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的留置针封管技术。方法:采用留置针输液的患者共16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80例。A组采用常规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法,B组采用改良后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法,对两种不同封管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留置针堵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封管时间及头皮针意外退出留置针B组优于A组(P<0.05)。结论:改良后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便于临床护士掌握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直型安全留置针改良操作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使用直型安全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德国贝朗公司培训的操作流程,套管进入血管后,操作者左手用"V"形加压法,即中指按压套管尖端血管,食指固定针梗,同时右手拔出针芯,连接已排气的延长管及输液器.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操作流程,套管进入血管后,不使用"V"形加压法按压套管尖端血管,而采用操作者将患者前臂抬高约60°,同时左手稍固定针梗,右手拔出针芯,观察外套管中的血液即将到达管口时,连接已排气的延长管及输液器.结果 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血液回流污染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直型安全留置针的改良操作流程可缩短操作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静脉穿刺的痛苦,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安全型留置针改良操作流程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安全型留置针改良操作流程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420例安全型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BD公司培训的操作流程,实验组采用改良后的操作流程。结果:实验组的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安全型留置针的操作流程可缩短操作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满意度,减少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谢艳  冼日凤 《护理研究》2010,(4):1095-1096
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留置针不仅减轻了长期输液病人每天穿刺带来的痛苦,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在胃肠手术后需要禁食的病人,输液量大。但常因静脉留置针固定原因导致套管脱出,我科近年来对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快捷安全的排气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排气法;实验组(52例)采用静脉留置针改良输液排气法.观察两组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从准备用物至穿刺完毕调节滴数为止的时间及留置针内残留气泡例数进行比较,同时调查病人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操作时间及留置针内残留气泡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病人满意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 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排气方法经改良后节省排气时间,避免留置针内气泡残留,增加了病人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改良封管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入住本科需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封管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封管法。观察、比较两组封管效果。结果观察组正常拔管48例,因回血堵管致异常拔管1例,其他原因致异常拔管1例;对照组正常拔管40例,因回血堵管致异常拔管7例,其他原因致异常拔管3例,观察组封管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采用改良封管法优于常规封管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8.
蔡新梅 《全科护理》2009,(9):798-798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型输液器材,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优点为操作简单,可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并能随着血管形状的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对血管刺激小,同时可减轻护士工作量,增进医患关系。尤其对小儿、危重、出血病人的抢救,保证治疗药物的及时应用等。现将2007年1月-2008年10月108例静脉留置针护理体会及操作要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流程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1-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行安全型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择期剖宫产产妇8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说明书和BD公司推荐的穿刺流程(穿刺前旋转针芯360°),观察组产妇采用改良的穿刺流程(即穿刺前不转动针芯),比较两组产妇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耗时、留置针损坏或污染、针芯拔出难易程度、患者意外损伤及操作者被血液污染或刺伤等情况。结果两组产妇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操作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出现转动针芯时2例留置针损坏、1例留置针被污染。两组针芯拔出难易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患者意外损伤、操作者被血液污染或刺伤等情况。结论采用改良的穿刺流程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留置针损耗、不会导致针芯拔出困难。  相似文献   

10.
蔡新梅 《家庭护士》2009,7(9):798-798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型输液器材,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优点为操作简单,可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并能随着血管形状的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对血管刺激小,同时可减轻护士工作量,增进医患关系.尤其对小儿、危重、出血病人的抢救,保证治疗药物的及时应用等.现将2007年1月-2008年10月108例静脉留置针护理体会及操作要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静脉留置针介入膀胱冲洗,预防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尿潴留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用静脉留置针介入双腔气囊导尿管,用1/5000呋喃西林液500ml行膀胱冲洗;对照组用普通双腔气囊导尿管,用1/5000呋喃西林液500ml常规膀胱冲洗.分别在留置尿管的第4、6、8、10 d及拔管前进行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留置尿管后的第8、10 d和拔管前细菌培养,实验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介入双腔气囊道尿管行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的效果优于普通双腔气囊导尿管常规膀胱冲洗.  相似文献   

12.
不同护理干预对上颌窦穿刺患者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2种护理模式下上颌窦穿刺患者疼痛的程度。方法将40例需上颌窦穿刺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和护理干预模式),每位患者根据疼痛程度标准分级,比较2组上颌窦穿刺引起的疼痛程度。结果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护理组疼痛程度较低。结论护理干预模式可减轻上颌窦穿刺患者的疼痛感,此方法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逆向穿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手背远端指掌关节附近静脉输液逆向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200例患者指掌关节附近血管先后采用逆向、顺向静脉穿刺方法,观察2种方法1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率、固定后返修率及重新穿刺率。结果 2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有差异(P〈0.05);穿刺疼痛率、固定后返修率、重新穿刺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逆向静脉穿刺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疼痛程度轻;返修率和重新穿刺率低,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全静脉留置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危重患者(休克及心跳骤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安全静脉留置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给复苏药,对照组常规外周静脉给复苏药,比较分析两组方法的应用效果和复苏效果。结果两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置管安全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效果比较: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初期复苏成功率和短期存活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静脉留置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提高了初期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引导下治疗性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超声引导下治疗性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及其临床应用。 方法 由超声医师亲自操作对31例不同脏器或部位来源的病理性体腔含液病变实施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 结果 30例取得成功,1例失败。1例并发症发生,经保守治疗痊愈。 结论 超声引导下治疗性经皮穿刺置管引流(UG—TPPCD)术具有适应证广泛、有效率高等特点,是目前介入超声应用中最为适宜的治疗性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接受静脉输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前患儿在接受静脉输液时的心理状况与影响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的学龄前患儿208例分成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99例,观察组运用沟通技巧实施心理疏导,对照组则予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时的行为状况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在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学龄前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从而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张玉兰 《现代护理》2001,7(10):9-10
目的 通过周围静脉营养的应用及护理,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成活率,促进其生长发育。方法 对34例危重新生儿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由周围静脉输入“全合一”(TNA)^[1]营养液。结果 34例危重新生儿全部成活,体重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结论 周围静脉营养的合理应用及正确护理,完全可以替代中心静脉营养成为治疗危重新生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置入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行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PD导管置入术的48例患者(B组)与同期行传统PD导管置入术的41例患者(A组)进行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使用Baxter双涤纶套Tenck-hoff直管.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PD导管置入法的主要特点是低位(耻骨联合中点向上7cm)、导管腹内段剪短[根据腹膜切口至膀胱直肠窝(男)或子宫直肠窝(女)的距离]以及增加垂直的皮下隧道.术中记录所有患者PD导管修剪距离及腹内段长度.观察记录所有患者随访1年内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B组测量的导管修剪距离为(3.7±0.9) cm,腹内段长度为(11.3±0.9)cm.2组患者术后出血、PD液渗漏、外涤纶套膨出外露、灌液或放液疼痛等发生率以及腹膜炎发生次数/病人月、隧道炎或出口感染发生次数/患者月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导管功能障碍(导管移位、非导管移位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比19.5%,x2=2.54,P0.0l0). 结论 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PD导管置入法可以显著地减少PD导管功能障碍尤其是导管移位的发生,具有潜在减少PD技术性失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竖立放置导管行甲醛熏蒸的灭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不同内径的医用导管采用不同的放置方法时甲醛熏蒸灭菌的效果,作者将不同内径的清洁导管内注人大肠杆菌活菌液后吹干,分为A、B、C3个组进行甲醛熏蒸消毒。将导管中段剪下5cm。放人肉汤培养基内,在36℃恒温箱内孵育48h,对阳性结果进行细菌学监测,然后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A组U=6.85,P<0.01;B组X2-8,P<0.01;C组X2=13,P<0.01。结果表明:竖立法与平政法熏蒸导管在相同条件下,导管内径与熏蒸后细菌阳性率成反比,内径>0.75cm的导管采用竖立法熏蒸2h即可完全达到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20.
自制固定夹板在小儿手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制的固定夹板对小儿手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稳定性和舒适性。方法将203例2个月~8岁手背静脉输液的住院患儿按住院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使用硬纸盒或普通小夹板)和实验组(使用自制固定夹板),观察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针头脱位、输液畅通、指端循环及患儿舒适度等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指端血液循环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0%和8.4%;固定处皮肤过敏或破损分别为0和5.7%;患儿舒适满意度分别为99.0%和69.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行设计制作的小儿手部输液夹板安全、舒适,能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固定所致的不良反应,可以替代常规的纸盒或木质夹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