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转复心扑动与心房颤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进行电复律。结论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转复房扑与房颤具有低能量,转复成功率高,不需麻醉等优点,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富马酸伊布利特(伊布利特)转复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顺序入选符合条件的116例房扑、房颤患者,使用伊布利特药物转复,先予1 mg(体质量≥60 kg)或0.01 mg/kg(体质量〈60 kg) 稀释后静注,观察10 min,如无效则给予相同剂量重复应用.用药后心电监护4 h,观察复律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1例房扑患者中11例首剂转复窦性心律(窦律),6例重复剂量转复窦性,有效率80.9%;95例房颤患者中首剂转复窦律37例,重复剂量转复窦律22例,有效率62.1%.房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房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结论:伊布利特是转复房扑、房颤快速有效的药物,尤其对房扑疗效显著,充分准备及心电监护下用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复律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流同步电复律自Lown等[1]首先应用于临床以来,至今仍是房颤转复的首选治疗措施.术后电复律立足于原发病理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矫正的基础上,与传统内科复律有本质区别.作者对6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合并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实施电转复加药物维持窦性心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 心房颤动 是房性异位起搏点的主动性快速性房内多灶微折返的极速心律失常。发生率在各种心律失常中占第三位,约占心律失常总数的12%~14%。 凡是导致心房病变和心力衰竭的器质性心脏病都能引起房颤。国内最常见的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心肌炎、缩窄性心包炎、急性肺心病等。另外,其他有预激综合征引起的房颤、心脏手术和外伤、纵隔肿瘤、胆囊炎、胆石症、内脏栓塞、烧伤、感染、低血钾、低血钠、低温、缺氧、洋地黄中毒、乌头碱类、尼古丁中毒、电复律术中或心房起搏中偶而发生房颤。酗酒和吸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过度疲劳也可导致房颤。同时也有报道,药物如异搏定等,以及触电可引起房颤,月经期也能诱发房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注射液转复房颤、房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心电图确诊为房颤、房扑且发作在90 d以内,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静脉推注70~140 mg)和伊布利特组(静脉推注1~2 mg)。结果:29例患者入选,普罗帕酮组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4 h内房颤、房扑转复成功7例(46.7%),90 min内房颤、房扑转复成功分别为2例(16.7%)、1例(33.3%),90 min内的平均转复时间为(28.33±11.55)min,1例出现恶心、呕吐;伊布利特组14例,男性3例,女性11例,4 h内房颤、房扑转复成功9例(64.3%),90 min内房颤、房扑转复成功分别为6例(54.5%)、3例(100%),90 min内的平均转复时间为(27.89±18.14)min,1例发生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结论:伊布利特是一个起效快,对房扑、房颤患者转复率高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疗效优于普罗帕酮,尤其对房扑患者。但其致心律失常作用应引起警惕,尤其对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6.
常以芳 《中原医刊》2009,(14):22-23
目的 观察比较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疗效。方法按照制定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受试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进行观察。46例房颤/房扑患者,随机分入2组,伊布利特组(n=24)、普罗帕酮组(n=22)。伊布利特1mg于10min内静注,普罗帕酮70mg于10min内静注,然后观察10min,若房扑或房颤仍未终止且QTc间期〈600ms,分别给予第2剂,剂量相同。结果观察房扑或房颤转复所用时间,并观察房扑或房颤于用药后0~90min、90min~4h两组转复率,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在2个时间段内的转复率及转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伊布利特是使房扑、房颤快速转律的最有效药物,尤其是在用药后0~90min的时段内心房颤动和心房朴动的转复疗效更佳,明显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食管心房调搏中两种刺激方法急诊转复心房扑动的疗效。[方法]将83例AF患分为连续频率递增刺激组(n=56)和猝发起搏组(n=27),前输出电压20~30v,脉宽10ms,调搏起始频率以高于AF频率10次/分,频率以10次/分递增,直到AF中止或调搏频率达到400次/分为止;后输出电压至30~35v,脉宽10ms,用S1S1刺激法,频率500次/分,起搏时间1秒。[结果]两组患有效率分别为75%和88.9%。[结论]采用猝发起搏可能是较好的经食管心房调搏急诊转复心房扑动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扑动(AFL)或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7例AFL或AF患者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14例,给予伊布利特注射液1 mg于10 min内静脉注射(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 mg静注。胺碘酮组13例,给予胺碘酮注射液150 mg于15 min内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75 mg静注。观察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例数及时间。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5);伊布利特组与胺碘酮组分别有11例与6例在给药后0~30 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分别有3例与2例在给药后30~90 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总转复率分别为100.0%和61.5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结论:伊布利特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为AFL或AF转复为窦性心律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心房扑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心房调搏及介入治疗,I型房扑射频消融是首选方法,成功率达到83%~96%.房颤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消除诱因、控制心室率、转复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维持和预防栓塞.  相似文献   

10.
电复律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电复律是应用高能电脉冲,间接或直接瞬间通过心脏,使心肌包括所有自律细胞同时除极,消除心脏快速异位节律,使其恢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的房颤,积极采用电复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院心内科1998年5月-2003年10月对17例患者行电复律治疗,效果良好,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伊布利特治疗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比较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疗效。方法:按照制定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受试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进行观察。36例房颤/房扑患者,随机分入2组,伊布利特组(n=19)、普罗帕酮组(n=17)。依布利特1mg,于10min内静注;普罗帕酮70mg,于10min内静注。然后观察10min,若房扑/房颤仍未终止且QTc间期〈550ms,分别给予第二剂,剂量相同。结果:观察房扑/房颤转复所用时间(从第一剂开始注射时算起)(min);观察房扑/房颤于用药后0~90min、90min~4h两组转复情况、转复时间的比较。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在2个时间段内转复情况及转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伊布利特是使房扑、房颤快速转律的最有效药物,尤其是在用药后0~90min的时段内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转复疗效更佳,明显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与心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对二尖瓣球囊形成术(PBMC)后存在心房纤颤的15例患者进行电复律,测定复律前后的心肺功能。结果:复律后心率(HR)从(92.75±6.82)次/min降到(71.13±7.36)次/min(P<0.001),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从(205.63±35.99)ms增加到(267.13±35.54)ms(P<0.001),心输出量(CO)从(2.13±0.79)L/min增加到(4.43±1.05)L/min(P<0.001),心脏指数(CI)从(1.55±0.68)Lmin-1/m2增加到(3.33±1.66)Lmin-1/m2(P<0.001);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通气量(MVV)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复律后心功能显著改善,而肺功能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研究静脉胺碘酮和西地兰转复老年人急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研究了55例阵发性房颤及房扑老年患者,随机选择二组,第1组给予胺碘酮静推,初始剂量为50mg,5-10min推完,如房颤或房扑未能控制,间隔10-15min再挣推50mg,最多达3次,150mg,并以1mg/min速度静滴,维持6h后减为0.5mg/min;第2组给予西地兰0.4mg,5min内静推完毕,未复律者2h后再推0.2mg,仍未复律者6h后再追加0.2mg。结果 胺碘酮组25例中18例复律成功(72%),平均律时间为8h;西地兰组30组中12例复律成功(40%),平均复律时间为4h。结论 静脉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比西地兰复律成功率高,但复律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40例和非手术69例心房纤颤复律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就两组复律前的准备、奎尼丁用量、转复电量、即时纠复率(包括单纯药物纠复率)、近期复发率、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瓣膜置换组显示奎尼丁用量小,即时纠复率高,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心功能改善明显等特点。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建议风心病房颤纠复指征,重点应转移到已行瓣膜置换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15.
对30例房颤病人的50个心动每一QT间期与前一RR间期、平均QT与平均RR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平均QT与平均RR呈线性相关,QT=169+0.253RR(P<0.001,r=0.892)。各心动的QT与前一RR也呈线性正相关,其平均回归斜率为0.081。每例各心动QT和前一RR的回归斜率与平均RR则呈线性负相关(r=-0.620,p<0.05)。30例的QT较同一平均心室率时窦性心律延长,除3例外其余仍在Lepeshkin报道正常范围,而平均QT与RR回归线高于Ahave报道的冠心病患者窦性心律的回归线。作者认为,QT间期不仅受病因、心室率的影响,而且受心律影响,故不宜单纯用Bazett公式纠正房颤病人(尤其在快速房颤时)的QT间期。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例心房纤颤病人和正常人血浆心钠素(ANP)。发现心房纤颤患者的A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ANP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570,P<0.05),与心房纤颤病程无关(r=-0.173,P>0.05);不同年龄和病因之间ANP差别无显著性(P>0.05)。提示心房纤颤患者血浆ANP含量取决于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心肌钙信号在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和心房颤动发生机制有关。本文对心肌钙信号的产生、调节因素及它与心房颤动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比较中年与老年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病人发作间歇期的心功能状态,及其与原发病的关系,为药物治疗提供依据。②方法检测66例中年及58例老年PAF病人发作间歇期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并与西地兰复律效果进行了比较,用t及χ2检验处理检测数据。③结果中年PAF病人西地兰复律无效组舒张功能障碍较其他各组均显著(t=2.355~6.636,P<0.05),高血压(HPT)和HPT伴冠心病(CHD)者占84.21%,与有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0.452,P<0.001);老年有效组收缩功能障碍较其他各组均显著(t=4.499,4.715,P<0.001),CHD伴HPT者占53.89%,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5.187,P<0.001)。④结论西地兰对原发病为CHD的老年PAF病人的复律效果较好,对原发病为HPT的中年PAF病人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变化,研究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的改变。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成人离体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AP),观察房颤病人心房肌细胞APD的改变。结果:房颤病人心房肌APD、APD复极至50%的时程(APD50)及APD复极至90%的时程(APD90)较窦性心律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房颤病人心房肌细胞APD缩短与心房肌中分布的离子通道改变有关,尤其是影响AP复极化过程的钾、钙等多离子通道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分析CABG术后心房纤颤的危险因素,总结早期预防和治疗措施。查阅国内外有关CABG术后心房纤颤防治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