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胃癌某些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标记分析。结果 CD44V6阳性表达率,肠型胃癌(70.83%)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33.33%),(P<0.05);淋巴结转移组(82.3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6.0%),(P<0.01);CD44V6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无相关(P>0.05)。结论 CD44V6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litertan对早期预测癌细胞的转移潜能.诊断癌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nm23、CD44H和CD44V6蛋白在胃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nm23和CD44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105例胃癌组织nm23、CD44V6的表达进行观察,并对其中59例患者随访。结果 nm23、CD44H及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8%、54.3%和48.6%;nm23及CD44V6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其分化、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而CD44H的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指标无关。3种  相似文献   

3.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CD44V6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CD44V6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2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43例异型增生和85例胃癌组织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粘膜无CD44V6表达;异型增生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30.2%(13/43),CD44V6表达阳性率与异型增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阳性率为74.1%(63/85),其表达阳性率和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异型增生(P<0.05),CD44V6表达强度与胃癌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1)、肿瘤生长方式(P<0.05)、静脉和淋巴管侵袭(P<0.05)及远处转移(P<0.05)密切相关,且Ⅰ、Ⅱ期胃癌CD44V6染色强度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Ⅲ、Ⅳ期(P<0.05)。结论:CD44V6上调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发生于癌变的早期阶段,检测CD44V6表达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转移潜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CD44V6和E—CD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CD44V6(CD44 splice variant V6)和E-CD(cadherin)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CD44B6和E-CD在胃癌诊断、浸润转移潜能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2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43例异型增生和101例胃癌组织的CD44V6和E-CD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胃粘膜CD44V6呈阴性表达,异型增生粘膜CD44V6阳性表达率为3  相似文献   

5.
CD44V6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检测CD44 V6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 临床病理学资料 :本组共 10 1例 ,其中男 75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6 4 2岁 ,平均随访 83 9个月。本研究所用临床病理学参考数基于日本胃癌研究会颁布的胃癌病理学分类[1] 。2 免疫组织学染色 :如文献所述[2 ,3 ] ,取石蜡包埋标本切成 3μm厚组织切片 ,试验采用单克隆CD44 V6抗体 (SantaGuzBiotechnologyInc,California,USA)及ABC方法 ,阴性对照用 1%小牛血清代替CD44 V6抗体。癌细胞膜着色记…  相似文献   

6.
CD44V6、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CD44V6、VEGF蛋白在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以及胃癌的表达和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三种胃组织标本CD44V6及VEGF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正常胃粘膜无CD44V6、VEGF表达。癌前病变CD44V6、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12.5%。胃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4.7%和58.5%,随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或远处转移、TNM分期上升、CD44V6、VEGF而升高。结论 CD44V6、VEGF的表达随胃癌的进展而升高,据此可作为判定胃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与浸润深度、淋巴及远处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检测CD44V6、VEGF可作为胃癌生物学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蛋白含量及活检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30例肺癌手术前后、32例健康人和116例随访病例血清中sCD44V6;应用生物素抗生物素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检测所有肺癌患者经内镜活检癌组织内CD44V6蛋白表达状况。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CD44V6含量(3.58±0.5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9±0.44),术前(3.58±0.56)高于术后(1.78±0.52),复发转移组(3.16±0.54)高于无复发转移组(1.29±0.61);肺癌活检组织CD44V6蛋白表达率69.23%,与肺癌T分期无关,N0期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57.65%,N1期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92.9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CD44V6含量及经内镜活检的肺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与肺癌的转移复发有关,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判断手术疗效、预后及复发转移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E 钙粘附素 (E CD)、CD4 4v6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组织来源与处理 :收集同济医院普外科 1997年 2月~ 8月手术切除胃癌新鲜标本 40例。其中男 18例 ,女 2 2例 ,年龄 2 3~ 75岁 ,标本经病理证实。患者术前均未作放疗、化疗等治疗。取癌包括边缘组织 1块 ,迅速液氮冷冻备用。2 .试剂 :抗CD4 4v6单抗及羊抗兔IgG、抗大鼠IgG、由Sigma公司生产 ,抗E CD单抗由Zymed公司生产 ,SABC试剂由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3.方法 …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12 4例胃癌标本石蜡切片的Syndecan 1和CD44V6表达情况,旨在探讨它们对胃癌进展程度和对预后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组织材料:收集本院1986~1996年间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12 4例,均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每例选择有代表性的组织蜡块进行连续切片,分别供苏木素 伊红(HE)染色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 .临床资料:本组12 4例胃癌中,男性94例,女性3 0例;年龄2 5~79岁,平均年龄5 6.5岁;按WHO1997年胃癌分类标准:乳头状腺癌2 2例,管状腺癌5 5例,低分化腺癌3 1例,印戒细胞癌10例,黏液腺癌6例;高、中分化癌83…  相似文献   

10.
CD44v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检测国人胃癌中的转移相关基因CD44vmRNA表达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6 0份组织标本均取自 1997年 11月~ 1998年 2月我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 ,术前均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胃癌 ,正常胃粘膜取自距癌肿块 10cm远的部位 ,癌旁组织取自癌肿块旁 2cm处组织。实验标本在手术切除离体后 30min内切取 ,立即冰冻于液氮罐中 ,并转至 - 70℃冰箱中备用。病理分型按Laureu分型分为肠型(分化较高的管状或乳头状腺癌 )和弥漫型 (分化差呈浸润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表达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Northern blot技术检测胃癌,近癌旁和远癌胃组织UPA mRNA表达,结果 胃癌、近癌旁和远癌胃组织UPA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31%和10%。早期胃癌为阴性表达,进展期胃癌呈显著高表达。有浆膜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呈显著高表达。结论 UPA mRNA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侵与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粘附分子CD54、CD44和E-cadher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4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非癌组肝细胞均见E-cadherin阳性表达,CD54,CD44均呈阴性染色。肝癌组织中CD54和CD44表达增加,阳性率分别为85.7%(42/49)和81.6%(40/49),E-cadhenin表达明显减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及癌旁粘膜中p21,p185,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癌基因相关蛋白P21,P185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肠癌癌旁移行粘膜、近端断端大肠粘膜、腺瘤型息肉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化学方法对40例原发性大肠癌及癌旁移行粘膜,20例腺瘤 肉中P21,P185及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21,P1785及OPCNA在大肠癌癌旁移行粘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2.5%*(9/40),17.5%(6/40),100%(40/  相似文献   

14.
胃癌p53表达与其病理组织学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胃癌的p53表达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70例贲门癌和胃窦癌的p53表达及病理组织学和预后进行研究。结果在170例胃癌中p53阳性表达率为288%,其中胃底贲门癌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胃窦癌(388%∶200%,P<0.05)。p53阳性组与p53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蛋白表达不仅与5年生存率无关,而且与早期或进展期胃癌、胃癌的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局部淋巴管与血管浸润等无关。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胃底贲门癌的p53免疫蛋白表达较胃窦癌高,但p53蛋白核染色不能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或参数。  相似文献   

15.
p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P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胃癌及胃良性病变中P15,VEGF表达。结果 胃癌中P15阳性率(43.75%)低于胃良性病变(69.23%)(P〈0.05)。P15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BEGF阳必有癌组为75.00%,胃良必 变组为7.69%(P〈0.001),胃癌中浸润深主东超过 上层组为42.86%,浸润肌层  相似文献   

16.
CK20 mRNA在大肠癌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病人外周血中CK20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CK20 mRNA为靶基因,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47例Dukes分期结直肠癌病人及肝转移病人外周血中的大肠癌细胞CK20 mRNA的表达。结果 2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均有CK20 mRNA的表达;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均无CK20mRNA表达;Dukes B,C,D期病人外周血中CK20mRNA阳  相似文献   

17.
PCNA、CD44v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NA、CD44v6在肝细胞癌(HC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PCNA、CD44v6单克隆抗体,对83例HCC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CNA、CD44v6在HCC的阳性率分别为87.95%和53.01%.PCNA在EdmondsonⅠ、Ⅱ、Ⅲ、Ⅳ级的阳性率分别为01).CD44v6在转移组的高表达率为00%,有显著性差异(P<0.42.86%、89.47%一92.86%、139.29%.明显高于无转移组(10.91%,P<0.01).CD44v6在包膜完整组和不完整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5.42%和77.14%,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4v6阳性病人的生存期明显短于CD44v6阴性病人(P<0.05).PCNA和CD44v6在HCC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CNA、CD44v6有望成为预测HCC发生、发展、转移、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Ⅰ期乳癌骨髓微小癌转移及nm23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Ⅰ期乳癌患者原发癌的nm23表达及其与骨髓小癌转移(BMM)的关系,方法 以抗上皮细胞膜及nm23-H1单克隆抗体为探针,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2例Ⅰ期乳癌患者进行BMM及乳癌原发灶nm2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Ⅰ期乳癌中,19.2%(10/52)存在BMM;在低分化乳癌组中,BMM的阳性率(35.0%,7/20)明显高于高分化组(9.3%,3/32)(P〈0.05)。在BMM阳性组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DGA对乳腺癌MCF-7细胞VEGF和CD44V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MCF-7细胞系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别以0、1、10、100μmol/L的NDGA处理48h后,RT-PCR法检测细胞VEGF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10、100μmol/L的NDGA作用下,3组VEGFmRNA和CD44V6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F=2996.13,P<0.001;F=3435.08,P<0.001)。结论NDGA明显下调MCF-7细胞VEGFmRNA和CD44V6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琦  王润和  胡强  靳军华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0):1487-1489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粘附因子CD44v6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82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①PCNA在皮肤SCC中阳性率(90.5%)显著高于皮肤BCC组(52%)和正常皮肤组(13.3%),CD44v6在正常皮肤中的阳性率(100%)显著高于皮肤SCC组(66.7%)和皮肤BCC组(20%);②PCNA的高表达率与皮肤SCC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CD44v6的高表达率与皮肤SCC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③PCNA和CD44v6在皮肤SCC和BCC中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CD44v6和PCNA与皮肤BCC和SCC的发生、分化密切相关,可作为研究和判断皮肤SCC和BC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独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