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有报告显示我国14个省自然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为0、61%,且有随年龄显著增加的趋势,80岁以上人群达7、5%;房颤病人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2.1%,而非房颤人群脑卒中发病率仅为2.3%。房颤可使心排血量下降,长期房颤伴快速心室反应可导致心动过速型心肌病,影响患者的预后。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效果远不令人满意,房颤的复发率约50%.且有严重的致心律失常副作用,因此介入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刘同库 《华夏医药》2004,8(4):12-14
心房纖颤(Atrial Fibrillation)簡稱房颤,是常見的心臟病之一,其在人群中的總患病率為4.2%,中國13億人15中約有550萬人患房顫。患病率隨年龄的增長而增高。75歲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約為10%,房颤是死亡獨立危險因素。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扬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7):531-532
主持人谢扬:心房颤动(房颤)是心房电活动不受窦房结支配,被心房快速、杂乱和无序的电活动替代,心房肌呈无效收缩,相应心室出现无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持续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以引起多种严重的临床后果,但对其治疗却又落后于其他心律失常。进行对房颤的讨论旨在加强这方面的关注。 张向隆医师:房颤在人群中总患病率为0.15%~1.0%,大约占成年人群的4%,男性稍多于女性。在美国因房颤而住院数从1984年的110000人次增至1994年的270000人次,也没有将中风或心衰等房颤并发症引起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高淑彩 《河北医药》2013,(18):2822-282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其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3%~8%[1],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而卒中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2],Wolf等[3]研究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较无房颤患者升高5~6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在平均70岁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5.3%,住院患
  者房颤的脑卒中患病率达24.8%,80岁以上脑卒中的患病率高达32.9%,是其他年龄组房颤患者的4.5倍[1,4],因此,预防卒中的新发与复发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规律的抗栓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观察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抗栓疗效。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其患病率近年来呈上升的趋势。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房颤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人群总患病率约为1%~2%,因许多房颤患者从未就诊或未被诊断,其患病率可能被低估[1-3]。我国进行的整群抽样调查显示[4],房颤患病率为0.77%,标准化率为0.61%,但该研究未将山区人群列入调查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美国约有230万房颤患者,每年因房颤住院的患者约40万。中国房颤患病率0.77%,标准化率为0.61%。年龄分组显示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据此估计全国房颤患者在1000万以上。房颤主要是发生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房颤的最重要也是危害最大的并发症之一是脑卒中,因此对房颤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与房颤有关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的探索也逐步展开.从而可以从更深层次来把握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现就近年对房颤分子机制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男性和女性及其年龄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做健康体检的体检者3525例,对血脂异常人群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体检人群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干预前后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际检测3525人,统计分析显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9.8%,男性患病率为41.8%,女性患病率为36.5%,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干预效果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欠佳。结论根据分布特点对不同年龄段血脂异常患者进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增加运动等护理干预有效控制血脂患病率,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来自世界帕金森病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全球帕金森病患者超过400万人,其中我国有170万。5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达1%,7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超过2.5%。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发的帕金森病患者有近10万人。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人群患病率接近1%,房颤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可高达6%[1].房颤引发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脑血管引发的病死率增加2倍,中风及血栓栓塞事件是非房颤者的5倍[2].研究老年房颤患者的诱发因素,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148例老年房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房颤的诱发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房颤是一种最常见且有临床意义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特点为心房活动不协调,继之心房功能恶化。在心电图(ECG)上,房颤表现为正常的P波被大小、形状、时限不等的快速振荡波或纤维颤动波所取代。如果房室(AV)传导正常,则伴有不规则的、频繁的快速心室反应。在一项系列观察中,房颤占心律紊乱住院患者的1/3。一般人群房颤的患病率大概为0.4%-1%,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至80岁以上则增长至8%。房颤会增加中风危险和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淮南市脑卒中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构成情况。方法选择连续登记住院的淮南市居民脑卒中患者471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62例,出血性脑卒中109例,对已知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占首位(缺血性脑卒中为69.3%、出血性脑卒中为77.9%),是各类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构成情况有所不同,男性患者吸烟、饮酒问题较女性患者更突出(分别为51.1%、33.2%和5.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1.81、67.62,均P〈0.01)。糖尿病、心脏疾病、房颤的患病率在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高(分别为37.6%、31.9%、19.3%和22.3%、20.4%、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12、8.09、11.12,均P〈0.0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律服药仅占40.8%、47.4%。房颤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更多见。结论控制血压、血糖仍是本地区脑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重点工作,对不同性别的人群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重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继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26-2327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O.8%,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0.5%,80岁以上可达6%,甚至高达10%。我国大约有800万房颤患者,因房颤而住院的患者也有增加的趋势。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是本世纪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中最值得关注的热点,房颤已成为一种心血管流行疾病。目前对心房颤动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长足的进展.但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解决。本文从房颤的发生机制和治疗两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安市区城乡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方法以社区为基础对城乡社区46833人的原发性高血压进行调查。结果在35岁以上人群中,城乡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0%与28.2%,城市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城乡非高血压人群中,均约有一半的人具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城市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4.7%、30.1%与12.5%,农村则为57.8%、20.1%与10.7%。城乡既往诊断的高血压患者中,均有一半以上的人未服药治疗。城乡新检出高血压患者类型构成相似,均以轻度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主。结论在西安市城乡社区亟需开展高血压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普及预防高血压知识,对高血压患者予以系统地管理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人群患病率接近1%,房颤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可高达6%[1]。房颤引发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脑血管引发的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2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达9.7%,推算病人约为9200万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15.5%,推算处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约1.48亿人。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而糖尿病中妊娠合并糖尿病约占妊娠总数的2%~3%。本文仅就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类型、主要风险、高危人群、相关检查与风险判定、准备妊娠的糖尿病患者指标与用药、妊娠合并糖尿病的食疗保健、运动保健及应用胰岛素指征等相关知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文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33-134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体检人群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09年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人群行甲状腺激素浓度测定,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人群、男性及女性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分别为7.06%、4.3%、10.71%,男性与女性患病率之比为1.00:2.49;总人群、男性及女性亚临床甲亢的患病率分别为1.02%、0.60%、1.57%,男性与女性患病率之比为1.00:2.61。结论:本地区甲状腺功能紊乱以亚临床型为主,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发病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统计,在西方国家,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在4%左右,而80岁以上人群中10%有房颤,而且发病率逐年增长,我国的统计数据与之相近。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最重要、危害最大的并发症之一是脑卒中。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5倍。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房颤的患病率为0.77%,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在目前召开的第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指出,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脑卒中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总体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9200万).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高达15.5%(1.482亿)。有学者报道。在糖尿病患者中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症状的发生率约为21.8%-60%,而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是4%。即糖尿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至少是一般人群的5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河南省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及结节特征。方法对16898例既往无甲状腺疾病史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甲状腺结节高频超声检查和问卷调查,将其超声检查报告、临床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河南省16898例健康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总患病率为32.54%,女性患病率为38.98%男性患病率为28.23%,女性明显高于男性(X2=213.933,P〈0.01),随年龄的增长,结节的患病率逐渐上升,甲状腺结节以单发为主,占53.08%,结节性质以实性为主,占40.33%,结节部位以双侧为主,占39.99%,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在医护人员及银行工作人员中较高,教师中较低。结论河南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结节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甲状腺结节的高危人群应注重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