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术中及术后均没有出现任何麻醉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臂丛与氯胺酮-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喉罩下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40例。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儿静脉注射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后置入喉罩,连接麻醉机控制通气,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持续输注。1%利多卡因8mg/kg行局部浸润麻醉,手术结束停麻醉药。对照组静脉给予咪唑安定和氯胺酮,术中微量泵人咪唑安定加氯胺酮,术中根据需要调整输注速度,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比较两组患儿的镇静镇痛效果、术中SpO:、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术中镇静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满足手术需要;两组患儿术中Sp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对气道的控制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实验组(P〈0.01)。结论喉罩下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联合局部浸润麻醉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一种很好的快通道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王进华 《医疗装备》2015,(16):81-82
目的:探讨小儿区域麻醉中氯胺酮联合芬太尼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5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区域麻醉)和对照组(30例,单纯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RR、HR、SBP、DBP、Sp0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3.33%)(x^2=13.251,P=0.001);QOL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芬太尼比单纯氯胺酮对小儿区域麻醉中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流量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腹部及会阴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腹部及会阴疾病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手术麻醉时均采用骶管阻滞麻醉,但基础麻醉方式不同,对照组为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实验组为低流量异氟烷吸入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睫毛反射、皮肤疼痛反射消失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睫毛反射、皮肤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显著缩短以及降低(P<0.05);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对照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P<0.05),而实验组升高不明显(P>0.05)且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低流量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骶管麻醉适用于小儿下腹部及会阴手术,具有诱导及恢复快、对循环影响小的特点,优于氯胺酮基础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中对术后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辅助应用镇痛药消耗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1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剖宫产孕产妇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麻醉剂量盐酸艾司氯胺酮。比较两组术后24、48h镇痛类纳布啡总消耗量、产妇完全苏醒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麻醉生效及恢复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24h内纳布啡消耗量分别为(30.6±6.5mg、24.1±6.3mg),术后48h内纳布啡消耗量分别为(54.8±11.4mg、41.5±12.9mg),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麻醉生效时间以及恢复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87.2%),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停留时间、术后镇痛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7%)与对照组(10.3%)无差异(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辅助应用能有效减少产妇术后镇痛药消耗量,提高术中镇痛及麻醉效果,增强围产期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进行下腹部手术的14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全静脉麻醉,观察组采取氯胺酮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患儿生命体征、术后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等进行记录,并对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术中Sp O2,RR和术后MAP,RR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满足手术要求,术中无痛觉、无知晓,但氯胺酮复合腰硬联合麻醉术后部分术中术后呼吸循环指标优于对照组,且麻醉后苏醒时间短,呕吐和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观察组42例,使其各方面均有可比性.对照组患儿给予羟丁酸钠联合氯胺酮麻醉;观察组患儿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两组患儿麻醉诱导以后至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心率进行监测和记录,统计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及出手术室时间,以及苏醒期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麻醉诱导开始以后直至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儿血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以及出手术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及恶心呕吐等不适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手术患儿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只要进行严密观察、注意给药速度并对用量进行适当调整可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059-1060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于我院行小儿疝气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其中50例常规氯胺酮麻醉患儿为对照组,50例氯胺酮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HR、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116.00±4.12)bmp、(30.00±7.20)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9.00±1.30)bmp、(110.00±2.0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既能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又可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实验来研究在儿童手术的麻醉环节中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选择需要进行手术的自愿参加该实验的患儿80例,对这些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共40人;对照组:共40人.对于实验组,使用该药物进行麻醉,对于对照组使用正常的麻醉药物,也就是氯胺酮来进行.结果: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该药物对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小儿静脉麻醉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3~8岁患儿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60例ASA Ⅰ~Ⅱ级,四肢骨折或腹部择期手术的3~8岁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组(B组),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情况.术后记录恶心、呕吐等不适及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术中均无呼吸暂停等严重事件发生.手术开始及手术开始后各时段两组的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不适发生无显著差异.与B组相比,A组术后清醒时间短,A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B组且减少氯胺酮用量.结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能够提供更平稳的镇静效果和镇痛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明显缩短苏醒时间,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