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庆烽 《中国血液净化》2012,11(11):585-587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血液净化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确定腹膜透析方案时,我们会发现不同的患者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即存在个体差异。所谓个体差异的存在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其中腹膜溶质转运特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腹膜溶质转运特性是指腹膜透析患者中,不同分子质量的毒素通过人体腹膜所形成的半透膜,在腹膜和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从理论上讲,腹膜溶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8例发生腹膜感染的腹膜透析患抗感染治疗前后的透出液CA125的测定,观察其浓度变化并比较其与透出液白细胞(WBC)计数的改变是否一致,以了解透出液CA125浓度的变化能否作为临床上评估腹膜感染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肾替代治疗方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日渐广泛,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1]。由于腹膜透析是一种居家治疗,由患者本人、家属或保姆(即腹膜透析操作者)等进行操作,而这些腹膜透析操作者多无医学背景,因此必须通过专职腹膜透析护士的培训使他们掌握腹膜透析的操作方法及相关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作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肾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有效等特点.根据2012年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USRDS)统计显示,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生存率和技术生存率均不断提高[1].这些进步得益于持续质量改进(CQI)在腹透患者管理中的应用、腹膜透析治疗经验的增长、以及腹透各项并发症的控制[2].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是最重要的家庭透析治疗方式,目前世界范围超过190000名患者接受腹膜透析治疗[1].PD相关性腹膜炎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住院、导管移除、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病人常因换液体不当或操作过程中污染造成腹膜感染、出口感染等并发症[1].更换腹透液时,需将连腹膜透析导管的延伸短管从衣服中移出,移去"Y"形主干接头上的防护罩,打开延伸短管上接头上的碘伏帽,将"Y"形管主干与延伸短管连接[2].这一过程是换液操作中最初和最关键的一步.临床上常见的问题是:在整个换液程序中,延伸短管接头和"Y"形主干尾端相结合的这部分会暴露在空气中,这就增加了管路中无菌部分的污染几率.我院腹膜透析中心巧用腹膜透析液外包装袋,减少无菌管路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降低了污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程通 《中国血液净化》2012,11(7):399-401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是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具有安全、简便、经济、患者可在家自行透析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1].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不断降低、透析充分性的不断提高,腹膜透析低钾血症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2].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不但发生率高达10%~58%[2-3,13,17],而且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本文针对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原因、危害及防治进行了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人数在逐年增加,1999年我国透析与移植登记ESRD的发病率为33.16/百万人/年[1],而近几年以10%的速度递增.腹膜透析作为治疗ESRD的有效手段,具有保护残余肾功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在家庭中进行治疗等优点,目前成为国际上一体化治疗中首选的治疗方法.腹腔感染是腹膜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使蛋白丢失增多,促进腹膜硬化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腹腔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占需住院治疗患者的13.5%[3].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是一种居家的肾脏替代疗法,因其方便、经济等优点而被尿毒症患者所接受。尽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较前明显下降,但它仍是影响患者生存期及导致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3]。尽管腹膜透析液在出厂前已经过严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肾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PD相关性腹膜炎仍是腹膜透析的主要并发症。如何选择有效抗生素和恰当的给药途径,给予腹膜炎患者正确治疗,仍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本文就PD相关性腹膜炎的给药途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区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率为10%~13%,预计现有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00~200万[1]。因腹膜透析早期存活率较高、较好地保护残肾功能、降低交叉感染危险性等优越性,我国的腹膜透析普及率逐步增加[2]。PD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首要并发症,增加住院率和病死率,为患者带来额外的身体损耗和经济负担。一旦发生腹膜炎,应立即经恰当途径给予有效抗生素,控制炎性反应,保护腹膜功能。  相似文献   

11.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致病菌与全面操作回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可实施家庭化治疗。国内外数据表明,腹膜炎,作为PD最重要的并发症,是导致PD技术失败和患者退出治疗的常见原因。既往,医务人员常关注操作污染所致的腹膜炎,但2005年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关于腹膜炎的诊治指南上,除了操作污染外,还强调了外界环境,个人卫生,有无便秘腹泻及其它部位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全球患有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多,随着病程进展,CKD最终演变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肾脏替代治疗,包括透析和肾移植,是ESRD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10年来,腹膜透析作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方法,由于其操作简便,减少血源性疾病传播,保护残存肾功能等特殊优点,近年来己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超滤衰竭,腹膜炎,透析充分性等不断挑战着腹膜透析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阐述对上述情况的新认识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2005年ISPD腹膜透析相关感染诊治指南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捷 《中国血液净化》2008,7(3):117-119
近几年来,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日渐成熟,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腹膜透析连接系统的改进大大降低了腹膜炎的发生,使得这一技术得以广泛开展。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亚太地区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越来越多。尽管如此,腹膜炎依然是腹膜透析治疗的首要并发症。它可造成技术失败和住院,和患者的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并节约医疗资源。目前世界范围内包括加拿大和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均在探讨增加腹膜透析使用率的可能性。但是,透析群体以老年人为主,糖尿病的比例也逐年上升。他们中不乏有视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肾功能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而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指患者在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由于接触污染、胃肠道炎症、导管相关感染及医源性操作等原因造成致病原侵入腹腔引起的腹腔内急性感染性炎症,治疗效果直接影响患者腹膜功能及预后,对于反复发作的腹膜炎,临床治疗非常困难.现将报道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1例长程应用抗生素治疗和预防的维持腹膜透析患者反复发作的腹膜炎,并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军 《浙江临床医学》2012,14(7):829-830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治疗主要依靠替代疗法,即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有研究报道2010年我国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数量>100 万人.[1]作腹膜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比例增高,老年患者因抵抗力差,易并发呼吸道感染.本研究通过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有针对性的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11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进行分析,认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炎的原因之一,腹腔内脏器感染、导管出口处或隧道感染、血源性感染也可诱发腹膜炎,而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可使感染反复发作.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及饮食管理,做好导管出口处护理,早期正规治疗,是预防及治疗腹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