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彩超检查 1 4 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 ,测量血管的直径、内 -中膜的厚度 (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 ,血流的速度等参数 ,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 ,并检查 1 0 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 4 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 ,颈动脉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IMT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占 1 2 0例 ,检出率达 85.7% ;对照组中有 IMT增厚和软斑形成 1 7例 ,检出率为 1 7.0 % ,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 )。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着线性关系 ;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预报和疗效的观察、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缺血组为2001—10/2003-12期间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及门诊脑血管病患者201例,入院后立即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照组为同期在门诊进行体检的单位职工,同样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缺血组粥样硬化的检出率缺血组为94.0%,对照组为7.5%,血管内膜增厚检出率缺血组为60.2%,对照组5.0%;血管狭窄检出率缺血组为16.4%,对照组为1.9%,动脉粥样硬化斑检出率缺血组为40.3%,对照组为0.6%。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性质、稳定性、动脉狭窄的程度,为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国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发病特征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以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安徽铜陵有色职工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与数目,采用非条件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85.9%(141/16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以斑块多见(134/164,81.7%),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26/164,15.8%);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69/134,51.4%)。斑块发生率及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以斑块居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与各种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各种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组与颈动脉彩超显示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急、慢性脑栓塞的患者均发现有各种类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一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结论颈动脉彩超可以直接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斑块的性质,对于各种脑血管疾病均提供较高的诊断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意外的人数仅次于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1〕 。本文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二维及彩色血流变化 ,特别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以期达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目的。1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 :1995年2月~1999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115例 ,女45例 ,男70例。年龄45~81岁 ,平均年龄59岁。所有病例都经临床、CT、MRI或脑血管造影而确诊。颈动脉超声 :应用美国ATL超9HD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探…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颈动脉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作用。方法:对62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观察动脉壁厚度,有无斑块及斑块形态、大小,有无狭窄及阻塞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结果:心绞痛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个)分别为6.78±4.27,5.21±3.94,2.21±1.64,心肌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分别为8.16±4.11,5.72±4.03,2.83±1.84,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5,1.85,2.52,P<0.01~0.001),冠状动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t=2.65~3.16;P<0.001~0.0001);在冠状动脉造影呈阴性的50例中,41例颈动脉超声有动脉硬化斑块,9例无动脉硬化斑块,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75%,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1%。结论: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总积分对冠心病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 33例患者中,常规超声发现斑块45处,并将其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斑块;观察不同斑块的弹性图像特点并计算颈总动脉内血液组织与斑块的应变对比度(即硬度比值).结果 ①二维超声发现软斑块17处,纤维性斑块0处,混合性斑块15处.钙化斑块13处.②超声弹性图像中,软斑块主要表现为绿色,混合性斑块表现为蓝绿相间,而钙化斑块则完全为蓝色所覆盖.③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性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软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钙化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混合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价颈动脉斑块.不同组织声学特性的斑块弹性图像表现及应变对比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98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此次所选研究对象均存在精神类疾病,且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分布...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1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二维及彩色血流变化,特别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析,以期达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目的。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为2005—05/2007—11在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5例,男70例,女45例,年龄45-81岁,平均59岁。均经临床、CT或MRI而确诊。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月霞  王建华 《临床荟萃》2003,18(15):885-88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系统性进展性病理过程 ,多涉及大、中型弹力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颈动脉和肢体动脉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一致性 ,已经证实 :①冠心病患者经常患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患者多死于心肌梗死等疾病 ,而非反复卒中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②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大的作用[1] 。因此 ,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关系近年来已引起重视 ,在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检查的作用日渐突出。现就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查在冠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7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脑梗死发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70%的TIA患者123人,采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观察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类型,并随访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14例患者完成观察,平均随访14.6个月,发生脑梗死12例,其中无斑块组患者脑梗死年发生率为1.9%,稳定性斑块组为4.7%,不稳定性斑块组为15.4%,后者明显高于前二者.结论超声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型,有助于预测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形态异常的发生率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联合应用高频和低频超声检查511例患者的双侧颈内动脉,对颈内动脉形态进行分型,并将其与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颈内动脉形态异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颈内动脉异常的发生率为50.1%,颈内动脉扭曲和环形扭结的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与无症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内动脉异常的发生率在斑块组、硬化组、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颈内动脉扭曲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颈内动脉形态异常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系。方法高频超声对256例SDHVD患者(SDHVD组)及108例无SDHVD患者(对照组)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二尖瓣和主动脉情况,再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否发生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管腔是否存在狭窄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SDHVD组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与糖尿病患者比例明显偏高(P0.01);SDHVD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DHV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97.26%,明显高于对照组70.37%(P0.01);SDHVD组颈动脉管腔狭窄发生率为91.02%,明显高于对照组47.22%(P0.01)。根据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钙化累及部位数分级,颈动脉IMT、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在不同分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分级的增高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而随着分级的增高颈动脉管腔狭窄在50%~70%及70%~99%的发生率亦有逐渐增高趋势。结论 SDHVD与CAS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临床工作中对于SDHVD患者应该进行常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例(对照组)正常颈动脉和66例颈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组)分别行常规超声检查(二维灰阶、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内镜导航超声成像,将两种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管壁和管腔显示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正常颈动脉内壁均匀、光滑,呈整齐环状结构;颈动脉硬化表现为局部内壁不光滑,颈动脉斑块显示为大小不等的团块向腔内突出,表面不光滑,管腔不规则变窄;颈动脉狭窄支架表现为凸凹不平的支架与血管壁紧密贴合,表面不光滑.2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中,常规超声检出38个斑块,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检出48个斑块;常规超声显示颈动脉斑块伴50%以上狭窄20例,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其中3例狭窄不足50%;颈动脉狭窄支架后常规超声复查正常6例,未见明显狭窄,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其中2例支架内可见小斑块.结论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动态、直观地显示颈动脉管腔内结构,提高前壁及侧壁的斑块显示率,更准确地确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可作为常规超声有益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样硬化的关系从而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同一患行颈动脉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并将阳性组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通过超声测定和因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并计算斑块积分,对各组IMT及斑块积分进行统计等处理。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预测价值。阳性组的IMT及斑块积分均大于阴性组。右侧颈动脉组的预测性较左侧略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其相关因素与脑梗塞发生的相关影响。方法对177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硬化斑是否存在,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对照组。同期CT观察颈内动脉供血区是否发生脑梗塞。生化检查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并将高血压患者分为I级、Ⅱ级、Ⅲ级。结果颈动脉斑块分布:两侧同时存在比例最高,达50%;仅单侧分布:左侧高于右侧,分别为33%、17%。颈动脉斑块组脑梗塞的发生率为79.54%;非动脉斑块组脑梗塞发生率为29.2%,低于斑块组(P〈0.05)。双侧颈动脉斑块中,发生双侧脑梗塞比例最高,左侧次之,右侧最低;左侧颈动脉斑块中,发生左侧脑梗塞比例最高,双侧次之,右侧最低;右侧颈动脉斑块中,发生右侧脑梗塞比例最高,双侧次之,左侧最低。颈动脉硬化斑块组的年龄、血糖均较无斑块组高;发生高血压比例高,且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斑块发生率也逐步提高,Ⅲ级高血压及脑梗塞的发生率高于无斑块对照组(P〈0.01)。而颈动脉斑块与血脂则相关性不大。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年龄、血糖、高血压密切相关,发生脑梗塞的几率明显增加。与血脂相比,血糖增高和高血压对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测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及TIA组IM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112例,异常检出率为86.15%;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19例,异常检出率为26.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但左右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彩超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预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复发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复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5例脑梗死患者(复发性脑梗死58例,初发性脑梗死47例)及5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对斑块进行分级。结果与初发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增高,软斑及溃疡斑数目增多,3级斑块例数增多(P〈0.05)。复发性脑梗死的预测模型显示:有斑块患者患复发性脑梗死的概率是无斑块患者的2.46倍,斑块分级高患者患复发性脑梗死的概率是斑块分级低患者的11.86倍。结论超声能有效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管壁及管腔的变化,为临床预报复发性脑梗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肾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肾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对5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颈动脉行超声检查,并对照其肾动脉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经单因素χ^2检验,研究其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而且,颈动脉粥样硬化越重,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越高,狭窄程度也越重。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肾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寻找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方法对115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查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分析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1.7%(94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为7.8%(9例)。缺血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7.7%),其中软斑发生率(33.1%),均高于非缺血侧(48.5%,其中软斑20.4%,P<0.05)。斑块组发生高血压病的比例(85.1%)明显高于无斑块组(57.1%,P<0.05);且在软斑组长期烟酒史及男性比例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斑块居多,软斑为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在斑块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而性别、烟酒史可能会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