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引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因此,稳定甚至消退易损斑块,成为防止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重要目标.血脂康是中药红曲提取物,包含有以洛伐他汀为主的多种他汀及不饱和脂肪酸、生物碱、甾醇类及少量黄酮类物质[1],已有研究结果表明血脂康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相关事件的危险性[2],提示其可能具有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64排MSCT)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变化检测,探讨血脂康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稳定性疗效。方法选择78例经64排MSCT确诊有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试验组)和辛伐他汀组(对照组),两组均随访治疗1年,分别于治疗前后行64排MSCT检测患者易损斑块所在位置的冠状动脉腔径狭窄度(SE)和截面积(S)、易损斑块的最长径(L)及CT值。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E明显减少(P<0.05),L显著缩短(P<0.01),CT值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作用;血脂康和辛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ACS患者当做观察组,40例SA患者当做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斑块的形态和数量和CT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在78例患者中总共检测到的斑块有163个,其中在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中检测到77个斑块,在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检查到86个斑块。对照组的Ⅱ型和Ⅲ型斑块比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在163块斑块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总共有77块斑块,有44个斑块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大于等于1,正向重构率为57.1%。稳定性心绞痛总共86块,有21个斑块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大于等于1,正向重构率为24.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有38致病斑块,其CT值约为(29±23)HU,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40致病斑块,其CT值约为(68±29)HU。在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有20例患者有粥样斑块出现在非致病节段中,这些患者的致病节段的CT值约为(23±24)HU,非致病节段的CT值约为(51±27)HU。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有效鉴别斑块的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日渐成熟,具有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心功能评价及随访支架和桥血管的通畅性,特别是能对冠状动脉斑块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具有无创性、高性价比和可重复等特点,弥补了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不足,是斑块分期的重要的无创诊断工具,在判断冠心病的危险度和指导冠心病的防治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或侵蚀所致的急性腔内血栓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防止急性血栓形成成为了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死率的唯一有效策略。斑块易破裂的冠状动脉病变与稳定斑块相比,存在不同的形态学改变。因此可以利用特殊的成像方法来识别这些易损斑块。亚毫米空间分辨率和图像质量优良的现代计算机断层扫描方法可以对冠状动脉斑块进行检测、分析和量化。斑块体积较大、低CT衰减、餐巾环征、正性重构以及点状钙化等与斑块容易破裂有密切关系。将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学与功能特征等相结合,在未来有可能成为检测易损斑块的新方法。现将就多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检测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8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多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重建并显示冠状动脉分支血管,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长度;对成像质量为Ⅰ级的冠状动脉分支的171段粥样硬化斑块采用彩色编码技术进行标记和测算。结果多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彩色编码技术检出不稳定斑块55块,其中37个斑块导致冠状动脉Ⅱ级狭窄,11个斑块导致冠状动脉Ⅲ级狭窄。结论多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能鉴别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为早期发现不稳定斑块提供了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冠心病也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导致斑块破裂并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管腔急性严重阻塞或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急剧加重,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机制。大量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为0者,多层螺旋CT(MSCT)检出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意义及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32例病人进行16层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其中52例病人CCS为0,进一步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确定非钙化斑块的存在,并分析非钙化斑块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及冠心病家族史)的关系。结果52例CCS为0病人,35例发现非钙化斑块,共66块,28例确诊为冠心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钙化斑块的存在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中的高血脂、吸烟有关(P〈0.05)。结论采用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评价冠心病风险的病人,若CCS为0且有高血脂和/或吸烟者的被检者,应进一步进行冠状动脉MSCTA检查,明确有无非钙化斑块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检测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可靠性,建立急性冠脉综合征积分(score system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SACS),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方法 研究20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及4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且冠状动脉MSCTA发现斑块的患者,比较两组斑块CT值、重构指数(RI)等指标,进而构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两组病变血管99支,可分析斑块1 17个,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36个,以钙化斑块为主(88.9%,32/36);急性冠脉综合征组81个,以脂质斑块为主(37.0%,30/81).两组正性重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1% vs.32.1%,P<0.01);负性重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vs.19.8%,P<0.01).由RI建立SACS,所得模型为:SACS=0.003PA+2.255RI-4.22,预测准确率为76.9%(P<0.01),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15(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多为脂质斑块,以正性重构为主,SACS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指导冠心病危险分层及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血管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查方法已为人们接受。其临床应用有着很大的潜力,它不仅可以发现显著的冠状动脉狭窄,还可以检出尚未引起狭窄的钙化及非钙化(脂质及纤维)斑块,随着技术进步,多层螺旋CT有可能取代冠状动脉造影完成对早期亚临床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冠状动脉的评价要优于传统风险因素,它对总的冠状动脉的斑块负荷的评估可以提供更有力的预测。它还可用于其它冠状动脉疾病的评价。现主要介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量化冠状动脉钙化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 CT(multi- slice spiral CT,MSCT)量化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4 1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 MSCT冠脉成像及其钙化的量化分析 ,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进行对照。结果 :MSCT对冠状动脉钙化显示清晰 ;MSCT冠状动脉造影 (multi- 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对冠状动脉各分支显示良好 ,其狭窄程度与冠脉造影一致。结论 :MSCT可作为冠心病普查和冠脉术后复查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守亮 《山东医药》2015,(10):100-1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病因,易损斑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早期识别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对于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评价方法如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冠状动脉多层CT(MSCT)、MRI、炎症指标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90例冠心病病人依据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硬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各30例及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血清hs-CRP,Hcy的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与斑块的关系。结果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hs-CRP,Hcy高于硬斑块组和对照组(P<0.01),冠心病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炎症和Hcy与不稳定斑块破溃发生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斑块检查结合血清hs-CRP,Hcy水平检测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应用16层螺旋CT评价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对43例经16层螺旋CT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检测出的冠脉粥样斑块患者,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口服,12个月后复查斑块情况.结果 43例患者有119支冠状动脉存在132个粥样斑块,治疗后各种斑块大小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脂质斑块(27个)缩小幅度26.4%(P<0.05),纤维斑块(34个)缩小幅度14.1%(P<0.05),混合斑块(13个)缩小幅度12.7%(P<0.05),而钙化斑块(58个)缩小幅度不明显(3.7%,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逆转或稳定冠脉粥样斑块,从而降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16层螺旋CT可定量评价粥样斑块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管腔显影诊断明确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很高[1].应用多层螺旋CT对他汀类药物抑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作用的研究国内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局部突出表现为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最主要病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后果十分严重,常危及生命,而易损斑块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罪犯病变。因此,对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以及积极干预,对于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治疗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易损斑块(vlunerable plaque,VP)与稳定斑块(stable plaque,SP)的纹理特征差异,探讨CT定量纹理分析在鉴别VP及SP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血管内超声证实为VP或SP患者的冠状动脉CTA图像,利用MaZda分析软件提取粥样斑块的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参数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确定参数的最佳诊断临界值,计算各参数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4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VP组25例,SP组17例。两组间平均值(Mean)、方差(Variance)、角二阶矩(ASM)、对比度(CON)及熵(ENT)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ariance、ASM、CON、ENT的AUC值分别为0.975、0.993、0.935、0.890;ASM的临界值为0.553 5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100%,约登指数为0.95;Variance的临界值为0.963 8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100%,约登指数为0.75;CON临界值为157.4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100%,约登指数为0.95;ENT临界值为1.492 2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95%,约登指数为0.80。结论:CT定量纹理分析法对VP及SP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A)检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分析形成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12例住院冠心病患者行64SCTA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均检测血清内皮素-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评价64SCTA检测冠状动脉斑块的作用;根据检测正确的粥样斑块CT值将患者分为软斑块组(51例)和非软斑块组(61例),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分析软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果 64SCTA检测冠状动脉斑块的灵敏度为87.4%,特异度为87.1%,阳性预测值82.2%,阴性预测值91.0%.软斑块组与非软斑块组比较,MMP-9、IL-6、hs-CRP、冠状动脉病变数及诊断、性别和糖尿病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5.231 ng/L(P=0.0215,OR=2.33,95%CI 1.13~4.79)、hs-CRP>3.583 mg/L(P=0.0008,OR=4.32,95%CI 1.84~10.15)和不稳定心绞痛(P=0.0339,0R=4.33,95%CI 1.12~16.77)为软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64SCTA检测冠状动脉斑块价值较高,是目前无创方法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最为可靠的手段之一.MMP-9、hs-CRP和不稳定心绞痛为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孙魁  高梅 《心脏杂志》2011,23(5):695-698
本文对64层螺旋CT在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检测、粥样硬化斑块成像、钙化斑块成像、变异冠状动脉成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冠状动脉成像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方法连续性入选诊断为ACS及SAP、并于介入治疗前72h内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45例,将诊断为ACS的31例作为ACS组,诊断为SAP的14例作为SAP组,将ACS组的病变分为罪犯病变和非罪犯病变,SAP组的病变定义为稳定病变;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性质。结果 2组共有60处病变,ACS组40处,SAP组20处;ACS组罪犯病变非钙化斑块和脂质斑块比例明显高于同组非罪犯病变及SAP组的稳定病变(96.8%vs 55.6%vs 20.0%,83.3%vs 40.0%vs 25.0%,P<0.01);ACS组罪犯病变的血管截面积、斑块面积、重构指数、斑块的偏心指数明显高于同组的非罪犯病变及SAP组的稳定病变(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无创的影像学工具,可识别ACS与SAP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病变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