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灌肠法解除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老年便秘患者按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以改良式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照组以传统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及治疗后便秘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治疗后便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灌肠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法解除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便秘患者按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以改良式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照组以传统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及治疗后便秘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治疗后便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灌肠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辰中药保留灌肠对药物保留时间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辰时(7:00—9:00)进行灌肠,对照组在常规时间戌时(19:00—21:00)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感受和不良反应、灌肠前排便率、灌肠后出现便意感程度、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灌肠前后血肌酐( Scr )、尿素氮( BUN)、尿酸( Ua)的变化。观察周期为30 d(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肛门疼痛、肛门坠迫感与对照组相比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灌肠后出现便意感的人次数及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前平均排便率观察组为83.3%,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52,P<0.01);药物保留时间观察组为(324.12±129.47)min,对照组为(225.32±104.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5,P<0.01);两组患者灌肠后血BUN、Scr、Ua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辰时(7:00—9:00)中药保留灌肠可以增加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并可提高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清洁灌肠法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特诊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法行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法行术前肠道准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灌肠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每次灌入液体量、灌肠次数、灌肠液保留时间及自觉症状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每次灌入液体量较多,保留时间长,而灌肠次数减少,自觉症状减轻。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法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方法灌肠)和对照组(传统方法灌肠)各60例,比较两组药物在肠内的保留时间、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溃疡面的变化。结果试验组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疗效也优于后者;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及镜检溃疡面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改良方法灌肠使灌肠液顺应人体解剖特点,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长,增加药物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利于肠黏膜的愈合,明显提高了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有效且易被老年患者接受的治疗便秘的方法。方法 将90例老年便秘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甘露醇加肥皂水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肥皂水灌肠。结果 观察组灌肠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灌肠液保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 利用甘露醇加肥皂水保留灌肠可有效解除便秘,易于被老年便秘患者接受。关键词:老年人; 便秘; 甘露醇; 肥皂水; 保留灌肠中图分类号:R47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7-0014-0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果糖灌肠对梗阻性黄疸术后早期血清内毒素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3年8月我科因急性结石性胆道梗阻行手术治疗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乳果糖灌肠组和对照组,各60例。乳果糖灌肠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60ml+0.9%氯化钠液60ml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液120ml保留灌肠。动态评估术后血清内毒素和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第1d两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和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果糖灌肠组血清内毒素水平术后第3d和第5d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果糖灌肠组血清内毒素水平第3d起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对照组血清内毒素水平第5d起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乳果糖灌肠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果糖灌肠可降低梗阻性黄疸术后早期血清内毒素水平,并明显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点滴式保留灌肠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在临床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需保留灌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观察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液是否外溢、f临床疗效及灌肠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P〈0.01)、灌肠液外溢明显减少(P〈0.01)、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点滴保留灌肠法可以提高灌肠效果,减轻患者灌肠中的不适,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不同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配制相同药物浓度的灌肠液,A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B组采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C组采用改良式保留灌肠法。结果对三组患者行保留灌肠后药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药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及临床疗效,B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式保留灌肠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优选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10.
李玲 《妇幼护理》2022,2(13):3093-3095
目的 研究改良开塞露小量不保留灌肠在急诊老年便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接 受开塞露灌肠治疗的 120 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实施大量不保留灌肠,观察组实施 小量不保留灌肠。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症状积分及情绪状态。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效果评分分别为 96.67%和 83.33%, 观察组护理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排便不适感、排便时间、排便间隔、便质及兼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护理前情绪状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护理情绪状态有所好转(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P <0.05)。结论 便秘老年患者实施改良开塞露小量不保留灌肠,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和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1.
王姣  胡书绳  李朝阳 《护理研究》2009,(9):2383-2384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便秘病人有效清洁灌肠方法。[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便秘需清洁灌肠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法。[结果]观察组灌肠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灌肠方法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求一种简便、快捷、有效的治疗难治性便秘的方法。方法:将长期便秘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病例采用甘露醇加肥皂水保留灌肠法,对照组病例采用传统的肥皂水灌肠法。结果:观察组的排便成功率、灌肠液保留时间和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甘露醇加肥皂水保留灌肠法的优点在于液体与硬结的粪便有充分的渗透时间,软化粪便效果明显,减少了因液体输入的刺激造成通便失效,易于被老年便秘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肠道手术患者清洁灌肠次数的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以减少术前清洁灌肠次数为选题,展开调查分析,找出整改措施,按品管圈程序实施。将2012年2-10月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前),2012年11月-2013年4月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品管圈活动后)。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对照组患者平均灌肠次数为(8.11±0.950)次,观察组灌肠次数为(5.06±0.984)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07,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为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5)。实施前医生对患者肠道清洁情况满意度为91.7%,实施后满意度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30,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肠道准备中清洁灌肠的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探讨改进。[方法]对120例慢性结肠炎病人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注射器接尿管(代肛管)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P〈0.01),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物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指探查插肛管法灌肠应用于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并发便秘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在化疗期间并发便秘需要灌肠的肿瘤患者通过SPSS进行分层区组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手指探查插肛管法灌肠,对照组采用常规插肛管方法灌肠,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5, P<0.01);观察组插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4, P<0.05);观察组患者重度疼痛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3.505,P<0.01)。结论手指探查插肛管法灌肠灌肠较常规插管发灌肠更安全、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西医内科基础治疗辅以复方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毗啶(SASP)1.0g,4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灌肠液保留灌肠,14d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疾病活动指数(DAI)、肠镜表现、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DAI、肠镜表现明显改善,复发率低,对照组改善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SP口服联合复方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简便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提高清洁灌肠效果。[方法]将需实施清洁灌肠的病人60例按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橡胶鼻胃管、抬高臀部10cm及增加插管深度的改良清洁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灌肠,比较两组病人灌肠液在肠腔保留时间、灌肠次数、每次灌肠液的量、手术直视下的肠道清洁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灌肠液在肠腔保留时间、每次灌肠液的量、手术直视下的肠道清洁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灌肠次数、病人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较传统法的灌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 T )的疗效。【方法】选取中重度EM T患者7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但观察组术后加口服孕三烯酮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血清CA125水平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 P<0.05),且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3个月血清CA125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 P<0.05),但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血清CA125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而对照组术后6个月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保守手术术后联合孕三烯酮治疗6个月可有效巩固治疗中重度 EM T疗效,降低血清CA125水平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联合改良式体位引流方法,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某院心胸外科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按时间顺序抽取30例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30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在湿化痰液的基础上行常规胸部物理治疗:翻身、叩背、指导深呼吸和正确咳嗽。观察组在湿化痰液、常规胸部物理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改良式体位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时间、离床活动的时间、术后肺炎、肺不张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离床活动的时间分别为(2.433±1.063),(1.950±1.044)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3.066±1.112),(2.666±1.1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63,3.00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不张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1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05)。结论胸部物理治疗联合改良式体位引流能有效地预防术后肺不张,有利于胸腔引流及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脊柱结核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0例病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病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询问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1)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P<0.05)。(2)观察组术后伤口感染、便秘、肺不张、低热和下肢静脉栓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促进脊柱结核术患者的恢复,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