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范化疼痛干预对骨科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林  许勤  刘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81-2184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科术后的护理,干预组采用规范化疼痛干预措施,即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健康教育,将疼痛强度记录在"疼痛护理记录单"中,针对不同的疼痛强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d的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疼痛评分、睡眠满意度、疼痛缓解程度和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结果术后3d两组的平均疼痛强度和睡眠满意度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经过规范化管理后,有效疼痛缓解率达91%,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和相关条目的满意度均值最低在8分。结论规范化疼痛干预能有效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睡眠满意度和疼痛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11月我科住院11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开展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即成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组织护士全员系统化疼痛护理知识培训,制定落实创伤骨科疼痛护理评估流程及疼痛护理管理流程,规范化药物镇痛,积极的患者疼痛教育,并与2012年5~7月住院的设为对照组的90例未开展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创伤后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日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开展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降低,平均住院日缩短,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提高。结论: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开展疼痛护理,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流程,能够减轻患者创伤术后疼痛,促进功能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按无痛病房规范化疼痛管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手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将2个骨科病区入组的112例手术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6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术后疼痛控制,研究组采用无痛病房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结果术后第1天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2.51±1.37)分,对照组(3.79±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2,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夜间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734,5.074,2.711,2.194,P〈0.05),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分别为-5.839,-6.34,-4.50,-7.23,-6.88,P〈0.01)。结论在创伤骨科按无痛病房规范化的疼痛管理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创伤骨科创建无痛病房,应用临床路径规范医护行为,使疼痛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研究其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将本科室两个病区设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疼痛控制,观察组用临床路径规范疼痛管理,前瞻性研究两组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结果观察组73.7%患者术后3d总体疼痛控制在轻度(1~3分),甚至无痛,术后当天及第1d疼痛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应用临床路径疼痛控制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增加住院治疗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结合视频教育对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疼痛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微信平台结合视频播放疼痛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入院3d,术后3d疼痛评估结果,疼痛控制满意度及对患者疼痛治疗方法的影响。结果在实施微信平台结合视频教育后,观察组入院3d及术后3d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疼痛控制教育的满意度、对疼痛控制方法的满意度、患者总体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主动使用镇痛药物治疗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平台结合视频教育能够提高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效果,提高患者疼痛控制及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疼痛服务模式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急性疼痛服务模式进行术后疼痛管理,包括组建急性疼痛服务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疼痛管理知识培训、明确各成员职能、确保术后疼痛管理实施,达到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3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3分,且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急性疼痛服务模式进行术后疼痛管理,能够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提高患者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陈丽芳  徐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12):110-112,118
目的探讨路径化疼痛管理结合视频健康教育在创伤骨科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围术期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路径化疼痛管理结合视频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疼痛评分、功能锻炼的落实率、平均住院时间及睡眠时间、镇痛控制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围术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锻炼的落实率、镇痛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路径化疼痛管理结合视频健康教育应用于创伤骨科围术期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镇痛控制满意度,促进功能锻炼,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陕敏娟  王峻 《全科护理》2020,18(23):2972-2976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病人术后早期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病人术后疼痛危险因素量表,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创伤外科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395例骨科创伤择期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疼痛危险因素与术后疼痛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职业、婚姻状况、主要照顾者、对待疼痛的态度、对待疼痛的心理准备、手术类型、受伤时疼痛数字评分法(NRS)、术前躯体活动、术前肢体固定、手术时间、等待手术天数、术后躯体活动、麻醉方式、术前NRS评分、是否使用镇痛泵以及术前是否使用镇痛剂是创伤性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对待疼痛的态度、对待疼痛的心理准备、术前躯体活动、术前肢体固定、麻醉方式以及术前是否使用镇痛剂是创伤性骨折病人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创伤病人术后疼痛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工作中应考虑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控,以减轻骨科创伤病人术后疼痛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疼痛量化记录方法在患者和医护人员对疼痛程度描述情况。 方法:记录200例骨科手术后患者的NRS和VRS疼痛强度量化评分。NRS以数字0-10来表示,0表示无痛,10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痛;VRS以“无痛”、“微痛”、“疼痛但可忍受”、“非常疼痛”和“难以忍受的剧痛”;其中“无痛”、“微痛”、“疼痛但可忍受”归为可忍受范围的疼痛;“非常疼痛”和“难以忍受的剧痛”归为难以忍受范围的疼痛。同时考察记录护士、骨科医生、麻醉医生以NRS和VRS疼痛量化评分来描述疼痛所代表的疼痛程度。 结果:大多数患者认为NRS评分为4-6时是难以忍受的疼痛。医护人员和患者认知中NRS评分分值与疼痛程度的关联度基本相同。疼痛量化记录同时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论:疼痛量化评分能反映骨科术后患者疼痛变化过程及护理干预镇痛或药物疼痛效果。医护人员和患者对术后NRS评分描述疼痛程度存在差异。评分在3或4以上时是否需要给予镇痛药物须慎重。  相似文献   

10.
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目的描述手术后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状况,探讨影响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地区5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04例手术后第2天的住院疼痛患者进行了调查,问卷由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疼痛治疗指数和病历资料核查表3个部分组成。结果术后患者对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平均评分为7.3。疼痛控制教育、医生对疼痛的处理、疼痛减轻、患者受到的所有针对疼痛的照料、医生或护士是否告诉患者要优先有效地控制疼痛以及手术次数共6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是影响疼痛控制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患者对术后疼痛控制较为满意;疼痛控制服务因素是影响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建议制订术后疼痛控制制度和标准,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术后疼痛控制质量,提高术后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84例远端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骨科创伤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感、肢体肿胀感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3 d、5 d、7 d疼痛评分及肢体肿胀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满意度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创伤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患者围手术期肢体疼痛感及肿胀感,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有效缓解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强度,提高护士镇痛管理水平。方法对2011年1~5月住院的100例患者的疼痛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影响有效控制疼痛的原因,2011年6月成立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构建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模型,依据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对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评估100例骨创伤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术后72h内的最严重疼痛强度均在5分以下,术后24h、48h及72h的平均疼痛分别为4.3分、3.0分和2.3分;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为90%。结论对骨创伤患者的疼痛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强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王笛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11):1504-1506
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护理模式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住院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疼痛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舒适性及自护能力.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3、5、7天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床休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疼痛管理护理可提高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对88例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术后护理方法,而干预组在应用数字评分法进行术后疼痛评估基础上,增加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认知干预、超前多模式镇痛、舒适护理等),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术后镇痛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机体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观察组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分别实施与创伤有关的护理措施、与创伤无关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接受护理7 d后的心理状态、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进行疼痛影响因素的评估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减轻其疼痛程度,缓解其紧张情绪,提高舒适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观察组2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住院期间手术前后的疼痛度进行详细评分,并在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经过统计对比,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而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疼痛耐受力,改善患者的痛感,增加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骨科无痛病房术后患者心理焦虑状态及疼痛程度的综合评估,实施科学化、多样化、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方案,研究其对骨科无痛病房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及效果,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将本科室两个病区分别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根据患者的NRS疼痛评分进行传统常规疼痛控制;观察组结合心理焦虑状态SAS评分及NRS疼痛评分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研究两组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及焦虑状态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疼痛症状及焦虑情绪均较术后第1天减轻,但术后第7天,观察组焦虑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结合心理焦虑状态及疼痛评分进行科学化、多样化、个体化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疼痛控制效果,改善焦虑状态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骨科患者术前疼痛状况及疼痛控制的态度,探讨骨科患者术前疼痛护理的方法.方法 入院24小时采用“骨科患者术前疼痛状况及疼痛控制态度调查问卷”进行便利抽样调查70例患者.问卷由研究小组自制,经5名骨科专科护士、骨科护长修订.患者疼痛程度评分采用“简易疼痛评估尺”0~10级计量制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强.调查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00%的患者曾有疼痛体验,72.06%的患者目前存在疼痛,疼痛程度为(3.81±1.61);疼痛影响日常活动最严重的是不能照顾自己(47.06%)、不能移动(20.59%);疼痛影响情绪情况最常见的是苦恼(35.29%)、不得不依靠他人(29.41%).58.82%的患者关注疼痛,对控制疼痛的态度积极的患者占82.69%,存在错误观念的患者占17.31%.术前患者想象的术后的疼痛程度为(5.41±1.23).70.59%的患者无疼痛教育经历.结论 骨科患者术前疼痛普遍存在,为中度水平;疼痛影响日常活动及情绪较严重,应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进行护理;建议对疼痛进行个案管理,术前即开始进行疼痛教育、疼痛护理,改变患者的错误观念,正确面对疼痛,提高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将282例创伤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1例,对观察组分析其影响术后疼痛的因素,并按VRS标准做出疼痛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缓解率为69.5%,对照组缓解率为5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创伤骨科患者,术后根据疼痛评估进行个体化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共74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疼痛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念,进行疼痛管理.采用模拟视觉评分法(VAS)分别于术前、术后1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就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在患者出院时,使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就疼痛管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术后1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4.8±1.1)分、(2.7±0.7)分、(2.5±0.3)分、(2.0±0.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疼痛管理效果、疼痛健康教育、疼痛心理干预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9±2.6)分、(9.3±1.9)分、(9.1±2.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的疼痛管理可以有效减轻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